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条件不断改善,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吸尘器、拖地机、蒸汽拖把等家用清洁装置已经越来越普及,功能也越来越多。
3.相关技术中,清洁装置通常都具有拖地的功能,以清洁地面,而为了提高清洁效果,清洁装置的壳体内可以设置蒸汽发生器,通过高温蒸汽清洗待清洁面,其中,一定时间的预热之后,高温高压作用下的饱和蒸汽可以对待清洁面的油渍物进行溶解,同时配合喷嘴、毛刷、拖布等清洁件,可以起到快速除尘、去污和杀菌的作用。
4.然而,目前的清洁装置,用户在操作时可能会开启壳体上的盖板,排出的高温蒸汽容易造成烫伤,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洁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清洁装置的盖板开启时排出的高温蒸汽容易造成烫伤,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6.本技术提供一种清洁装置,该清洁装置包括壳体、蒸汽发生单元、安装盖板和导流组件,蒸汽发生单元和导流组件设置于壳体内,蒸汽发生单元用于产生蒸汽,以清洁待清洁面,安装盖板与壳体可拆卸连接。
7.其中,导流组件包括导流件和阀门组件,导流件具有进气口、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进气口与蒸汽发生单元连通,阀门组件设置于导流件内,且阀门组件被配置为打开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中的一者时,封闭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中的另一者,以使安装盖板打开和关闭时,蒸汽从不同的出气口流出。
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通过设置导流组件对蒸汽发生单元产生的高温蒸汽进行导流,并且通过对导流组件的结构的设计,使得导流组件具有不同的蒸汽排出路径,在清洁装置的安装盖板开启和关闭时,蒸汽从不同的路径排出,安装盖板开启时,蒸汽的流出路径可以避开用户的操作位置,从而避免被高温蒸汽烫伤,提高了清洁装置的安全性。
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导流组件还可以包括出气管,阀门组件可以包括第一汽止阀,第一汽止阀与第一出气口相对,出气管可活动的插接于第一出气口,并与第一汽止阀抵接或分离,以使第一汽止阀打开或封闭第一出气口。
10.如此设置,通过第一汽止阀控制第一出气口的开闭,并且第一汽止阀与出气管配合,使得用户在操作或可能接触到出气管时,第一出气口可以封闭,而避免用户被第一出气口流出的高温蒸汽烫伤。
1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阀门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二汽止阀,第二汽止阀与第二出气口相对,并在第一汽止阀封闭第一出气口时,可以打开第二出气口。
12.如此设置,在第一出气口封闭以保证安全性时,第二出气口可以开启以对导流件内部的高温蒸汽进行泄压,避免因高压产生故障或损坏。
13.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导流件可以具有分隔部,分隔部将导流件内部分隔为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且分隔部具有通孔,以将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连通。
14.其中,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均可以与第一容纳腔连通,第一汽止阀位于第一容纳腔内,第二出气口与第二容纳腔连通,第二汽止阀位于第二容纳腔内。
15.如此设置,可以实现第一汽止阀和第二汽止阀分别对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的开闭控制的独立性,并且保持结构的紧凑性。
16.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汽止阀可以包括第一阀体、第一密封圈和第一弹性件,第一密封圈套设于第一阀体外侧,且第一密封圈与第一容纳腔的内壁抵接,第一出气口位于第一容纳腔背离分隔部的一端,第一弹性件的第一端与分隔部抵接,第一弹性件的第二端与第一阀体抵接,并对第一阀体施加朝向第一出气口的弹力。
17.如此设置,可以通过第一汽止阀可以实现第一出气口和进气口的有效隔离,保持良好的密封性。
18.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进气口可以位于第一容纳腔的侧方,第一阀体可沿第一容纳腔的侧壁移动,且第一密封圈与进气口相对时,进气口与第一出气口连通。
19.如此设置,可以通过移动第一阀体,改变第一密封圈与进气口的相对位置,从而快速准确地实现第一出气口的开闭操作。
2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阀体的顶部具有导气腔,出气管的端部可以与导气腔的端部抵接并连通,导气腔的侧方设有导气孔,导气孔将第一容纳腔与导气腔连通。
21.如此设置,在实现出气管与第一阀体配合的同时,保证出气管与第一容纳腔之间具有良好的通气效果。
2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汽止阀可以包括第二阀体、第二密封圈和第二弹性件,第二密封圈套设于第二阀体外侧,且第二密封圈与第二容纳腔的内壁抵接,第二弹性件位于第二阀体背离分隔部的一端,第二弹性件的第一端与第二阀体抵接,第二弹性件的第二端与壳体抵接,并对第二阀体施加朝向分隔部的弹力。
23.如此设置,可以通过第二汽止阀可以实现第二出气口和进气口的有效隔离,保持良好的密封性。
2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出气口可以位于第二容纳腔的侧方,第二阀体可沿第二容纳腔的侧壁移动,且第二密封圈与第二出气口相对时,第二出气口与进气口连通。
25.如此设置,可以通过移动第二阀体,改变第二密封圈与第二出气口的相对位置,从而快速准确地实现第二出气口的开闭操作。
26.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壳体上可以设有密封垫片,第二容纳腔背离分隔部的一端敞口设置且与密封垫片抵接。
27.如此设置,一方面便于导流件进行加工,另一方面,可以保证第二容纳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28.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导流组件还可以包括端盖,端盖设置于第一出气口,且端盖与壳体连接;端盖具有安装槽,导流件具有第一出气口的一端插接于安装槽中,且导流件的外壁与安装槽的内壁卡接。
29.如此设置,通过端盖的设置可以保证导流件在壳体内部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导流组件还可以包括密封阀,密封阀位于安装槽中,且密封阀与第一出气口的边缘卡接;密封阀具有多个柔性密封部,多个柔性密封部环绕第一出气口设置,且多个柔性密封部可以相互拼接形成密封面。
31.如此设置,可以保证出气管与导流件配合时具有良好的密封性,避免高温蒸汽溢出至出气管外侧。
3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安装盖板位于壳体外侧,出气管从壳体内部延伸至壳体外侧,安装盖板可以与出气管抵接。
33.如此设置,在出气管与导流件配合,且第一出气口导通时,可以提高出气管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产生出气管产生松动。
3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清洁装置还可以包括清洁单元,出气管的出口朝向清洁单元;导流件的外部具有与第二出气口连通的导流部,导流部的出口朝向地面。
35.如此设置,出气管引导出的高温蒸汽可以使得清洁单元具有良好的清洁效果,并且避免了第二出气口排出的高温蒸汽升腾造成烫伤。
36.本技术提供的清洁装置包括壳体、蒸汽发生单元、安装盖板和导流组件,蒸汽发生单元和导流组件设置于壳体内,蒸汽发生单元用于产生蒸汽用于清洁待清洁面,导流组件包括导流件和阀门组件,导流件具有进气口、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进气口与蒸汽发生单元连通,阀门组件设置于导流件内,且阀门组件被配置为打开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中的一者时,封闭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中的另一者,以使安装盖板打开和关闭时,蒸汽从不同的出气口流出,具有不同的蒸汽排出路径,从而在用户操作清洁装置时,避免被高温蒸汽烫伤,提高了清洁装置的安全性。
37.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技术提供的清洁装置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3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的侧视图;
4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的俯视图;
4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的后视图;
4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的剖视图;
4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剖视状态的爆炸图;
4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中蒸汽流通的第一种状态示意图;
4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中蒸汽流通的第二种状态示意图;
46.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中导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47.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中导流件的剖视图;
48.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中第一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49.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中第一阀体的正视图;
50.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中第二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51.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中第二阀体的剖视图。
52.附图标记说明:
53.100-壳体;110-密封垫片;120-安装盖板;
54.200-导流组件;210-导流件;2101-第一容纳腔;2102-第二容纳腔;211-第一出气口;212-第二出气口;213-进气口;214-分隔部;2141-通孔;215-导流部;220-阀门组件;221-第一汽止阀;2211-第一阀体;2211a-导气腔;2211b-导气孔;2211c-第一凹槽;2212-第一密封圈;2213-第一弹性件;222-第二汽止阀;2221-第二阀体;2221a-第二凹槽;2222-第二密封圈;2223-第二弹性件;230-出气管;240-端盖;241-安装槽;250-密封阀;251-柔性密封部;
55.300-清洁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56.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57.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58.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59.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60.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61.吸尘器、拖地机、蒸汽拖把等清洁装置通常都具有拖地的功能,以清洁地面,而为了提高清洁效果,清洁装置上可以设置蒸汽发生器,通过高温蒸汽清洗待清洁面,其中,蒸汽发生器通过加热产生高温蒸汽,一定时间的预热之后,高温高压作用下的饱和蒸汽可以对待清洁面的油渍物进行溶解,同时配合喷嘴、毛刷、拖布等清洁件,可以起到快速除尘、去
污和杀菌的作用,但是,蒸汽发生器的预热以及冷却都需要一定时间,在清洁装置持续产生高温蒸汽过程中,如果用户操作或调整清洁装置,例如对清洁件进行拆装或者打开外壳的盖板时,排出的高温蒸汽容易造成烫伤,存在安全隐患。
62.鉴于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清洁装置,通过对蒸汽发生器产生的高温蒸汽的引流部件的结构设计,使得高温蒸汽从蒸汽发生器排出后具有多个流通路径,在用户正常使用清洁装置时,高温蒸汽可以从一个流通路径正常排出,而在用户对清洁装置进行拆装和调整操作时,高温蒸汽可以另一个流通路径排出,并且避开用户可能接触到的区域,从而避免用户被高温蒸汽烫伤,提高清洁装置的安全性。
6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的后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剖视状态的爆炸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中蒸汽流通的第一种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中蒸汽流通的第二种状态示意图。
64.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洁装置,该清洁装置包括壳体100、蒸汽发生单元(未示出)、安装盖板120和导流组件200,蒸汽发生单元和导流组件200设置于壳体100内,蒸汽发生单元用于产生高温蒸汽,导流组件200则可以对高温蒸汽的流动进行引导,从而提高对待清洁面的清洁效果,安装盖板120与壳体100可拆卸连接。
65.可以理解的是,蒸汽发生单元产生的高温蒸汽流入导流组件200后,导流组件200可以形成多个可能的流通路径,根据工作状态或工况的不同,导流组件200可以依据结构配合的变化,将高温蒸汽引导至不同的流通路径中。
66.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组件200包括导流件210和阀门组件220,导流件210具有进气口213、第一出气口211和第二出气口212,进气口213与蒸汽发生单元连通,蒸汽发生单元产生的高温蒸汽从进气口213进入到导流件210内部,阀门组件220设置于导流件210内,且阀门组件220被配置为打开第一出气口211和第二出气口212中的一者时,封闭第一出气口211和第二出气口212中的另一者,从而根据阀门组件220的状态,导流组件200内的高温蒸汽可以从第一出气口211流出,也可以从第二出气口212流出,以使安装盖板120打开和关闭时,蒸汽从不同的出气口流出。
67.可以理解的是,高温蒸汽在经过导流件210时,行成了两个流通路径,其中一个是,从进气口213经导流件210流动至第一出气口211,另一个是,从进气口213经导流件210流动至第二出气口212,两个不同的流通路径可以将高温蒸汽引导至相对于清洁装置的壳体100的不同方向,并且不同的流通路径导通时可以对应清洁装置不同的工作状态,在安装盖板120开启时,蒸汽的流出路径可以避开用户的操作位置,从而避免被高温蒸汽烫伤,提高了清洁装置的安全性。
68.示例性的,当第一出气口211打开,而第二出气口212封闭时,蒸汽发生单元产生的高温蒸汽进入导流件210后从第一出气口211流出,此时的清洁装置处于工作状态,即第一出气口211流出的高温蒸汽经引导可以用于对待清洁面的清洁和消毒;而当第一出气口211封闭,而第二出气口212打开时,蒸汽发生单元产生的高温蒸汽进入导流件210后从第二出气口212流出,此时的清洁装置处于非工作状态,即第二出气口212流出的高温蒸汽经引导,可以避免高温蒸汽升腾至壳体100上方,从而避免用户在未使用清洁装置进行清洁操作时
被高温蒸汽烫伤。
6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通过对导流件210的结构设计,配合阀门组件220,使得导流件210在清洁装置的不同工作状态下,具有不同导通状态,从而具有不同的蒸汽排出路径,导流件210的不同导通状态主要依靠阀门组件220的动作实现,而阀门组件220的控制可以由用户对清洁装置的操作实现,即当用户接触到靠近蒸汽流出口位置的部件,或者进行相关部件的拆装时,高温蒸汽的流出路径从第一出气口211切换至第二出气口212。
70.下面对阀门组件220实现导流件210出气路径变化的具体结构和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71.请继续参照图1至图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流组件200还可以包括出气管230,阀门组件220可以包括第一汽止阀221,第一汽止阀221与第一出气口211相对,出气管230可活动的插接于第一出气口211,并与第一汽止阀221抵接或分离,以使第一汽止阀221打开或封闭第一出气口211。
72.可以理解的是,出气管230相对于第一出气口211的活动,可以由用户的操作实现,当出气管230插接在第一出气口211中时,通过对第一汽止阀221施加压力,而保持第一汽止阀221开启,进气口213与第一出气口211保持连通状态,此时高温蒸汽可以进入出气管230,并用于清洁装置的正常清洁操作,而当用户对壳体100进行操作时,例如打开壳体100,可能使用户接触到高温蒸汽时,出气管230会与第一出气口211脱开,并且第一汽止阀221将进气口213与第一出气口211隔断,从而使得用户在操作或可能接触到出气管230时,第一出气口211可以封闭,而避免用户被第一出气口211流出的高温蒸汽烫伤。
73.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第一出气口211封闭时,蒸汽发生单元可能还会持续产生高温蒸汽,以便于后续使用,即蒸汽发生单元产生的高温蒸汽会持续进入导流件210内部,导流件210内部的压力会升高,因此,可以通过阀门组件220控制第二出气口212的开闭,从而实现导流件210内部高温蒸汽的排出泄压。
74.在一些实施例中,阀门组件220还可以包括第二汽止阀222,第二汽止阀222与第二出气口212相对,第二汽止阀222可以根据导流件210内部的高温蒸汽引起的压力变化,而控制第二出气口212的开闭。
75.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汽止阀221封闭第一出气口211时,第二汽止阀222可以打开第二出气口212,从而在第一出气口211封闭以保证安全性时,第二出气口212可以开启以对导流件210内部的高温蒸汽进行泄压,避免因高压产生故障或损坏。
76.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汽止阀221打开第一出气口211时,即清洁装置正常使用,高温蒸汽被用于清洁和消毒时,第二汽止阀222可以保持封闭状态,以保证高温蒸汽进入出气管230的流量,从而保证良好的清洁效果。
77.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汽止阀222对第二出气口212的开闭控制可以由导流件210内部的压力变化自动实现,即可以设定导流件210内部的压力阈值,在第一汽止阀221打开第一出气口211时,高温蒸汽经出气管230正常释放,导流件210内部的压力低于压力阈值,第二汽止阀222保持第二出气口212的封闭,但当第一汽止阀221刚刚封闭第一出气口211时,第一汽止阀221和第二汽止阀222均处于关闭状态,随着蒸汽发生单元持续产生高温蒸汽,导流件210内的压力升高,当达到压力阈值时,第二出气口212打开,进行泄压。
78.下面对第一汽止阀221和第二汽止阀222的具体结构,以及在导流件210内的设置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79.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中导流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中导流件的剖视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中第一阀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中第一阀体的正视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中第二阀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中第二阀体的剖视图。
80.请参照图8至图13,并结合图4至图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流件210可以具有分隔部214,分隔部214位于导流件210内,且将导流件210内部的空间分隔为第一容纳腔2101和第二容纳腔2102,且分隔部214具有通孔2141,以将第一容纳腔2101和第二容纳腔2102连通,第一汽止阀221位于第一容纳腔2101内,第二汽止阀222位于第二容纳腔2102内。
81.可以理解的是,进气口213和第一出气口211均可以与第一容纳腔2101连通,第二出气口212与第二容纳腔2102连通,从而可以实现第一汽止阀221和第二汽止阀222分别对第一出气口211和第二出气口212的开闭控制的独立性,并且保持结构的紧凑性。
8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汽止阀221可以包括第一阀体2211、第一密封圈2212和第一弹性件2213,第一密封圈2212套设于第一阀体2211外侧,且第一密封圈2212与第一容纳腔2101的内壁抵接,第一出气口211位于第一容纳腔2101背离分隔部214的一端,第一弹性件2213的第一端与分隔部214抵接,第一弹性件2213的第二端与第一阀体2211抵接,并对第一阀体2211施加朝向第一出气口211的弹力。
83.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阀体2211的截面形状可以与第一容纳腔2101的截面形状相匹配,且第一阀体2211的截面尺寸可以略小于第一容纳腔2101的截面尺寸,以保证第一阀体2211相对于第一容纳腔2101内壁的移动顺畅性,第一密封圈2212套设在第一阀体2211与第一容纳腔2101的内壁之间,并处于过盈压缩状态,从而可以通过第一汽止阀221可以实现第一出气口211和进气口213的有效隔离,保持良好的密封性。
84.进气口213可以位于第一容纳腔2101的侧方,第一阀体2211可沿第一容纳腔2101的侧壁移动,且第一密封圈2212与进气口213相对时,进气口213与第一出气口211连通,从而可以通过移动第一阀体2211,改变第一密封圈2212与进气口213的相对位置,从而快速准确地实现第一出气口211的开闭操作。
85.需要说明的是,导流件210可以竖直设置,第一容纳腔2101可以沿竖直方向延伸,即第一阀体2211可以沿竖直方向移动,第一出气口211位于第一容纳腔2101的顶部,而由于进气口213位于第一容纳腔2101的侧方,因此,当第一密封圈2212位于第一出气口211与进气口213之间时,第一密封圈2212与阀体可以将第一出气口211与进气口213隔离,即第一出气口211处于关闭状态。此外,第一密封圈2212的截面直径尺寸可以小于进气口213的尺寸,而当第一密封圈2212与进气口213相对时,第一密封圈2212不会完全封闭进气口213,因此,会使得进气口213与第一出气口211连通。
86.示例性的,第一弹性件2213可以为弹簧,第一阀体2211面向分隔部214的一端具有容置槽,第一弹性件2213可以部分位于该容置槽内,从而保证第一弹性件2213对第一阀体2211的弹力与第一阀体2211的移动方向保持平行。
87.可以理解的是,出气管230插入第一出气口211时,出气管230与第一阀体2211背离
分隔部214的一端抵接,并将第一阀体2211向分隔部214推动,随着第一阀体2211的移动,第一弹性件2213被压缩,第一密封圈2212也随第一阀体2211向下位移,从而使得进气口213与第一出气口211连通,进而与出气管230连通,而当出气管230拔出或者部分拔出第一出气口211时,第一阀体2211会在第一弹性件2213的弹力作用下复位,即向上移动,进而第一密封圈2212将进气口213与第一出气口211阻断。
88.示例性的,第一阀体2211的外壁可以具有绕其周向延伸的第一凹槽2211c,第一密封圈2212呈环形套设于第一凹槽2211c中,并从第一凹槽2211c中向外凸出,使得第一密封圈2212和第一阀体2211可以同步移动,第二密封圈2222可采用的材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橡胶、硅胶等弹性材质,从而可以使得第二密封圈2222与第一容纳腔2101的内壁挤压,而产生弹性变形,从而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
8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阀体2211的顶部具有导气腔2211a,出气管230的端部可以与导气腔2211a的端部抵接并连通,导气腔2211a的侧方设有导气孔2211b,导气孔2211b将第一容纳腔2101与导气腔2211a连通,从而在实现出气管230与第一阀体2211配合的同时,保证出气管230与第一容纳腔2101之间具有良好的通气效果。
90.示例性的,出气管230的端部可以与导气腔2211a的边缘抵接,而导气孔2211b可以为多个,例如,导气孔2211b可以为两个,两个导气孔2211b可以对此分布在导气腔2211a的两侧,从而保证高温蒸汽流通的顺畅性,具有良好的通气效率。
9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汽止阀222可以包括第二阀体2221、第二密封圈2222和第二弹性件2223,第二密封圈2222套设于第二阀体2221外侧,且第二密封圈2222与第二容纳腔2102的内壁抵接,第二弹性件2223位于第二阀体2221背离分隔部214的一端,第二弹性件2223的第一端与第二阀体2221抵接,第二弹性件2223的第二端与壳体100抵接,并对第二阀体2221施加朝向分隔部214的弹力。
92.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阀体2221的截面形状可以与第二纳腔的截面形状相匹配,且第二阀体2221的截面尺寸可以略小于第二容纳腔2102的截面尺寸,以保证第二阀体2221相对于第二容纳腔2102内壁的移动顺畅性,第二密封圈2222套设在第二阀体2221与第二容纳腔2102的内壁之间,并处于过盈压缩状态,从而通过第二汽止阀222可以实现第二出气口212与通孔2141进行隔离,进而实现第二出气口212与进气口213的有效隔离,保持良好的密封性。
9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出气口212可以位于第二容纳腔2102的侧方,第二阀体2221可沿第二容纳腔2102的侧壁移动,且第二密封圈2222与第二出气口212相对时,第二出气口212与进气口213连通,从而可以通过移动第二阀体2221,改变第二密封圈2222与第二出气口212的相对位置,从而快速准确地实现第二出气口212的开闭操作。
94.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容纳腔2102可以沿竖直方向延伸,即分隔部214可以将导流件210内部的空间分隔为上下两个部分,当第一出气口211封闭,而导流件210内部的压力升高时,导流件210内部的压力会推动第二阀体2221向下移动,从而压迫第二弹性件2223变形,并且第二密封圈2222与第二出气口212相对,第二密封圈2222的截面直径尺寸可以小于第二出气口212的尺寸,此外,第二密封圈2222不会完全封闭第二出气口212,因此,会使得第二出气口212与通孔2141连通,从而与进气口213连通。相应的,当导流件210内部的压力降低时,第二阀体2221会在第二弹性件2223的弹力作用下向上移动,从而将第二出气口212封
闭,第二弹性件2223提供的弹力大小可以近似为导流件210内部的压力阈值的大小,而为了保证。
95.此外,第二密封圈2222的材质以及与第二阀体2221的装配方式可以与第一密封圈2212类似,第二阀体2221的外侧壁可以具有绕其周向延伸的第二凹槽2221a,第二弹性件2223的材质以及与第二阀体2221的装配方式可以与第一弹性件2213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96.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上可以设有密封垫片110,第二容纳腔2102背离分隔部214的一端敞口设置且与密封垫片110抵接,从而一方面便于导流件210进行加工,另一方面,可以保证第二容纳腔2102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97.示例性的,密封垫片110可以为橡胶垫片或硅胶垫片等弹性材质,并且导流件210的端部可以与密封垫片110保持压紧状态。
98.请继续参照图1至图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流组件200还可以包括端盖240,端盖240设置于第一出气口211,且端盖240与壳体100连接;端盖240具有安装槽241,导流件210具有第一出气口211的一端插接于安装槽241中,且导流件210的外壁与安装槽241的内壁卡接。
99.可以理解的是,导流件210可以竖直设置,导流件210的顶端为第一出气口211,且导流件210的顶端可以与端盖240卡接,而导流件210的顶端则可以与壳体100抵接,从而通过端盖240的设置可以保证导流件210在壳体100内部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00.为了保证出气管230与第一出气口211插接移动的顺畅性,出气管230的尺寸可以小于第一出气口211的尺寸,而在进气口213与第一出气口211导通的状态下,为了避免高温蒸汽从第一出气口211与出气管230之间的间隙泄漏,可以在端盖240内设置密封结构,以保证第一出气口211流出的高温蒸汽都进入出气管230中,下面将对此进行说明。
101.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组件200还可以包括密封阀250,密封阀250位于安装槽241中,且密封阀250与第一出气口211的边缘卡接,密封阀250具有多个柔性密封部251,多个柔性密封部251环绕第一出气口211设置,且多个柔性密封部251可以相互拼接形成密封面,从而可以保证出气管230与导流件210配合时具有良好的密封性,避免高温蒸汽溢出至出气管230外侧。
102.可以理解的是,柔性密封部251可以呈片状,且材质可以为橡胶、硅胶等弹性材质,示例性的,密封阀250可以为鸭嘴阀,柔性密封部251可以为四个,当出气管230穿过密封阀250进入第一出气口211时,四个柔性密封部251均产生弹性变形,并贴合出气管230的外壁,从而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
103.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第一汽止阀221与密封阀250在出气管230不同插入状态的密封效果。第一弹性件2213的弹力可以大于第二弹性件2223的弹力,从而避免导流件210内部达到压力阈值时导致密封阀250误开启。
104.请继续参照图1至图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安装盖板120位于壳体100外侧,出气管230从壳体100内部延伸至壳体100外侧,安装盖板120可以与出气管230抵接,从而在出气管230与导流件210配合,且第一出气口211导通时,可以提高出气管230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产生出气管230产生松动。
105.可以理解的是,用户通过拆卸安装盖板120,便于对出气管230进行拆卸和清洗,同时在拆卸时,第一出气口211可以自动封闭,从而避免用户被高温蒸汽烫伤。
106.此外,清洁装置还可以包括清洁单元300,出气管230的出口朝向清洁单元300;导流件210的外部具有与第二出气口212连通的导流部215,导流部215的出口朝向地面,从而出气管230引导出的高温蒸汽可以使得清洁单元300具有良好的清洁效果,并且避免了第二出气口212排出的高温蒸汽升腾造成烫伤。
107.示例性的,分隔部214以及导流部215均可以与导流件210的主体结构一体成型,也可以焊接连接,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108.需要说明的是,蒸汽发生单元可以为锅炉,其中,可以包括有水箱、水泵、加热体等,而清洁装置还可以包括电源,用于对加热体以及水泵等供电,通过水泵将水抽入锅炉中,通过加热体加热产生高温蒸。此外,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可以为蒸汽拖把、洗地机、清洁机器人等,本技术实施例对其具体的应用场景不做具体限定。
10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包括壳体、蒸汽发生单元和导流组件,蒸汽发生单元和导流组件设置于壳体内,蒸汽发生单元用于产生蒸汽用于清洁待清洁面,导流组件包括导流件和阀门组件,导流件具有进气口、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进气口与蒸汽发生单元连通,阀门组件设置于导流件内,且阀门组件可打开或封闭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中的任一者,以使蒸汽从第一出气口或第二出气口流出,具有不同的蒸汽排出路径,从而在用户操作清洁装置时,避免被高温蒸汽烫伤,提高了清洁装置的安全性。
11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蒸汽发生单元、安装盖板(120)和导流组件(200),所述蒸汽发生单元和所述导流组件(200)设置于所述壳体(100)内,所述蒸汽发生单元用于产生蒸汽,所述安装盖板(120)与所述壳体(100)可拆卸连接;所述导流组件(200)包括导流件(210)和阀门组件(220),所述导流件(210)具有进气口(213)、第一出气口(211)和第二出气口(212),所述进气口(213)与所述蒸汽发生单元连通,所述阀门组件(220)设置于所述导流件(210)内,所述阀门组件(220)被配置为打开所述第一出气口(211)和所述第二出气口(212)中的一者时,封闭所述第一出气口(211)和所述第二出气口(212)中的另一者,以使所述安装盖板(120)打开和关闭时,蒸汽从不同的出气口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组件(200)还包括出气管(230),所述阀门组件(220)包括第一汽止阀(221),所述第一汽止阀(221)与所述第一出气口(211)相对,所述出气管(230)可活动的插接于所述第一出气口(211),并与所述第一汽止阀(221)抵接或分离,以使所述第一汽止阀(221)打开或封闭所述第一出气口(2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组件(220)还包括第二汽止阀(222),所述第二汽止阀(222)与所述第二出气口(212)相对,并在所述第一汽止阀(221)封闭所述第一出气口(211)时打开所述第二出气口(2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210)具有分隔部(214),所述分隔部(214)将所述导流件(210)内部分隔为第一容纳腔(2101)和第二容纳腔(2102),且所述分隔部(214)具有通孔(2141),以将所述第一容纳腔(2101)和所述第二容纳腔(2102)连通;所述进气口(213)和所述第一出气口(211)与所述第一容纳腔(2101)连通,所述第一汽止阀(221)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2101)内,所述第二出气口(212)与所述第二容纳腔(2102)连通,所述第二汽止阀(222)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2102)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汽止阀(221)包括第一阀体(2211)、第一密封圈(2212)和第一弹性件(2213),所述第一密封圈(2212)套设于所述第一阀体(2211)外侧,且所述第一密封圈(2212)与所述第一容纳腔(2101)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一出气口(211)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2101)背离所述分隔部(214)的一端,所述第一弹性件(2213)的第一端与所述分隔部(214)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件(221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阀体(2211)抵接,并对所述第一阀体(2211)施加朝向所述第一出气口(211)的弹力。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213)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2101)的侧方,所述第一阀体(2211)可沿所述第一容纳腔(2101)的侧壁移动,且所述第一密封圈(2212)与所述进气口(213)相对时,所述进气口(213)与所述第一出气口(211)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体(2211)的顶部具有导气腔(2211a),所述出气管(230)的端部与所述导气腔(2211a)的端部抵接并连通,所述导气腔(2211a)的侧方设有导气孔(2211b),所述导气孔(2211b)将所述第一容纳腔(2101)与所述导气腔(2211a)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4-7任一项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汽止阀(222)包括第二阀体(2221)、第二密封圈(2222)和第二弹性件(2223),所述第二密封圈(2222)套设于
所述第二阀体(2221)外侧,且所述第二密封圈(2222)与所述第二容纳腔(2102)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二弹性件(2223)位于所述第二阀体(2221)背离所述分隔部(214)的一端,所述第二弹性件(222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阀体(2221)抵接,所述第二弹性件(2223)的第二端与所述壳体(100)抵接,并对所述第二阀体(2221)施加朝向所述分隔部(214)的弹力。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气口(212)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2102)的侧方,所述第二阀体(2221)可沿所述第二容纳腔(2102)的侧壁移动,且所述第二密封圈(2222)与所述第二出气口(212)相对时,所述第二出气口(212)与所述进气口(213)连通。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上设有密封垫片(110),所述第二容纳腔(2102)背离所述分隔部(214)的一端敞口设置且与所述密封垫片(110)抵接。11.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组件(200)还包括端盖(240),所述端盖(240)设置于所述第一出气口(211),且所述端盖(240)与所述壳体(100)连接;所述端盖(240)具有安装槽(241),所述导流件(210)具有所述第一出气口(211)的一端插接于所述安装槽(241)中,且所述导流件(210)的外壁与所述安装槽(241)的内壁卡接。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组件(200)还包括密封阀(250),所述密封阀(250)位于所述安装槽(241)中,且所述密封阀(250)与所述第一出气口(211)的边缘卡接;所述密封阀(250)具有多个柔性密封部(251),多个所述柔性密封部(251)环绕所述第一出气口(211)设置,且多个所述柔性密封部(251)相互拼接形成密封面。13.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盖板(120)位于所述壳体(100)外侧,所述出气管(230)从所述壳体(100)内部延伸至所述壳体(100)外侧,所述安装盖板(120)与所述出气管(230)抵接。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清洁单元(300),所述出气管(230)的出口朝向所述清洁单元(300);所述导流件(210)的外部具有与所述第二出气口(212)连通的导流部(215),所述导流部(215)的出口朝向地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清洁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洁装置包括壳体、蒸汽发生单元和导流组件,蒸汽发生单元和导流组件设置于壳体内,蒸汽发生单元用于产生蒸汽用于清洁待清洁面,导流组件包括导流件和阀门组件,导流件具有进气口、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进气口与蒸汽发生单元连通,阀门组件设置于导流件内,且阀门组件被配置为打开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中的一者时,封闭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中的另一者,以使安装盖板打开和关闭时,蒸汽从不同的出气口流出,避免安装盖板开启时被高温蒸汽烫伤,提高了清洁装置的安全性。提高了清洁装置的安全性。提高了清洁装置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

方文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07

技术公布日:

2022/12/6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5:43: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288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气口   所述   蒸汽   阀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