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_社会影响及解决对策_张强

作者简介:张强(1968-),男,辽宁大连人,大连水产学院学生处处长,硕士,主要从事学生管理工作;赵万里(1974-),男,吉林榆树人,大连水产学院教师,硕士,主要从事学生管理工作。
辽宁教育研究#2007年第4期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社会影响及解决对策
张 强,赵万里
(大连水产学院,辽宁大连116023)水写布
摘 要: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本文从市场供需、市场主体及制度层面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阐述了大学生就业难所引发的社会影响,进而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供需;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609(2007)04-0107-02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第一,供需匹配错位失衡。近几年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精简、人员分流,许多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实行兼并、破产、下岗分流;一些单位从短期利益着想,缺乏长远储备人才的意识。就供需数量而言,工作岗位的增长缓慢,与大学毕业生的增加形成反差。由于高校的扩招,使得大学生就业市场供给的增长速度大于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从而产生日益扩大的招生规模和相对稳定的就业需求之间较大的差距。就供需结构而言,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当前,既存在大学生不愿就业的工作岗位,也存在因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而无法从事的工作。高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第二,主体角转换滞后。从供给主体看,学校更多地把毕业生视为其/产品0,从而经常性地充当起供给主体的角而往往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从需求主体看,用人单位或企业应作为主体,而我国现代企业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上级主管部门代替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用人单位的代位现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上还时有发生。部分用人单位缺乏公正、公开、科学的择人机制,部分用人单位对引进人才的认识存在误区,过分重视学历而忽视了能力,或接收毕业生存在着严重的重男轻女现象。
第三,地方户籍制度存在弊端。户籍制度成为毕业生的就业障碍。计划分配制度的历史在今天的就业管理中有很多内容仍在发挥作用,如分配计划管理、户籍管理、报到证管理、人事指标审批管理等依然存在。各地政府部门都将解决本地户口居民、本地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地方工作的着眼点,因而对外地生源、外地院校毕业生不断加高/门槛0。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影响
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是不可争议的事实,这种现实已经对我国高等教育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强烈的影响,同时也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其社会影响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首先,造成高层次人才的浪费。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是高层次专门人才,大学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就意味着这一部分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闲置或不能在用其所长的岗位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这无疑是高层次人才的直接浪费。
其次,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教育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文化资源,这些资源的使用集中表现为教育经费的投入。大学生作为高层次专门人才,其培养费用是相当高的。如此大量的经费投入高等教育领域,培养出的大学生不能就业,社会无法获得收益回报,无疑是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再次,不利于社会的稳定。自2002年第一届扩
#
107#
招的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后,大学生处在/三峰叠加0的关键就业时期,一些学生在经过高额的学费支付后,毕业即失业,家长意见很大,由此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最后,易诱发大学生的心理疾病。近年来,我国在校大学生存在心理疾病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学生就业难,很多学生害怕/毕业即失业0的现象,尤其是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他们害怕毕业,不敢面对社会,甚至逃避社会。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我国大学生严峻就业形势的形成,是多种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全面配套改革。
第一,要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增强自主创业能力。大学生要破除旧的/当国家干部0、/端铁饭碗0的就业观,打破传统意义上的/终生就一个职业0和/一锤定终生0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树立起市场经济条件下/先就业、后择业、再立业0的新的就业观,树立自主创业和多元就业的意识,以平常心态面对就业和择业,摒弃从众、攀比等心理。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己的兴趣、长处,准确给自己定位,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工作。
第二,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要进一步加快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要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整合,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化要求。高校应采取定单式的培养模式,对社会需求不大、毕业生就业率过低的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相应减少教育经费投入,甚者停止招生。专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结构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反映,而经济结构的优化又必然要求高等教育不
连续流砂过滤器断调整和优化教育结构、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更适应社会需要。高校要主动开展就业市场需求分析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根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改革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拓宽专业适应性,努力办出特。
第三,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政府对每年招生计划的审批,应从总量上考虑各专业、各层次的结构比例。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情况做出科学的预测,根据就业率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对于需求前景一般、就业率普遍低的专业,应该从招生总量上适当减少,对具体高校来说,就业率低的专业应停止招生。要改变大学生就业市场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现象,建立统一的毕业生供求信息库和一个整体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以提供方便、快捷、规范的服务。
第四,要在结构调整中促进经济增长,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扩大就业。在我国当前经济快速增长的条件下,就业压力仍然很大,这表明单纯靠经济增长本身不能完全解决就业问题,必须考虑经济结构的因素,因为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我们还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就业和劳动体制改革的实质就是要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使经济调整与就业协调发展,调控好各产业之间、不同的所有制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就业分布问题。国家在宏观上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促进全社会就业率提高的同时也要为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基本条件。
第五,要加强就业中介机构建设。高校应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积极主动地广泛收集就业信息,
快开阀芯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在网上公布毕业生资源信息、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学校应主动、有目的地安排学生到有意向接收学生的单位实习,组织好大型供需见面会和专场招聘会,加强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沟通。
第六,要把大学生非正规就业提到更高的位置。实现大学生非正规就业,推动就业模式的转变,需要政府转变角和职能,成为大学生非正规就业发展的环境建设者、市场监督者和服务提供者。政府应创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大学生就业竞争环境,把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纳入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划中,从法律的角度确保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地位。要在户口、人事管理、社会保障等方面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到私营、个体、三资企业工作或自主创业,开发非国有单位容纳大学生就业的潜力。
第七,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社会法律保障体系。国家要制定法律,明确用人单位的用人权利与义务,规范其确定、选择、录用高层次人才的行为。要通过市场形式、政策和宣传教育,对用人单位提出长远的人才要求。要建立公开有形的人才劳务市场,明确人事部门、劳动部门的人才预测、交流及人才市场组织管理的权利和义务,制定有关规范人才劳务市场的法律。要明确高校保障毕业生正常就业的权利和义务,规范高校产品出口及其社会实现的责任行为,强化对高校生产规模盲目扩张的刚性约束。
参考文献:
空调铝箔
[1]叶凯.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对策探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5,(4):91.
[2]涂思义.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13.
[3]胡鞍钢,等.扩大就业与挑战失业[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88.
马德保半球实验(责任编辑:陈国军;责任校对:徐治中)
超导电机# 108 #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6:39: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2589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就业   大学生   毕业生   社会   高校   经济   人才   市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