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头及容器盖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容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盖头及容器盖。


背景技术:



2.容器用于存储物体或烹煮食物。容器包括容器本体以及盖合于容器本体的容器盖,容器盖包括盖本体以及与盖本体固定连接的提手,以便于盖合或分离容器盖与容器本体,提手的至少部分高于盖本体的表面,以便于用户握持提手。为了便于容器盖的收纳,提手高出盖本体的高度较低,当盖本体温度较高时,提手的温度较高,存在烫伤用户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盖头及容器盖,增加了提手高出盖本体的高度,在便于容器盖收纳的同时,降低了烫伤用户的风险。
4.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盖头,包括:
5.本体部;
6.第一固定件,第一固定件安装于本体部;
7.提手,提手与第一固定件转动连接;
8.第二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安装于提手,第二固定件用于在提手转动至收纳状态时将提手锁定在收纳状态,并用于在提手转动至工作状态时将提手锁定在工作状态。
9.在本技术中,用户通过转动提手使得提手处于工作状态,此时,用户可以通过提手拿取盖头,降低了用户直接与盖头接触而被烫伤或冻伤的风险,从而提升了盖头的使用安全性;当存储盖头时,用户可以通过转动提手使得提手处于收纳状态,从而减小了盖头存储所需要的空间。
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提手至少包括第一提手和第二提手;
11.第一提手、第二提手被锁定在收纳状态时,第一提手与本体部之间通过第二固定件可拆卸连接,第二提手与本体部之间通过第二固定件可拆卸连接;
12.第一提手、第二提手被锁定在工作状态时,第一提手与第二提手之间通过第二固定件可拆卸连接。
13.在本技术中,第一提手、第二提手被锁定在收纳状态时,第一提手与本体部之间通过第二固定件可拆卸连接,第二提手与本体部之间通过第二固定件可拆卸连接;第一提手、第二提手被锁定在工作状态时,第一提手与第二提手之间通过第二固定件可拆卸连接,简化了将第一提手、第二提手锁定在工作状态或收缩状态所需要的零件的结构,并减少了所需要的零件的数量,从而降低了盖头整体的生产成本,并有利于减小盖头的整体尺寸,以便于盖头的使用和收纳。
1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固定件至少包括第一件和第二件,第一件安装于第一提手,第二件安装于第二提手;
15.第一提手被锁定在收纳状态时,第一提手与本体部之间通过第一件可拆卸连接,
第二提手被锁定在收纳状态时,第二提手与本体部之间通过第二件可拆卸连接;
16.第一提手、第二提手被锁定在工作状态时,第一件与第二件连接,第一提手与第二提手通过第一件、第二件可拆卸连接。
17.在本技术中,设置第一提手、安装于第一提手的第一件、第二提手、安装于第二提手的第二件,简化了第一提手与本体部、第二提手与本体部之间的连接形式,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盖头整体的生产成本,并进一步减小了盖头的整体尺寸。
1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件和第一固定件连接于第一提手相对的两端,第二件和第一固定件连接于第二提手相对的两端。
19.在本技术中,第一件和第一固定件连接于第一提手相对的两端,第二件和第一固定件连接于第二提手相对的两端,增加了第一件对第一提手、第二件对第二提手的作用力,降低了外界作用力解除第一提手、第二提手的锁定状态的风险,从而增加了第一件对第一提手、第二件对第二提手的锁定的稳固性,进而提升了第一提手、第二提手的工作状态、收缩状态的稳定性。
2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件设置有第一固定部,第二件设置有第一固定配合部,第一固定部能够与第一固定配合部配合,以便将第一提手、第二提手锁定在工作状态。
21.在本技术中,通过第二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配合部的配合,将第一提手、第二提手锁定在收纳状态,简化了第一件、第二件的结构,从而降低了第一件、第二件的生产成本,同时,减小了第一件和第二件的尺寸,进而减小了盖头的整体尺寸。
2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固定部与第一固定配合部中,一者为第一凸起,另一者为第一凹陷部,第一凸起的一部分能够位于第一凹陷部内,并与第一凹陷部的侧壁抵接,以限制第一提手和第二提手沿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
23.在本技术中,第二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配合部中,一者为第二凸起,另一者为第二凹陷部,简化了用户在锁定或解锁第一提手、第二提手过程中的操作,从而简化了盖头的使用流程,进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2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固定件设置有第二固定部,本体部上设置有第二固定配合部,第二固定部能够与第二固定配合部配合,以便将提手锁定在收纳状态。
25.在本技术中,通过第二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配合部的配合,将第一提手、第二提手锁定在收纳状态,简化了第一件、第二件的结构,从而降低了第一件、第二件的生产成本,同时,减小了第一件和第二件的尺寸,进而减小了盖头的整体尺寸。
2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配合部中,一者为第二凸起,另一者为第二凹陷部,提手被锁定在收纳状态时,第二凸起的一部分能够位于第二凹陷部内,并与第二凹陷部的侧壁抵接,以便将提手锁定在收纳状态。
27.在本技术中,第二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配合部中,一者为第二凸起,另一者为第二凹陷部,简化了用户在锁定或解锁第一提手、第二提手过程中的操作,从而简化了盖头的使用流程,进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2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收纳状态,提手和第二固定件均与本体部的端面贴合;在工作状态,提手、第二固定件与本体部的端面之间具有预设夹角。
29.在本技术中,在收纳状态,提手和第二固定件均与本体部的端面贴合,从而减少了盖头收纳时所占用的空间,以便于对盖头的收纳和运输;在工作状态,提手、第二固定件与
本体部的端面之间具有预设夹角,增加了提手的高度,从而便于用户握持提手,进而便于用户对盖头的取用,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30.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容器盖,包括:
31.盖本体;
32.以上任一项所述的盖头,盖头安装于盖本体。
33.在本技术中,用户通过提手拿取容器盖,降低了用户直接与容器盖接触而被烫伤或冻伤的风险,从而提升了容器盖的使用安全性;当存储容器盖时,用户可以通过转动提手使得提手处于收纳状态,从而减小了容器盖存储所需要的空间。
34.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35.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容器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提手处于工作状态;
36.图2为图1中提手处于收缩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37.图3为图2的俯视图;
38.图4为图3中盖头的结构示意图;
39.图5为图4的右视图;
40.图6为图5的俯视图;
41.图7为图1中i部分的放大图;
42.图8为图1中容器盖的剖视图;
43.图9为图8中ii部分的放大图;
44.图10为图8中iii部分的放大图。
45.附图标记:
46.10-容器盖;
47.101-盖本体;
48.20-容器本体;
49.30-盖头;
50.1-本体部;
51.11-第二固定配合部;
52.12-容纳槽;
53.2-第一固定件;
54.3-提手;
55.31-第一提手;
56.32-第二提手;
57.4-第二固定件;
58.41-第一件;
59.411-第一固定部;
60.42-第二件;
61.421-第一固定配合部;
62.43-第二固定部。
63.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64.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65.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6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67.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68.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6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容器,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容器本体20和容器盖10,容器盖10能够盖合于容器本体20,以密封容器本体20,降低容器在运输、使用过程中内部物体掉落的风险,并降低容器本体20内的高温物体烫伤用户的风险;且容器盖10能够从容器本体20上取下,以便于用户向容器本体20内增加物体,其中,物体包括但不限于高温固体、高温液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等,且容器可以为保温杯、煮茶器、炊具等,炊具可以在户内使用,也可以在户外使用,本技术对容器的种类、用途、应用场景均不做特殊限定。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容器包括两两垂直的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第一方向x为容器的宽度方向,第二方向y为容器的长度方向,第三方向z为容器的高度方向。
70.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容器盖10包括盖本体101以及安装于盖本体101的盖头30,用户可以通过盖头30将容器盖10从容器本体20上取下,降低用户直接与盖本体101接触而被烫伤、冻伤的风险,从而提升了容器盖10的使用安全性,进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71.如图1至图4所示,盖头30包括本体部1以及安装于本体部1的提手3,提手3与本体部1转动连接,用户可以通过控制提手3的转动,使得提手3处于工作状态或收纳状态。在收纳状态,提手3与本体部1的端面贴合从而减少了盖头30收纳时所占用的空间,以便于对盖头30的收纳和运输;在工作状态,提手3与本体部1的端面之间具有预设夹角,增加了提手3的高度,从而便于用户握持提手3,进而便于用户对盖头30的取用,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72.其中,提手3与本体部1的端面之间的夹角大于0
°
,小于或等于90
°
,具体可以为30
°
,45
°
,60
°
,70
°
,80
°
,86
°
,90
°
等,本技术对提手3与本体部1的端面之间的夹角不做特殊
限定,以下均以夹角为90
°
为例进行说明。即,在工作状态,如图1所示,提手3沿第三方向z竖起,在收纳状态,如图2所示,提手3沿第一方向x平置。当容器本体20内放置高温或低温物体时,用户通过转动提手3使得提手3处于工作状态,此时,用户通过提手3拿取盖头30、容器盖10或容器,降低了用户直接与盖头30、容器盖10或容器本体20接触而被烫伤或冻伤的风险,从而提升了盖头30、容器盖10、容器的使用安全性;当存储盖头30、容器盖10或容器时,用户可以通过转动提手3使得提手3处于收纳状态,从而减小了盖头30、容器盖10和容器存储所需要的空间。
73.其中,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本体部1设置有容纳槽12,当提手3处于收缩状态时,提手3的至少部分位于容纳槽12内,以减小提手3处于收缩状态时盖头30的整体尺寸,从而进一步减小了盖头30、容器盖10、容器存储所需要的空间。
74.具体地,如图4所示,所述盖头30还包括第一固定件2,第一固定件2安装于本体部1,提手3安装于第一固定件2,即提手3通过第一固定件2安装于本体部1,以简化提手3与本体部1的结构。
75.提手3沿自身厚度方向的投影形状为v形、u形、几字形、d型或其他变形结构,以增加提手3的结构灵活性,从而增加提手3的应用范围和适用场景,本技术对提手3的具体形状不做特殊限定。
76.其中,第一固定件2设置有槽孔(图中未标示),提手3的一部分位于槽孔内并能够相对于槽孔转动,在满足提手3与第一固定件2连接稳固性的同时,降低了第一固定件2限制提手3转动的风险,从而提升了提手3的工作稳定性。
77.此外,第一固定件2与本体部1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以增加第一固定件2与本体部1的连接结构的多样性。
78.如图3和图4所示,盖头30还包括第二固定件4,第二固定件4安装于提手3,第二固定件4用于在提手3转动至收纳状态时将提手3锁定在收纳状态,并用于在提手3转动至工作状态时将提手3锁定在工作状态。
79.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固定件4将提手3锁定在工作状态或收纳状态,降低了提手3被误触导致提手3的状态发生变化,从而提升了提手3在工作状态、收纳状态的稳定性,进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80.具体地,如图所示,提手3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本技术对提手3的数量、提手3在本体部1上的分布形式均不作特殊限定,一个提手3上至少安装有一个第二固定件4,本技术对第二固定件4的具体安装位置、数量等均不作特殊限定。
81.为了便于描述,以下均以两个提手3、两个第二固定件4为例进行说明,即提手3包括第一提手31和第二提手32,第二固定件4包括第一件41和第二件42。
82.第一件41安装于第一提手31,第二件42安装于第二提手32。当第一提手31、第二提手32处于收缩状态时,第一件41将第一提手31与本体部1可拆卸连接,使得第一提手31被锁定在收纳状态,第二件42将第二提手32与本体部1可拆卸连接,使得第二提手32被锁定在收缩状态;当第一提手31、第二提手32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一件41将第一提手31与本体部1可拆卸连接,第二件42将第二提手32与本体部1可拆卸连接,或者,第一件41与第二件42可拆卸连接,使得第一提手31与第二提手32之间通过第一件41、第二件42可拆卸连接,从而使得第一提手31、第二提手32被锁定在工作状态。
8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提手31、第二提手32被锁定在收纳状态时,第一提手31与本体部1之间通过第二固定件4可拆卸连接,第二提手32与本体部1之间通过第二固定件4可拆卸连接,此时,提手3和第二固定件4均与本体部1的端面贴合;第一提手31、第二提手32被锁定在工作状态时,第一提手31与第二提手32之间通过第二固定件4可拆卸连接,此时,提手3、第二固定件4与本体部1的端面之间的夹角为90
°
。设置第一提手31、安装于第一提手31的第一件41、第二提手32、安装于第二提手32的第二件42,简化了第一提手31与本体部1、第二提手32与本体部1之间的连接形式,简化了将第一提手31、第二提手32锁定在工作状态或收缩状态所需要的零件的结构,并减少了所需要的零件的数量,从而降低了盖头30整体的生产成本,并有利于减小盖头30的整体尺寸,以便于盖头30的使用和收纳。第一件41安装于第一提手31、第二件42安装于第二提手32,能够便于第一件41、第二件42将第一提手31、第二提手32锁定在工作状态,从而有利于进一步简化第一件41、第二件42的结构。
84.其中,如图6所示,第一件41和第一固定件2连接于第一提手31相对的两端,第二件42和第一固定件2连接于第二提手32相对的两端。
85.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一件41安装于第一提手31靠近第一固定件2的一侧、第二件42安装于第二提手32靠近第一固定件2的一侧,则第一件41与第一固定件2之间、第二件42与第一固定件2之间的距离较小,使得第一件41对第一提手31、第二件42对第二提手32的作用下较小,当第一提手31远离第一件41的一侧、第二提手32远离第二件42的一侧受到外界的作用力时,外界作用力解除第一提手31、第二提手32的锁定状态的风险较大。因此,第一件41和第一固定件2连接于第一提手31相对的两端,第二件42和第一固定件2连接于第二提手32相对的两端,以增加第一件41对第一提手31、第二件42对第二提手32的作用力,降低了外界作用力解除第一提手31、第二提手32的锁定状态的风险,从而增加了第一件41对第一提手31、第二件42对第二提手32的锁定的稳固性,进而提升了第一提手31、第二提手32的工作状态、收缩状态的稳定性。
86.此外,第一件41与第一提手31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以增加第一件41与第一提手31、第二件42与第二提手32的连接结构的多样性。
87.具体地,如图7至图10所示,第一件41和第二件42均设置有第二固定部43,本体部1上设置有第二固定配合部11,第二固定部43能够与第二固定配合部11配合,以便将提手3锁定在收纳状态。
88.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固定部43和第二固定配合部11的配合,将第一提手31、第二提手32锁定在收纳状态,简化了第一件41、第二件42的结构,从而降低了第一件41、第二件42的生产成本,同时,减小了第一件41和第二件42的尺寸,进而减小了盖头30的整体尺寸。
89.其中,第二固定部43与第二固定配合部11之间的配合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卡接、螺纹连接等,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部43与第二固定配合部11之间的配合形式为卡接,以简化第二固定部43和第二固定配合部11的结构。
90.具体地,如图7至图10所示,第二固定部43与第二固定配合部11中,一者为第二凸起,另一者为第二凹陷部,提手3被锁定在收纳状态时,第二凸起的一部分能够位于第二凹陷部内,并与第二凹陷部的侧壁抵接,以便将提手3锁定在收纳状态。
91.如图9和图10所示,当用户需要将第一提手31、第二提手32锁定在收缩状态时,用
户可以沿第三方向z向下按压第一件41、第二件42,使得第一件41、第二件42的至少部分向靠近本体部1的方向运动,当第二固定部43的至少部分伸入第二固定配合部11内并与第二固定配合部11的侧壁抵接时,在第二固定配合部11的侧壁的夹持力的作用下,第二固定部43被锁定在第二固定配合部11内部,从而使得第一件41与本体部1、第二件42与本体部1可拆卸连接,进而将第一提手31、第二提手32锁定在收纳状态;当用户需要解锁第一提手31、第二提手32时,用户可以沿第三方向z向上抬起第一件41、第二件42,使得第二固定部43与第二固定配合部11解除配合,从而使得第一件41与本体部1、第二件42与本体部1分离,进而将第一提手31、第二提手32解锁。
9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部43与第二固定配合部11中,一者为第二凸起,另一者为第二凹陷部,简化了用户在锁定或解锁第一提手31、第二提手32过程中的操作,从而简化了盖头30的使用流程,进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93.如图7所示,第一件41设置有第一固定部411,第二件42设置有第一固定配合部421,第一固定部411能够与第一固定配合部421配合,以便将第一提手31、第二提手32锁定在工作状态。
94.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固定部411和第一固定配合部421的配合,将第一提手31、第二提手32锁定在工作状态,简化了第一件41、第二件42的结构,从而降低了第一件41、第二件42的生产成本,同时,减小了第一件41和第二件42的尺寸,进而减小了盖头30的整体尺寸。
95.其中,第一固定部411与第一固定配合部421之间的配合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卡接、螺纹连接等,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411与第一固定配合部421之间的配合形式为卡接,以简化第一固定部411和第一固定配合部421的结构。
96.具体地,如图7所示,第一固定部411与第一固定配合部421中,一者为第一凸起,另一者为第一凹陷部,第一凸起的一部分能够位于第一凹陷部内,并与第一凹陷部的侧壁抵接,以限制第一提手31和第二提手32沿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
97.如图7所示,当用户需要将第一提手31、第二提手32锁定在工作状态时,用户可以沿第一方向x向右按压第一件41,和/或,向左按压第二件42,使得第一件41的至少部分向靠近第二件42的方向运动、第二件42的至少部分向靠近第一件41的方向运动,当第一固定部411的至少部分伸入第一固定配合部421内并与第一固定配合部421的侧壁抵接时,在第一固定配合部421的侧壁的夹持力的作用下,第一固定部411被锁定在第一固定配合部421内部,从而使得第一件41与第二件42可拆卸连接,进而将第一提手31、第二提手32锁定在工作状态;当用户需要解锁第一提手31、第二提手32时,用户可以沿第一方向x向左驱动第一件41,和/或,向右驱动第二件42,使得第一固定部411与第一固定配合部421解除配合,从而使得第一件41与第二件42分离,进而将第一提手31、第二提手32解锁。
9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411与第一固定配合部421中,一者为第二凸起,另一者为第二凹陷部,简化了用户在锁定或解锁第一提手31、第二提手32过程中的操作,从而简化了盖头30的使用流程,进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9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盖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头(30)包括:本体部(1);第一固定件(2),所述第一固定件(2)安装于所述本体部(1);提手(3),所述提手(3)与所述第一固定件(2)转动连接;第二固定件(4),所述第二固定件(4)安装于所述提手(3),所述第二固定件(4)用于在所述提手(3)转动至收纳状态时将所述提手(3)锁定在收纳状态,并用于在所述提手(3)转动至工作状态时将所述提手(3)锁定在工作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3)至少包括第一提手(31)和第二提手(32);所述第一提手(31)、所述第二提手(32)被锁定在收纳状态时,所述第一提手(31)与所述本体部(1)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固定件(4)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提手(32)与所述本体部(1)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固定件(4)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提手(31)、所述第二提手(32)被锁定在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提手(31)与所述第二提手(32)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固定件(4)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4)至少包括第一件(41)和第二件(42),所述第一件(41)安装于所述第一提手(31),所述第二件(42)安装于所述第二提手(32);所述第一提手(31)被锁定在收纳状态时,所述第一提手(31)与所述本体部(1)之间通过所述第一件(4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提手(32)被锁定在收纳状态时,所述第二提手(32)与所述本体部(1)之间通过所述第二件(42)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提手(31)、所述第二提手(32)被锁定在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件(41)与所述第二件(42)可拆卸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提手(31)与所述第二提手(32)通过所述第一件(41)、所述第二件(42)可拆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盖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件(41)和所述第一固定件(2)连接于所述第一提手(31)相对的两端,所述第二件(42)和所述第一固定件(2)连接于所述第二提手(32)相对的两端。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盖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件(41)设置有第一固定部(411),所述第二件(42)设置有第一固定配合部(421),所述第一固定部(411)能够与所述第一固定配合部(421)配合,以便将所述第一提手(31)与所述第二提手(32)锁定在工作状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盖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411)与所述第一固定配合部(421)中,一者为第一凸起,另一者为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凸起的一部分能够位于所述第一凹陷部内,并与所述第一凹陷部的侧壁抵接,以限制所述第一提手(31)和所述第二提手(32)沿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盖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4)设置有第二固定部(43),所述本体部(1)上设置有第二固定配合部(11),所述第二固定部(43)能够与所述第二固定配合部(11)配合,以便将所述提手(3)锁定在收纳状态。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盖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43)与所述第二固定配合部(11)中,一者为第二凸起,另一者为第二凹陷部,所述提手(3)被锁定在收纳状态时,所述第二凸起的一部分能够位于所述第二凹陷部内,并与所述第二凹陷部的侧壁抵接,以便将
所述提手(3)锁定在收纳状态。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盖头,其特征在于,在收纳状态,所述提手(3)和所述第二固定件(4)均与所述本体部(1)的端面贴合,在工作状态,所述提手(3)、所述第二固定件(4)与所述本体部(1)的端面之间具有预设夹角。10.一种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盖(10)包括:盖本体(101);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盖头(30),所述盖头(30)安装于所述盖本体(101)。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盖头和容器盖。盖头包括本体部、安装于本体部的第一固定件、安装于第一固定件的提手以及安装于提手的第二固定件,提手与第一固定件转动连接,第二固定件用于在提手转动至收纳状态时将提手锁定在收纳状态,并用于在提手转动至工作状态时将提手锁定在工作状态。在本申请中,用户通过转动提手使得提手处于工作状态,此时,用户可以通过提手拿取盖头、容器盖,降低了用户直接与盖头、容器盖接触而被烫伤或冻伤的风险,从而提升了盖头、容器盖的使用安全性;当存储盖头、容器盖时,用户可以通过转动提手使得提手处于收纳状态,从而减小了盖头、容器盖存储所需要的空间。容器盖存储所需要的空间。容器盖存储所需要的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

刘康为 柳骏 朱光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武汉苏泊尔炊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24

技术公布日:

2022/12/6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8:26: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287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提手   所述   本体   盖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