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光学元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ccd和cmos等图像传感器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从而形成了芯片像元数逐步增加,并且单像元的尺寸逐步减小的趋势。但是,在图像传感技术发展的同时,人们对光学系统成像性能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不仅要求系统能够对景物清晰成像,还要求其具有超广角以及轻薄化等性能。此外,系统光学像差的平衡也是人们不断追求的性能改进之一。因此,如何获得满足用户需求的成像镜头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该光学成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中,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120
°
《fov《130
°
;以及 0.5《f3/(r5+r6)《5.5,其中,fov为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r5为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6为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镜面是非球面镜面。
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1.4《f1/r1《2.6,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r1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1.8《(f5-f4)/(r8+r10)《4.4,其中,f5 为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r8为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为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1.7《f6/(r12-r11)《3.7,其中,f6为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r11为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2为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3.2《(dt12+dt32)/(dt12-dt32)《3.9,其中,dt12为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32为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
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2.9《dt61/dt31《3.4,其中,dt61为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31为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
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1.8《f23/(ct2+t23+ct3)《2.9,其中, f23为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合成焦距,ct2为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
厚度,t23为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ct3为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1.6《f45/ct5《2.3,其中,f45为所述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的合成焦距,ct5为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1《t12/sag12《1.5,其中,t12为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sag12为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
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1.6《sag52/(sag41+sag61)《2.6,其中,sag41为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61为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52为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
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0.8《(et3+et4)/et6《1.4,其中,et3 为所述第三透镜的边缘厚度,et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边缘厚度,et6为所述第六透镜的边缘厚度。
15.本技术采用了六片式镜头架构,可以实现以下至少一个有益效果。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等,使得光学成像镜头在满足成像要求的同时,有效平衡成像镜头的低阶像差,降低公差敏感性;通过控制成像镜头的视场角在一定范围,可以实现超广角的特点;通过约束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与物像侧面的曲率半径在一定范围,可以平衡光学像差,从而提高系统的成像效果。
附图说明
16.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7.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a至图2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差曲线;
19.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a至图4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差曲线;
21.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a至图6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差曲线;
23.图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24.图8a至图8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差曲线;
25.图9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0a至图10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差曲线;
27.图1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28.图12a至图12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差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将参考附图对本技术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30.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技术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31.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32.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最靠近被摄物体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物侧面,每个透镜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像侧面。
33.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表示“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34.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度正式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
3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36.以下对本技术的特征、原理和其他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37.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可包括六片具有光焦度的透镜,分别是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这六片透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中的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均可具有间隔距离。
38.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第六透镜具
有负光焦度,通过合理控制系统的各组元光焦度和面型,可有效平衡系统的低阶像差,降低公差敏感性。
39.fov为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通过控制系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在一定范围,可以实现超广角的特点。具体地,fov可满足:120
°
《fov《130
°

40.f3为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r5为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6为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通过约束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物侧面、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之和r5+r6 在一定范围,可以平衡光学像差,确保较好的成像质量。具体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 f3与第三透镜物侧面曲率半径r5和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之和的比值可满足: 0.5《f3/(r5+r6)《5.5,进一步地,其可满足0.5《f3/(r5+r6)《3.0。
41.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1.4《f1/r1《2.6,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r1为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通过将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 与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二者的比值设置在合理范围内,可平衡光学像差,确保较好的成像质量。更具体地,f1、r1二者之比进一步可满足:1.5《f1/r1《2.5。
42.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满足:1.8《(f5-f4)/(r8+r10)《4.4, f5为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r8为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r10为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通过合理控制第五透镜和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差与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像侧面曲率半径之和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可使系统能较好地实现光路偏折,平衡成像系统产生的高级球差。更具体地,f5、f4之差与r8、r10之和进一步可满足:1.9《(f5-f4)/(r8+r10)《4.3。
43.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满足:1.7《f6/(r12-r11)《3.7,f6 为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r11为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2为第六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通过控制第六透镜有效焦距f6与其物像两侧面曲率半径差的比值,能合理控制系统边缘光线的偏转角,保证光学透镜具有良好的可加工特性,降低系统感度。更具体地,f6与r12、r11差值的比值进一步可满足:1.8≤f6/(r12-r11)《3.6。
44.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满足 3.2《(dt12+dt32)/(dt12-dt32)《3.9,dt12为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32为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通过控制第一透镜和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比值在一定范围,能够减小镜片结构的段差,提高加工性,降低敏感度。更具体地dt12、dt32 二者之和与dt12、dt32二者之差的比值进一步可满足: 3.4《(dt12+dt32)/(dt12-dt32)《3.8。
45.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满足:2.9《dt61/dt31《3.4,dt61 为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31为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通过限定第六透镜和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减小镜头的尺寸,满足镜头小型化,提升解像力。更具体地,dt61和dt31进一步可满足:3.0《dt61/dt31《3.3。
46.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满足: 1.8《f23/(ct2+t23+ct3)《2.9,f23为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的合成焦距,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23为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通过控制第二、三透镜的合成焦距与两者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和空气间隙总和的比值,可以合理分配第二、第三透镜的光焦度,平衡系统的轴外像差,提升矫正像差能力。更具体地,f23与ct2、t23、ct3三者之和的比值进一步可满足: 1.9《f23/(ct2+t23+ct3)《2.8。
47.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满足:1.6《f45/ct5《2.3,f45为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的合成焦距,ct5为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通过控制第四、五透镜的合成焦距与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的比值,可以合理控制系统彗差,使光学系统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进一步地,f45与ct5的比值可满足:1.7《f45/ct5《2.2。
48.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满足:1.1《t12/sag12《1.5,t12 为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sag12为第一透镜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通过约束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12与第一透镜像侧面的矢高sag12在合理范围,有利于保证透镜的加工以及成型,降低敏感性,从而提高系统的成像效果。更具体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12与第一透镜像侧面的矢高sag12可满足1.15《t12/sag12《1.45。
49.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满足: 1.6《sag52/(sag41+sag61)《2.6,sag41为第四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61为第六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52为第五透镜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合理控制第五透镜像侧面的矢高sag52 和第四、六透镜物侧面的矢高sag41、sag61在一定范围,可调整光学成像镜头的主光线角度,能有效提高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相对亮度,提升像面清晰度。更具体地,sag52、 sag41、sag61可满足:1.7《sag52/(sag41+sag61)《2.6。
50.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满足:0.8《(et3+et4)/et6《1.4, et3为第三透镜的边缘厚度,et4为第四透镜的边缘厚度,et6为第六透镜的边缘厚度。通过控制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六透镜的边缘厚度et3、et4、et6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各个透镜的制造成型,进而有利于组装得到质量较好的光学成像镜头。更具体地, et3、et4、et6可满足:1.0《(et3+et4)/et6《1.3。
51.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可以例如在-6mm至-3mm的范围内,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可以例如在-91mm至8mm的范围内,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可以例如在2mm至3mm的范围内,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可以例如在-8mm至-4mm的范围内,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可以例如在1mm至2mm的范围内,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 f6可以例如在-2mm至-3mm的范围内。
52.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可以例如在1.5mm至2mm的范围内,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度ttl(即,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5光轴上的距离)可以例如在5mm至5.5mm的范围内,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5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可以例如在3.0mm至3.2mm的范围内。
53.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还包括设置在物侧与第一透镜之间的光阑。可选地,上述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用于校正彩偏差的滤光片和/或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上的感光元件的保护玻璃。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具有小型化、高成像质量以及超广角等特性的光学成像镜头。根据本技术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可采用多片镜片,例如上文描述的六片。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成像镜头的视场角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可有效平衡成像镜头的低阶像差,降低公差敏感性,有利于保证透镜的加工以及成型,降低敏感性,从而提高系统的成像效果。
54.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各透镜的镜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即,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镜面为非球面镜面。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具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成像时出现的像差,从而改善成像质量。可选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可选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镜面。
55.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技术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六个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该光学成像镜头不限于包括六个透镜。如果需要,该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
56.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具体实施例。
57.实施例1
58.以下参照图1至图2d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59.如图1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光阑sto、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滤光片e7和成像面s15。
60.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 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滤光片e10 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
61.表1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062][0063]
表1
[0064]
在本示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1.83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 fov为125.7
°
,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度ttl为5.29mm,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5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为3.19mm。
[0065]
在实施例1中,第一透镜e1至第六透镜e6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x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0066][0067]
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 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 为圆锥系数;ai是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下表2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1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2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
10
、a
12
、a
14
、a
16
、a
18
、a
20
、a
22
、 a
24
、a
26
、a
28
和a
30

[0068]
面号a4a6a8a10a12a14a16s17.1871e-01-1.2798e+002.2687e+00-3.5060e+004.4569e+00-4.4994e+003.5241e+00s28.1127e-01-1.6835e+006.3881e+00-2.7389e+019.2167e+01-2.2352e+023.8911e+02s3-1.1225e-022.6979e-01-5.3729e+003.5173e+01-1.4642e+024.0715e+02-7.6258e+02s4-4.8140e-024.1098e+00-1.0040e+021.4496e+03-1.3962e+049.4069e+04-4.5455e+05s5-4.4957e-034.4733e-01-7.1367e+006.5157e+01-3.9001e+021.4661e+03-3.3583e+03s6-1.4095e-01-1.2412e+002.7622e+01-3.4952e+022.6741e+03-1.3161e+044.2564e+04s7-3.2047e-01-2.3625e+003.2674e+01-2.6193e+021.5071e+03-6.4942e+032.0663e+04s8-5.6557e-02-3.4182e+002.7331e+01-1.3452e+024.7258e+02-1.2293e+032.3952e+03s92.3850e-01-1.8962e+004.6047e+007.5010e+00-9.8085e+013.8493e+02-9.2659e+02s105.2172e-01-1.9788e+006.3393e+00-1.8567e+015.0938e+01-1.1878e+022.1421e+02s11-4.3975e-02-1.3122e+004.1364e+00-7.6742e+009.6992e+00-8.6633e+005.5315e+00s12-8.2845e-011.0031e+00-1.0638e+009.0434e-01-5.9791e-013.0521e-01-1.2055e-01
面号a18a20a22a24a26a28a30s1-2.1043e+009.4185e-01-3.0918e-017.1988e-02-1.1231e-021.0511e-03-4.4559e-05s2-4.9007e+024.4725e+02-2.9300e+021.3438e+02-4.0992e+017.4744e+00-6.1666e-01s39.5016e+02-7.5391e+023.4410e+02-6.8674e+010.0000e+000.0000e+000.0000e+00s41.5941e+06-4.0603e+067.4278e+06-9.4994e+068.0541e+06-4.0629e+069.2214e+05s54.2606e+03-2.3002e+03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s6-8.9961e+041.1956e+05-9.0633e+042.9866e+040.0000e+000.0000e+000.0000e+00s7-4.6804e+047.0936e+04-6.2265e+041.3651e+043.0087e+04-3.0054e+049.0180e+03s8-3.4981e+033.8012e+03-3.0222e+031.7049e+03-6.4562e+021.4712e+02-1.5251e+01s91.5336e+03-1.8055e+031.5165e+03-8.9073e+023.4800e+02-8.1265e+018.5781e+00s10-2.8500e+022.7368e+02-1.8624e+028.7262e+01-2.6700e+014.7912e+00-3.8156e-01s11-2.5231e+008.1187e-01-1.7899e-012.5486e-02-2.0589e-036.2140e-051.2169e-06s123.6898e-02-8.6979e-031.5507e-03-2.0185e-041.8036e-05-9.8494e-072.4691e-08
[0069]
表2
[0070]
图2a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b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c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2d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不同像高的偏差。根据图2a至图 2d可知,实施例1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071]
实施例2
[0072]
以下参照图3至图4d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在本实施例及以下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73]
如图3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光阑sto、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滤光片e7和成像面s15。
[0074]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 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滤光片e10 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
[0075]
在本示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1.83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 fov为125.2
°
,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度ttl为5.28mm,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5 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为3.19mm。
[0076]
表3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4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2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077][0078][0079]
表3
[0080]
面号a4a6a8a10a12a14a16s16.4699e-01-1.2475e+002.7234e+00-5.2374e+007.9230e+00-9.0368e+007.6718e+00s28.5982e-01-3.1159e+001.8590e+01-9.1391e+013.2282e+02-8.1379e+021.4817e+03s3-2.0293e-021.0784e+00-1.4826e+011.0577e+02-5.0095e+021.6111e+03-3.5088e+03s4-4.5072e-012.2209e+01-6.3266e+021.1395e+04-1.3816e+051.1704e+06-7.0812e+06s5-5.6741e-021.1898e+00-2.2327e+012.0888e+02-1.1130e+033.4882e+03-6.2229e+03s6-2.4639e-011.8528e-01-7.9683e+001.3432e+02-1.2310e+037.0050e+03-2.6038e+04s7-6.3118e-015.1514e+00-1.1280e+021.5550e+03-1.3713e+048.1712e+04-3.4109e+05s8-1.0704e-01-3.7283e+004.0393e+01-2.7201e+021.3072e+03-4.5926e+031.1855e+04s92.5031e-01-4.3934e+003.9521e+01-2.3537e+029.6465e+02-2.7813e+035.7366e+03s106.2197e-01-2.3728e+008.7319e+00-3.0212e+019.2258e+01-2.2245e+023.9635e+02s11-1.2666e-01-1.2986e+005.6069e+00-1.3293e+012.0749e+01-2.2604e+011.7674e+01s12-1.1257e+001.9912e+00-2.8943e+003.1391e+00-2.5055e+001.4792e+00-6.5007e-01面号a18a20a22a24a26a28a30s1-4.8222e+002.2274e+00-7.4460e-011.7498e-01-2.7384e-022.5606e-03-1.0818e-04s2-1.9651e+031.8977e+03-1.3191e+036.4244e+02-2.0791e+024.0132e+01-3.4945e+00s35.0815e+03-4.6757e+032.4691e+03-5.6894e+020.0000e+000.0000e+000.0000e+00s43.0937e+07-9.7650e+072.2024e+08-3.4554e+083.5768e+08-2.1923e+086.0153e+07s55.5169e+03-1.5525e+03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s66.3317e+04-9.6986e+048.4740e+04-3.2124e+040.0000e+000.0000e+000.0000e+00s71.0171e+06-2.1785e+063.3240e+06-3.5216e+062.4575e+06-1.0135e+061.8662e+05s8-2.2449e+043.0958e+04-3.0619e+042.1106e+04-9.6128e+032.5969e+03-3.1487e+02s9-8.5397e+039.1741e+03-7.0360e+033.7541e+03-1.3235e+032.7719e+02-2.6120e+01s10-5.0910e+024.6633e+02-3.0045e+021.3255e+02-3.8001e+016.3567e+00-4.6916e-01s11-1.0049e+014.1613e+00-1.2420e+002.6025e-01-3.6334e-023.0350e-03-1.1475e-04s122.1306e-01-5.1802e-029.2024e-03-1.1593e-039.8003e-05-4.9816e-061.1499e-07
[0081]
表4
[0082]
图4a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4b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4c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4d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不同像高的偏差。根据图4a至图 4d可知,实施例2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083]
实施例3
[0084]
以下参照图5至图6d描述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85]
如图5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光阑sto、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滤光片e7和成像面s15。
[0086]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 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滤光片e10 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
[0087]
在本示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1.83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 fov为125.5
°
,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度ttl为5.28mm,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5 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为3.19mm。
[0088]
表5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6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3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089][0090]
[0091]
表5
[0092]
面号a4a6a8a10a12a14a16s15.4030e-01-8.5337e-011.4685e+00-2.2555e+002.8032e+00-2.6874e+001.9473e+00s26.5518e-01-1.4085e+006.2974e+00-2.7491e+018.7949e+01-1.9808e+023.1638e+02s35.9415e-02-5.9578e-013.2138e+00-1.6272e+015.3438e+01-1.1583e+021.6351e+02s49.5317e-02-9.5962e-011.4351e+01-1.6463e+021.2977e+03-7.3392e+033.0880e+04s5-1.8964e-021.0099e+00-1.8576e+011.8866e+02-1.1806e+034.5757e+03-1.0719e+04s6-1.8230e-01-1.2710e-015.0874e+00-8.0868e+016.5213e+02-3.1810e+039.8294e+03s7-6.3854e-013.3726e+00-4.6808e+015.2328e+02-4.2340e+032.4567e+04-1.0348e+05s8-5.3673e-011.4137e+00-4.9565e+001.7850e+01-5.2140e+011.0932e+02-1.5632e+02s9-6.2191e-02-3.8049e-014.7312e+00-3.3008e+011.7096e+02-6.3026e+021.6387e+03s105.5168e-01-2.2186e+008.8703e+00-3.2518e+011.0126e+02-2.4595e+024.4439e+02s11-1.0727e-01-1.1729e+004.7232e+00-1.0768e+011.6404e+01-1.7590e+011.3613e+01s12-9.9298e-011.5851e+00-2.1736e+002.2399e+00-1.6824e+009.1667e-01-3.6196e-01面号a18a20a22a24a26a28a30s1-1.0559e+004.2423e-01-1.2419e-012.5711e-02-3.5632e-032.9632e-04-1.1173e-05s2-3.6232e+022.9820e+02-1.7473e+027.1079e+01-1.9069e+013.0328e+00-2.1642e-01s3-1.4194e+026.7697e+01-1.3044e+01-3.2382e-010.0000e+000.0000e+000.0000e+00s4-9.8607e+042.4001e+05-4.3928e+055.8428e+05-5.3041e+052.9202e+05-7.3078e+04s51.3891e+04-7.6552e+03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s6-1.9321e+042.3301e+04-1.5613e+044.3992e+030.0000e+000.0000e+000.0000e+00s73.1896e+05-7.1873e+051.1695e+06-1.3367e+061.0174e+06-4.6271e+059.5117e+04s81.4756e+02-8.7605e+012.9531e+01-4.2938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s9-3.0297e+034.0022e+03-3.7538e+032.4432e+03-1.0495e+032.6756e+02-3.0656e+01s10-5.8569e+025.5704e+02-3.7682e+021.7644e+02-5.4275e+019.8559e+00-7.9990e-01s11-7.6911e+003.1747e+00-9.4702e-011.9879e-01-2.7850e-022.3372e-03-8.8816e-05s121.0308e-01-2.0900e-022.9392e-03-2.7317e-041.5305e-05-4.2169e-072.7897e-09
[0093]
表6
[0094]
图6a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6b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6c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6d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不同像高的偏差。根据图6a至图 6d可知,实施例3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095]
实施例4
[0096]
以下参照图7至图8d描述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图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97]
如图7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光阑sto、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滤光片e7和成像面s15。
[0098]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凸面。第二透镜e2 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滤光片e10 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来自
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
[0099]
在本示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1.83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 fov为125.8
°
,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度ttl为5.24mm,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5 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为3.20mm。
[0100]
表7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8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4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101][0102]
表7
[0103]
fov为125.8
°
,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度ttl为5.24mm,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5 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为3.20mm。
[0112]
表9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10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5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113][0114]
表9
[0115]
[0116][0117]
表10
[0118]
图10a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0b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0c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0d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不同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0a 至图10d可知,实施例5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19]
实施例6
[0120]
以下参照图11至图12d描述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图1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121]
如图11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光阑sto、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滤光片e7和成像面s15。
[0122]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凸面。第二透镜e2 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滤光片e10 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
[0123]
在本示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1.83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 fov为124.7
°
,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度ttl为5.28mm,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5 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为3.20mm。
[0124]
表11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 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12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6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125][0126]
表11
[0127]
[0128][0129]
表12
[0130]
图12a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2b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2c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2d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不同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2a 至图12d可知,实施例6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31]
综上,实施例1至实施例6分别满足表13中所示的关系。
[0132]
条件式/实施例123456fov(
°
)125.7125.2125.5125.8125.8124.7f3/(r5+r6)1.610.602.271.521.475.47f1/r11.621.731.581.881.882.47(f5-f4)/(r8+r10)2.291.922.702.762.414.25f6/(r12-r11)3.141.803.203.143.153.54(dt12+dt32)/(dt12-dt32)3.723.733.713.493.453.68dt61/dt313.143.213.123.273.283.13f23/(ct2+t23+ct3)2.021.972.042.222.182.75f45/ct52.101.751.961.901.912.03t12/sag121.191.261.171.221.191.44sag52/(sag41+sag61)1.731.851.761.921.882.55(et3+et4)/et61.071.071.231.191.191.09
[0133]
表13
[0134]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电子感光元件可以是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成像装置可以是诸如数码相机的独立成像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诸如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上的成像模块。该成像装置装配有以上描述的光学成像镜头。
[0135]
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技术特征:


1.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中,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120
°
<fov<130
°
;以及0.5<f3/(r5+r6)<5.5,其中,fov为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r5为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6为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1.4<f1/r1<2.6,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r1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1.8<(f5-f4)/(r8+r10)<4.4,其中,f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r8为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为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1.7<f6/(r12-r11)<3.7,其中,f6为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r11为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2为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3.2<(dt12+dt32)/(dt12-dt32)<3.9,其中,dt12为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32为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2.9<dt61/dt31<3.4,其中,dt61为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31为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1.8<f23/(ct2+t23+ct3)<2.9,其中,f23为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合成焦距,ct2为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23为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ct3为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1.6<f45/ct5<2.3,
其中,f45为所述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的合成焦距,ct5为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1<t12/sag12<1.5,其中,t12为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sag12为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1.6<sag52/(sag41+sag61)<2.6,其中,sag41为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61为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52为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中,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120


技术研发人员:

朱晓晓 徐武超 戴付建 赵烈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15

技术公布日:

2022/11/11

本文发布于:2024-09-26 02:19: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262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透镜   侧面   所述   光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