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型船体高防护性气囊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重型船体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重型船体高防护性气囊


背景技术:



2.船舶在水面航行以及靠港等过程中,其侧边船身难免与墙壁发生碰撞,由于撞击力度过大常常导致船身发生变形甚至受损。而现在大多数的船舶针对船边侧身防护的过程中,通常是通过汽车轮胎的橡胶外圈在碰撞时进行挤压缓冲,而这种依靠轮胎防碰撞时受力接触面十分局限,同时防碰撞的挤压力度也过小,无法应对大吨位船只的碰撞防护,同时现有的气囊结构单一,在受到撞击时承受压力程度不佳,在受到冲击变形幅度大时,对船体防护效果减弱,尤其重型船体的防护效果不佳,容易给重型船体带来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重型船体高防护性气囊,在受到冲击时,能够减缓变形的行程,提升重型船体受到冲击时的缓冲效果,利用气压式以及分散式的泄压进行抗冲击防护,保证对重型船体的高防护性。
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重型船体高防护性气囊,包括气囊主体、支撑板、分散式泄压组件和气压式伸缩限位组件,所述气囊主体的后侧中间处u型内凹,所述气囊主体内部u型内凹的两侧形成对称分布的缓冲腔,所述支撑板固定在气囊主体后侧u型内凹处的两相对内壁之间,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向气囊主体内的缓冲腔延伸且固定在气囊主体的两相对内壁上,所述气压式伸缩限位组件设于缓冲腔内,所述气压式伸缩限位组件对称分布,所述分散式泄压组件设于支撑板上,所述分散式泄压组件包括抗冲击气囊、固定板、支撑弹簧、固定杆、按压板、支撑气囊、缓冲气囊和气囊柱,所述气囊主体前侧中间处u型内凹形成抗冲击槽,所述抗冲击气囊固定在抗冲击槽内,所述抗冲击气囊固定在气囊主体前侧的一侧内壁固定装配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均匀间隔分布,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定在气囊主体内前壁且与固定板一一对应,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伸出气囊主体的后壁,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位于气囊主体后侧u型凹槽内,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固定装配按压板,所述缓冲气囊固定贯穿支撑板且位于按压板的后侧,所述支撑气囊固定在缓冲气囊的前侧,所述支撑气囊对称分布,所述缓冲气囊的后侧连接有气囊柱,所述缓冲气囊分别与支撑气囊和气囊柱相连通,所述支撑弹簧绕设在固定杆上且位于气囊主体内部。
5.进一步地,气压式伸缩限位组件包括固定块、限位球、限位杆、限位管、限位板、挤压板、缓冲弹簧、摩擦气囊和限位腔,所述限位板固定在缓冲腔的内壁之间且位于支撑板的前侧,所述限位管固定管贯穿限位板,所述限位管的后端固定装配摩擦气囊,所述支撑板开设与摩擦气囊相匹配的限位腔,所述摩擦气囊的直径从前到后逐渐内收,所述摩擦气囊设于限位腔内,所述固定块固定在缓冲腔内前侧,所述限位杆的一端通过限位球转动在固定块的后侧内,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活动贯穿限位管的前端,所述挤压板固定在限位杆上且位于限位管内壁之间,所述缓冲弹簧设于限位管内后端和挤压板之间,所述摩擦气囊与限
位管后端的连接处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对称分布在缓冲弹簧两侧,所述摩擦气囊与限位管通过通孔相连通,所述通孔内装配挤压瓣膜。
6.进一步地,所述缓冲腔的前端固定装配挤压气囊,所述挤压气囊均匀间隔分布。
7.进一步地,所述气囊柱均匀分散在缓冲气囊的后侧。
8.进一步地,所述气囊柱与缓冲气囊连通处固定转配为文丘里管。
9.进一步地,所述抗冲击气囊的前侧弧形设置。
10.进一步地,所述气囊主体后侧u型内凹的开口处两侧固定装配把手,所述把手对称分布。
11.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12.(1)在重型船体受到碰撞时,抗冲击气囊前端首先受到冲撞挤压,气囊主体的前端向后端挤压变形,气囊主体在变形时,支撑弹簧被挤压在气囊主体内部前端和后端之间,且对气囊主体的变形施加反向作用力,在气囊主体受到冲击时,起到一定缓冲作用,同时,在气囊主体继续受到碰撞冲击时,按压板继续向支撑气囊按压,支撑气囊内气体被挤压进入缓冲气囊,并通过文丘里管形状的连通处(文丘里管形状的气囊柱和缓冲气囊连通处)分别分散进入气囊柱内,在重型船体受到碰撞时,依靠支撑弹簧的特性,以及多级气囊之间的气流引导,对船体收到的冲击进行多级的缓冲,实现本装置的分散式泄压组件在重型船体收到碰撞冲击时,利用多个气囊的形变以及支撑弹簧进行分散泄压缓冲,实现对重型船体的高防护效果。
13.(2)在重型船体收到碰撞时,抗冲击气囊前端首先被挤压变形后,抗冲击气囊两侧的挤压气囊受到碰撞挤压,在气囊主体的前端向后端挤压靠拢时,缓冲腔前端向后端挤压形变时,限位杆的后端在限位管内向后推动挤压板,挤压板压迫缓冲弹簧,缓冲弹簧在被挤压过程中形变,对气囊主体受到的碰撞冲击起到一定的缓冲效果,同时,挤压板在限位管内后端移动时,将限位管(为气囊柱)内气体通过通孔进入摩擦气囊内,气体填充进入摩擦气囊内后,摩擦气囊体积膨胀外扩,向限位腔的内壁挤压,提升摩擦气囊与限位腔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减缓摩擦气囊向缓冲腔后侧的移动,在气囊主体受到碰撞冲击时,配合分散式泄压组件对重型船体受到撞击时具备高防护性。
附图说明
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重型船体高防护性气囊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重型船体高防护性气囊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2的a部分放大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重型船体高防护性气囊半剖视图结;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重型船体高防护性气囊的另一角度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在附图中:1、气囊主体,2、支撑板,3、分散式泄压组件,4、气压式伸缩限位组件,5、缓冲腔,6、抗冲击气囊,7、固定板,8、支撑弹簧,9、固定杆,10、按压板,11、支撑气囊,12、缓冲气囊,13、气囊柱,14、抗冲击槽,15、固定块,16、限位球,17、限位杆,18、限位管,19、限位
板,20、挤压板,21、缓冲弹簧,22、摩擦气囊,23、限位腔,24、通孔,25、挤压瓣膜,26、挤压气囊,27、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3.如图1-5所示,一种重型船体高防护性气囊,它包括气囊主体1、支撑板2、分散式泄压组件3和气压式伸缩限位组件4,气囊主体1的后侧中间处u型内凹,气囊主体1内部u型内凹的两侧形成对称分布的缓冲腔5,支撑板2固定在气囊主体1后侧u型内凹处的两相对内壁之间,支撑板2的两端分别向气囊主体1内的缓冲腔5延伸且固定在气囊主体1的两相对内壁上,气压式伸缩限位组件4设于缓冲腔5内,气压式伸缩限位组件4对称分布,分散式泄压组件3设于支撑板2上,分散式泄压组件3包括抗冲击气囊6、固定板7、支撑弹簧8、固定杆9、按压板10、支撑气囊11、缓冲气囊12和气囊柱13,气囊主体1前侧中间处u型内凹形成抗冲击槽14,抗冲击气囊6固定在抗冲击槽14内,抗冲击气囊6固定在气囊主体1前侧的一侧内壁固定装配固定板7,固定板7均匀间隔分布,固定杆9的一端固定在气囊主体1内前壁且与固定板7一一对应,固定杆9的另一端伸出气囊主体1的后壁,固定杆9的另一端位于气囊主体1后侧u型凹槽内,固定杆9的另一端固定装配按压板10,缓冲气囊12固定贯穿支撑板2且位于按压板10的后侧,支撑气囊11固定在缓冲气囊12的前侧,支撑气囊11对称分布,缓冲气囊12的后侧连接有气囊柱13,缓冲气囊12分别与支撑气囊11和气囊柱13相连通,支撑弹簧8绕设在固定杆9上且位于气囊主体1内部,气囊柱13均匀分散在缓冲气囊12的后侧,气囊柱13与缓冲气囊12连通处固定转配为文丘里管,在重型船体受到碰撞时,依靠支撑弹簧8的特性,以及多级气囊之间的气流引导,对船体收到的冲击进行多级的缓冲,实现本装置的分散式泄压组件3在重型船体收到碰撞冲击时,利用多个气囊的形变以及支撑弹簧8进行分散泄压缓冲,实现对重型船体的高防护效果。
24.作为本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参考图1-5,气压式伸缩限位组件4包括固定块15、限位球16、限位杆17、限位管18、限位板19、挤压板20、缓冲弹簧21、摩擦气囊22和限位腔23,限位板19固定在缓冲腔5的内壁之间且位于支撑板2的前侧,限位管18固定管贯穿限位板19,限位管18的后端固定装配摩擦气囊22,支撑板2开设与摩擦气囊22相匹配的限位腔23,摩擦气囊22的直径从前到后逐渐内收,摩擦气囊22设于限位腔23内,固定块15固定在缓冲腔5内前侧,限位杆17的一端通过限位球16转动在固定块15的后侧内,限位杆17的另一端活动贯穿限位管18的前端,挤压板20固定在限位杆17上且位于限位管18内壁之间,缓冲弹簧
21设于限位管18内后端和挤压板20之间,摩擦气囊22与限位管18后端的连接处设有通孔24,通孔24对称分布在缓冲弹簧21两侧,摩擦气囊22与限位管18通过通孔24相连通,通孔24内装配挤压瓣膜25,缓冲腔5的前端固定装配挤压气囊26,挤压气囊26均匀间隔分布,摩擦气囊22体积膨胀外扩,向限位腔23的内壁挤压,提升摩擦气囊22与限位腔23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减缓摩擦气囊22向缓冲腔5后侧的移动,在气囊主体1受到碰撞冲击时,配合分散式泄压组件3对重型船体受到撞击时具备高防护性。
25.优选的,抗冲击气囊6的前侧弧形设置。
26.优选的,气囊主体1后侧u型内凹的开口处两侧固定装配把手27,把手27对称分布。
27.具体使用时,在重型船体受到碰撞时,抗冲击气囊6前端首先受到冲撞挤压,气囊主体1的前端向后端挤压变形,气囊主体1在变形时,支撑弹簧8被挤压在气囊主体1内部前端和后端之间,且对气囊主体1的变形施加反向作用力,在气囊主体1受到冲击时,起到一定缓冲作用,同时,在气囊主体1继续受到碰撞冲击时,按压板10继续向支撑气囊11按压,支撑气囊11内气体被挤压进入缓冲气囊12,并通过文丘里管形状的连通处(文丘里管形状的气囊柱13和缓冲气囊12连通处)分别分散进入气囊柱13内,在重型船体受到碰撞时,依靠支撑弹簧8的特性,以及多级气囊之间的气流引导,对船体收到的冲击进行多级的缓冲,实现本装置的分散式泄压组件3在重型船体收到碰撞冲击时,利用多个气囊的形变以及支撑弹簧8进行分散泄压缓冲,实现对重型船体的高防护效果。
28.在重型船体收到碰撞时,抗冲击气囊6前端首先被挤压变形后,抗冲击气囊6两侧的挤压气囊26受到碰撞挤压,在气囊主体1的前端向后端挤压靠拢时,缓冲腔5前端向后端挤压形变时,限位杆17的后端在限位管18内向后推动挤压板20,挤压板20压迫缓冲弹簧21,缓冲弹簧21在被挤压过程中形变,对气囊主体1受到的碰撞冲击起到一定的缓冲效果,同时,挤压板20在限位管18内后端移动时,将限位管18(为气囊柱13)内气体通过通孔24进入摩擦气囊22内,气体填充进入摩擦气囊22内后,摩擦气囊22体积膨胀外扩,向限位腔23的内壁挤压,提升摩擦气囊22与限位腔23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减缓摩擦气囊22向缓冲腔5后侧的移动,在气囊主体1受到碰撞冲击时,减缓气囊主体1的变形,提升缓冲效果;
29.在重型船体受到撞击时,利用中间的具备分散泄压的分散式泄压组件3配合减缓冲击,减缓气囊主体1变形的气压式伸缩限位组件4,实现对重型船体的高防护性。
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重型船体高防护性气囊,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主体、支撑板、分散式泄压组件和气压式伸缩限位组件,所述气囊主体的后侧中间处u型内凹,所述气囊主体内部u型内凹的两侧形成对称分布的缓冲腔,所述支撑板固定在气囊主体后侧u型内凹处的两相对内壁之间,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向气囊主体内的缓冲腔延伸且固定在气囊主体的两相对内壁上,所述气压式伸缩限位组件设于缓冲腔内,所述气压式伸缩限位组件对称分布,所述分散式泄压组件设于支撑板上,所述分散式泄压组件包括抗冲击气囊、固定板、支撑弹簧、固定杆、按压板、支撑气囊、缓冲气囊和气囊柱,所述气囊主体前侧中间处u型内凹形成抗冲击槽,所述抗冲击气囊固定在抗冲击槽内,所述抗冲击气囊固定在气囊主体前侧的一侧内壁固定装配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均匀间隔分布,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定在气囊主体内前壁且与固定板一一对应,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伸出气囊主体的后壁,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位于气囊主体后侧u型凹槽内,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固定装配按压板,所述缓冲气囊固定贯穿支撑板且位于按压板的后侧,所述支撑气囊固定在缓冲气囊的前侧,所述支撑气囊对称分布,所述缓冲气囊的后侧连接有气囊柱,所述缓冲气囊分别与支撑气囊和气囊柱相连通,所述支撑弹簧绕设在固定杆上且位于气囊主体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型船体高防护性气囊,其特征在于:气压式伸缩限位组件包括固定块、限位球、限位杆、限位管、限位板、挤压板、缓冲弹簧、摩擦气囊和限位腔,所述限位板固定在缓冲腔的内壁之间且位于支撑板的前侧,所述限位管固定管贯穿限位板,所述限位管的后端固定装配摩擦气囊,所述支撑板开设与摩擦气囊相匹配的限位腔,所述摩擦气囊的直径从前到后逐渐内收,所述摩擦气囊设于限位腔内,所述固定块固定在缓冲腔内前侧,所述限位杆的一端通过限位球转动在固定块的后侧内,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活动贯穿限位管的前端,所述挤压板固定在限位杆上且位于限位管内壁之间,所述缓冲弹簧设于限位管内后端和挤压板之间,所述摩擦气囊与限位管后端的连接处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对称分布在缓冲弹簧两侧,所述摩擦气囊与限位管通过通孔相连通,所述通孔内装配挤压瓣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型船体高防护性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腔的前端固定装配挤压气囊,所述挤压气囊均匀间隔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型船体高防护性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柱均匀分散在缓冲气囊的后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型船体高防护性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柱与缓冲气囊连通处固定转配为文丘里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型船体高防护性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冲击气囊的前侧弧形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型船体高防护性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主体后侧u型内凹的开口处两侧固定装配把手,所述把手对称分布。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重型船体高防护性气囊,包括气囊主体、支撑板、分散式泄压组件和气压式伸缩限位组件,气囊主体的后侧中间处U型内凹,气囊主体内部U型内凹的两侧形成对称分布的缓冲腔,支撑板固定在气囊主体后侧U型内凹处的两相对内壁之间,支撑板的两端分别向气囊主体内的缓冲腔延伸且固定在气囊主体的两相对内壁上,气压式伸缩限位组件设于缓冲腔内,气压式伸缩限位组件对称分布,分散式泄压组件设于支撑板上。本实用新型属于重型船体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在受到冲击时,能够减缓变形的行程,提升重型船体受到冲击时的缓冲效果,利用气压式以及分散式的泄压进行抗冲击防护,保证对重型船体的高防护性的重型船体高防护性气囊。防护性气囊。防护性气囊。


技术研发人员:

潘友涛 张玉 马瑞玉 刘会勇 马玉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青岛鲁航气囊护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02

技术公布日:

2022/12/6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2:33: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293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气囊   所述   船体   主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