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案《唐诗五首:使至塞上》

《13 唐诗五首: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重要字词。流畅、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2、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律诗的一些常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以读促悟,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2、抓画面感,体味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美;
3、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诗人写诗背景,感受诗人前后变化,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1、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熟读并尝试先背诵课文;
2、准备多媒体教学。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导入: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2、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字摩诘,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素有“诗佛”之称。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为主,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出名。其中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写景的佳句广为流传,如《使至塞上》就极富代表性。宋代苏轼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 背景介绍:
开元二十五年,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这首诗就是在出塞途中 写的。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导电碳油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读准字音。
sài    péng    jì    dū    yān
               
2、播放配乐诗歌朗诵,带领学生齐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问边,属国//居延。
征蓬//汉塞,归雁//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候骑,都护//燕然。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三、赏析。
1、带领学生一起讨论字词含义。
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属国:典属国简称。唐代人有时以“属国”代指使臣。这里“属国”指往吐蕃的使者,王维奉使问边,所以自称属国。
征蓬:飘飞的蓬草。言蓬草遇秋,随风远去。
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
长河:黄河。
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
双人雨披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首将。
燕然:山名,今蒙古三音诺颜汗中部的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
2、译诗意。
我轻车简从,以典属国的身份奉命前往边境慰问将士,途中经过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山高路远,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家边塞,又似北归大雁一般飞入胡天。
我奉命慰问战士轻车奔赴遥远的边关,
以典属国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
有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
电能计量接线盒
又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
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
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
告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前线。
3、赏诗境。
这首诗描绘了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此联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以简练的笔墨交待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即前往边塞慰问将士。
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既叙述了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大、长、圆、孤、直都富于空间感,而且都是诗人主观的审美感受。
这一联勾勒出一幅极其雄浑、阔大、壮美的大漠中黄昏落日的典型景,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一个字形容。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着一个字却又突出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一个字写出了诗人对横贯沙漠的黄河的真实感觉。长河落日本来很平常,这里用一个字,突出了在大漠中观落日的特殊感受,给人以亲切温暧又微带苍茫的感觉。这两句形象地状写了大沙漠中孤烟垂直,落日浑圆的奇异壮观的景象,并寓悲凉之情于壮美景之中,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土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了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一联是千古名句,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为后人所激赏,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葡萄架势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一联写到达边塞的情景,流水工艺品借候骑之口,点明都护远在燕然前线,用以概括守边将士繁重紧张的战斗生活,赞美了他们以身许国的爱国热情。燕然,山名。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东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这里借作前线的代称,并非实指,暗示唐军作战得胜。
小结:
这首诗叙事写景相结合。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以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为实体,描绘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歌颂守边将士的以身许国爱国精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因个人际遇的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四、精读探究。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2、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以简练的笔墨交待了哪些内容?
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即前往边塞慰问将士。
3、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耐人寻味,请从修辞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把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飞出汉家边塞,飞进胡人境地。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孤身出塞的飘零落寞之感和被排挤出朝廷内心的抑郁激愤之情。
4、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①这幅图画具有        美。
单人被②美的具体表现:                       
示例一:①图画的构图美。
②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
示例二:①图画的线条美。
②线条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
示例三:①图画的美。
②彩艳丽、丰富:黄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的烽烟、红的“落日”,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示例四:①图画的意境美。
②诗句形象生动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大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
5、“在燕然”是不是说都护真的在燕然山呢?
这是引用典故,东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北单于,登燕然山,刻名于石记功而还。这里借作前线的代称,并非实指,暗示唐军作战得胜。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至塞上的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后内心的孤寂、抑郁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祖国边塞壮丽山河和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美之情。
五、当堂检测。
(一)理解型默写。
1.《使至塞上》一诗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使至塞上》一诗描绘塞外荒漠奇特壮美风光画面开阔、气势雄浑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2:45: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2902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诗人   边塞   属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