定排扩容器及锅炉排污疏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排污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定排扩容器及锅炉排污疏水系统。


背景技术:



2.在垃圾焚烧发电厂中,通常将锅炉排出的高温炉水通入定排扩容器中扩容降温,以降低进入排水系统的污水温度,并回收热锅炉排污损失的热量。由于高温炉水存在杂质,长久使用后,定排扩容器的内壁面会附有水垢。为防止高温炉水在扩容时产生的蒸汽经定排扩容器底部的排水管进入下水道,通常在排水管处设置u型管水封,然而,当定排扩容器内壁的水垢积累太多脱落时,水垢会进入定排扩容器底部的排水管并将排水管管口与u形管堵塞,从而影响定排扩容器内液体的排放。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定排扩容器及锅炉排污疏水系统,能够确保定排扩容器排水畅通,以使定排扩容器正常运行。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定排扩容器,所述定排扩容器应用于锅炉排污疏水系统,所述锅炉排污疏水系统包括锅炉、排水降温池,所述定排扩容器包括:
5.扩容器本体,所述扩容器本体设有进水口、第一排水口以及第二排水口,所述进水口设于所述扩容器本体侧壁,所述进水口管道连接于所述锅炉,用于接收自所述锅炉排出的锅炉水,所述第一排水口与所述第二排水口间隔设置于所述扩容器本体的底部;
6.第一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自所述第一排水口伸入至所述扩容器本体内,沿所述扩容器本体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端的管口位于所述第一排水口的上部,所述第二端用于伸入所述排水降温池中;
7.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排水管包括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连通于所述第二排水口,所述第四端用于伸入所述排水降温池中。
8.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端为直管段。
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的管口至所述第一排水口的距离为150mm-2000mm。
1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的管口低于所述排水降温池的最低水位。
1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的管口至所述排水降温池的最低水位的距离为150mm-200mm。
1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端的管口与所述第二排水口齐平,所述第四端的管口低于所述排水降温池的最低水位,且所述第
三端的管口大于所述第四端的管口。
13.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排水管设有阀门,所述阀门位于所述扩容器本体的外部,所述阀门用于控制所述扩容器本体内液体的排放。
1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阀门为节流阀、截止阀或闸阀中的一种。
15.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定排扩容器还包括水垢检测装置和清洁孔,所述水垢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扩容器本体的内壁的水垢厚度,所述清洁孔设于所述扩容器本体的侧壁,所述清洁孔用于供操作人员进入所述扩容器本体以清理所述扩容器本体的水垢。
16.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锅炉排污疏水系统,所述锅炉排污疏水系统包括锅炉、排水降温池以及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定排扩容器所述定排扩容器连接于所述锅炉和所述排水降温池。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排扩容器及锅炉排污疏水系统,该定排扩容器包括扩容器本体、第一排水管以及第二排水管。该扩容器本体设有进水口、第一排水口以及第二排水口,进水口用于接收自锅炉排出的锅炉水,第一排水口与第二排水口间隔设置于扩容器本体的底部;第一排水管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自第一排水口伸入至扩容器本体内,沿扩容器本体的高度方向上,第一端的管口位于第一排水口的上部,第二端用于伸入排水降温池中;第二排水管包括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三端连通于第二排水口,第四端用于伸入排水降温池中。这样,利用第一排水管高于扩容器本体底部的设计,能够防止第一排水管被水垢堵塞,以确保定排扩容器的排水畅通。同时,增加与第一排水管间隔设置的第二排水管,能够将囤积在定排扩容器底部的水经由第二排水管排出。可见,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定排扩容器及锅炉疏水排污系统,能够确保定排扩容器排水畅通,以使定排扩容器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锅炉排污疏水系统的示意图;
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定排扩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22.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23.1、锅炉排污疏水系统;10、定排扩容器;11、扩容器本体;111、第一排水口;112、第二排水口;113、进水口;114、清洁孔;12、第一排水管;121、第一端;122、第二端;13、第二排水管;131、第三端;132、第四端;14、阀门;15、水垢检测装置;20、排水降温池;21、最低水位。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26.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29.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定排扩容器,该定排扩容器应用于锅炉排污疏水系统,以实现对锅炉排出的高温炉水进行回收利用。该锅炉排污疏水系统包括锅炉、定排扩容器和排水降温池,定排扩容器连接于锅炉和排水降温池。
30.为了便于理解锅炉排污疏水系统和定排扩容器的结构,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锅炉排污疏水系统和定排扩容器做进一步的说明。
31.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锅炉排污疏水系统1,包括锅炉(未图示)、定排扩容器10和排水降温池20。具体地,定排扩容器10包括扩容器本体11、第一排水管12以及第二排水管13,其中,扩容器本体11设有进水口113、第一排水口111以及第二排水口112,进水口113设于扩容器本体11侧壁,进水口113的管道连接于锅炉,用于接收自锅炉排出的锅炉水。第一排水口111与第二排水口112间隔设置于扩容器本体11的底部,第二排水管13连通于第二排水口112,第一排水管12包括相对的第一端121和第二端122,第一端121自第一排水口111伸入至扩容器本体11内,沿扩容器本体11的高度方向上,第一端121的管口位于第一排水口111的上部,第二端122用于伸入排水降温池20中。第二排水管13包括相对的第三端131和第四端132,第三端131连通于第二排水口112,第四端132用于伸入排水降温池20中。
32.本实施例提供的定排扩容器10和锅炉排污疏水系统1,通过设置第一排水管12的第一端121高于第一排水口111,使得第一端121高于扩容器本体11底部,这样,能够在扩容器本体11内壁的水垢脱落时,避免水垢由第一排水口111进入第一排水管12或减少由第一端121进入第一排水口111的水垢,从而降低第一排水管12被水垢堵塞的概率,使得定排扩容器10排水畅通,同时,第一排水管12的第二端122伸入排水降温池20中,以将定排扩容器
200mm,例如可为160mm、180mm或200mm。这样,能够确保第四端132的管口始终存在合理的水封高度,使得第二排水管13具有一定的净水压力以抵抗扩容器本体11的气压变化,从而防止扩容器本体11的高温蒸汽经第二排水管13排出,同时,第四端132的管口至排水降温池20的最低水位21的距离为150mm-200mm,还能够降低排水降温池20的最低水位21,减小对排水降温池20的存水要求。
41.进一步地,考虑到第三端131的管口与第二排水口112齐平,扩容器本体11内壁的水垢在脱落时容易进入位于扩容器本体11底部的第三端131,基于此,第三端131的管口大于第四端132的管口。从而能够降低第三端131被水垢堵塞的风险,以使定排扩容器10的排水畅通。
42.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高温炉水需要在定排扩容器10内降温至合适的温度才能经第一排水管12、第二排水管13排出,基于此,第一排水管12、第二排水管13设有阀门14,阀门14位于扩容器本体11的外部,阀门14用于控制扩容器本体11内液体的排放。通过增加阀门14的设置,能够控制第一排水管12、第二排水管13的排水流量以及排水开启或关闭,以根据扩容器本体11内部的液体温度控制排水流量,减少热量损失,同时,控制排水流量还能保护第一排水管12、第二排水管13的水封,防止水封失效时蒸汽由第一排水管12、第二排水管13排出。
43.此外,在第一排水管12、第二排水管13增加阀门14,能够在清理扩容器本体11内部时隔断与排水降温池20的连接,以避免清理扩容器本体11的杂质和污水进入排水降温池20,影响排水降温池20内液体的二次利用的情况。举例来说,在清理扩容器本体11内部的水垢和铁锈时,需要人工冲洗扩容器本体11的内壁,此时为防止残渣和污水经第一排水管12、第二排水管13通入排水降温池20,可将阀门14关闭,以截至残渣和污水,并通过拆除阀门14以将清理扩容器本体11的残渣和污水从第一排水管12、第二排水管13排除。
44.进一步地,阀门14可为节流阀、截止阀或闸阀中的一种。从而能够实现对第一排水管12、第二排水管13的排水流量大小控制以及排水的开启或关闭。
45.一种示例中,阀门14可为节流阀,从而能够对提高对扩容器本体11的排水流量的控制,减少定排扩容器10的热量损失。
46.另一种示例中,阀门14可为闸阀,从而既能实现对扩容器本体11的排水流量控制,又能提高阀门14对管道的密封性,以降低蒸汽从阀门14处排出的风险。
47.一些实施例中,定排扩容器10还包括水垢检测装置15,水垢检测装置15用于检测扩容器本体11的内壁的水垢厚度,清洁孔114设于扩容器本体11的侧壁,清洁孔114用于供操作人员进入扩容器本体11以人工清理扩容器本体11的水垢。从而能够通过智能化监测扩容器本体11内壁的水垢厚度,减少打开扩容器本体11的频次,提高定排扩容器10的降温和回收效果。
48.当水垢检测装置15检测到扩容器本体11内壁的水垢过厚时,操作人员通过人工清理扩容器本体11的内部,以避免因水垢过厚影响定排扩容器10的降温或回收效果,或者因水垢在扩容器本体11的底部沉积过多导致第一排水管12、第二排水管13堵塞的情况。
49.进一步地,水垢检测装置15检测水垢厚度的方式可为温度检测、超声波检测或雷达检测中任一种,从而能够通过设备检测水垢厚度,减少人工干预。
50.一种示例中,水垢检测装置15检测水垢厚度的方式为温度检测,通过在扩容器本
体11内设置局部水垢清理装置以确保该区域的扩容器本体11内壁无水垢,在局部水垢清理装置对应位置的外壁面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在另一位置的扩容器本体11的外壁面设置第二温度传感器,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与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差计算得到水垢厚度。
51.另一种示例中,水垢检测装置15检测水垢厚度的方式为超声波检测,通过在扩容器本体11至雷达测距仪,通过雷达测距仪发射雷达波检测扩容器本体11的内部的厚度,通过计算距离差得到水垢厚度。
52.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定排扩容器及锅炉排污疏水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定排扩容器及锅炉排污疏水系统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定排扩容器,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锅炉排污疏水系统,所述锅炉排污疏水系统包括锅炉、排水降温池,所述定排扩容器包括:扩容器本体,所述扩容器本体设有进水口、第一排水口以及第二排水口,所述进水口设于所述扩容器本体侧壁,所述进水口管道连接于所述锅炉,用于接收自所述锅炉排出的锅炉水,所述第一排水口与所述第二排水口间隔设置于所述扩容器本体的底部;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自所述第一排水口伸入至所述扩容器本体内,沿所述扩容器本体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端的管口位于所述第一排水口的上部,所述第二端用于伸入所述排水降温池中;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排水管包括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连通于所述第二排水口,所述第四端用于伸入所述排水降温池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排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端为直管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排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的管口至所述第一排水口的距离为150mm-200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排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的管口低于所述排水降温池的最低水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排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的管口至所述排水降温池的最低水位的距离为150mm-200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排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端的管口与所述第二排水口齐平,所述第四端的管口低于所述排水降温池的最低水位,且所述第三端的管口大于所述第四端的管口。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定排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二排水管设有阀门,所述阀门位于所述扩容器本体的外部,所述阀门用于控制所述扩容器本体内液体的排放。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排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为节流阀、截止阀或闸阀中的一种。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定排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排扩容器还包括水垢检测装置和清洁孔,所述水垢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扩容器本体的内壁的水垢厚度,所述清洁孔设于所述扩容器本体的侧壁,所述清洁孔用于供操作人员进入所述扩容器本体以清理所述扩容器本体的水垢。10.一种锅炉排污疏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排污疏水系统包括锅炉、排水降温池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定排扩容器,所述定排扩容器连接于所述锅炉和所述排水降温池。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定排扩容器及锅炉排污疏水系统,该定排扩容器包括扩容器本体、第一排水管以及第二排水管。该扩容器本体设有进水口、第一排水口以及第二排水口,进水口用于接收自锅炉排出的锅炉水,第一排水口与第二排水口间隔设置于扩容器本体的底部;第一排水管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自第一排水口伸入至扩容器本体内,沿扩容器本体的高度方向上,第一端的管口位于第一排水口的上部,第二端用于伸入排水降温池中;第二排水管包括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三端连通于第二排水口,第四端用于伸入排水降温池中。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能够确保定排扩容器排水畅通,以使定排扩容器正常运行。使定排扩容器正常运行。使定排扩容器正常运行。


技术研发人员:

杨钊 马福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节能(西安)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5.18

技术公布日:

2022/11/28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9:16: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294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排水管   排水口   本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