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思考

 Ξ 收稿日期:2008-12-15
作者简介:冉晖(1976—
),男,湖北武汉人,重庆大学经管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建设银行广西分行凭祥市支行行长,主要从事技术经济及管理研究。
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思考
Ξ
冉 晖1,2
(1.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 400044;2.中国建设银行广西分行凭祥支行,广西凭祥 532600)
摘要:分析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风险因素,以及商业银行在拓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方面自身
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客户定位为基础,实施边界管理;以风险定价为前提,有效弥补信贷风险;以担保创新为重点,有效防控信贷风险;以跟踪管理为关键,加强风险预警控制等为防范发展中小企业信贷
业务的风险措施。关 键 词: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924(2009)06-0047-03
  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国内外贸易环境的变化,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的运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及国内的政策、市场环境,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其中融资难的问题首当其冲。如何实现金融服务与企业需求安全有效的融合,实现银企“双赢”目标,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实现战略转型必须面对并迫切加以解决的现实问题。
1 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风险因素
  中小企业作为银行信贷客户体中最有特的一部分,其信贷需求涵盖了固定资产、流动资金等表内外信贷业务多个品种,同时具有客户数量众多,单笔金额小、期限短、资金需求迫切、业务发生频繁及担保方式落实难度大等特点[1]。中小企业一般处于创业期和成长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风险因素,应引起各家银行的高度重视。
1)管理风险因素。大部分中小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组织体系不完善,缺乏精通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经营管理者。多数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在经营管理过程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或必要的实践经验,人员整体素养及岗位专业化程度低,对于市场的把握能力及组织机构的执行力和控制力非常有
限,抵抗系统风险能力弱。
2)经营风险因素。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经营品种单一,有形资产少,自有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
经营决策随意性大、科学性差,受外部环境、政策调整影响直接,依法合规经营理念建立尚需时日等共性问题,与大型企业相较表现出更大的经营风险。
3)市场风险因素。中小企业自身实力相对较弱,流动资金匮乏,对产品的市场研究、营销渠道的建立和拓展重视程度不够,投入资金较少,受经营规模所限难以取得比较价格优势,在资金的流动性方面存在明显缺陷,整体抗市场冲击能力相对较弱。
4)财务风险因素。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尽规范,大多数企业的财务管理仍处于记帐阶段,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财务报表真实性差、随意性大、透明度不高,为避税虚增成本,现金收入不入帐现象,以及为融资或企业形象虚增利润等现象比较普遍[2]。财务管理较为混乱、信息不对称等现状均直接影响银行对于企业的判断。
5)信用风险因素。中小企业所有制类型多样,管理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企业普遍存在诚信问题,企业故意骗取银行贷款、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现象屡禁不止,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难以评估。
2 商业银行在拓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方面
自身存在的问题
2.1 风险管理的观念和意识落后。我国商业银行脱胎于
计划经济体制,商业银行业务运作的行政彩较浓,市场
第23卷 第6期V ol.23 N o.6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 echnology (S ocial Science )
2009年6月Jun.2009
化运作机制未能完全建立。在业务运作过程中,长期以来没有把中小企业作为潜在客户,在经营观念和意识上不重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评估和管理[3]。尤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对公信贷业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大客户、大项目,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制度和政策的制定一直围绕着大客户、大项目进行设计和实施,组织架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激励机制、客户评价体系、业务流程等都针对大客户、大项目制定,从战略思想上对中小企业的风险认识不足,对产品的设计与风险计量工具的研究不足,因而造成信贷风险管理滞后于业务发展的局面,形成了较高比例的不良资产。
2.2 缺乏科学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科学的信用评价方法是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西方商业银行对贷款的决定通常有文字评价、财务比率分析、客户信用评价和贷款后严格监督等一系列规范而严格的程序。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信用风险的度量普遍以定性分析为主,财务分析技术较落后,如偏重于历史财务数据,忽视客户的偿债能力、竞争能力、管理水平和还款意愿的深入分析。由于没有成熟的风险评判标准和风险控制措施,没有针对中小型企业特点制定的具体的风险控制准则,没有较好的中小型企业评价体系,风险分析不全面,使得银行在设计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时,经常会面临困境:一些潜在的风险不能及时反映出来,从而形成现实性风险;一些相对好的企业及项目丧失融资机会;对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额度的控制乏力,往往根据主观判断核定融资额度,从客观上造成客户还款压力较大等等。
预应力锚索
2.3 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十分薄弱。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一般由数据库、中间数据处理器和数据分析层3部分组成。数据库存储各种交易信息,中间数据处理器主要将原始数据信息进行分类识别和处理,数据分析层是数据处理的最高阶段。根据风险管理的不同需求从数据库中抽取信息进行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在信息系统开发上缺乏前瞻性和连续性,造成信息数据的分割、缺漏、失真,数据之间的一致性较差。基础数据的统一性和准确性较差。通过基础数据进行分析所得出的结果偏离度较高,无法进行高层次的风险分析,更无法建立各种信用风险管理模型,严重制约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如有的商业银行经营部门与风险管理部门、业务部门与会
计部门的基础数据处于条块分割状态,自成系统,统计的口径和出具的数据不一致,数据共享性较差;在对中小企业的信贷管理信息系统的日常管理和数据维护方面,有的分支机构连企业所属行业、注册资本、销售收入等基础数据录入方面都存在问题,因而很难对存量客户的经营与风险状况进行准确的、全面的分析。
2.4 信贷人员素质、信贷风险文化基础亟待改善。我国整个社会的信用文化缺乏,企业的财务数据真实性差,加上信用评级未完全在贷款决策、贷款定价中起到核心作用,而基层信贷人员对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积极去核准企业财务数据,导致信用管理中的财务数据不准确、不全面,风险得不到真实反映,以致于信用评级的结果与企业的实际风险等级并不匹配,不能真正反映企业目前的真实经营状况[4]。
2.5 贷后管理不到位。在实际工作中,银行贷后管理成了信贷管理“链条”中薄弱的环节。一是贷后检查不到位,在近年的各种内审外查中,贷后管理薄弱是反映最多最普遍的问题。二是信息采集和处理系统建设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贷后信息采集不力。三是贷后管理的观念滞后,存在种种不良信贷习惯。以为能还息就是好贷款,进而放松贷后管理或盲目办理转贷,忽视了企业的实际情况。
3 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风险防范措施
3.1 以客户定位为基础,实施边界管理。对于中小企业的选择,银行应根据区域的不同特点合理的进
行定位,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优先支持国家、省、市财政有关部门的中小业务发展专项基金扶持的项目,重点支持经济效益好、诚信程度高、抗风险能力强、带动作用明显,具有区域特点和产业集优势的优质成长型企业[5]。有了客户定位的边界范围后,应着手就其同领域、同行业的边界标准进行量化,在制定诸如负债率、信用等级、主营业务利润率、增长率等常规指标原则性标准底线的基础上,明确不同行业或领域特有的核心指标指导性底线,切实把好客户准入关,实现风险关口前移,有效地规避风险。
3.2 以风险定价为前提,有效弥补信贷风险。在定价的过程中,应根据中小企业特点,加快制定和完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评估与定价技术的标准,指导基层机构按要求进行信贷业务风险定价[6]。按照收益有效覆盖风险和成本的原则,实行高风险、高定价,低风险、低定价,通过参考资金成本、风险成本、经营成本、税负成本、资本成本,兼顾风险补偿率、预期收益率及同业利率等因素,全面分析企业的信用情况、承受力、成长性,按贷款方式、信用等级、贷款期限等指标综合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对不同借款人实行差别化定价,从整体上弥补信贷风险。
3.3 以担保创新为重点,有效防控信贷风险。在完善传统第三方保证、抵押、质押方式的真实、合法、有效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担保创新。一是增加企业法定代表人或实际控制人、股东等承担个人无限连带责任保证;二是与政府出资或牵头组建的担保性质的平台建立合作关系;三是适时引入行业协会或企业联合发起联贷联保机制;四是允许对切实可控的未来收益权、应收帐款、仓单、具有市场销
售能力的存货等进行抵押或质押;五是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共同探索其他物权或权益实行抵押或质押及变现的可行性,以扩大保证方式的选择空间。在拓展业务的同时,有效地降低风险。
3.4 以跟踪管理为关键,加强风险预警控制。一是定期开展有效的客户评价。对于准入后的客户,在贷款申报过程中,由专职团队根据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在进行信用等级的评定后,作出客户评价报告。对企业的评价报告无论新老客户均采取一年一定,并对客户评价报告所描述的内容,由不同人员进行管理考核,杜绝流于形式。二是推行
84重庆工学院学报
要素跟踪管理。根据中小企业特点,重点对企业法定代表人及股东的品行、贷款使用、货款回笼、市场销售、利润与纳税、单项财务指标重大变化等要素进行跟踪、调查、监控并加以考核,以此切实加强贷款的全程管理,加强风险预警与控制。三是及时管理风险。经跟踪,对出现风险预警信号的贷款,要果断采取调整贷款条件、授信方案、还款约定,以及重新审视保证措施等保全手段,及时化解风险。四是主动调整客户结构。据统计,经济发达地区中小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为7年。银行应坚持好中选优,进退并举的原则,加强企业发展趋势的分析,科学地确定退出条件,及时淘汰潜在风险增加,发展前景较差的企业,形成有进有退的良性运行机制。
3.5 以风险组合为补充,有效分散贷款风险。一是实行行业风险限额管理。积极研究国家政策导向、
市场行情,及时调整行业信贷政策。在现阶段对于国家明确产能过剩的限制性行业和风险较大的行业进行风险限额管理,限制及压缩其总体规模,以控制行业整体风险。二是合理控制单户贷款份额。应综合考虑企业实际的资金缺口、贷款方式、销售收入的实现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贷款额度及动态还款方式,积极推动企业利用多种融资渠道以分散贷款的集中风险。三是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在探索资产证券化的同时尝试二级市场交易,通过对信贷资产的打包批发转让,有效分散贷款的风险集中,同时可获取一定的价差,还可以保持良好的资金流动性用于开发其他领域。消防支架>so.csdn/api/v3/search?p=1&t=all&q=
3.6 以中小企业经营中心为平台,完善专业化经营体系。一是建立健全专业化经营体系。建立中小企业经营中心,专门负责中小企业业务发展规划、市场调研、客户细分、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业务培训和政策制定与指导等职能,改变目前按产业或产品划分部门的状况。二是建立适应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等级评定制度体系。改变传统的过多依赖企业财务数据的定量评价办法,注重现场调查和非财务信息的收集评价。三是加强授信风险控制。针对部分中小企业财务信息不对称情况,推行授信限额管理,以企业有效的资产为基数,进行合理的评估测算,确定对单个客户信用风险控制的安全额度管理模式。四是提高审批决策的科学性。完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中小企业客户评价系统、贷款定价系统,以及信贷风险监管预警系统,制定适用于中小企业的审批标准,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五是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引入经营业绩考核、责任追究和尽职免责制度,将一线人员的收入与其业务量、效益和贷款质量等综合绩效挂钩,充分调动员工拓展业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有效控制道德风险。
3.7 以政府支持为着力点,共同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一是加强与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积极配合地方政府产业规划的实施,择优支持政府推荐项目,争取财政对银行中小企业贷款进行风险补偿,形成政府推荐、银行独立决策、联合支持企业的有效合作机制,合理推动地方经济建设。二是督促政府加大担保体系建设的力度,增强担保机构实力,规范担保机构运作。三是积极配合政府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完善社会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实现工商、税务、金融、司法、社保、劳动、公共事业消费等部门在内的社会信用信息披露系统的互联互通。四是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强化金融债权管理,依法制止和打击各类逃废债、恶意偏贷等行为。五是配合政府加强客户的沟通培训,引导企业增强法制观念和信用意识,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使企业在诚信的基础与银行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
参考文献:
[1] 崔武.浅议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的化解思路[J].新疆
金融,2005(3):38.
[2] 杨凤娟.发达国家解决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难的举措与
借鉴[J].经济问题,2004(3):20.
[3] 管敏.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分析[J].沿海
企业与科技,2007(3):33-34.数控机床防护罩
[4] 何自力.银行中小企业贷款的效益与风险研究[J].
模块化机组2006(2):49.
[5] 刘大远.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J].财政与金融,
2007(6):32.android智能电视
[6] 梁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及融资状况调查[J].金融研
究,2005(5):41.
(责任编辑 邝坦励)
94
冉 晖: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思考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8:18: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2669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风险   企业   管理   客户   贷款   进行   经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