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装置和饮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却装置和一种饮水设备。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的饮水设备,为方便用户饮用,配备了冷却装置,使得饮水设备能够直接流出由沸水冷却后形成的温水,方便用户直接饮用。而水冷式冷却装置由于换热效率较高而受到广泛应用,但是,现有的水冷式冷却装置,一般采用塑胶外壳作为容纳冷却液的容器,塑胶外壳的传热和散热效果差,冷却液的温度升得快,影响换热效果,使得制冷装置的换热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水冷式冷却装置采用塑胶外壳作为容纳冷却液的容器,塑胶外壳的传热和散热效果差,制冷装置的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4.为此,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冷却装置。
5.本技术的第二方面在于提供一种饮水设备。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冷却装置,用于饮水设备,冷却装置包括:前壳;后壳,安装在前壳的后侧,后壳与前壳围合形成储液腔,储液腔能够容纳冷却液,储液腔中设置有储热翅片,前壳、后壳和储热翅片为金属材质;通水管,设置在储液腔中,通水管中的液体能够与储液腔中的冷却液换热。
7.本方面实施例提出的冷却装置包括前壳、后壳和通水管,前壳和后壳围合形成能够容纳冷却液的储液腔,通水管位于储液腔内部,可以通过位于储液腔内的冷却液对通水管中的水进行降温,得到温度适宜的水,从而实现冷却效果;进一步地,在储液腔中设置有储热翅片,储热翅片能够吸收并存储冷却液的热量,使得冷却液的温度不会快速升高,提升冷却装置的换热能力;进一步地,前壳、后壳和储热翅片为金属材质,金属材质具有吸热、传热快,储热性能好的优点,将前壳、后壳和储热翅片均采用金属材质制成,能够使得前壳、后壳和储热翅片均起到吸热并存储冷却液的热量的作用,进一步降低冷却液的温度升高速度,进一步地提升冷却装置的换热能力。
8.另外,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冷却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9.在一些实施例中,储热翅片设置在前壳和/或后壳的内表面上,与前壳和/或后壳为一体式结构。如此设置,使得出液翅片可以和前壳和/或后壳固定,无需单独设置固定储热翅片的结构,简化了冷却装置的结构,有利于加工生产。进一步地,储热翅片与前壳和/或后壳为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提高储热翅片与前壳和/或后壳之间的连接强度,另外,可将储热翅片与前壳和/或后壳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产品的加工效率,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并且,通过将储热翅片与前壳和/或后壳设计为一体成型的一体式结构,提高了冷却装置的整体性,减少了零部件数量,减少了安装工序,提高了安装
效率,使冷却装置的安装更为方便可靠。
10.在一些实施例中,储热翅片呈板状,储热翅片沿冷却装置的宽度方向延伸;储热翅片上设置有过水口,前壳或后壳上设置有冷却液进液口和冷却液出液口,过水口与冷却液进液口、冷却液出液口沿冷却装置的宽度方向错位分布,以延长冷却液进液口到冷却液出液口的液体流动路径。
11.在这些实施例中,储液腔内设置有具有过水口的储热翅片,过水口与冷却液进液口、冷却液出液口沿冷却装置的宽度方向错位分布,从而能够延长冷却液进液口到冷却液出液口的液体流动路径,防止未与通水管发生换热的冷却液直接窜流,影响换热降温效果。另外,这样的设计使得储热翅片不但可以快速的传热和储热,提升冷却装置的换热能力,还可以对冷却液进行导向和导流,更加有效地换热降温,实现一部件多功效。
12.在一些实施例中,储热翅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储热翅片沿储液腔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过水口位于储热翅片的端部。
13.在这些实施例中,多个储热翅片能够将储液腔沿高度方向上划分成多个空间,冷却液由冷却液进液口至冷却液出液口方向流动时需经过上述多个空间,能够进一步延长冷却液的流动路径,提升换热效率;并且,将过水口设置在储热翅片的端部,也能够使得冷却液尽可能地流动到储液腔中的边缘位置,进一步延长冷却液的流动路径。
14.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装置还包括:第一密封件,设置在前壳和后壳之间,以密封前壳和后壳的连接处;紧固件,紧固连接前壳和后壳。通过第一密封件能够密封前壳和后壳之间的连接处,使得前壳和后壳围合形成的储液腔严密,避免出现漏液等问题。
15.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装置还包括:散热翅片,凸出设置在前壳和/或后壳的外表面上,散热翅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散热翅片沿前壳和/或后壳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
16.在这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在前壳和/或后壳的外表面上设置了散热翅片,散热翅片也能够起到传热、储热的作用,能够吸收并存储冷却液的热量,使得冷却液的温度不会快速升高,进一步提升冷却装置的换热能力;并且,散热翅片还能够起到加快散热的作用,使得吸收并存储热量的前壳和/或后壳能够快速降温,另外,将散热翅片设置在储液腔的外部,能够增大散热面积,也能够增大设置翅片的面积,提升换热效果。
17.在一些实施例中,前壳、后壳、储热翅片和散热翅片为铝材质或铝合金材质。
18.在这些实施例中,纯铝的导热率是237w/mk,铝合金的导热率是121-151w/mk,pc塑胶材料导热系数约4w/mk,即相同体积的铝或铝合金比塑胶原料的吸热更加快速,储热更多,经过测试发现,导热率高,传热和储热快,即本实施例主要是利用铝或铝合金的吸热,传热和储热性能好的优点,将本应该冷却液带走的热量,直接被铝合金材质的前壳、后壳、储热翅片、散热翅片吸热并储热,使得冷却液温度不会快速升高,增强冷却装置的换热能力。
19.在一些实施例中,前壳的壁厚为0.5mm至6mm。若前壳的壁厚小于0.5mm,则会导致前壳成型不易,并且储热和传热效果差;而若前壳的壁厚大于6mm,前壳的成型周期长,材料成本太高。
20.在一些实施例中,后壳的壁厚为0.5mm至6mm。若后壳的壁厚小于0.5mm,则会导致后壳成型不易,并且储热和传热效果差;而若后壳的壁厚大于6mm,后壳的成型周期长,材料成本太高。
21.在一些实施例中,通水管盘绕设置在储液腔中,通水管包括直管和连接管,多根直
管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储液腔中,直管的两端伸出储液腔,连接管为弯管,连接管连接在相邻的两根直管的端部,以使多根直管串联;第二密封件,包覆在直管和连接管的连接处的外壁上,以密封直管和连接管的连接处,第二密封件与前壳、后壳和通水管过盈配合,以密封前壳、后壳和通水管之间的间隙。
22.在这些实施例中,通水管盘绕设置在储液腔中,使得位于储液腔中的通水管的长度较长,有效换热面积大,能够提高换热效率;具体地,将通水管设置为多根直管和多个连接管拼接形成的一条通路,这样分段的结构,方便通水管的加工,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地,冷却装置还包括套管状的第二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包覆在直管和连接管的连接处的外壁上,从而起到密封直管和连接管的连接处的作用,确保通水管不会漏水;第二密封件与前壳、后壳和通水管过盈配合,从而密封前壳、后壳和通水管之间的间隙,使得前壳、后壳、通水管围合形成的储液腔严密,避免出现漏液等问题。
2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饮水设备,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冷却装置。
24.本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饮水设备,由于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冷却装置,进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25.在一些实施例中,饮水设备还包括:机体,机体上设置有接水头和供水口;冷却液箱,与储液腔相连通,冷却液箱用于存放冷却液;第一抽吸装置,连接在冷却液箱和冷却装置之间,第一抽吸装置能够将冷却液箱中的冷却液输送到冷却装置中,用于与通水管换热,并使换热后的冷却液流动到冷却液箱中;第二抽吸装置,连接在接水头和供水口之间,第二抽吸装置能够将通过供水口供应的水经由通水管输送到接水头处。
26.在这些实施例中,饮水设备包括机体、冷却装置、冷却液箱、第一抽吸装置和第二抽吸装置,机体上设置有接水头和供水口,供水口用于连接水源,例如,可以通过水管连接饮水机等供应水或热水的设备、也可以连接具有过水口的水壶、水杯、水瓶等装置,第二抽吸装置连接在供水口和接水头之间,能够将供水口供应的水经由通水管输送到接水头,在水途径冷却装置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位于储液腔内的冷却液对流经的水进行降温,得到温度适宜的水。第一抽吸装置用于抽吸冷却液箱中的冷却液,使得冷却液能够流动到冷却装置的储液腔中,并在冷却装置的储液腔内始终保持流动状态,流动的冷却液在储液腔内能够对位于储液腔内的水管中流动的水进行降温,冷却液经过储液腔后进一步流回到冷却液箱中,形成循环。这样冷却装置内具有流动的冷却液的设计,能够增大冷却液与水管的换热面积,换热表面360
°
无死角,提升换热效率。
27.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部分阐述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另外的方面和/或优点,还有一部分通过描述将是清楚的,或者可以经过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的实施而得知。
附图说明
28.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在附图中:
29.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冷却装置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冷却装置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冷却装置的一个爆炸图;
32.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冷却装置的后盖及通水管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33.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冷却装置的后盖及通水管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34.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冷却装置的通水管内热水流动路径示意图;
35.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冷却装置的通水管内热水流动路径以及储液腔内冷却液流动路径示意图;
36.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饮水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7.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饮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饮水设备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9.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饮水设备的容器体和机体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至图11附图标号说明:
41.10冷却装置,110前壳,1101冷却液进液口,1102冷却液出液口,120后壳,130储热翅片,131过水口,140通水管,141直管,142连接管,150第一密封件,160散热翅片,170第二密封件,
42.20机体,201主机,202底座,210接水头,220供水口,
43.230冷却液箱,250第二抽吸装置,30容器体。
具体实施方式
44.提供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之后,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和等同物将是清楚的。例如,在此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是示例,并且不限于在此阐述的那些顺序,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的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如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之后将是清楚的那样被改变。此外,为了更加清楚和简明,本领域已知的特征的描述可被省略。
45.在此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来实现,而不应被解释为限于在此描述的示例。相反,已提供在此描述的示例,以仅示出实现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许多可行方式中的一些可行方式,所述许多可行方式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之后将是清楚的。
46.如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中的任何一个以及任何两个或更多个的任何组合。
47.尽管在此可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种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相反,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进行区分。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在此描述的示例中所称的第一构件、第一组件、第一区域、第一层或第一部分也可被称为第二构件、第二组件、第二区域、第二层或第二部分。
48.在说明书中,当元件诸如,层、区域或基底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时,该元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其间的一个或多个其他元件。相反,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其间的其他元件。
49.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不将用于限制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在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含”、“包括”和“具有”说明存在叙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术语“多个”代表两个以及两个以上中的任一数量。
50.本技术中的“上”、“下”、“顶部”和“底部”等方位词的限定,均是基于产品处于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正立放置时的方位限定。
51.除非另有定义,否则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由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理解本实用新型之后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除非在此明确地如此定义,否则术语诸如,在通用词典中定义的术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领域的上下文和本实用新型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应被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地解释。
52.此外,在示例的描述中,当认为公知的相关结构或功能的详细描述将引起对本实用新型的模糊解释时,将省略这样的详细描述。
53.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11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冷却装置和饮水设备。
54.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冷却装置10,用于饮水设备,冷却装置10包括:前壳110;后壳120,安装在前壳110的后侧,后壳120与前壳110围合形成储液腔,储液腔能够容纳冷却液,储液腔中设置有储热翅片130,前壳110、后壳120和储热翅片130为金属材质;通水管140,设置在储液腔中,通水管140中的液体能够与储液腔中的冷却液换热。
55.本方面实施例提出的冷却装置10包括前壳110、后壳120和通水管140,前壳110和后壳120围合形成能够容纳冷却液的储液腔,通水管140位于储液腔内部,可以通过位于储液腔内的冷却液对通水管140中的水进行降温,得到温度适宜的水,从而实现冷却效果;进一步地,在储液腔中设置有储热翅片130,储热翅片130能够吸收并存储冷却液的热量,使得冷却液的温度不会快速升高,提升冷却装置10的换热能力;进一步地,前壳110、后壳120和储热翅片130为金属材质,金属材质具有吸热、传热快,储热性能好的优点,将前壳110、后壳120和储热翅片130均采用金属材质制成,能够使得前壳110、后壳120和储热翅片130均起到吸热并存储冷却液的热量的作用,进一步降低冷却液的温度升高速度,进一步地提升冷却装置10的换热能力。
56.可选地,冷却液可以为冷水,冷水具有安全的优点,也方便用户自行替换。
57.对于储热翅片130的具体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储热翅片130设置在前壳110和/或后壳120的内表面上,与前壳110和/或后壳120为一体式结构。如此设置,使得出液翅片可以和前壳110和/或后壳120固定,无需单独设置固定储热翅片130的结构,简化了冷却装置10的结构,有利于加工生产。进一步地,储热翅片130与前壳110和/或后壳120为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提高储热翅片130与前壳110和/或后壳120之间的连接强度,另外,可将储热翅片130与前壳110和/或后壳120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产品的加工效率,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并且,通过将储热翅片130与前壳110和/或后壳120设计为一体成型的一体式结构,提高了冷却装置10的整体性,减少了零部
件数量,减少了安装工序,提高了安装效率,使冷却装置10的安装更为方便可靠。
58.可选地,储热翅片130焊接在前壳110和/或后壳120上,焊接连接具有连接牢固的优点,并且,可以单独加工储热翅片130、前壳110、后壳120,使得储热翅片130、前壳110、后壳120的模具结构简单,降低模具的成本。
5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储热翅片130呈板状,储热翅片130沿冷却装置10的宽度方向延伸;储热翅片130上设置有过水口131,前壳110或后壳120上设置有冷却液进液口1101和冷却液出液口1102,过水口131与冷却液进液口1101、冷却液出液口1102沿冷却装置10的宽度方向错位分布,以延长冷却液进液口1101到冷却液出液口1102的液体流动路径。
60.在这些实施例中,储液腔内设置有具有过水口131的储热翅片130,过水口131与冷却液进液口1101、冷却液出液口1102沿冷却装置10的宽度方向错位分布,从而能够延长冷却液进液口1101到冷却液出液口1102的液体流动路径,防止未与通水管140发生换热的冷却液直接窜流,影响换热降温效果。另外,这样的设计使得储热翅片130不但可以快速的传热和储热,提升冷却装置10的换热能力,还可以对冷却液进行导向和导流,更加有效地换热降温,实现一部件多功效。
61.具体地,对于储热翅片130的数量,应尽可能多,从而增加储热,传热和散热。
6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6和图7所示,储热翅片13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储热翅片130沿储液腔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过水口131位于储热翅片130的端部。
63.在这些实施例中,多个储热翅片130能够将储液腔沿高度方向上划分成多个空间,冷却液由冷却液进液口1101至冷却液出液口1102方向流动时需经过上述多个空间,能够进一步延长冷却液的流动路径,提升换热效率;并且,将过水口131设置在储热翅片130的端部,也能够使得冷却液尽可能地流动到储液腔中的边缘位置,进一步延长冷却液的流动路径。如图6、图7所示,冷却液进液口1101位于储液腔的下端,冷却液进液口1101位于储液腔的上端,图7中的细箭头示出了储液腔内的冷却液流动路径图。
64.为了实现储液腔的密封,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冷却装置10还包括:第一密封件150,设置在前壳110和后壳120之间,以密封前壳110和后壳120的连接处;紧固件,紧固连接前壳110和后壳120。通过第一密封件150能够密封前壳110和后壳120之间的连接处,使得前壳110和后壳120围合形成的储液腔严密,避免出现漏液等问题。具体地,前壳110和后壳120采用4至6颗螺丝锁紧,将第一密封件150挤压在前壳110和后壳120之间,形成过盈配合,对储液腔进行紧固和密封,防止储液腔漏水漏气。
6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图4和图5所示,冷却装置10还包括:散热翅片160,凸出设置在前壳110和/或后壳120的外表面上,散热翅片16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散热翅片160沿前壳110和/或后壳120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
66.在这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在前壳110和/或后壳120的外表面上设置了散热翅片160,散热翅片160也能够起到传热、储热的作用,能够吸收并存储冷却液的热量,使得冷却液的温度不会快速升高,进一步提升冷却装置10的换热能力;并且,散热翅片160还能够起到加快散热的作用,使得吸收并存储热量的前壳110和/或后壳120能够快速降温,另外,将散热翅片160设置在储液腔的外部,能够增大散热面积,也能够增大设置翅片的面积,提升换热效果。
67.在一些实施例中,前壳110、后壳120、储热翅片130和散热翅片160为铝材质或铝合金材质。
68.在这些实施例中,纯铝的导热率是237w/mk,铝合金的导热率是121-151w/mk,pc塑胶材料导热系数约4w/mk,即相同体积的铝或铝合金比塑胶原料的吸热更加快速,储热更多,经过测试发现,导热率高,传热和储热快,即本实施例主要是利用铝或铝合金的吸热,传热和储热性能好的优点,将本应该冷却液带走的热量,直接被铝合金材质的前壳110、后壳120、储热翅片130、散热翅片160吸热并储热,使得冷却液温度不会快速升高,增强冷却装置10的换热能力。
69.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散热翅片160和储热翅片130均设置在后壳120上,未设置散热翅片160和储热翅片130的情况下,后壳120呈平板状,这样使得后壳120、散热翅片160、储热翅片130能够集成设置,减少了零部件,方便加工及装配,并且,由于后壳120原有结构呈板状,在后壳120上增设散热翅片160和储热翅片130也不会使得后壳120的结构过于复杂,方便加工生产。而前壳110包括底壁和侧壁,侧壁沿着底壁的周向方向围设与底壁共同形成一个储液槽,后壳120盖设在储液槽的槽口处形成储液腔。进一步地,如图3、图6和图7所示,冷却液进液口1101、冷却液出液口1102均设置在前壳110上,方便加工;优选设置在前壳110的侧壁上。
70.在一些实施例中,前壳110的壁厚为0.5mm至6mm。若前壳110的壁厚小于0.5mm,则会导致前壳110成型不易,并且储热和传热效果差;而若前壳110的壁厚大于6mm,前壳110的成型周期长,材料成本太高。前壳110的壁厚优选2mm,传热较快,储热较多,且所用材料较少,成本合理。
71.在一些实施例中,后壳120的壁厚为0.5mm至6mm。若后壳120的壁厚小于0.5mm,则会导致后壳120成型不易,并且储热和传热效果差;而若后壳120的壁厚大于6mm,后壳120的成型周期长,材料成本太高。后壳120的壁厚优选2mm,传热较快,储热较多,且所用材料较少,成本合理。
72.在一些实施例中,通水管140盘绕设置在储液腔中,通水管140包括直管141和连接管142,多根直管141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储液腔中,直管141的两端伸出储液腔,连接管142为弯管,连接管142连接在相邻的两根直管141的端部,以使多根直管141串联;第二密封件170,包覆在直管141和连接管142的连接处的外壁上,以密封直管141和连接管142的连接处,第二密封件170与前壳110、后壳120和通水管140过盈配合,以密封前壳110、后壳120和通水管140之间的间隙。
73.在这些实施例中,通水管140盘绕设置在储液腔中,使得位于储液腔中的通水管140的长度较长,有效换热面积大,能够提高换热效率;具体地,将通水管140设置为多根直管141和多个连接管142拼接形成的一条通路,这样分段的结构,方便通水管140的加工,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地,冷却装置10还包括套管状的第二密封件170,第二密封件170包覆在直管141和连接管142的连接处的外壁上,从而起到密封直管141和连接管142的连接处的作用,确保通水管140不会漏水;第二密封件170与前壳110、后壳120和通水管140过盈配合,从而密封前壳110、后壳120和通水管140之间的间隙,使得前壳110、后壳120、通水管140围合形成的储液腔严密,避免出现漏液等问题。
74.在实际产品中,可选地,直管141为多条平直的薄壁钢管,作为示例,可以设置5条
薄壁钢管,多条薄壁钢管相互平行的分布在储液腔中,相邻的两条薄壁钢管之间通过u型的连接管142连接,使得多条薄壁钢管串联形成一条通路,将通水管140设置为这样分段的结构,方便通水管140的加工,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地,通水管140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可选地,进水口位于储液腔的下端,出水口位于储液腔的上端,图6和图7中的粗箭头示出了通水管140内的水流动路径图。
75.如图8至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饮水设备,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冷却装置10。
76.本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饮水设备,由于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冷却装置10,进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7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饮水设备还包括:机体20,机体20上设置有接水头210和供水口220;冷却液箱230,与储液腔相连通,冷却液箱230用于存放冷却液;第一抽吸装置,连接在冷却液箱230和冷却装置10之间,第一抽吸装置能够将冷却液箱230中的冷却液输送到冷却装置10中,用于与通水管140换热,并使换热后的冷却液流动到冷却液箱230中;第二抽吸装置250,连接在接水头210和供水口220之间,第二抽吸装置250能够将通过供水口220供应的水经由通水管140输送到接水头210处。
78.在这些实施例中,饮水设备包括机体20、冷却装置10、冷却液箱230、第一抽吸装置和第二抽吸装置250,机体20上设置有接水头210和供水口220,供水口220用于连接水源,例如,可以通过水管连接饮水机等供应水或热水的设备、也可以连接具有过水口131的水壶、水杯、水瓶等装置,第二抽吸装置250连接在供水口220和接水头210之间,能够将供水口220供应的水经由通水管140输送到接水头210,在水途径冷却装置10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位于储液腔内的冷却液对流经的水进行降温,得到温度适宜的水。第一抽吸装置用于抽吸冷却液箱230中的冷却液,使得冷却液能够流动到冷却装置10的储液腔中,并在冷却装置10的储液腔内始终保持流动状态,流动的冷却液在储液腔内能够对位于储液腔内的水管中流动的水进行降温,冷却液经过储液腔后进一步流回到冷却液箱230中,形成循环。这样冷却装置10内具有流动的冷却液的设计,能够增大冷却液与水管的换热面积,换热表面360
°
无死角,提升换热效率。
79.值得说明的是,当饮水接水完毕,前壳110和后壳120比环境温度高,金属材质的前壳110和后壳120散热快;还可只开启第一抽吸装置,换热后的冷却液在冷却液箱230和储液腔之间流动循环,加速冷却液散热和降温,更加快速恢复换热功能。
8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机体20包括底座202和主机201,主机201连接于底座202的一侧且大体上沿竖直方向上下延伸,冷却装置10设置在主机201中并大体上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一抽吸装置和第二抽吸装置250上下分布并位于冷却装置10的一侧,且第一抽吸装置位于第二抽吸装置250的下方,储液箱设置在底座202中。
81.在这些实施例中,将储液箱设置在底座202中,能够加重底座202的重量,降低机体20的重心,使得机体20稳固不易倾倒;将冷却装置10设置在主机201中并大体上沿竖直方向延伸,使得冷却装置10具有较高的长度,方便内部通水管140的排布,第一抽吸装置和第二抽吸装置250上下分布并位于冷却装置10的一侧,能够节省空间,降低主机201的宽度,使得产品外观美观。
82.可选地,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将接水头210设置在主机201上,能够使得接水头
210位于较高的位置,适用于各种尺寸的容器接水,方便用户接水操作。
8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饮水设备还包括:容器体30,容器体30上设置有加热装置,容器体30底部设置有上耦合件,底座202上设置有与上耦合件电连接的下耦合件;容器体30上具有容器体30出水口,容器体30出水口设置在上耦合件中,供水口220设置在下耦合件中,容器体30放置在底座202上时,容器体30出水口与供水口220相连通。
84.在这些实施例中,进一步说明了饮水设备还包括用于盛水的容器体30,容器体30与机体20电连接,容器体30上设置有加热装置,水能够在容器体30中加热到沸腾,能够自行实现加热,不必借助额外的加热装置,提升了使用的便利性;进一步地,底座202上设置有下耦合件,容器体30上设置有与下耦合件电连接的上耦合件,容器体30与机体20通过上耦合件、下耦合件之间的配合实现电连接;供水口220设置在下耦合件中,容器体30出水口设置在上耦合件中,使得上耦合件与下耦合件相连后即可实现供水口220与容器体30出水口的对准,无需单独为供水口220和容器体30出水口设置对位结构,简化了产品的结构。
85.虽然上面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应当理解,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看来,这些修改和变型仍将落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冷却装置(10),用于饮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10)包括:前壳(110);后壳(120),安装在所述前壳(110)的后侧,所述后壳(120)与所述前壳(110)围合形成储液腔,所述储液腔能够容纳冷却液,所述储液腔中设置有储热翅片(130),所述前壳(110)、所述后壳(120)和所述储热翅片(130)为金属材质;通水管(140),设置在所述储液腔中,所述通水管(140)中的液体能够与所述储液腔中的冷却液换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翅片(130)设置在所述前壳(110)和/或所述后壳(120)的内表面上,与所述前壳(110)和/或后壳(120)为一体式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翅片(130)呈板状,所述储热翅片(130)沿所述冷却装置(10)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储热翅片(130)上设置有过水口(131),所述前壳(110)或所述后壳(120)上设置有冷却液进液口(1101)和冷却液出液口(1102),所述过水口(131)与所述冷却液进液口(1101)、所述冷却液出液口(1102)沿所述冷却装置(10)的宽度方向错位分布,以延长所述冷却液进液口(1101)到所述冷却液出液口(1102)的液体流动路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翅片(13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储热翅片(130)沿所述储液腔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过水口(131)位于所述储热翅片(130)的端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10)还包括:第一密封件(150),设置在所述前壳(110)和所述后壳(120)之间,以密封所述前壳(110)和所述后壳(120)的连接处;紧固件,紧固连接所述前壳(110)和所述后壳(120)。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10)还包括:散热翅片(160),凸出设置在所述前壳(110)和/或所述后壳(120)的外表面上,所述散热翅片(16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散热翅片(160)沿所述前壳(110)和/或所述后壳(120)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110)、所述后壳(120)、所述储热翅片(130)和所述散热翅片(160)为铝材质或铝合金材质;和/或所述前壳(110)的壁厚为0.5mm至6mm;和/或所述后壳(120)的壁厚为0.5mm至6mm。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水管(140)盘绕设置在所述储液腔中,所述通水管(140)包括直管(141)和连接管(142),多根所述直管(141)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储液腔中,所述直管(141)的两端伸出所述储液腔,所述连接管(142)为弯管,所述连接管(142)连接在相邻的两根所述直管
(141)的端部,以使多根所述直管(141)串联;第二密封件(170),包覆在所述直管(141)和所述连接管(142)的连接处的外壁上,以密封所述直管(141)和所述连接管(142)的连接处,所述第二密封件(170)与所述前壳(110)、所述后壳(120)和所述通水管(140)过盈配合,以密封所述前壳(110)、所述后壳(120)和所述通水管(140)之间的间隙。9.一种饮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10)。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饮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饮水设备还包括:机体(20),所述机体(20)上设置有接水头(210)和供水口(220);冷却液箱(230),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所述冷却液箱(230)用于存放冷却液;第一抽吸装置,连接在所述冷却液箱(230)和所述冷却装置(10)之间,所述第一抽吸装置能够将所述冷却液箱(230)中的冷却液输送到所述冷却装置(10)中,用于与所述通水管(140)换热,并使换热后的冷却液流动到所述冷却液箱(230)中;第二抽吸装置(250),连接在所述接水头(210)和所述供水口(220)之间,所述第二抽吸装置(250)能够将通过所述供水口(220)供应的水经由所述通水管(140)输送到所述接水头(210)处。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冷却装置和饮水设备,冷却装置包括前壳;后壳,安装在前壳的后侧,后壳与前壳围合形成储液腔,储液腔能够容纳冷却液,储液腔中设置有储热翅片,前壳、后壳和储热翅片为金属材质;通水管,设置在储液腔中,通水管中的液体能够与储液腔中的冷却液换热。本方面实施例提出的冷却装置,在储液腔中设置有储热翅片,储热翅片能够吸收并存储冷却液的热量,使得冷却液的温度不会快速升高,提升冷却装置的换热能力;将前壳、后壳和储热翅片均采用金属材质制成,能够使得前壳、后壳和储热翅片均起到吸热并存储冷却液的热量的作用,进一步降低冷却液的温度升高速度,进一步地提升冷却装置的换热能力。却装置的换热能力。却装置的换热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

黄小承 李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23

技术公布日:

2022/12/6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20:28: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287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冷却液   装置   所述   水口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