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力吸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固态硬盘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力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2.固态硬盘具有传统机械硬盘不具备的快速读写、质量轻、能耗低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在固态硬盘的老化测试中,需要对固态硬盘进行长时间读写;在固态硬盘的开卡流程中,需要下载固件到固态硬盘。现有技术中,上述过程都需要对固态硬盘进行插拔,这种插拔过程的效率较低,且容易导致固态硬盘金手指的磨损,降低固态硬盘金手指的使用寿命。
3.因此,行业内需要研发出一种合理的固态硬盘测试装置,以减少测试过程中固态硬盘金手指的磨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减少测试过程中固态硬盘金手指的磨损。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磁力吸附装置,巧妙应用磁力模块的吸附效应,可以有效减少测试过程中固态硬盘金手指的磨损,进而提升固态硬盘金手指的使用寿命。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磁力吸附装置,包括:上板、下板、磁力模块、硬盘座模块以及弹性组;所述磁力模块包括互相吸附的上磁体以及下磁体;所述硬盘座模块包括硬盘插座以及引脚触点组;所述上板上设有上磁体、硬盘插座以及引脚触点组;所述下板上设有下磁体以及弹性组;所述引脚触点组数量与所述硬盘插座数量相等,所述弹性组数量与所述引脚触点组数量相等且逐个对应;其中,所述上板与所述下板对齐盖合时,借由所述上磁体与所述下磁体之间的磁力,使得各所述弹性组一一与各所述引脚触点组对应压触连接。
7.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还包括对位孔以及定位柱;所述上板上设有对位孔;所述下板上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穿过所述对位孔。
8.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硬盘插座数量为至少两个。
9.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硬盘插座为sata座或m.2座。
10.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弹性组包括至少两个弹性顶针,所述弹性顶针包括弹起部、收纳部以及弹性部,所述弹起部表面为弧形;所述弹性部的一端与所述收纳部固定连接,所述弹性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弹起部固定连接。
11.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定位柱外侧边缘直径小于所述对位孔内侧边缘直径。
12.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对位孔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对位孔相对于所述上板中心对称;所述定位柱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定位柱相对于所述下板中心对称。
13.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上磁体以及所述下磁体的数量均为四个,任意两个所述上磁体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硬盘插座的长度,任意两个所述下磁体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硬盘插座的长度。
14.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下磁体为磁铁;所述上磁体为铁磁性物质。
15.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定位柱的形状为圆柱形,所述对位孔的形状为椭圆柱形,所述定位柱的直径与所述对位孔的宽度相等。
16.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使固态硬盘快速连接测试治具,具体包括磁力吸附、自动导正、批量测试等,有益效果包括:巧妙应用磁力模块的吸附效应,通过压触连接的方式代替现有技术的插拔连接,在上板与下板对齐盖合时,磁力模块带动弹性组与引脚触点组实现无摩擦接触,同时自动导正位置,可以有效减少测试过程中固态硬盘金手指的磨损,进而提升固态硬盘金手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磁力吸附装置的外观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磁力吸附装置的局部图。
20.附图标记
21.10.上板、11.对位孔、20.下板、21.定位柱
22.30.磁力模块、31.上磁体、32.下磁体
23.40.硬盘座模块、41.硬盘插座、42.引脚触点组
24.50.弹性组、51.弹性顶针、52.弹起部、53.收纳部、54.弹性部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附图中类似的组件标号代表类似的组件。显然,以下将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应当理解,在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27.实施例
28.参见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磁力吸附装置,包括:上板10、下板20、磁力模块30、硬盘座模块40以及弹性组50;所述磁力模块30包括互相吸附的上磁体31以及下磁体32;所述硬盘座模块40包括硬盘插座41以及引脚触点组42;所述上板10上设有上
磁体31、硬盘插座41以及引脚触点组42;所述下板20上设有下磁体32以及弹性组50;所述引脚触点组42数量与所述硬盘插座41数量相等,所述弹性组50数量与所述引脚触点组42数量相等且逐个对应;其中,所述上板10与所述下板20对齐盖合时,借由所述上磁体31与所述下磁体32之间的磁力,使得各所述弹性组50一一与各所述引脚触点组42对应压触连接。
29.上述方案中,所述上板10的大小与所述下板20的大小可以相同,所述上板10可以插上若干固态硬盘以供检测,所述下板20可以连接到开卡治具上,或连接到电脑上。在插上固态硬盘之后,所述硬盘座模块40中的硬盘插座41与引脚触点组42配合对硬盘进行固定,其中引脚触点组42用以对应固态硬盘上的各引脚。
30.上述方案的技术效果为,巧妙应用磁力模块的吸附效应,通过压触连接的方式代替现有技术的插拔连接,在上板与下板对齐盖合时,磁力模块带动弹性组与引脚触点组实现无摩擦接触,同时自动导正位置,可以有效减少测试过程中固态硬盘的磨损,进而提升固态硬盘的使用寿命。
31.进一步地,该磁力吸附装置还包括对位孔11以及定位柱21;所述上板10上设有对位孔11;所述下板20上设有定位柱21;所述定位柱21穿过所述对位孔11。其中,上板10中对位孔11数量与下板20中定位柱21的数量相等,且位置上逐个对应。其技术效果为,将对位孔11和定位柱21对齐摆放之后,磁力模块30会自动导正位置,这种方式的对齐摆放对用户而言更加便利,对机器人或机械臂而言更有利于视觉识别。
32.进一步地,该磁力吸附装置的所述硬盘插座41数量为至少两个。其中,各个硬盘插座41可以均匀排列成一排,以便固态硬盘均匀插入,互相之间不产生干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硬盘插座41数量为五个,以方便硬盘检测的批量计数与批量统计。其技术效果为,可一次性连接多片固态硬盘,并保证连接的可靠性,提高了生产效率。
33.进一步地,该磁力吸附装置的所述硬盘插座41为sata座或m.2座。其中,sata座即串口硬盘座,其成本较低且传输数据可靠;m.2座的性能较好且传输速度较快。其技术效果为,所述硬盘插座41可以适应现有主流固态硬盘,在硬盘测试时的兼容性更好。
34.进一步地,该磁力吸附装置的所述弹性组50包括至少两个弹性顶针51,所述弹性顶针51包括弹起部52、收纳部53以及弹性部54,所述弹起部52表面为弧形;所述弹性部54的一端与所述收纳部53固定连接,所述弹性部54的另一端与所述弹起部52固定连接。其中,在所述弹性部54处于舒张状态时,弹起部52与引脚触点组42接触;在所述弹性部54受到上板10的力量而处于压缩状态时,弹起部52收纳于收纳部53当中,待上板10的力量撤出后弹起部52弹出收纳部53并与引脚触点组42接触。其技术效果为,所述弹性顶针51在对应引脚触点组42时的接触效果更好,进一步减少对硬盘的磨损。
35.进一步地,该磁力吸附装置的所述定位柱21外侧边缘直径小于所述对位孔11内侧边缘直径。其中,在用户放置上板10时,由于定位柱21外侧边缘直径较小,所以上板10更容易放置到下板20上,而后与上磁体31以及下磁体32配合,即可使得各所述弹性组50一一与各所述引脚触点组42更精准地连接。其技术效果为,在用户放置上板10时操作更加便捷,机器人或机械臂在放置上板10时更容易对准。
36.进一步地,该磁力吸附装置的所述对位孔11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对位孔11相对于所述上板10中心对称;所述定位柱21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定位柱21相对于所述下板20中心对称。其中,所述对位孔11数量可以为四个,所述定位柱21数量可以为四个。其技术效
果为,确保所述上板10和所述下板20之间更好地实现平行贴合,避免出现某个边角偏移的情况。
37.进一步地,所述上磁体31以及所述下磁体32的数量均为四个,任意两个所述上磁体31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硬盘插座41的长度,任意两个所述下磁体32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硬盘插座41的长度。其技术效果为,确保同一平面内磁体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增加吸附稳定性,避免因个别上磁体31或下磁体32失灵,而影响磁力吸附装置的吸附效果。
38.进一步地,该磁力吸附装置的所述下磁体32为磁铁;所述上磁体31为铁磁性物质。其中,铁磁性物质包括铁、镍、钴等金属;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磁体31为铁片。其技术效果为,倘若上板20具备磁性,则会与铁等金属产生吸附力,同时各上板20之间也会存在磁力影响,从而会对其移动造成影响。本实施例中,由于铁磁性物质本身不具备磁性,从而能够避免由于上板20具备磁性而对其移动造成的影响。
39.进一步地,该磁力吸附装置的所述定位柱21的形状为圆柱形,所述对位孔11的形状为椭圆柱形,所述定位柱21的直径与所述对位孔11的宽度相等。其中,所述对位孔11的椭圆柱形相当于轨道,使得所述上板10可以依靠所述定位柱21沿着固定方向相对于所述下板20滑行。其技术效果为,通过椭圆柱形结构控制所述上板10相对于所述下板20偏移的程度,在测试完成以后进行拆卸时更加便捷。
40.综上所述,本技术巧妙应用磁力模块的吸附效应,通过压触连接的方式代替现有技术的插拔连接,在上板与下板对齐盖合时,磁力模块带动弹性组与引脚触点组实现无摩擦接触,同时自动导正位置,可以有效减少测试过程中固态硬盘金手指的磨损,进而提升固态硬盘金手指的使用寿命。
4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一个或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
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5.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应理解为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结合和组合。
46.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尚且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47.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磁力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板、下板、磁力模块、硬盘座模块以及弹性组;所述磁力模块包括互相吸附的上磁体以及下磁体;所述硬盘座模块包括硬盘插座以及引脚触点组;所述上板上设有上磁体、硬盘插座以及引脚触点组;所述下板上设有下磁体以及弹性组;所述引脚触点组数量与所述硬盘插座数量相等,所述弹性组数量与所述引脚触点组数量相等且逐个对应;其中,所述上板与所述下板对齐盖合时,借由所述上磁体与所述下磁体之间的磁力,使得各所述弹性组一一与各所述引脚触点组对应压触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力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位孔以及定位柱;所述上板上设有对位孔;所述下板上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穿过所述对位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力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盘插座数量为至少两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力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盘插座为sata座或m.2座。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力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包括至少两个弹性顶针,所述弹性顶针包括弹起部、收纳部以及弹性部,所述弹起部表面为弧形;所述弹性部的一端与所述收纳部固定连接,所述弹性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弹起部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力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外侧边缘直径小于所述对位孔内侧边缘直径。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力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位孔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对位孔相对于所述上板中心对称;所述定位柱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定位柱相对于所述下板中心对称。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力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磁体以及所述下磁体的数量均为四个,任意两个所述上磁体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硬盘插座的长度,任意两个所述下磁体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硬盘插座的长度。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力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磁体为磁铁;所述上磁体为铁磁性物质。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力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的形状为圆柱形,所述对位孔的形状为椭圆柱形,所述定位柱的直径与所述对位孔的宽度相等。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磁力吸附装置,包括:上板、下板、磁力模块、硬盘座模块以及弹性组;磁力模块包括互相吸附的上磁体以及下磁体;硬盘座模块包括硬盘插座以及引脚触点组;上板上设有上磁体、硬盘插座以及引脚触点组;下板上设有下磁体以及弹性组;其中,上板与下板对齐盖合时,借由上磁体与下磁体之间的磁力,使得各弹性组一一与各引脚触点组对应压触连接。本实用新型巧妙应用磁力模块的吸附效应,通过压触连接的方式代替现有技术的插拔连接,在上板与下板对齐盖合时,磁力模块带动弹性组与引脚触点组实现无摩擦接触,同时自动导正位置,可以有效减少测试过程中固态硬盘金手指的磨损,进而提升固态硬盘金手指的使用寿命。命。命。


技术研发人员:

邹念锋 贺柏鹏 雷小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深圳市金泰克半导体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4.07

技术公布日:

2022/8/18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19: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266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磁体   磁力   硬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