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原理》总结(第6-12章)

锅炉原理》总结(第6-12章)
第六章蒸发设备蜂巢芯
6.膜式⽔冷壁的优缺点
优点:
⽓密性好、对炉墙保护作⽤好、辐射传热⾯积⼤、现场吊装、较强的抗爆能⼒;
缺点:
制造检修⼯作量⼤、热应⼒⼤、⼈孔等处密封、刚性差。
7.凝渣管束的作⽤:
适用于英语
8.折焰⾓的作⽤:
○1使炉内⽕焰分布更均匀,完善⾼温烟⽓对炉膛出⼝受热⾯的直接冲刷,减⼩上部死滞区;○2折焰⾓延长了锅炉的⽔平烟道,可布置更多的对流受热⾯,提⾼锅炉参数。
9.蒸发受热⾯的结渣、析铁、⽔冷壁的⾼温腐蚀:
《1》固态排渣煤粉炉的结渣:
○1原因:燃烧过程中形成的熔融灰渣在凝固之前接触到受热⾯,凝结、积聚成坚硬难以清洗的灰渣层;
○2发⽣部位:燃烧器区域、炉膛出⼝折焰⾓处、屏式过热器、及其后对流管束⼊⼝处、冷灰⽃;
○3结渣危害:
1)传热减弱,锅炉效率下降,经济性变差;
2)被迫负荷降低;
3)过热器损坏;
4)燃烧器喷⼝结渣破坏空⽓动⼒场;
5)⽔冷壁损坏;
人型JY采集器6)下落焦块损坏冷灰⽃;
7)阻塞冷灰⽃,⽆法排渣;
○4影响结渣的因素:
1)煤的灰分特性:软化温度ST <1200o C,易结渣;灰熔点越低,越易结渣;
灰分成分的影响:
碱性氧化物—Fe2O3、CaO、MgO、Na2O、K2O等。
酸性氧化物—SiO2、Al2O3、TiO3等。
对灰熔点的影响碱性氧化物↑灰熔点↓
酸性氧化物↑灰熔点↑
硅⽐灰分成分的影响:
碱性氧化物—Fe2O3、CaO、MgO、Na2O、K2O等。
酸性氧化物—SiO2、Al2O3、TiO3等。
对灰熔点的影响碱性氧化物↑灰熔点↓
酸性氧化物↑灰熔点↑
硅⽐S R,越不易结渣;
碱酸⽐B/A 越⼩,越不易结渣;
2)炉内空⽓动⼒⼯况:⽕焰中⼼偏移,⽔冷壁结渣;
燃烧组织不好,死滞漩涡区形成还原性⽓氛,FeO易与SiO2形成2FeO·SiO2(共晶体,灰熔点下降150~3000C。3)炉膛的设计特性:q V q A q r过⼤,炉温升⾼,易结渣;
4)锅炉运⾏负荷:
○5防⽌结渣的措施:【避免炉温过⾼;防⽌灰熔点降低】
1)免受热⾯附近温度过⾼;
2)防⽌炉内⽣成过多还原性⽓体;
3)做好燃料管理⼯作;
4)加强运⾏监视,及时吹灰除渣;
5)做好设备检修⼯作;
《2》液态排渣炉底析铁:
析铁危害:1)析铁后熔渣粘度增⼤,不利于排渣
2)侵蚀炉底耐⽕涂层
3)与⽔反应⽣产H2引起爆炸
4)沉于炉底,停炉后,清除困难
防⽌析铁:防⽌煤粉落⼊渣池;尽快排⾛溶渣。
《3》⽔冷壁的⾼温腐蚀:
发⽣区域:⼤多发⽣在燃烧器区域被⽕焰直接冲刷的⽔冷壁上。
原因:1)⽔冷壁附近烟⽓中的还原性⽓体,使灰熔点降低;
2)管壁⾼温;
减轻⽔冷壁⾼温腐蚀措施:
1)改进燃烧,合理的空⽓动⼒⼯况;
2)避免出现管壁局部温度过⾼;
3)保持氧化性⽓氛;
4)采⽤耐腐蚀材料
第七章过热器再热器载重车
第⼀节过(再)热器的作⽤及特点
1.过热器的作⽤:
将饱和蒸汽加热成具有⼀定温度的过热蒸汽,并保证在⼀定负荷变化范围内
维持⽓温的稳定。过热汽温度为540~555℃间。
2.再热器的作⽤:
将⽓轮机⾼压缸排汽加热到与过热汽温度相仿的温度,然后送回中低压缸继
续做功,以提⾼汽机尾部蒸汽⼲度。
3.在对流过热器前,要布置⼤量的对流管束
中压锅炉——过热器直接布置在炉膛出⼝少量凝渣管束之后;
⾼压锅炉——必须把⼀部分过热器受热⾯布置在炉内(辐射式、半辐射
式过热器)
第⼆节过(再)热器结构型式⽓温特性
1.结构型式:按传热⽅式分为:对流、辐射和半辐射式三种;
2.对流式过(再)热器在对流烟道内吸收对流热。(蛇形管+连箱连接)
○1根据烟⽓、蒸汽相对流向分为逆流、顺流、混合流三种
顺流:温压最⼩、耗材多,安全(⾼汽温对低烟温);
优缺点:逆流:温压最⼤、耗材少,安全性差;
混流:介于两者之间;
○2根据结构型式分为⽴式和卧式:⽴式:疏⽔困难、⽀吊容易;
卧式:疏⽔容易、⽀吊困难;
○3根据管圈数分为单管圈、双管圈、多管圈:⼤容量锅炉——多管圈,可降低蒸汽流速;○4根据管⼦布置结构分为顺列和错列αs< αc ,但顺列吹灰容易,错列吹灰困难。
总原则:⾼温⽔平烟道⽴式顺列;低温竖直烟道卧式错列。
对流式过(再)热器
质量流速问题:
为保护⾦属管道,⼯质应有⼀定的质量流速。质量流速增⼤,对⾦属的冷却能⼒增强,但同时也增⼤了流动阻⼒。
⼀般,过热器内允许压降<10%Pgr,再热器内压降<0.2~0.3MPa。
因此,过热器内⼯质质量流速ρw=800~1100kg/(m2.s)
再热器内⼯质质量流速ρw=250~400kg/(m2.s)
烟⽓速度问题:
因此:烟速上限受磨损限制,与煤中Ay,灰分特性,及烟温有关。
炉膛出⼝之后⽔平烟道中,烟温较⾼,灰软,磨损较轻,烟速可在10~12m/s,
⽽在烟温较低时,⼀般情况下烟速⼩于9m/s。
3.辐射式和半辐射式过热器
在炉膛内吸收辐射热。
注意的问题:⼯作条件恶劣(可采⽤的措施:布置在炉膛上部、作低温受热⾯、⾼质量流速)半辐射式也叫屏式过热器)
前屏:布置在炉膛上部(⼤屏、分割屏)无数字签名
特点:热负荷⾼、热偏差⼤,流动阻⼒⼤,⼯质流量⼩,易发⽣超温现象;
防超温措施:管⼦较短的长度、较⼤的管径、内外圈交叉
作⽤:降低炉膛出⼝烟温,减少烟⽓扰动和旋转,改善过(再)热蒸汽的⽓温特性。后屏:布置在炉膛出⼝;
前屏横向节距s1⽐后屏⼤;
4.减温器布置问题
减温器的作⽤:在⼀定负荷变动范围内,保证⽓温稳定。
原理:采⽤热量交换降低蒸汽焓值。
布置⽅式:地点的选择————
末级过热器焓增⼀般⼩于30~70KCal/kg。
5.过、再热器的汽温特性
汽温特性--汽温与锅炉负荷的关系
第三节热偏差
1、热偏差φ:过(再)热器中各并联的管⼦由于结构、热负荷、⼯质流量⼤⼩不⼀致引起的⼯质焓增不同的现象,叫热偏差(受热管中吸热温升的不均匀程度);定义式:φ=ηqηF / ηG (热⼒不均系数ηq、结构不均系数ηF、流量不均系数ηG)
2.热偏差影响因素:
○1热⼒不均系数ηq:受热⾯污染(积灰、结渣);炉内温度场、速度场分布不均;
烟⽓⾛廊、屏式受热⾯的热⼒不均系数ηq⼤;
○2流量不均系数ηG:1管⼦连接⽅式Z型、U型、多管型(ηG:Z型最⼤、U型居中、多管连接型最⼩)
2)热⼒不均引起流量不均:ηq变⼤→ηG变⼩→φ=ηqηF / ηG变⼤○3结构不均ηF:管材厚度、长度、弯头数量等。
3.减⼩过(再)热器热偏差的措施:
○1分级布置,级间采⽤中间连箱进⾏中间混合;
○2烟道宽度⽅向进⾏左右交叉流动;
○3多管引⼊、引出;
○4内外圈交换布置;
○5减⼩屏前、管束前的烟⽓空间的尺⼨;
○6适当均衡管长和吸热量,增⼤热负荷⾼的管径;
○7将分隔屏(前屏)过热器中每⽚屏分组;
○8消除炉膛出⼝烟⽓的余旋造成的热偏差。
第四节汽温调节
1.运⾏中汽温影响因素:
1、锅炉负荷(对流特性,D增⼤,汽温升⾼;辐射特性,正好相反)
2、过量空⽓系数(α增⼤,w增⼤,汽温升⾼)
3、给⽔温度(tgs升⾼,B下降→汽温降低)
4、污染情况(炉内污染,汽温升⾼;过热器污染,汽温降低)
5、饱和蒸汽⽤量(增加,增加)
6、燃烧器运⾏⽅式(摆动燃烧器喷嘴向上→汽温升⾼)
7、燃料种类或成分变化( Qar增⼤→辐射热增⼤,对流热减⼩
→汽温降低
煤粉变粗、⽔、灰增⼤→汽温升⾼)
2.蒸汽温度调节⽅法
1、蒸汽侧调温
表⾯式减温器:⽤锅炉给⽔冷却蒸汽(两者不直接接触),对⽔品质⽆要求;(常⽤)喷⽔式减温器:蒋降温⽔(可⾃制冷凝⽔)直接喷⼊过热蒸汽中,使其雾化(笛形管式、旋涡式、⽂⽒管式) 100摄⽒度(多级)吸热→降温
汽—汽热交换器:⽤过热蒸汽来加热再热蒸汽→降温(管式、筒式)
30—40摄⽒度
2、烟⽓侧调温
烟汽挡板调节:改变烟⽓流量→调节蒸汽温度(并联:再-过;再-省)
绗缝加工摆动燃烧器:改变燃烧器倾⾓上、下调节→炉膛辐射传热量Q f 与对流Q d ⽐例→汽温调节
(-30o ~+30o )
烟⽓再循环:将省煤器的烟⽓(250~350 o C )由再循环风机抽送回炉膛;
降低⽔冷壁的温度,提⾼对流受热⾯的吸热量Q d ;
再循环率r 越⼤→再热器出⼝汽温越低;
第⼋章省煤器空预器
第⼀节省煤器
1. 省煤器的作⽤
1吸收尾部烟⽓热量,加热锅炉给⽔;○
2节省燃料;○
3改善汽包⼯作条件:提⾼给⽔温度,减⼩热应⼒、延长汽包寿命;○
4降低锅炉造价。 2.省煤器分类:
按材料分:钢管省煤器、铸铁省煤器
钢管省煤器:优点:强度⾼,可承受⾼压、⼯作可靠;传热性能好;重量轻、体积⼩,价格低;缺点:耐腐蚀性差;
按出⼝参数分:沸腾式、⾮沸腾式
中压锅炉——沸腾式:防⽌炉温过低
⾼压锅炉——⾮沸腾式:防⽌炉温、出⼝温度过⾼⽽引起结焦;
按结构分:光管式、鳍⽚式、膜⽚管式、螺旋肋⽚管式
按管⼦排列⽅式分:错列、顺列
错列布置:传热效果好,结构紧凑、减少积灰;但:磨损⽐顺列严重,吹灰困难;
2.省煤器布置⽅式:卧式逆流布置(纵式磨损靠近后墙严重)
原因:有利于停炉排除积⽔,减轻停炉期间的腐蚀;
有利于改善传热,节约⾦属;
3.省煤器的⽀吊⽅式:⽀撑+悬吊
中⼩型锅炉——⽀撑
⼤型锅炉——悬吊
4. 省煤器引出管与汽包的连接:加装套管;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3:57: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2606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布置   蒸汽   锅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