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摘要:装配式建筑优于传统建筑,可以促进建筑行业实现高质量建造、高水准运营目标。在当前阶段需要通过技术赋能路径,扩大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要素的配置比例,提升此类建筑的建造水平。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种类多,应用原则明确,在具体项目中应用此类技术时,一方面需要遵循系统性原则,做好预制构件的标准化设计与工厂化预制,另一方面则要在协同性原则指导下保障参建各方的协同合作,扩大协同效应。由于此类建筑施工技术应用时与施工诸环节密切关联,因此建议施工管理人员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尽可能按照“线上+线下”混合应用的方式,保障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全过程应用。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引言
装配式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具有显著提升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的作用,并同时降低整体施工成本。因此作为施工单位,需根据现场情况与对建筑的实际功能要求,选择科学合理的装配式结构施工技术,保证构件预制、吊装等流程推进的合理性,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原则
目前,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预制施工和装配施工两大部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应用与之匹配的装配式技术。从整体上看,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包括全装配式技术和半装配式技术两大类型。前一种类型主要按照“预制件+全装配式方法”的标准进行施工;后一种类型则根据“砖墙结构+预制件+半装配式方法”进行施工。无论采用哪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均涉及以下具体技术: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构件预制技术,吊装施工技术,支撑固定技术;构件连接技术,调整位置技术,后浇部位混凝土浇筑技术等。
1.1系统性原则
从表面上看,装配式建筑被分割成预制施工与装配施工两大部分,打破了原有的全生命周期建造活动。进一步分析可知,其实装配式建筑仍然符合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实践模式,在建筑设计、构件预制、装车运输、吊装施工、安装作业以及竣工验收等方面,不仅具有连续性,还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因此,在实际应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时,需要严格遵循系统性原则,按照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流程,梳理出不同的施工技术,并具体分析其应用环节等,以提高此类建筑施工方面的全要素生产率。摄像机三脚架
1.2预防性原则
虽然装配式建筑技术的适配性较高,但是在实际应用此类技术时,受到人、机、材、技、法、环、管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不排除会对构件造成损坏,出现连接误差过大以及其他安全事故等。因此在具体操作时,技术工程师、监理工程师以及生产经理等人员,应清晰认识到风险预防的重要性,并从预防性原则出发,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具体措施,一方面借助三维建模与四维仿真提前预测其中的风险,另一方面制定与之匹配的防治措施,保障装配式建筑生产建造阶段的安全性与后续运营时期的质量等。
2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2.1人员操作问题
有时还因采购人员购买的材料不配套,下方构件漏出钢筋与上方套筒规格不匹配等,致使套筒连接错位。因预制构件本身较为脆弱,在装配施工中经常出现成品保护问题,且后期修复流程烦琐,修复后的成品也会对建筑耐久性产生一定影响。部分工人的专业技能不高,加上管理者复检工作不严格,容易使成品保护不到位。
2.2管理协调问题
迪克静脉各单位协同管理不完善,工序间的衔接不当,容易出现窝工现象;部分施工忽视环境控制,受高温影响预制构件结合层水分蒸发加速,工人行为状态也会受到影响,难以保证坐浆质量。设计深度不够,施工图会审不到位,在预制构件深化设计中,受设计误差影响使灌浆套筒位置、尺寸标注错误,在实际生产时容易出现套筒和钢筋绑扎不牢固、连接错位的情况;缺乏专业质量管理,因非承重构件自身设计强度较低,在吊装和运输中很容易受损,且存储环境的酸碱度、存储时间同样会影响构件强度,如若长期在酸碱度失衡的环境下存储,构件受损概率便会极大地提升。
2.3现场施工问题
动力换挡变速箱国内装配式建筑普遍采用坐浆法,因施工环节较多,一旦协调配合不当便会产生质量问题,还会埋下安全隐患。装配施工应遵循国家与行业规定,在混凝土灌注环节需要灌至上方孔洞有混凝土溢出为止。在预制墙板连接中,因灌注时难以了解内部状态,无法准确判断灌入饱和度,加上部分人员未能严格遵循规定清洗灌浆孔,导致孔洞堵塞,引发质量问题。坐浆原料配比不合理,未能坚持“少拌”“勤拌”原则,进而降低质量水平。施工人员质量
离线语音识别方案意识淡薄,上岗前未接受技能培训,洒水养护工艺不良,在结合面出现许多裂缝,未熟悉坐浆层厚度检测仪的应用原理,容易使层次过厚,导致垫块偏移,有时还会使层次过薄,在结合面上产生诸多空隙。
3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3.1构件预制与运输阶段
作为装配式建筑的重要阶段,构件预制环节决定了构件的使用质量与使用寿命,也是影响所建设工程结构安全性的关键因素。在构件预制前需要首先确定构件的基本类型以及尺寸规格,判断是否满足所制定浇筑与运输方案的实际要求;其次是需要对预制与运输环节的整体风险进行评估;再次是需要判断若构件规格较大,是否可进行分割以及现场制作;最后是比较预制后的构件强度以及现浇后的结构强度,完善装配方案。构件预制方案完成后,即可展开相应的预制工作。预制阶段需要对所使用的材料进行全面的质量验收,及时剔除不符合规定的相关材料。完成混凝土浇筑工作后想要对钢筋进行质量验收较为困难,因此在钢筋绑扎阶段就需要严格遵循设计方案中所确认的型号、数量以及连接位置等进行专项验收,此环节验收结束后才可展开后续的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构件浇筑工作后需要
进行整体结构质量验收以及相关的养护工作,需要确保装配式混凝土构件至少要经过14天的养护期才能够确保其强度匹配设计方案。养护环节需要强调混凝土构件的成品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3.2预制构件的吊装施工技术
工作人员需要对预制构件的吊装环节进行合理处置。提前确认预制构件的有关参数,使用正确的吊装方式进行运输。此外,在确保预制构件结构没有破坏的情况下,才可以将预制构件投放到生产步骤中。同时,还要有专门负责收集预制信息的工作人员在场,促使后续交接沟通工作更加方便。施工者还要依据准确的螺栓预埋位置开展吊装工作,采取水平转动与竖向连接的方式对结构物与附墙杆件进行接连,在确保塔吊安全安装预制构件的同时,使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展起吊工作。
3.3剪力墙施工技术
当前建筑施工中普遍使用的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为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施工过程中需要十分注意确保构件连接的紧密程度,通常使用套筒灌浆技术进行墙体结构的安装和
智能美甲连接。在灌浆法施工工艺过程中,应确保下层板预留插筋准确接入到预制墙板的连接套筒里,再用坐浆料对墙板下部与楼板的水平接茬处进行封仓处理,待坐浆料满足强度要求后对连接套筒进行灌浆作业。为充分增强结构的稳定性、发挥剪力墙的稳定作用,需要保证预留插筋长度满足要求且钢筋表面无污染以保证钢筋与灌浆料完全接触,提高握裹力,同时还需要保证套筒内灌浆充盈、密实,有效把剪力墙与其他构件连接起来。
结束语
装配式建筑施工是建筑发展的必要保证。本文通过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有效地控制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申芳.BIM环境下基于本体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21.
[2]许立强,付明琴,王程程.装配式建筑安全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筑经济,2021,42(4):53-56.
vdisk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10:38: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2589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技术   装配式   施工   构件   建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