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丝路文化流变及其启示

南海丝路文化流变及其启示
作者:齐皓 齐张翼
来源:《兰台内外》2021年第25期
        摘 要:本文基于文化记忆理论视角,研究了南海丝路的文化流变及其启示,着重分析了南海丝路的历史发展、主要外销商品以及南海丝路变迁对现当代的启示。载人旅行箱
        关键词:南海丝路;海上陶瓷之路;文化
        “南海丝路”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两千多年的丝路历史中传承了丰富的特文化,对我国和世界的政治、科技、经济和文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深远的影响。本文基于文化记忆理论视角,研究南海丝路的文化流变及其启示。
        一、什么是南海丝路
        南海丝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是唐宋以后中外交流的主要通道,以南海为中心,起点主要是广州,所以称南海丝绸之路,简称“南海丝路”。
        “南海絲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从公元3世纪30年代起,广州已取代徐闻、合浦而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期,广州成为中国的第一大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由广州经南海、印度洋,到达波斯湾各国的航线,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
        二、南海丝路的文化流变
        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一直是一个争论性的话题。但航海线路的形成至少具备:1.航程航路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2.航海者对航路上地理、水文、气候等条件因素应有较为深刻且系统的认知;3.经由航路本身的贸易、朝贡活动基本呈常态化。基于这个认知我们一起分析南海丝路的文化变迁。
离子接地棒        秦汉之前,岭南一直是百越聚居地。秦朝统一岭南以后,南岭便成为人员派遣、政令上行下达、物资运输的必经之地。南岭古道的畅通无阻就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的前奏。随即,汉朝便开辟了中国到南亚的贸易航路。20世纪70年代,广州市中山路发现秦汉时期的造船遗址,这一发现有力证明了番禺是当时重要的海港。造船厂旁的南越王墓出土的乳香、熏香炉、非洲象牙等诸多海外生产的物件,更证明了当时南海丝路的贸易情况。
泥浆比重试验        西汉的南海丝路的起点主要是合浦。产自南越地区的珍珠等奇珍异宝的货物,基本是由日南彰塞、徐闻和合浦等出海远销海外。此时,南海航线也开始向更远的地方延伸。到东汉时期与我国贸易往来的国家范围,已经由前朝的东南亚、南亚扩展到西亚等地区。
        东汉时期扶南迅速兴起,并逐渐成为东南亚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航路的中心枢纽。汉魏六朝战乱频繁使得不少中原人员逃亡到沿海乃至海岛地区,大规模人口南迁客观地促进了海岛开发和南海航路的发展。
        六朝时期,广州、交州市全国最为富饶之地。同时,北方战乱频发,而岭南地区相对安宁,物质和人力便向南转移。孙吴在广东新立新会郡,新会就成为南海的重要港口。六朝之后,隋朝穷兵黩武,隋朝灭亡后唐朝开始,为广州为起点的南海丝路仍以丝绸为主,发展较快、可谓日新月异。日本学者足立喜六曾对《求发高僧传》中所记载的初唐前往印度求学僧人的来去路线进行了统计,其中共有海路49条、陆路33条。不过,自唐高宗麟德二年(665)之后,海路逐渐取代了陆路。安史之乱之后,陆上丝绸之路逐趋衰落,同时航海技术的突飞猛进,南海丝路逐渐发展为广州“通海夷道”。《新唐书》等中外史料记载地从广州出发到波斯湾和东非以及欧洲的海上航线,总长14000公里,此时的南海丝路航
线已经由近海航行向远洋航行转变,唐代的南海丝路及其海上贸易活动的发展,充分显现了中国在航海科技方面的领先地位,也标志着唐代广州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繁荣。
        隋唐时期的广州港成为对外贸易的中心港口,这不仅与岭南地区固有的海洋文化和独特的地域特点有关,也与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南海丝路中心更迭有关。广州“通海夷道”的形成,为宋元南海丝路的发展和延伸奠定了基础,也决定了中央到岭南经济的日益依赖。市舶司的出现,就满足了广州对外贸易的发展需要,也是南海丝路发展的历史必然。
        宋元自张九龄开凿大庾岭打通了岭南岭北贸易往来,自东南沿海来朝的外国贡使大都通过梅岭古道进京朝贡,珠玑港成为古驿道上的贸易重镇,大庾岭、梅岭道、珠玑港等欣欣向荣,往来商贾络绎不绝,见证了宋代朝贡贸易的繁荣,也稳固了宋代中国以岭南为首的沿海港口的始发港地位。
        到了元代,国内贸易四通八达,繁密的交通网络,布满了岭南通往内陆的古道驿站,大力促进了元代岭南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宋元时期,南海最重要的海港,主要是广州、泉州两港,岭南地区一些规模偏小些的
港口也不断增加、十分繁多,形成了以广州、泉州为引领的诸多港口贸易网络。两宋时期,朝廷重视海上贸易而建立了市舶制度,对海上贸易起到了很好的监督和规范作用。而且,宋代的航海技术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宋代航海者将风向和风力作为中心环节进行改进,南宋时航海导航技术走向全面成熟,推动了南海丝路的繁荣与发展。元代中国跨海征战日本、占城等,元军所走航路正是南宋梦梁录中所记载的南宋海商航路。元代是世界旅行家、冒险家活跃的时期,马可·波罗、鄂多立克、孟特高维奴、伊本·白图泰等都对南海丝路进行了探索。
        三、南海丝路变迁中的广州港
        广州一向是岭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岭南第一大海港城市,是南海丝路的主要始发港。宋元时期的广州繁荣胜昔,通过广州港和南海丝路,岭南与亚洲、西方和南洋诸国保持着繁荣发的海上贸易和文化往来。唐、宋、元的广州港推动了我国朝贡贸易体系的极大发展,唐至元三代借助南海丝路成为我国历史上朝贡贸易的鼎盛时期。
nfs5        明代时期实行“海禁”,民间贸易逐渐活跃,朝贡贸易日趋衰落,贡舶贸易向商舶贸易转变。广州港、澳门港“内外港的二元中心体系”逐步形成。广州每年两次的海外贸易集市
呈现常态化,由广州、澳门至亚非欧的南海航路也出现了新的特点。
        清代,广州由多条至里斯本、美国、拉丁美洲、大洋洲的航线,在“一口通商”制度下,自广州、澳门始发的全球性的海上贸易网络彻底形成。“一口通商”使得广州成为中国绝无仅有的对外贸易港口城市,中西方间的经贸活动全部都集中在广州,“一口通商”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广州“南海丝路”的近代化发展,推动了广州的手工艺发展,“广货”的盛名中外闻名、享誉天下。清朝“怀远驿”与“十三行”见证了广州洋商贸易的新的发展,“公行制度”的确立,把外商在中国的活动推向了一个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的时代。明代的开海贸易,展现了岭南地区对外商的开放和包容,英国、法国、美国、瑞典以及以前的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商船纷纷抵达中国,老牌殖民主义劲旅葡萄牙、西班牙的衰落和新殖民主义的崛起,英国和荷兰等开始与老牌殖民主义争夺远东贸易权,1716年,英国在广州十三行正式开设自己的商馆,在此后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中英贸易一直是中外贸易最主要和最核心的部分。1784年,美国“中国皇后号”开始驶向广州,6个多月后经澳门抵达广州,这标志着中美直接贸易的发起。也表明了以广州为起点的南海丝路向全球扩展,全球海上贸易网络也日趋成熟。
        南海丝路的贸易中心向广州迁移,使得广州成为秦汉时期徐闻、合浦等港口之后,六朝最核心的对外贸易大港和南海丝路的始发港。海上丝绸之路的具体航线也开始东移,脱离海岸线的束缚。这从侧面反映了航海技术的进步和海上丝绸之路航线的成熟。此时的南海丝路航线由加里曼丹、中南半岛南部、苏门答腊经马六甲海峡向西,进入印度洋可达印度、近东,经红海抵达南欧,由此确立了广州在南海丝路的核心地位。这为唐朝市舶司的设立和广州港成为古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打下了基础。广州港的兴盛发展,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等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1842年,英国军队进攻上海,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这标志着在广州实行了一个多世纪的行商制度的最终废除,广州十三行独揽对外贸易的制度也彻底终结。
        随着以广州为起点的中西贸易的近代发展,西方传教士紧跟着商人与商船来到广州,广州逐渐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舞台和西学东渐的长廊。
        四、南海丝路的主要外销商品
        1.丝绸。《汉书·地理志》记载,汉朝的中国船只自徐闻、合浦等港口出发,载着黄金
智能自吸泵
和各类丝绸织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到东南亚、南洋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换回珍珠、象牙、犀角等珍品。到唐代,广州地区的丝织业发展较快,秦汉至隋唐,中国大量的丝绸通过广州“通海夷道”远销海外。种桑养蚕在唐代的岭南比较普及。明清两代,朝廷对朝贡国家的回赐多是丝织品和瓷器。明朝之前,中国丝路的主要海外贸易市场是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在明代中国丝绸的主要海外市场有南洋市场、欧洲市场、美洲市场和日本市场。
        2.陶瓷。海上丝绸之路上的船载物品,除了丝绸,还有陶瓷。中国陶瓷的海上贸易和对外输出,对世界物质文化交流与国际贸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陶瓷的对外贸易中,广州一直占据核心地位,南海丝路是主要的陶瓷海上贸易航线。在唐宋时,广州出口的陶瓷,汇集全国各地陶瓷,包括龙泉窑、浙江越窑、陕西耀州窑、江西吉州窑、湖南铜官窑、景德镇窑、河北磁州窑、广州西村窑等窑口的陶瓷。中国陶瓷大多从广州外销到世界各地,以广州为起点的南海丝路又被称之为“海上陶瓷之路”。广州的珠江是“海上陶瓷之路”的重要出海航道。即使在明清“海禁”期间,民间陶瓷海上贸易从未中断。
        由于陶瓷产品本身的特点,比较容易破碎,陆路运输诸多不安全,海路运输减少了转折,且损坏小、容量大;另外陶瓷有压船防翻或大量风浪颠簸。不过,中国陶瓷生产历史悠
久,但陶瓷商品在很长的时间并未加入商品外销的行列,中国瓷器是从东汉开始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销往国外的。唐代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空前繁荣,陶瓷在对外输出商品中越来越重要。宋代基本上国内有名窑口的陶瓷都有海上外销的记载。元代禁止金、银、铜、铁、丝绸、农产品、兵器等输出,但唯独鼓励陶瓷出海外销,各地的瓷器生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明代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景德镇瓷器一度成为海上陶瓷之路的主要外销瓷。
        当然,茶叶也是中国主要的出口商品之一。从17世纪以来,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瑞典、美国等国商人大量收购中国茶叶。eee17
        五、南海丝路变迁的启示
        从以上对南海丝路文化变迁的分析和阐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1.南海丝路的变迁史反映了人类从陆地到江河海洋再到太空的探索历史进程。在古代,陆路极易被某个强国控制,但海峡与公海就不太一样,相比于陆地,海洋提供了各国更多机遇,因为通过航路即使最遥远的地方之间也可以建立联系的“桥梁”。在这种情况和
认知条件下,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应运而生,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超过了陆上丝绸之路。直到今天,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外贸易、文化交流和国际国内“双循环”中的重要作用都是不言而喻的。海上丝绸之路是人类探索海洋、中外交流的重要渠道。
        2.广州是南海丝路最重要的港口。广州成为全球性贸易中心,是广州的地理位置以及岭南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决定的,也是特定历史时期特定政策制度的驱使,可以看出岭南地区成为古中国外贸制度的试行地,这与我们今天谈的“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广州是‘双循环’的桥头堡和先行地”是不谋而合的。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2:31: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2918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广州   南海   丝路   贸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