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半导体企业九大领军人物

中国半导体企业九大领军人物
时间:2004-12-02 20:30:00 来源:21ic 作者:Petrarca
衰变池
王芹生:打造“国家队” 
    王芹生作为“八五”、“九五”、“十五”集成电路CAD技术研究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对稳定、培养和壮大我国ICCAD软件队伍,保证ICCAD攻关成果免于流失做出了重大贡献。
    她主持了多项国家重点集成电路品种开发和应用项目(47个专题),如我国第一台高档位八位单片机、第一块智能卡(CPU)芯片及系列产品等,主持开发了具有市场引导性的产品。
  王芹生主持和领导了华大“908工程”、“工程研究中心”、“909工程”项目建设,这些工程建设为华大形成规模发挥了重要作用。1990年到2002年,华大年销售收入由52万元增至从2000年起的连续三年超过亿元;从1990年起,华大开发的集成电路设计品种400余个,进入市场的在25%以上。王芹生实施的人才政策,不仅稳定了科技队伍,而且发现、培养和推出了一批各有专长的技术业务骨干。华大通过软件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和向国内市场推广,形成了自己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王芹生不仅是这一过程的主要组织与领导者,还是身体力行的穿针引
线人。 
王芹生: 
    1964年7月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计算机系。
  1988年7月至1990年8月在原机械电子工业部计算机司担任副总工程师兼处长。1990年9月至2002年6月,担任中国华大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总裁。2002年6月至今,担任中国华大集成电路设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 
    王国平:书写“再造”篇章
  王国平,无锡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的领军人物,带领一个面临严重危机的中国最大的民族微电子企业,神话般地卸掉巨额亏损包袱,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并挺立在国内消费类集成电路和分立器件企业的首位。  1998年,面对严重亏损的公司,王国平大胆地提出了“三年再造”设想。2002年,全球半导体市场整体趋淡,国内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而恰恰就在这一年,公司终于摘掉了年均亏损1.5亿元的“亏损帽子”。员工们扬眉吐气,感慨遇上了一个好“老总”。而他却说,是我们遇上了好时光。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他和员工
virtualrouter们抓技改升级、抓产销上量、抓产品结构调整和挖潜增效,公司多项经济指标刷新了历史记录,经济效益持续高速增长。2003年,公司经营业绩大幅攀升,预计营业收入逾10亿港元,经营利润超亿港元。
  肩负着“让华润芯进入中国的每一个家庭”的崇高使命,向着2010年营业额50亿元的目标,在6英寸线奠基喧天的爆竹声中,王国平和他的同事们又踏上了新的征程。 
王国平:
  1979年9月至1986年7月于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系攻读本科和研究生。1998年9月至1999年7月担任中国华晶电子集团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主持公司日常工作。1999年7月至2002年12月担任中国华晶电子集团公司总经理。2002年12月19日至今,担任无锡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王新潮:十年磨一剑
  一位农民的儿子,一个70届初中毕业生和自考汉语言专业的人能干什么?王新潮的答案让人吃惊:中国半导体企业领军人物。
  2003年6月,江苏长电科技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发行5500万股A股股票。这是长电科技的里程碑,也是王新潮多年努力的结果。
61850 mmssis压片  1990年,王新潮初到江阴晶体管厂时,晶体管产品100%为无锡华晶配套加工,质量也有待提高。为了结束这种现状,王新潮想尽办法自筹资金3500万元,开始技术改造。1997年,王新潮以TO-92管为突破口,推出长江牌元器件,销售给国内家电制造商,从而为长电带来了品牌和资本的原始积累。
  从2000年开始,王新潮吸引3250万元私人资本和4500万元法人资本,用于长电公司的股份制改造。就在当年,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改制成功,并进入上市辅导期。2002年,长电科技形成了年产100亿只分立器件、10亿块集成电路的能力,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长电科技也连续2年利税突破1亿元大关。 
王新潮:
  1956年出生,江苏江阴人,大专文化。现担任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1986年自学考试现代汉语言专业大专毕业。1990年,任江阴晶体管厂厂长。现为江苏省人大代表,兼任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分会副理事长、分立器件分会副理事长、封装分会副理事长等职务。 
    邓中翰:“中国创造”之星
  要将“中国制造”推进到“中国创造”,带动中国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的提升。在旅美华人学子中享有声誉的邓中翰是这个观点的积极倡导者。
  邓中翰对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鲜明的观点:通过技术攻关、市场驱动走向世界,“这就是硅谷的成功模式”。他谈到,美国已经成为CPU芯片的大国,韩国在存储芯片领域占有重要席位,中国的芯片产业发展不能与这些国家搞正面竞争,而要寻有潜力的新市场机会,数字多媒体芯片就是突破口。
  邓中翰致力的“星光中国芯工程”,五年来实现了七大核心技术突破,申请了该领域200多项国内外专利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并实现了研发成果的产品化,开发设计出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星光中国芯”五代数字多媒体芯片。产品被国际
青花瓷首饰知名企业大批量采用,成功占据了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世界第一的市场份额(达40%以上),在全球市场的销售量目前已突破1000万枚。 
邓中翰:
  毕业于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UC Berkeley),获电子工程学博士、经济管理学硕士和物理学硕士学位,是该校建校130多年来第一位横跨理、工、商三学科的学者。1999年邓中翰博士应邀回国,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创建了中星微电子公司,担任“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现担任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 
    石明达:执著的变革者
  2003年,南通富士通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崇州IC封装测试新厂建成投产,其规模和装备及现代化水平甚至超过了日本富士通的本土工厂。
  南通晶体管与江苏其他的晶体管一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国内市场独领风骚。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却面临市场淘汰。
  但市场又给了石明达机会。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国际半导体制造逐渐形成向中国转移的趋势。时任南通华达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的石明达与日本富士通株式会社达成合资协议,投建南通富士通微电子有限公司。
  目前,南通富士通已经形成年IC封装能力15亿块、成品测试能力10亿块、芯片测试能力5万块,成为国内集成电路封装测试行业中产品品种最全、技术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龙头企业。
  石明达并没有由此而止步,他积极对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在资本市场寻求突破。2002年12月,南通富士通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并进入上市辅导期。用石明达的话讲,已经按上市要求做好了各项准备。 
石明达:
  1968年进入江苏南通晶体管厂,历任技术员、车间主任、总工程师和厂长。1996年担任南通华达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1997年担任南通富士通微电子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2002年南通富士通电子有限公司改制成股份制,石明达担任南通富士通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幼海:创造利润奇迹 
    半导体行业海归派不在少数,但刘幼海却可堪称为典范。
  1995年从硅谷回到祖国的刘幼海,担任上海先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的市场副总裁。上任第一年,先进半导体的产量激增96%,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赢利年。
  2000年,刘幼海正式接任先进半导体总裁职务,在他的领导下,上海先进半导体也成为国内第一家专业的集成电路代工企业。2001年,正赶上全球半导体产业周期性回落,行业水平下滑35%,但刘幼海的先进半导体的利润超过1.3亿元。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企业的规模和产量由2000年的2亿美元投资,增加到2002年的10亿美元。2000年,先进半导体的5英寸和6英寸生产线的产能是月产3.5万片芯片,截至目前,已上升到月产8万片。
  正是在先进半导体的利润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刘幼海又说服董事会同意投资6.87亿元,投建一条8英寸、0.25微米的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这条生产线的产能为月产3万片。先进半导体成为国内最大的芯片制造公司之一。 
刘幼海:
  1954年出生。1982年获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博士学位。1982年进入美国贝尔实验室任研究员。1994年进入上海先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任生产副总裁。1997年任飞利浦(中国)集团质量总经理。1998年任上海先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2000年起任上海先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总裁。 
    陈向东:民营资本造“芯”
  一家民营企业,在竞争异常激烈的集成电路领域,经过短短的6年时间,就脱颖而出,连续三年位居全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首位,这就是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而这个奇迹的创造者就是陈向东。  陈向东同所有的浙江人一样,对市场准确的判断和积极出击是他们共有的特性。
  1997年,陈向东创办了杭州士兰微电子。他认为士兰在起步阶段应将产品和市场定位于民用消费集成电路中低档产品。这一策略为士兰带来了广阔的市场。2002年,士兰及下属友旺公司全年销售达到5.2亿元,集成电路总产量超过4亿只。
  在积累一定的资金与人才后,陈向东开始带领士兰向高端领域进军,在10M/100M以太网
卡电路、CD数字伺服和解码纠错电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无线局域网解决方案、IC卡芯片等项目上投入研发资金。  同时,陈向东在2001年决定创建第一条由民营资本投资的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2003年芯片生产线投产,同年第三季度就实现了赢利。
 
陈向东:
  祖籍浙江临海。1982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物理系半导体物理专业与器件专业。1982年进入甘肃天光集成电路厂。1984年任天光集成电路绍兴分厂车间副主任。1988年任华越公司常务副总经理,1993年任代总经理。1994年创办杭州友旺电子有限公司,任总经理。1997年创办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任董事长。
    张汝京:梦圆“中国芯”
  2003年8月,张汝京博士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创立了中国第一家8英寸芯片代工厂———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目前,公司两条大规模的8英寸生产线都已进入量产,每月总产能近6万片,工艺技术达到0.18微米及以下水平。
  中芯国际在张汝京的领导下,积极同世界一流的半导体厂商结成不同形式的联盟,已经同日本的东芝、富士通、尔必达,新加坡的特许半导体,比利时的IMEC,德国的英飞凌以及美国的MOSYs等众多一流的半导体公司与研究机构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建立策略联盟关系,在诸方面创造互惠互赢的合作机会。
彩相纸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22:33: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2830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半导体   中国   有限公司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