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荷图”探究双铜电极电解氢氧化钠溶液实验

Fe.O, Fe(OH), FeCl,
Fe.O,
FeO Fe(OH). FeSO,
单质氧化物碱
物质类别
图2铁元素的“价类图”
通过“价类图”的学习和解读,学生能更清楚物质类 别与物质转化之间的关系,特别能清楚地知道各物种之 间的转化需要添加氧化剂还是还原剂,但“价类图”仍然 没能让学生明白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发 生反应的一般规律,对溶液中发生反应的酸碱性要求没 有做到直观呈现。
二、基于氧化还原和电荷守恒思想构建“价荷图”及 其内涵
元素及其化合物等相关粒子在水溶液中的转化不
但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还与溶液的酸碱性有关。若反
应中有H  +消耗(即阳离子消耗),依据电荷守恒,则必定 有阳离子生成;同理,若反应中有0H  _消耗(即阴离子消 耗),依据电荷守恒,则必定有阴离子生成。例如,当不
为,课堂等复习教学中可以利用“价类图”组织教学,“价 类图”能够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价态变化和物 质的分类两个视角进行分析,对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 进行作图重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统摄思维和概括归纳
能力,图2就是文献中涉及的有关铁元素的“价类图”。
一、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图的发展历程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常会利用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 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来组织教学,如图1中的“铝三角” 就很好地描述了三种含铝粒子的转化与溶液酸碱性的 关系,如Al 3<;转化为AI (OH )4_,只需在含有Al 3+的溶液 中不断加强碱即可,而欲获得Al 3+则只需在其他含铝粒 子的物质中不断加强酸溶液即可,如A 1203、A 1(0H )3中 加强酸溶液一般都可以得到Al 3+。这类图表可视性强, 能有效帮助学生厘清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 化关系和转化条件,但图1中的“铝三角”并未包含单质 铝及其他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单质A 1如何转化为 Al 3 +或41((^)3等则需要另外构建一个转化关系图。
《在问题解决中实现“铁三角”的复习》:1]中谈到图 1中的“铁三角”在组织教学中具有“设计问题建构知 识、探究问题深掘规律、灵活运用解决问题”等功能,但 “铁三角”又缺乏各型含铁粒子之间的转化对溶液酸碱 性要求的呈现。
+ OH
A I (O H ),
t -A I (O H )4
Cl:.0-H N 0f H:S04(^).K M n 04(H
(强氧化剂)
图1 “铝三角”与“铁三角”示意图
《利用价类图复习“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2]中认 *
* 2020年浙江省教研规划课题“大概念引领下展开高中化学实验研究新范式”(课题编号:G 2020183)阶段性成果;中国化学
会化学教育学科委员会基础教育“十三五”规划2020年一般课题“大概念引领;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课程单元教学模式的构建 研究”(课题编号:HJ 2020 - 0022)研究成果。
H I
31
堪础提高1^hu
tigao 2021年第2期
(总第535期)
%
中V …爹教学参考
基于“體图,,探究麵W 电臓氧化钠繼嫌
吴文中罗一芳
(越州中学浙江绍兴312075)
摘要:通过对“铁三角” “铝三角”等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图的剖析,借鉴“价类图”等相关理论,从化学 反应中元素价态变化、粒子所带电荷数和反应体系溶液酸碱性等多个视角,创造性地提出描述水溶液中元素的金属单 质及其化合物之间转化关系的“价荷图”,以铜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的实验证实“价荷图”的可靠性,借助"价荷图”思想 预测并设计双铜电极电解不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的创新实验,体验“价荷图”在实验设计和深度学习中的统摄思想和 价值。
关键词:价荷图;创新实验;铜电极;电解;氢氧化钠溶液文章编号:1002-2201(202丨)024)031>04
中图分类号:〇633.8
文献标识码:
B
f p 巧•教学参考草莓托
2021年第2期(总第535期)
带电的单质A 1需要转化为带正电的AP +时,不仅需要 具有较强的氧化性物质参加,还需要在强酸性环境中完
成,而欲让不带电的单质A 1转化为带负电的Al (OH )4' 不仅需要较强的氧化性物质参加,还需在强碱性环境下 完成。鉴于此,基于氧化还原和电荷守恒思想,创造性 地构建“以某元素粒子所带电荷为横
坐标,以某元素粒 子中该元素的化合价为纵坐标”的图表,以含铝粒子为 例,建立的相关坐标如图3所示。
A | Al(O H).Al-O.AKC >H)4
A I
+3
t \
"
+H _电荷数
+O H
图3铝及含铝粒子的“价荷图”
为了行文方便,把这类含某金属元素各型粒子的转 化关系图暂称为“价荷图”,这种“价荷图”比“铝三角” 更为完整,因为该图不但包含了各型含铝粒子,而且还 能从图中发现各物种在水溶液中转化时对溶液酸碱性 的要求。同样可以构建含铜元素各型粒子的“价荷图”
(见图4)。
图4 铜及含铜粒子的“价荷图”注:图4中包含了两种不常见的含铜粒子,分别为高铜酸 根离子(Cu 02-)和氧化高铜(Cu 203)。
特别说明:“价荷图”讨论的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各 粒子之间的转化,转化过程中所需的氧化剂强弱和酸性 强弱在“价荷图”中未能呈现。
那是否可以利用“价荷图”完成C u 转化为Cu 2+或 Cu (OH )】-等相关实验?依据“价荷图”的意义,若需在 水溶液中完成Cu 转化为Cu 2+需要两个条件——
氧化剂
和一定的酸性条件。
沙画工具
实验验证丨.在盛有少量铜粉和100 mL  1 m ol /L 硫 酸溶液的烧杯中滴加H 202溶液,并轻轻摇晃烧杯,
发现溶 液很快变为蓝,蓝溶液是因为得到CuS 04溶液的缘 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以+ 1〇2+2『=Cu 2+ +2H 20。
而若需在水溶液中完成Cu 转化为Cu (OH )〗_也需 要两个条件——
较强的氧化剂(如NaCIO 溶液)和强碱
性条件。
实验验证2.在盛有少量铜粉和100 mL 浓氢氧化钠
l #a u 。
M 础提品
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滴加〇.〇1 mol/L  NaCIO 溶液(某品牌 84消毒液),并轻轻摇晃烧杯,发现溶液很快变为蓝,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  + C 1CT  + 20H  — + H 20 =
c u (〇H
):- +电梯线束
c r
实验之所以需要浓氢氧化钠溶液是因为若氢氧化钠
溶液浓度偏低,就有可能得到高铜酸钠(NaCu 02),图4中 Cu 02_在Cu  ( O H
的左边,因此,由C u 转化为
Cu  (OH )广的碱性需更强才能完成,为此进行实验验证3。
实验验证3.取少量铜粉和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于 烧杯中,然后滴加一定量的〇.〇1 mol/L  NaCIO 溶液,搅 拌后剧烈反应,同时产生气体(〇2),混合溶液先变为蓝 后很快转化为黑悬浊液(难溶于水的黑物质为 NaCu 02,相关证据见后文)。溶液变为蓝显然是因为 初始溶液碱性较强,得到了 Na 2Cu (OH )4溶液,随着反 应的进行,碱性逐渐减弱,于是Na 2Cu (OH )4被氧化为 NaCu 0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 u +3Cl 〇- +20『+ 2Na + =2NaCu 02 i  +3CT  +H 20o
为了验证Na 2Cu ( OH )4溶液可以转化为NaCu 02黑 沉淀的事实,特别设计实验验证4。
实验验证4.先在少量CuS 04溶液中加入浓氢氧化 钠溶液得到深蓝的Na 2Cu (OH )4溶液,然后向深蓝 溶液中逐滴滴加一定量〇.〇1 mol/L  NaCIO 溶液,发现溶 液由深蓝先变为棕,最后转化为黑悬浊液。依据 图4中铜及含铜粒子的“价荷图”,在Na 2Cu (OH )4溶液 中加人NaCIO 溶液后,滴人NaCIO 溶液附近的溶液PH  减小,Cu (OH )〗_被氧化为Cu 203 (棕,相关证据见后 文),而后棕的Cu 203被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得到黑 的高铜酸钠(NaCu 02),相关反应式为2Cu (OH )〗~ + CIO ' =Cu 2〇3 + c r  +2H ,0 +40H ' ,Cu 203 + 2NaOH  = 2NaCu 02 + H 20。
事实上,在(^0、(:11(01"丨)2、(:旧04等含铜物质中加 NaOH 和NaCIO 混合溶液也有类似的实验现象,反应后 都可以得到高铜酸钠黑物质,同时释放〇2:3]。综上,要获得在“价荷图”中越靠右的粒子,越需要 碱性更强的溶液环境;要制备越靠上的粒子,越需要过 量或更强的氧化性物质来实现;当然依据“价荷图”无法 获知得到某种物质所需的水溶液确切的pH ,如获得不 带电的CuO 并非指一定在中性条件下完成,实际上或许 须在碱性条件下获得,某种粒子在怎样的酸碱性条件下 制备,需要通过实验加以测定。
当教师谈到KMn 04的强氧化性时,往往会归纳以 下识记性结论:酸性环境中,M riO : —般转化为M n 2 +,中 性条件下转化为M n 〇2,而在碱性环境中转化为M nC ^。 实际上,M n (V 转化为M n 02并非一定完全在中性条件 下完成,在微酸性或微碱性条件下都能实现。利用锰及堵漏工具
C u 〇' C u O-__Cj i
Cu()H),C u (0
C u ,0C u
电荷数
铜及含铜价荷图
,氧化則 还原削
佘<0^32
堪础提高
含锰粒子的“价荷图”去理解上述结论,直观、方便、深 刻,同时也无须死记硬背。如M n 02与浓盐酸反应得到 M n 2+就可以用“价荷图”来解释和理解,锰及含锰粒子 的“价荷图”如图5所示。
:二歌中教学参考.一
ZH ON (.\l K  HI W l  l
F ( ^NKAO
-f
实验2.电解液为PH  = 12的氢氧化钠溶液,阳极有 少量气泡,调高电源电压后,气泡明显增多,阳极铜表面 先变蓝后逐渐变黑;阴极有较多气泡产生,长时间电解 后,溶液基本无。
经分析,实验2中阳极铜表面的蓝固体为C u (OH )2,
Cu (0H )2在碱性环境下分解为CuO ,反应式如(1)。
C u (OH )2 =C u 0 + H 20
(1)
实验3.电解液为PH  = 13的氢氧化钠溶液,阳极有 少量气泡,调高电源电压后,气泡明显增多,阳极铜表面
逐渐由光亮变黑,黑物质可以被稀硫酸溶解得到蓝 溶液,同时有少量气泡产生;阴极有大量气泡产生;一段 时间后,电解液中有棕物质生成,取少量棕悬浊液 加浓氢氧化钠溶液后得到浅蓝
溶液,过滤电解后的电 解质溶液,滤液为无,测其pH 基本不变,滤渣为棕, 滤渣中加硫酸溶液后得到蓝溶液的同时有大量气泡 产生,经检验此气体为〇2,棕固体加浓氢氧化钠溶液 后缓慢溶解得到蓝溶液,无明显气泡产生。
《探究氧化铜等物质催化次氯酸钠分解的反应机 理》[31分析认为电解液中的棕物质为氧化高铜 (Cu 203 ) ,Cu 203是一种氧化性较强的氧化物,与酸反应 得到Cu 2+和02,反应式如(2)。
2Cu ,0, +8H * =4C u 2+ +4H 20 + 02 |
(2)
Cu 20,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得到高铜酸钠 (NaCu 02),高铜酸钠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黑物质,该物 质在水溶液中不稳定,特别是在酸性环境下很容易分 解4],反应式如(3)和(4)。
Cu 203 +2NaOH  =2NaCu 02 + H 20
(3)
4NaCu 02 +12H " =4Cu 2+ +02 | +4Na * +6H 20 (4) 棕固体加浓氢氧化钠溶液后缓慢溶解得到蓝 Na 2Cu (OH )4溶液,该过程从理论上可以释放出02,但 由于溶解缓慢,未见明显气泡产生,反应式如(5)。
2Cu 203 +8Na 0H +4H 20=4Na 2Cu (0H )4 +02 T  (5) 实验4.电解液为PH  = 13.5的氢氧化钠溶液,阳极有 大量气泡,阳极铜表面始终光亮,并有棕固体生成但随 即消失;阴极有大量气泡;几分钟后,溶液变为棕,一段 时间后,电解液转化为黑悬浊液,过滤电解后的电解质 溶液,滤液几乎为无,测其pH 明显下降,滤渣为黑固 体,固体中加硫酸溶液后得到蓝溶液,同时有大量气泡
产生,经检验此气体为〇2,黑固体加浓氢氧化钠溶液后 缓慢溶解得到蓝溶液,无明显气泡产生。
该实验说明,在阳极铜表面可以得到不带电的粒子 Cu 203,这是因为阳极铜表面产生02释放出H +,阳极铜表 面的碱性比电解液弱,因此得到Cu 203,当Cu 203扩散到碱 性更强的电解液中时,发生反应(3)得到黑物质,因此,该 黑悬浊液过滤后得到的黑固体高铜酸钠既能与硫酸溶 液反应得到CuS 04和02,也能与浓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得到
33
预测:结合图4和图5两个“价荷图”可以获知铜在 强碱性条件下能被KMn 04溶液氧化,若碱性不够强则 可得到墨绿溶液;若反应体系碱性不很强且铜过量, 则可以看到反应体系中溶液的颜会出现紫红—绿
—黄(M n 02)的变化,之后的定性实验证明了上述 预测结果,这与“在氢氧化钠和蔗糖混合溶液中滴加 KMn 04溶液”实验的化学原理相似,也会出现紫红— 绿—黄(M n 02)的变化,其中蔗糖或单质C u 在反应 中表现出还原性,但得到的蓝Na 2Cu (OH )4溶液的颜 被实验中其他物质的颜所掩盖。
三、"价荷图”的应用——
设计双铜电极电解氢氧化
纳溶液的创新实验
利用图4的“价荷图”可以预测以铜为电极电解不 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时,其产物可能有C u (OH )2、C u O 、 Cu 203、NaCu 02或Na2Cu  ( O H  )4等,如欲电解得到 Na 2CU (OH )4溶液,需要的电解液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 一定是最高的。相关的实验设计、分析、讨论如下。实验用品:铜片电极(2 cm  x 4 t :m ),电解质溶液为 pH  = 1的硫酸、PH 分别为12、13、13.5、14的氢氧化钠溶 液以及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稀氨水、稀硫酸、试管、烧杯、 电解槽、可调式学生电源、过滤装置等。实验条件:电极间距3.5 c 度25 T 左右。
实验装置:双铜电极电解 氢氧化钠溶液装置如图6 所示。
实验过程与讨论:
实验1.电解液为pH  = 1的硫酸溶液,阳极无气泡, 从阳极Cu 表面扩散出溶于水的蓝物质,阴极有大量 气泡,一段时间后有红物质析出,溶液变为蓝。
实验1所得蓝溶液为CuS 04溶液,阴极红物质 为Cu ,即酸性条件下,阳极铜被氧化为Cu '符合“价荷 图”思想。
,电解电压3 V ,环境温2 cm  x  4 cm
图6
电解装置示意图
M
M
丨〇,
M n1
M i0.
M V
Mi (0H ):N In
+2
0 I  2 ,
~"+H
+OH ~mp3手表
电荷数
锰及含锰粒子的“价荷图
还原則
佘<(0^图
电荷数
图7
铁及含铁粒子的“价荷图”
参考文献
[1] 洪云龙.在问题解决中实现“铁三角”的复习[J ].教育 科学论坛,2014(6) :44 - 45.[2] 陈鹏.利用价类图复习“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J ].化 学教育,2012,33(3) :33 -35.
[3]
彭志勇.探究氧化铜等物质催化次氣酸钠分解的反应机 理[J ]•化学教育,2020,41(3) :98 - 99.
[4] BACKER  A , YPERMAN  J , OGOREVC  B , et  al . M ulti -
com p on en t  analysis  of  so diu m  cuprate , NaCuOj .,, H avin g  a  h igh  Cu ( IE  ) con ten t  [J ]. Analytica  Chim ica  Acta , 1996, 334(1/2):103-111.[5]
杨清玉,李凤艳,邱芳,等.有氧条件下四氧化三铁纳米 颗粒的制备与表征[J ]•纺织学报,2016,37(8) :7 -11.
(本文编辑:青风)
£(02/0H  )随0H 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实际电极电位 变小,〇H _*度越大其还原性越强,因此出现双铜电极 电解氢氧化钠溶液时,电解液pH 越大,产生02越快的 现象。另外,在上述实验中,阴极铜表面可以出现变暗 的现象,限于文章篇幅和主题,这一问题不再讨论。
综上,采用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电解两种方案设 计的实验很好地体现了相关“价荷图”的理论思想,采用 “价荷图”不但能清楚铜及其各类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而 且还能明白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之间转化时可能的酸 碱性条件,创造性地提出各种可能发生的化学过程,双 铜电极电解不同pH 的氢氧化钠溶液所获得的氧化产物 与利用图4的“价荷图”预测的可能产物完全吻合。
四、结语
同样,若以Fe 元素为研究对象,基于氧化还原反应和 电荷守恒思想,其单质及含铁粒子的“价荷图”如
图7所示。依据图7,解释或研究制备Fe 304时可以利用向一 定比例的FVW 、Fe 2+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就可以完 成,或者在FeS 04溶液的强碱性溶液中通人一定量空气 等方法来获得Fe 304 5];而若需制备Na 2Fe 04,则可以利 用Fe 、Fe 2\Fe 3 +等分别在氢氧化钠溶液和强氧化剂环34
m m m
中教学参考
2021年第2期(总第535期〉
堪础提高
Na ^Ci ^O Hh 蓝溶液,发生反应(4)和(5)。
实验5.电解液为PH  = 14的氢氧化钠溶液,阳极有大 量气泡,阳极铜表面始终光亮,电极表面有棕固体生成 但随即消失;阴极有大量气泡;几分钟后,溶液变为浅蓝 ,一段时间后,电解液转化为黑悬浊液,过滤电解后的
电解液,滤液为浅蓝,测其pH 明显下降,滤渣为黑固 体,黑固体中加硫酸溶液后得到蓝溶液,同时有大量 气泡产生,经检验此气体为〇2,黑固体中加浓氢氧化钠 溶液后缓慢溶解得到蓝溶液,无明显气泡产生。
由于实验5电解液的碱性更强,阳极铜表面产生的 棕物质(Cu 203 )能很快被氢氧化钠溶液溶解,最终得 到Na 2Cu (OH )4溶液,因此电解几分钟后电解液变为蓝 ,但随着电解的进行,电解液的pH 下降,阳极铜表面
表1实验现象及主要含铜产物比较
得到的棕固体Cu 203无法转化为Na 2Cu (OH )4溶液, 而只能得到NaCu 02,因此电解一段时间后,电解液转化 为黑的悬浊液,此时主要发生反应(3)。
实验6.电解液为饱和氢氧化钠溶液,阳极有大量气 泡,阳极铜表面始终光亮,可见阳极铜液面处有棕固体 生成并随即消失;阴极有大量气泡;几分钟后,电解液变为 蓝,过滤电解后的电解液,滤液为蓝,滤纸上无滤渣。
由于实验6的电解液为饱和氢氧化钠溶液,阳极铜 液面处产生的棕固体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直接转 化为Na 2Cu (OH )4溶液,电解过程中碱性始终较强,因 此电解过程中无黑固体生成。
依据上述6个实验中实验现象的差异以及讨论、分析 结果,为方便特列表1比较实验现象及主要含铜产物。
实验序号
电解液p H
阳极电解液颜
P H 主要含铜产物
11无气泡蓝基本不变Cu 2 +212蓝一黑
无基本不变C u (OH )2、C u O
313黑棕(浊)
基本不变Cu 2〇3413.5光亮棕一黑(浊)明显下降Cu 203、NaCu 02514光亮浅蓝一黑(浊)
明显下降
NaCu 02,Na 2Cu (0H )4
6
光亮
Na 2Cu (OH )4
注:阳极表面除实验1无气泡外,随pH 增大,产生气体逐渐增多。
需要说明的是,阳极铜表面随电解液pH 变化,呈 现出pH 越大产生02越快的事实,其中在强酸和电源 电压为3 V 的情况下,阳极无气泡产生。这是由于境下都可以实现(限于文章篇幅,不再赘述),更多类似 的创新实验等待我们去挖掘、创新。
Fe ),Fe ()
F 5
'.Fe 〇'
Fe
O 1e
化則 还原削喷墨打印机墨水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9:26: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2745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溶液   实验   转化   反应   价荷   得到   粒子   物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