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对86例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观察

穴位贴敷对86例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和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8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 观察组,对照组行西医及一般临床护理,观察组行西医及辨证施护(穴位贴敷),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5%,远高于对照组的71%,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施以中医及辨证护理可取得良好效果,值得在临床进行广泛推广。
关键词:穴位贴敷 反流性食管炎 肝胃郁热型 临床护理
反流性食管炎(RE)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反酸、烧心感、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严重的还会出现吞咽疼痛症状,若未得到及时有效可能会引发食管溃疡,最终引起癌性病变[1]硬件加密设备。西医此病有着易反复、疗程长、服药过多等诸多不利因素,祖国医学对于此病有着不易反复、多源性等特点;但对于此病尚无统一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但众医家几乎一致认同 RE 的主要证型内包含了肝胃郁热证,并且肝胃郁热型是反流性食管炎中最常见、最主要的证型 [2]。为探讨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型)的中医及护理方法和效果,本案选取 8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案患者 86 例,均为我院 2019 年 8 月-2020 年 11 月所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所有患者来院时均伴不同程度恶心干呕、嘈杂反酸、胸骨后疼痛等症状,经胃镜检查,均与反流性食管炎研讨会所制订的 RE 相关诊断标准相符。依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3 例。对照组中男性 27 例,女性 16 例,年龄 40~62 岁,平均年龄(53.3±2.2)岁,病程2~8 个月,平均病程(5.8±3.3)个月;观察组中男性 25 例,女性 18 例,年龄 42~65 岁,平均年龄(53.8±2.1)岁,病程 2~8 个月,平均病程(5.7±3.5)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面瘫的中药
1.2纳入标准。①符合反流性食管炎西医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症候中(肝胃郁热证)的诊断标准;③年龄在 18 岁至 70 岁的患者;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①合并下列疾病之一者:冠心病、糖尿病及精神病患者,卓 - 艾综合征、原
发性食道动力疾患、上消化道恶性病变、胃食管和十二指肠手术史患者;②怀孕或哺乳期妇女③有语言障碍者。
1.4方法
对照组行西医及常规护理:每日清晨空腹及饭前半小时口服奥美拉唑 20 mg早餐前半小时及睡前以温水送服;铝碳酸镁咀嚼片,3 次/d,2 粒/次,三餐前半小时,服药前半小时禁喝牛奶、抗酸剂或其他碱物;常规护理包括观察病情、用药指导、生活护理等。观察组行中医:黄芪、合欢皮、青皮、佛手、黄芩、决明子、青黛8:5:5:5:5:5:1.5比列共同研粉以白醋调和成膏状,每次取蚕豆大小敷贴穴位(取脾俞、太冲、足三里、中脘)。同时施以辨证施护;肝胃郁热型,饮食主为清胃火、泄肠热食物,如小米、小麦、水果、芹菜、包菜等,忌煎炸、油腻、辛辣温热等食物,如辣椒、韭菜、大蒜等;注意避免让患者进食过热或过烫食物,防止给食道黏膜带来损伤;饭后 30 min 内尽量让患者保持自立体位,至少应保持躯干直立;严禁剧烈运动,腰带避免过紧;将患者床头垫高 15~20 cm,以免患者夜间发生反流;睡前避免喝热茶或饮料。
1.评价标准
人造脂肪
升降柱cncame2.1疗效评价标准。症状效果评价参照 GSRS 评分量表,由患者自己评价在过去一周是否出现表格内相关症状,该症状相较前有无
改善来判断疾病是否得到治愈,治愈(临床痊愈):胃部症状消失。显效:胃部症状缓解明显。有效:胃部症状基本缓解。无效:胃部症状无改变。
2.2结果。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反酸、泛吐清涎、嗳气呃逆、胃脘隐痛等症状经 2-8 个月及护理后,本研究对照组43 例患者中,有 38 例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临床治愈率89%。
1.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对于本病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多有认识。从中医角度来看,反流性食管炎属“噫气”“胸痹”“吐酸”等范畴;在古代先贤及现代众多医家,对于病因主要认为脾胃虚弱、胃失和降、痰湿内生,导致胃气上逆,土虚木乘、肝火犯胃,则生反酸烧心,金元时期,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 . 六气为病 . 吐酸》指出:“酸者,肝木之味也,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则肝木自甚,故为酸也”。朱丹溪亦云“吞酸者,沥青阻尼板
ktv点歌台
湿热布积于肝而出于肺胃之间。”明·高鼓峰在《四明心法·吞酸》中指出“凡为吞酸尽属肝木,曲直作酸也。……盖寒则阳气不舒,气不舒则郁而为热,热则酸矣;然亦有不因寒而酸者,尽是木气郁甚,熏蒸湿土而成也,或吞酸或吐酸也。又有饮食太过,胃脘填塞,脾气不运而酸者,是怫郁之极,湿热蒸变,如酒缸太热甚则酸也。……然总是木气所致。”明·秦景明在《症因脉治》言“呕吐酸水之因,恼怒忧郁伤肝胆之气,木能生火,乘胃克脾,则饮食不能消化,停积于胃,遂成酸水浸淫之患矣”。可见本病的发生,其病位在胃与食管,然多因于肝,正如叶天士之言“肝为起病之源,胃为受病之所”,“食积则化热,气郁则上逆”。相较以往,针对反流性食管炎更多的护理重点均在于从饮食方面着手,通过限制患者食用刺激性的食物来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笔者认为,此病的根源在于脾虚肝盛,脾虚是本病的根源,肝气犯胃为其标,补其母、泻其子;此方案中重用黄芪,益气补脾重其根,合欢皮化痰解郁,青皮、佛手、决明子、青黛疏肝泻火,行气除痞;黄芩泻肝胃之火。方案中,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为滋补要穴,脾胃相表里,配合黄芪,滋补后天;太冲为足厥阴肝经的输穴原穴,为肝脏原气留止之处,以此穴抑制肝火之上扬;根据《难经●六十七难》“阴病行阳,阳病行阴。故另募在阴,俞在阳”;脾虚为根,选其背腧穴(脾腧);肝火横胃为其实,故选其募穴(中脘)。
综上所述,反流性食管炎为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药物对反流性食管有效,但易复发,因此需寻求一个长期又有护理方案[3-4]。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结合多种干预措施,发挥中医护理特和优势,全方案结合西医诊治及中医辩证施治,取得良好的效果,可推广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赵庆晔.临床精细化护理在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护理中应用的价值[J].甘肃科技,2017,33(03):90-91.
[2] 罗勇兵,戴琦,李梦乔.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研究进展 [J].光明中医 ,2016,(17):2601-2602.
[3] 牛春燕,吴方雄,高保华,等. 胃食管反流病维持 3 年前瞻性随访[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22( 6) : 560 - 563.
[4] 朱莎莎,金小晶.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药进展[J].中医药导报,2011,17( 12) : 84 - 85.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3:39: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2702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患者   治疗   食管炎   护理   流性   症状   临床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