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结构及灯具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壳体结构及灯具散热器。


背景技术:



2.智慧经济的现代化农业管理要求激发了农业相关设备各方面的高速发展,稳定耐用性高、全面化、系统化、智能化、经济高效化的农业设备愈来愈受市场欢迎。各种类型的植物补光灯一体化设备便是其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市场上此类设备主要有三大类型,散热器开放式,全包庇式,半开放式。常规植物补光灯的结构由于电器与散热器在机壳内部,很难清洗到内部的灰尘与沙粒,进去的轻微水源也很难排出,日月累计还可能存在蛇虫鼠蚁待留的隐患,在日久的正常使用中散热效果与元器件折损率都会大大减退。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提高散热效率的壳体结构及灯具散热器。
4.一种壳体结构,所述壳体结构上相背的两侧面上分别开设有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所述壳体结构内形成有容置腔,所述第一散热孔能够通过所述容置腔与所述第二散热孔相连通,所述壳体结构上还开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位于与所述第一散热孔所在侧面相交的侧面上,所述排污口能够通过所述容置腔与所述第一散热孔或所述第二散热孔相连通,所述排污口延伸至所述容置腔的底壁,并与所述容置腔的底壁平齐。
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结构包括第一壳体件和第二壳体件,所述第一壳体件上形成有所述第一散热孔,所述第二壳体件上形成有所述第二散热孔,所述第一壳体件和所述第二壳体件能够拆卸地围成所述容置腔。
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散热孔的数量对应所述第一散热孔的数量开设,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散热孔沿第一方向间隔开设在所述第一壳体件上,每一所述第一散热孔均能对应与一所述第二散热孔相连通,所述第一方向与重力方向相交。
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污口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排污口均位于所述第一散热孔与所述第二散热孔之间,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排污口靠近所述第一散热孔设置,至少另一所述排污口靠近所述第二散热孔设置。
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孔与所述第二散热孔分别位于所述容置腔相对的两侧壁,所述容置腔另外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排污口。
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结构上开设有辅助口,所述辅助口位于所述排污口的同一侧,所述辅助口沿重力方向和所述排污口间隔设置,所述辅助口能够通过所述容置腔和所述排污口相连通。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件为弧形板状结构,所述第二壳体为弧形板状结构,所述第一壳体件的内凹面和所述第二壳体件的内凹面相对设置并围成所述容置腔。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结构还包括侧板,所述侧板和所述第一壳体件与所述第二壳体件共同围成所述容置腔,弧形的所述第一壳体件的弧边与所述侧板的侧边围成所述排污口。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结构还包括挂钩,所述挂钩的一端连接在开设有所述排污口的一侧面上,所述挂钩的另一端用于挂设在支架上。
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结构的顶部上还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放置驱动器。
14.一种灯具散热器,包括如上所述的壳体结构、散热组件和,所述散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并用于电性连接驱动器;所述补光灯连接在所述散热组件上,所述散热组件能够对所述补光灯散热。
15.上述壳体结构及灯具散热器,壳体结构上开设有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之间通过容置腔形成散热通道。当将散热组件放置在容置腔内时,散热组件能够位于散热通道上,使得风能够由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形成对流,带走散热组件的热量,实现换热制冷的效果。而将散热组件设置在壳体结构的容置腔内,能够保证散热组件免遭外界杂物侵蚀,保证了灯具散热器的散热效率,也降低了灯具散热器的元器件折损率,进而降低了灯具散热器的使用成本。排污口能够在容置腔内进水或进入杂物的时候,更加方便快捷地将容置腔内的杂物排出。保证散热组件在容置腔内的环境整体干净整洁,进一步保证散热组件的散热效率。也降低了散热组件的元器件折损率。同时,排污口也能够通过容置腔与第一散热孔或者第二散热孔空气对流,进而形成其他散热通道。进一步提高壳体结构的散热效果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16.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灯具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实施例中的灯具散热器的正视图;
20.图3为图1实施例中的灯具散热器的侧视图;
21.图4为图1实施例中的灯具散热器的俯视图。
22.图中各元件标记如下:
23.10、灯具散热器;100、第一壳体件;110、第一散热孔;200、第二壳体件;210、第二散热孔;300、侧板;310、排污口;320、辅助口;400、驱动器;410、安装槽;411、第三散热孔;500、挂钩;20、补光灯。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
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5.参阅图1和图2,一实施例中的灯具散热器10,包括壳体结构、散热组件和补光灯20。在本实施例中,灯具为补光灯20,在其他实施例中,灯具还可以为其他需要进行散热的灯具结构。壳体结构上相背的两侧面上开设有第一散热孔110和第二散热孔210,壳体结构内形成有容置腔,第一散热孔110能够通过容置腔与第二散热孔210相连通。壳体结构上还开设有排污口310,排污口310位于与第一散热孔110所在侧面相交的侧面上,排污口310能够通过容置腔与第一散热孔110或第二散热孔210相连通,排污口310延伸至容置腔的底壁,并与容置腔的底壁平齐。所述散热组件电性连接驱动器400;所述补光灯20连接在所述散热组件上,所述散热组件能够对所述补光灯20散热。
26.壳体结构上开设有第一散热孔110和第二散热孔210,第一散热孔110和第二散热孔210之间通过容置腔形成散热通道。当将散热组件放置在容置腔内时,散热组件能够位于散热通道上,使得风能够由第一散热孔110和第二散热孔210形成对流,带走散热组件的热量,实现换热制冷的效果。而将散热组件设置在壳体结构的容置腔内,能够保证散热组件免遭外界杂物侵蚀,保证了灯具散热器10的散热效率,也降低了灯具散热器10的元器件折损率,进而降低了灯具散热器10的使用成本。排污口310能够在容置腔内进水或进入杂物的时候,更加方便快捷地将容置腔内的杂物排出。保证散热组件在容置腔内的环境整体干净整洁,进一步保证散热组件的散热效率。也降低了散热组件的元器件折损率。同时,排污口310也能够通过容置腔与第一散热孔110或者第二散热孔210空气对流,进而形成散热通道。进一步提高壳体结构的散热效果和实用性。
27.在使用时,排污口310在重力方向上的最低点与容置腔的底壁平齐。或者排污口310在重力方向上的最低点低于容置腔的底壁。使得容置腔内的水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自主地从排污口310流出,进一步保证排污口310在排污过程中的便捷性和实用性,减少壳体结构后期的维护成本。
28.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散热孔110在重力方向上的最低点高于或等于排污口310在重力方向上的最低点。和/或第二散热孔210在重力方向上的最低点高于或等于排污口310在重力方向上的最低点。当雨水从第一散热孔110或者第二散热孔210流入容置腔内后,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自然流向排污口310,并由排污口310向外流出。进一步提高壳体结构的排污效果。
29.参阅图1和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结构包括第一壳体件100和第二壳体件200,第一壳体件100上形成有第一散热孔110,第二壳体件200上形成有第二散热孔210,第一壳体件100和第二壳体件200能够拆卸地围成容置腔。第一壳体件100和第二壳体件200相互之间能够拆卸,便于壳体结构进行组装,也便于后期拆卸后进行清洗或更换,进一步提高壳体结构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30.参阅图2和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壳体件100和第二壳体件200为对称结构。或者第一壳体件100和第二壳体件200为镜像结构。保证了壳体结构的结构设计简单可靠,在生产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提高产能和效率。也便于壳体结构的后期维护。
31.参阅图3和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散热孔11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第二散热孔210的数量对应第一散热孔110的数量开设,相邻两个第一散热孔110沿第一方向间隔开设在第一壳体件100上,每一第一散热孔110均能对应与一第二散热孔210相连通,第一方向与重力方向相交。多个第一散热孔110和第二散热孔210能够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第一散热孔110和第二散热孔210一一对应能够形成多个散热通道进一步保证壳体结构的可靠性和散热效率。
32.参阅图1和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污口31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排污口310均位于所述第一散热孔110与所述第二散热孔210之间,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排污口310靠近所述第一散热孔110设置,至少另一所述排污口310靠近所述第二散热孔210设置。容置腔的一侧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排污口310,至少两个排污口310间隔设置,其中一个排污口310靠近第一散热孔110设置,另一排污口310靠近第二散热孔210设置。多个排污口310能够进一步保证容置腔内不会发生积水,也便于清理容置腔内的其它杂物。
3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孔110与所述第二散热孔210分别位于所述容置腔相对的两侧壁,所述容置腔另外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排污口310。容置腔上两侧均设置有排污口310,使得两个排污口310之间也能够形成散热通道,风能够由一个排污口310进入到容置腔内,然后由另一个排污口310带出散热组件散发的热量。进一步提高壳体结构的散热效果。保证壳体结构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34.参阅图1和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结构上开设有辅助口320,辅助口320位于排污口310的同一侧,辅助口320沿重力方向和排污口310间隔设置,辅助口320能够通过容置腔和排污口310相连通。辅助口320在重力方向上位于排污口310的上方。当内部积水过多时,达到了辅助口320的高度,辅助口320也能够进行辅助排水。在不需要进行排水时,辅助口320能够增大容置腔内空气的流动性。进一步提高壳体结构的散热效果和实用性。
35.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壳体件100为弧形板状结构,第二壳体为弧形板状结构,第一壳体件100的内凹面和第二壳体件200的内凹面相对设置并围成容置腔。弧形板状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容置腔的容量,也能够提高壳体结构的美观程度。
36.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结构还包括侧板300,侧板300和第一壳体件100与第二壳体件200共同围成容置腔,弧形的第一壳体件100的弧边与侧板300的侧边围成排污口310。围成排污口310的弧边的底端或者侧边的底端在重力方向上的位置都低于或者平齐于容置腔的底壁。排污口310位于侧板300和第一壳体件100连接处。若排污口31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则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排污口310位于侧板300和第一壳体件100连接处,其他所述排污口310位于侧板300和第二壳体件200连接处。能够进一步避免在连接处形成积水,保证容置腔内的干净整洁。
37.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结构还包括挂钩500,挂钩500的一端连接在开设有排污口310的一侧面上,挂钩500的另一端用于挂设在支架上。挂钩500能够进一步提高壳体结构的使用便捷性。
38.参阅图2和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结构的顶部上还形成有安装槽410,安装槽410用于放置驱动器400。驱动器400和散热组件电性连接。安装槽410能够便于安装驱动器400,保证驱动器400在壳体结构上的安装稳定性。
39.在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槽410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三散热孔411。第三散热孔411与容
置腔相连通。继而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容置腔内的散热组件进行散热。也能够对驱动器400进行一定程度的散热。
40.目前市场上此类设备主要有三大类型,散热器开放式,全包庇式,半开放式。常规植物补光灯的结构中有两大类,一类,一体植物补光灯的使用中,在长期风吹日晒光照雨淋的使用过后,都会大规模的使用喷水清洗设备,一体化植物补光灯由于电器与散热器在机壳内部,很难清洗到内部的灰尘与沙粒,进去的轻微水源也很难排出,日月累计还可能存在蛇虫鼠蚁待留的隐患,在日久的正常使用中散热效果与元器件折损率都会大大减退。
41.二类,分体式植物补光灯,由于部分散热器敞开的,当然这样的散热效果是最直接的,不过却很容易在散热片与线路中始终会遗留灰尘杂物并生成沉淀,同样在过久的正常使用中散热效果与元器件折损率都会大大减退。
42.而上述实施例中的灯具散热器10,散热组件能够在壳体结构的保护下稳定运行,也不会积聚灰尘和沙砾。同时壳体结构的散热通道能够保证对散热组件的散热效果,进一步保证散热组件的稳定运行。从而在整体上降低了灯具散热器10的使用成本。
4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抵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抵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48.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
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结构上相背的两侧面上分别开设有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所述壳体结构内形成有容置腔,所述第一散热孔能够通过所述容置腔与所述第二散热孔相连通,所述壳体结构上还开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位于与所述第一散热孔所在侧面相交的侧面上,所述排污口能够通过所述容置腔与所述第一散热孔或所述第二散热孔相连通,所述排污口延伸至所述容置腔的底壁,并与所述容置腔的底壁平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结构包括第一壳体件和第二壳体件,所述第一壳体件上形成有所述第一散热孔,所述第二壳体件上形成有所述第二散热孔,所述第一壳体件和所述第二壳体件能够拆卸地围成所述容置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散热孔的数量对应所述第一散热孔的数量开设,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散热孔沿第一方向间隔开设在所述第一壳体件上,每一所述第一散热孔均能对应与一所述第二散热孔相连通,所述第一方向与重力方向相交。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口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排污口均位于所述第一散热孔与所述第二散热孔之间,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排污口靠近所述第一散热孔设置,至少另一所述排污口靠近所述第二散热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孔与所述第二散热孔分别位于所述容置腔相对的两侧壁,所述容置腔另外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排污口。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结构上开设有辅助口,所述辅助口位于所述排污口的同一侧,所述辅助口沿重力方向和所述排污口间隔设置,所述辅助口能够通过所述容置腔和所述排污口相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件为弧形板状结构,所述第二壳体为弧形板状结构,所述第一壳体件的内凹面和所述第二壳体件的内凹面相对设置并围成所述容置腔;所述壳体结构还包括侧板,所述侧板和所述第一壳体件与所述第二壳体件共同围成所述容置腔,弧形的所述第一壳体件的弧边与所述侧板的侧边围成所述排污口。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结构还包括挂钩,所述挂钩的一端连接在开设有所述排污口的一侧面上,所述挂钩的另一端用于挂设在支架上。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结构的顶部上还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放置驱动器。10.一种灯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散热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结构;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并用于电性连接驱动器;及补光灯,所述补光灯连接在所述散热组件上,所述散热组件能够对所述补光灯散热。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壳体结构及灯具散热器,壳体结构上相背的两侧面上分别开设有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壳体结构内形成有容置腔,第一散热孔能够通过容置腔与第二散热孔相连通,壳体结构上还开设有排污口,排污口位于与第一散热孔所在侧面相交的侧面上,排污口能够通过容置腔与第一散热孔或第二散热孔相连通,排污口延伸至容置腔的底壁,并与容置腔的底壁平齐。排污口能够在容置腔内进水或进入杂物的时候,更加方便快捷地将容置腔内的杂物排出。降低了散热组件的元器件折损率。同时,排污口也能够通过容置腔与第一散热孔或者第二散热孔空气对流,进而形成其他散热通道。进一步提高壳体结构的散热效果和实用性。提高壳体结构的散热效果和实用性。提高壳体结构的散热效果和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

都金龙 乔凯 吴永斌 刘德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珠海美光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18

技术公布日:

2022/12/6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0:44: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290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壳体   结构   排污口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