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锅炉烟气脱硫脱硝工艺初探

燃气锅炉烟气脱硫脱硝工艺初探
我国钢铁产量持续在世界首位,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高炉煤气与转炉煤气产量巨大,燃气锅炉的使用量也在逐年上升。如果燃气尾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将会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由于燃气锅炉尾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以及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物质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这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会与空气中水蒸气相结合,形成酸雨,从而造成土地二次污染。因此对于燃气锅炉烟气脱硫脱硝工作要持之以恒的保质保量的完成。 
 
  1 燃气锅炉尾气组成 
  1.1 高炉煤气与转炉煤气的化学成分 沪语输入法
  我国主要高炉燃气为炼铁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主要成分为:CO、CO2、N2、H2、CH4等,其中可燃成分CO含量约占25%,H2、CH4的含量很少,CO2、N2的含量分别占15%、55%,热值仅为3500kJ/m3左右。高炉煤气的成分和热值与高炉所用的燃料、所炼生铁的品种及冶炼工艺有关,现代的炼铁生产普遍采用大容积、高风温、高冶炼强度、高喷煤粉量的生产工艺,采用这些先进的生产工艺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并降低能耗,但所产的高炉煤气热值
脉康合剂更低,增加了利用难度。高炉煤气中的CO2、N2既不参与燃烧产生热量,也不能助燃,相反还会吸收大量的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导致高炉煤气的理论燃烧温度偏低。高炉煤气的着火点并不高,似乎不存在着火的障碍,但在实际燃烧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混合气体的温度必须远大于着火点,才能确保燃烧的稳定性。高炉煤气的理论燃烧温度低,参与燃烧的高炉煤气的量很大,导致混合气体的升温速度很慢,温度不高,燃烧稳定性不好。 
  燃烧反应能够发生的另一条件是气体分子间能够发生有效碰撞,即拥有足够能量的相互之间能够发生氧化反应的分子间发生的碰撞,大量的CO2、N2的存在,减少了分子间发生有效碰撞的几率,宏观上表现为燃烧速度慢,燃烧不稳定。 桥型铰链
  高炉煤气中存在大量的CO2、N2,燃烧过程中基本不参与化学反应,几乎等量转移到燃烧产生的烟气中,燃高炉煤气产生的烟气量远多于燃煤。 
  转炉煤气生成于转炉炼钢过程中,铁水中的碳在高温下和吹入的氧生成CO和少量CO2的混合气体。回收的顶吹氧转炉炉气含60%~80%CO、15%~20%CO2,以及氮、氢和微量氧。转炉煤气的发生量在一个冶炼过程中并不均衡,成分也有变化。 停车场闸机>喷射混凝土用速凝剂
  2 烟气净化脱硫脱硝系统改造 
  以无氨脱硫工艺为例,对其工艺进行初步探究。3台燃气锅炉。在其出口处引风机并联到一条主烟气管道上。然后通过管道进入脱硫脱硝净化塔内。最后再由出口处设置一台增压风机将净化物排入到烟囱中。整个吸收塔,由12个并联反应器组成。燃气锅炉燃烧后产生的烟气整体流向采用由下至上并联而出的方式构成。在反应器内反应器的不弃板均匀的不止。在布气板上反映药剂均匀涂层,经过脱硫脱氮后。净化的烟气从出口进入到烟气管道,通过增加风机增加后排入到烟道内。 
  在此结构中脱硫脱硝的药剂采用蝶翼状颗粒物分布。钙颗粒具有耐酸性、抗热性、抗震性。此结构通过刚玉砂作为骨料,以氢氧化钙、氢氧化镁、碳酸钙等碱性物质作为反应剂,同时配有。玻璃粉、滑石、高活性稀土元素、木炭粉等作为脱硫脱硝催化剂。 
  该操作的具体过程是碱类反应剂、碳粉催化剂、三氧化二铝、碳化硅等原料进行预烧结。预烧结过程后。产生的粉末过筛,加入高活性镧系稀土元素作为黏结剂。再将其粉末与20~50 μm的木炭粉末相融合,这其中木炭粉末的比例占20%,这其中木炭粉末起到了造孔作用。然后将混合粉末加热至1400°,烧成颗粒相对较大的管状基体支撑。经过此项工艺后,再集体外包一层纤维陶瓷。经过纤维陶瓷包裹后,将整个机体进入到莫莱石悬浮液中。经过充分浸泡,将机体取出干燥烧结后得到既定厚度的多孔的表面过滤膜。通过以上
rat组合方式进行得到的整个机体。具有技能防止小颗粒进入到大孔支撑体内。做到表层去除粉尘,内层去除硫氮的作用。这样既解决了化学反应脱硫脱硝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清除灰尘的问题。并且由于整个机体的孔径变化,使得压缩机产生的空气压力损失较少。整个机体经过20%浓度的硫酸,以及1%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煮沸均未产生明显的变化。这证明机体的耐酸性及耐碱性均有良好的性能。另外整个机体烧灼至600°高温,在常温中骤冷。循环30次,均未发生明显形变,证明复合膜机体具有良好的温度适应性。另外在抗压实现中。机体在11.8 MPa和10.5 MPa实验中均为产生裂痕。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6:25: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2773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煤气   燃烧   产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