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丸散膏汤及民间灵验方特效骨科药的制作法

中药丸散膏汤及民间灵验方特效骨科药的制作法
中药大多是植物药,入药部分有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中药除少数药单独应用外,大多是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起来应用,可明显增强原有的功效。
各种剂型具有不同的功能和宜忌。中医根据临床的不同需要,使用不同的剂型。我们必须熟悉各种剂型的功能和宜忌,才能很好地运用这些剂型。常见的剂型有:汤剂、散剂、丸剂、丹剂、酒剂等,兹简要介绍如下。
(一)汤剂:把一种或多种药物配伍成方,按煎法要求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服用,称汤剂。在古代名为“汤液”。这是一种最广泛使用的剂型,适用于一般疾病或急性疾病,可用于内服、含漱和外用熏洗。如麻黄汤、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等。其特点是吸收快、奏效迅速、作用强,并可根据病情变化加减使用。
(二)散剂:将药物碾研成为均匀混合的干燥粉末,称为散剂。有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
散剂末细量少者,可直接冲服,如参苓白术散;亦有研成粗末,临用时加水煮沸十几分钟后
取汁服用的,如银翘散。外用散剂是将药物研成极细粉末,外敷或掺撒于患处,如外科常用的生肌散、金黄散等。其特点是制作简便、便于服用和携带、节约药物、不易变质等,但吸
收较汤剂为慢。
(三)丸剂:是根据配方将药物碾研在细末,以蜜、水或米糊、面糊、酒、醋、药汁。蜂蜡等作为赋形剂制成的药丸。其特点是吸收缓慢、药效持久、体积小,服用、携带、贮存方便。丸剂是一种君用剂型,一般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如归脾丸、人参养荣丸等。亦有用于急救的,中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等。此外,某些峻猛药品,为了缓和药效,可作丸剂,如大黄庶虫丸、抵当丸等。临床上常用的丸剂有蜜丸、水丸、浓缩丸等。
1、蜜丸:将药抖细粉以炼制过的蜂蜜作赋形剂制成丸剂。蜜丸性质柔润,作用缓和,
并能矫昧,且具有补益作用,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病证。蜜丸一般多制成大丸使用,每丸重约
3-9克,如补中益气丸(每丸重9克);亦可制成小丸使用,如石斛夜光丸等。羟基氧化钴
2、水丸:即水泛丸。将药物细粉用冷开水或酒、醋以及方中部分药物煎汁作为赋形剂,用人工或机械泛制而成丸剂。水丸较蜜丸、糊丸易于崩解,吸收快,奏效速,颗粒小,易于吞服。适用于多种疾病,为较常用的丸剂。一般多制成小丸服用,如牛黄消炎丸、梅花点吞丸等。
3、浓缩丸:将方中某些药物煎汁浓缩成膏,再与方中其它药物的细粉混合干燥、粉碎,以水、酒或方中部分药物煎出液为赋形剂,制成丸制。其优点是药物含量大,有效成分高,体积小,应用剂量小,
易于服用。适用于各种疾病。如安神补心丸、舒肝止痛丸、六味地黄丸等。
(四)膏剂:膏剂分内服、外用两种。内服膏剂,是将饮片加热前煮后,除去药渣,而
后再用微为浓缩,加入砂糖、冰箱或蜂蜜煎熬而成。其特点是便于服用。滋补药多采用膏剂,味甜营养丰富,故又称膏滋,如桑棋膏、雪梨膏等。
外用膏剂,亦称“膏药”,古代称为“薄贴”。是用油类将药物煎熬,去渣后再加黄丹或白蜡收膏,然后加热推于纸或布上,常温时呈固体状态,36〜37 C时则软化而释放药力,起局部或全身性的作用,同时亦能起到机械性的保护作用。具有消肿、拔毒、生肌、去腐、止痛等作用。亦能通过外贴,起到内治的作用,以祛风寒,和气血、通经络、消痰结等,常用用外科疮疡疾患。如追风膏、狗皮膏、万应膏等。
(五)炙剂:是将艾叶捣、碾成绒状,或加其它药物捻成一定大小的开头一,置于体表
的某些俞穴或患部,点燃熏灼,使之发生温热或灼痛感觉,以达到预防或的一种外用剂
型,如艾条、雷火针。
用法
方剂的用法包括煎药法和服药法。药剂的煎法和服法恰当与否,对有一定的影响,应引起注意。
(一) 煎法:煎法是指煎药方法。汤剂是临床普遍应用的剂型,历代医家非常重视汤剂的
煎法。徐灵胎指出:“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
。 1、 煎药用具:煎药用具以砂锅、搪瓷器皿为佳。因为此类器皿性质比较稳定,能避免
在煎煮过程中与药物起化学变化, 所以这类煎药用具目前被普遍应用。
一般不应用铁锅煎煮, 以免发生沉淀,或引起化学变化,产生副作用。
2、 煎药用水;煎药用水应以洁净为原则,现在常用的有自来水、井水或蒸储水等。水 量应视药量大小而定,一般以超过药物一寸左右为宜。
3、 煎药火候:一般是先用 “武火”,后用“文火”,简称“先武后文”。急火煎之称武火, 慢火煎之称文火。
4、 煎药方法:煎药前将药放人容器内,加冷水浸过药面片刻,再进行煎煮,以使药物 充分湿润,则药物有效成分易于溶解煎出。煮沸后可改用微火,以免药汁溢出及过快熬干。
煎药时不宜频频打开锅盖,以尽量减少挥发性成分的损失。一般来说, 解表药,芳香气厚或 植物花、叶等类药物,均不宜久煎,否则会使有效成分损失,降低药效,如麻黄、桂枝、银 花、菊花等。对味厚滋补类药物,可用文火久煎,使药物有效成分更好地溶出,如党参、熟 地等。
另外,有些药物因性昧质地不同,尚有特殊煎法,处方上均须注明。现介绍如下;
先煎:介壳类、矿石类药物,因质重而难以煎出,应打碎先煎,煮沸后约十分钟,再下 其它药。例如石决明、牡蛎、龙骨、生石膏、寒水石、磁石等。
后下:气味芳香的药物,借其挥发油取效的,宜在一般药物即将煎好时入煎,煎四、五 分
钟即可,以防有效成分散失。例如薄荷、木香、砂仁、白豆蔻、沉香、青蒿、香蕾、钩藤 等。
包煎:为防止煎后药液混浊及减少对消化道、 咽喉的不良刺激,有些药物要用纱布包好, 再放,人锅内煮煎。例如赤石脂、旋复花、滑石、车前子等。
(二) 服药法:服药方法,一般是每日一剂,分二至三次食前服。特殊情况下,亦可一日 连服数剂,以增强药力,持续药效。
1、 神效热炙膏:五倍子面、鹿角胶、续断、血竭、骨碎补、南红花、牛角炭、龙骨各
30g 共研面,香油、桐油、棉子油各 1斤,铅丹1斤4两
简易熬制法:1、将铁锅内的油用大火烧开,油开后再烧
abs-220
5分钟就可滴水成珠,(在凉水 碗里做试验,指用筷子沾一点膏药滴在凉水碗内 )。
2、 撤火在油内放黄丹,此时油起大沫.起烟,要加快搅动,片刻后油已同黄变为黑 ,再用筷子沾油滴入水碗内,油已成软膏;可拉成丝并不沾手。
3、 放药面起沫时加快搅动,然后慢慢冷却即可,并趁热涂于牛皮纸上即成膏贴,两边 对折,合在一起即可。
注意:1可根据患部大小做成相应的膏贴。
2给患者用药时,在膏贴上散些药面。可加 大药性。3此药性强,最多可贴 20天,为防牛皮纸损坏可先将药涂于薄布上;然后在同等 大的牛皮纸上涂上浆糊, 将涂药白布沾在上面。 5将膏贴
双臂电桥于患者病处后,在药贴牛皮纸上点燃艾柱, 燃几
视觉定位系统
柱,此热炙膏为古人使用数千年的传统宝药, 也可
单独使用,效果亦相当满意,有条件的可使用
特定电磁波谱的汉语缩写,因为 TDP 辐射器有一个特殊的电磁波辐射板,在辐射板的表面 涂有33种元素,在热、电的作用下,产生特定电磁波与人体辐射波相遇,形成一种"共感 效应”,加上TDP 辐射器的温热效应,可加速膏药的透皮吸收,通经活络,活血止痛的效果 更为显著,如无TDP 用家庭红外线取暖器可代替。
特点:艾炙疗法是凭燃艾的热力疾病的一种传统疗法, 为我国人民的医疗保健事业 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如同针刺一样,其卓著的疗效就像一颗晶莹璀璨的明珠,光照医坛,放 射4熬药前先将药方内的药物共研成面以备用。 一般用大柱。根据病人病症,体质决定 两种疗法效力合一, 所以效果神奇,膏贴 TDP (又称神灯)照射,代替艾炙。TDP 是
出瑰丽的异彩。回顾历史,炙疗曾与针刺、汤药齐名,为我国古代三大治病方法之一,炙疗的
自锁角度显著特点是疗效迅速,适应证范围广,临床上常有一柱着肌,疼痛立止,一次施炙,沉扃即除
的奇效,与药效持久的膏贴相结合,效果自然突出。因此膏药为黑,所以又称黑膏药。
2、红膏药网眼面料
川菖15克,乳香、没药各20克,透骨草15克,血竭10克,铅丹20克。上药共研细末,以醋酒(3: 1)调和成膏状,涂敷于患处,外用敷料包扎,5-- 7日换药一次。
特点:方中药有行气活血,散风止痛,活血化瘀,消肿软坚之功效,醋有软坚、消炎、镇痛的功效,白酒可加强引经透散的作用。经临床验证,由对骨质增生疗效甚佳。
3、黄膏药(消肿膏)
生柜子30- 50克(研细末),鸡蛋清一个,面粉适量,白酒适量。
用法:共调成糊状,贴在扭伤部位,用草纸(或棉垫、布类)覆盖,绷带固定,于扭伤
当天敷药后休息,次晨取掉,不必辅用其他疗法。
疗效:100例,经一次治愈者98例,本法对陈旧性扭伤效弱,必须在1-5天内扭伤者效果方佳。
4、华佗汤
处方:党参、当归、防风、黄芷、白芍、麦冬各15克,独活、葛根30克,菊花12克,天麻9克,甘草3克。
加减变化:头痛甚者加全蝎3克(酒洗焙研末冲服)痛引肩背加桑枝30克,心悸气短者去防风,改党参、黄芷各30克,加枣仁、茯神各12克,失眠者去防风,加制首乌15克,合欢皮,夜交藤各30克,腰痛、耳鸣者去防风加寄生、磁石各30克,枸杞12克,四肢关节疼痛者加灵仙、秦充等。
方法:日1剂,水浸20分钟,煎沸25分钟取汁,两煎取汁混合,分3次饭后温服,5天为1个疗程,主治颈椎病。
临床疗效:运用本方加减颈椎病27例,结果1个疗程治愈(头、颈及肩背症状消失) 20例,2个疗程治愈例,3个疗程治愈2例,无效1例。
5、无痛接骨仙方
处方:透骨草10克,蟾酥10克,冰片30克,曼陀罗20克,细辛10克,川乌、草乌各20克,生半夏10克,川椒10克,红花10克,上药除蟾酥外,其余装入瓶内,加入95% 酒精1000毫升,封口浸泡三周,过滤去渣。再将蟾酥加温融化后调入酒内摇匀封口备用。
功效:本方有消肿止痛,通经开窍之功,用于骨折,脱臼整复之前,将此酒用敷料浸蘸擦于伤处,并稍加风力,以达麻醉之效。
6、风湿灵
药方:杨树狗(杨树花)200克,红辣椒50克,水煎熏洗患外,一次可愈。
注意:熏洗后即覆被卧床为好,夜间膝关节似有小虫钻入,扰之甚剧,属正常反应。
7、木棒压推法
用具:用致密坚硬的木料做成“ T”形木棒,坚棒长15CM,直径2CM ,杆端平整光滑,横杆长10Cm,直径3Cm,两端半球形,旋光滑。
方法:病人俯卧床上,患者屈膝90度,足底盖布单,一助手握足前部下压,使踝关节
极度背伸,术者立于左侧,左手握患踝部,右手握木棒之竖杆.横杠抵于右肩前方,竖杠瑞压于疼痛部位略后方,右手与右肩同时用力垂直下压,同时缓缓向足前部平移推动,推动距离约5- 8CM,自足外向内在压推时局部疼痛,但一般都能耐受,压推过程中,术者手下常有“嘶嘶”的捻发感或“咯噎”响声,并有“台阶征”,少数有“破囊感”。随着压推遍数的
增加,自觉疼痛逐渐减轻,最后,用棒之横杆端如以上之顺序轻轻用力推摩,反复3-5遍,即告结束,主治足跟骨质增生。
疗效:一般患者经1-2次施术即可治愈。
8、重剂小青龙汤
药方:炙麻黄15克,桂枝、五味子、干姜各9克,制半夏、白芍各30克,细辛6-9 克,甘草9-1 5克。
加减:寒痰粘稠者加旋覆花(包煎),白芥子、苏子各9克,莱服子30克。痰热壅肺者加鱼腥草、七金锁(金养麦),生石膏各30克,象贝母9克,淡鲜竹沥30毫升。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2次,分2次服。
疗效:6例哮喘发作,经中西药无效者,一般在服药30分钟后喘平,服2、3
剂后稳定,后以益气固本,补肾纳气之品调理,以巩固疗效。
9、头痛塞鼻散
药方:川菖、白芷、炙远志各5各,冰片7克。共研细末,瓶装密贮勿泄气。
用法:以消毒纱布一小块,包少许药末,塞入鼻孔,右侧痛塞左鼻,左侧头痛塞右鼻。
疗效:以本方偏头痛百余例,疗效满意,一般塞鼻3-5分钟后,头痛即逐渐消失。
有的塞鼻得嚏后,自觉七窍通畅而痛止,复发时再用仍有效。
膏药疗法
膏药疗法属于外治法的一种;它是通过体表渗透药物到脏腑而达到疾病目的的一种疗法。由于它使用方便、易于掌握,故在骨质增生病中一直为广大人民众所乐用。
一般膏药包括膏与药两部分,膏的部分比较简单,成分比较固定;药的部分比较复杂,往往因病、因人、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膏的熬制主要用胡麻油和铅丹两种原料,二者在临床上均具有一定的医疗作用。膏药不仅其质具有防腐.防燥,保持药效.便于贴用,刺激皮肤毛细扩张吸收药物和湿润作用,而铅丹、胡麻油的本质同样有膏药基质适应症中所要求
的某些性能。所以胡麻油和铅丹制成的膏药基质便成为膏药制剂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体内而脏腑筋骨、外而皮肤肌肉,五官百骸,靡不相通,其相通道路则为经络。祖国医学在内外各科,辨证论治、药物归经、针炙疗法,都是以脏腑机理为理论基础的,而膏药疗法则兼有一般药物、针炙、物理学等疗法的长处,膏药处方用药,是根据一般中药归经原则,运用药物互相协凋为用的效能,组成多味药物的复方,以发挥药物良好效果。骨质增生病膏药所贴穴位,是根据体表十四经穴,借经络通路以直接影响病变部位、刺激患部神经末稍,通过反射,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产生神经特异性,以调整阴阳平衡.达到镇静、消炎作用。同时药物穿通皮肤粘膜后,经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可产生全身作用,而达到疾病的目的。
用于骨质增生病膏药的程序和操作方法如下:
一、用油煎取药物的有效成分
1、将油按配料量(一般一料用油7500毫升)入锅内加热至40〜80C后,按处方要求将应入的药物陆续下锅,也有先将药物完全浸泡油内,以不同季节分别时间多少,然后加火熬药。但后者不如前者,因为药物各有不同的耐热力,同时熬煎很难掌火候,细小的药易于枯焦而变性。
2、根据处方要求,将用药秤准、配齐,仔细检查后(漳丹和细料除外)分批入油中煎炸,按煎透的难易.先将大根、茎、骨肉、坚果之类放入油中,次下枝梗、种子等,最后下细小
籽种、花叶之类。另外有些树脂和松香、孔香、没药等,因在高温下易燃烧,所以常在膏药收成时,熄火等油微凉时才下锅,以免发生意外。特别注意的是一些香窜药物及珍贵细料,如麝香、冰片、珍珠、藏红花,不能同油共熬,必须碾成细粉在膏成后摊贴时掺入膏药内,或在膏成冷后掺入揉匀备用。
3、下药后,如有漂浮在油面的药物,需用漏勺压沉。数分钟后将诸药配搅一次再压沉,如
此反复数次,即“三上三下”,使诸药均能煎透以达到更好地摄取药物的有效成分。
这一操作熬至诸药焦枯(但不可枯而变炭),即使诸药物外表呈深褐内部焦黄为度。这时用漏勺将药渣捞出,把药渣与药油分离净尽。这一过程一般约用25--- 30分钟。去药渣时油的温度约在200-250C左右。但也可根据药料的不同,煎透的难易,灵活掌握温度的时间。总之.火力不宜太大,以防药料焦枯变质,所以历来常以“微火”煎炸。去渣后,将药油继续煎熬约10分钟。
4、将熬成的药油倾入细瓷盆内,等沉淀后再进行过滤,以保证膏药质量柔细。将滤过
后的药油倒入锅内,以先小火后大火的火力,不停地搅动。此过程是熬制膏药的一个关键。因熬油适中与否决定膏药的质量,如油熬的不到火候则膏药质较松,贴着后受热流动不能固
着患部;如熬油太过,不但出膏少,更主要的是使膏药质硬,粘着力小,容易脱落或者造成
废品。熬油恰到好处的标志,是所谓“滴水成珠”,即以搅棒蘸油滴冷水中,油滴在水中不
散开并凝聚成一团呈饼状。如油滴散开,说明油还未熬好即“太嫩”,须再熬,再试,至油
将熬成时要举大火。炼油约3-5分钟.立即将锅离火,趁热下漳丹,不停地搅动。熬油时,还可以从发生的烟来判断成否。油熬至沸,发青烟,但烟很淡,当青烟由淡变浓并发灰
白时再熬,则烟又渐渐由青烟变白并带有清香药味,此时表示油快要熬成。此段时间约
1 — 2分钟,须精心操作,并要不停地搅动,以免油在高温时发生燃烧。
5、下丹时将丹置在细筛内,一人持筛缓缓弹动,使丹均匀撒在油中,一人用木棍迅速
搅拌,使丹充分与药油发生作用,勿使丹浮油面或结粒沉于锅底。下丹时间,一般约为5〜10分钟。用丹的标准,因膏药种类、季节不同而不同。但一般是夏季每500ml油用漳丹240g, 冬季用120g,秋春两手以210g为宜;但也有因丹不纯而酌情增加,夏季用至300g。
下丹后,丹与药油在高温下迅速发生化学变化,油立刻起沫沸腾。此时必须不住搅动或
酌情少喷点冷水,则油沫自落。否则,会使药油外溢,发生火患,造成浪费,甚至造成灾害。由于丹与油发生化学变化,使油由黄褐(丹染的颜)稀浆变成黑褐的稠膏,并逐渐变成
黑亮的膏药。在这一系列的变化中,放出大量具有刺激性的浓烟(青烟)。此时应速搅动,让烟与热尽可能飞散,不然会发火燃烧,使膏药变质。当烟由青变成白时,并有膏药的香味放出,表示膏药已成。这时以少量冷水倒入膏药中激之,则发生爆响声,烟大出,更须加强搅动3〜5分钟,以除去烟毒,然后离火。
6、检查膏药“老嫩”是否适中的方法:
(1)滴水成珠:将膏油滴入水中成珠不散,膏黑亮,即表示膏药火候适中,灰表示未成.需再熬。
(2)可将膏油滴冷水中,待稍冷拿出用手扯之成细丝,并有韧性,表示已成,如软而粘手,拉丝柔软无力,贝U太嫩,应再熬;如扯之丝粗细不匀或脆断者表示已经过火,需酌情加入嫩油.再熬再试。
(3)滴冷水中,冷后粘手发软拉不成丝者,表示太嫩。如象豆腐渣似的,则系过老;适中的火候,为捏之不拈而有力,黑润和而有光泽。
7、膏药熬成后,倾入备好的冷水盆中,倾倒时,将水用棍朝一个方向搅转,使膏药倾
入后,集聚成整团,浸泡3〜7天(也有浸泡3- 5小时者),并每日换新水数次,以除去火毒。
8、将已拔除火毒的膏药块,放在锅内用蒸气加热,或在热水浴上加热,使其熔化,搅
拌均匀,然后掺入细料搅匀后,即可进行摊贴和收藏。另外也有在膏成后搅至无烟趁温加入细料者,其原则是无挥发性的药料先掺入,具有挥发性的香料后掺入,并且迅速搅拌,力求
均匀和加速散热。但因后法掺料时温度太高,会使某些香料和易挥发物损耗,有影响膏药的成分和效果的缺点。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4:36: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2729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药物   膏药   治疗   作用   具有   表示   发生   防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