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

构建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
作者:***
来源:《理论探索》2021年第01期
        〔摘要〕 “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是2020年党中央、国务院在面对当前及今后复杂经济形势下提出的经济发展新战略。“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在构建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过程中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均衡、供需错位、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和短板。因此,要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缩小区域不平衡和城乡差距;扩大城镇化建设,完善城市相关配套政策;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升级供应链和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之间和内部的合理化和优化;完善和加强制度保障,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費意愿;建立扶贫长效机制,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消费需求。
        〔关键词〕 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国内大循环,高质量发展
        自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
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出“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论述。可见,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事关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一直存在着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格局,这是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个经济体在发展过程中都同时具备的。经济发展中两个循环系统是什么关系,具体以哪个循环系统为主,是根据该经济体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所处内外部的发展环境、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的经济发展目标以及具体国情等要素综合考量来确定的。当前如何理解“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战略的重要内涵以及如何实施这一新战略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理论背景、时代背景和经济基础等方面对“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内涵进行剖析和认识,针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在构建“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提出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具体措施和实施路径。
        一、构建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的本质特征
        对于“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学术界目前尚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根据党和国
家领导人的讲话精神,结合当前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的预判,可以认为“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是指未来经济发展中,依托于我国国内超大市场的规模优势和庞大的内需潜力,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坚持扩大对外开放,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一)新格局战略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为经济发展新的主要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也是系统论对独立经济体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的必然要求
喷墨打印机墨水
        “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战略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在国内国际两个循环中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更为倚重国内循环的重要作用,这是由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国内的供给侧改革进程以及任何一个经济体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发展重心应该以内为主增强内生动力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法国经济学家弗郎索瓦·佩鲁(Francois Perroux)于1950年首次提出经济增长极理论,认为制度创新点、对外开放度以及消费热点等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都可看作一国或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同时应该选择特定的地理空间作为增长极,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1 〕。从广义经济发展增长极来看,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中出现过多个经济增长极。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改革开放、1984年开始相继开辟的沿海经济开发区、1992年南巡讲话创办经济特区、1992年以后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国有企业改革、1998年在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党中央首次提出的扩大内需政策、2000年的西部大开发战略、2004年开始的中部崛起战略以及近年来的科技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都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经济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经济增长极。从地理空间视角来看的话,把中国作为一个独立经济体在发展中主要面临国内国外两大地理空间市场,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应该选择不同的地理空间作为主要的发展动力 〔2 〕。长期以来,外需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必须建立以国内市场为主的经济增长极。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外需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中国政府当机立断,实施刺激性投资政策和需求政策,强有力地促进了国内的投资和消费市场,有效应对了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事实证明,面对全球性或区域性经济危机时,一个健康有序的国内经济大循环可以有效地防范或降低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维持经济体的健康发展和活力。
性蚀
        同时,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内消费者对生活水平有了更高的需求,催生了更多新的消费需求领域。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社会的主要目标已经由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经济发展的视角进行理解,这里的主要矛盾集中在城乡、区域、收入分配等方面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及现有的供给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上。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目前存在的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以及收入分配不平等等社会问题,释放国内潜在的庞大内需,同时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满足人们日益变化升级的消费需求,将潜在的内需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现实需求,以强大的经济体系统内生动力为主真正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这是新格局战略中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重要思想。
        (二)新格局战略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但并不意味着闭关锁国和外贸市场重要性的减弱
氨基酸洗发水配方        目前在新格局战略上存在着一种错误认识,即认为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就意味着“以内为主”的封闭循环和新的闭关锁国 〔3 〕。我们一定要明确的是,在新的全球化时
期,对外开放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力度只能加强不能减弱,新格局战略只能意味着未来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和持续增强对外贸易。
        近年来国内外市场的发展使得中国的经济总量在全球GDP总量中的比重越来越高,由2005年的4.81%增长为2018年的15.84%,同期,美国、欧盟及日本等发达国家或经济体的全球GDP比重分别从27.57%、30.39%和10.01%下降为23.91%、21.85%和5.79% 〔4 〕。这说明中国经济发展中持续了多年的以外循环为经济发展主要推动力以及“原材料和销售市场等两头在外,中间加工在国内”的发展模式变得不可持续。同时,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全球范围内逆全球化及单边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屡屡出手对中国经济进行打压,以及2020年在全球范围内突发的疫情导致世界经济普遍减速,各国经济发展自顾不暇,国家之间贸易摩擦加剧,以外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中国经济的拉动空间较之以往大幅缩小,这些国际形势的变化说明是时候把经济重心由“以外为主”轉向“以内为主”的发展模式了,未来经济发展应该更为倚重国内市场,但是同时一定要明确这种结论绝对不代表新的闭关锁国和外贸市场重要性的减弱。中国经济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和世界经济建立了广泛深刻的联系,即使当前国际经济政治形势仍然存在很多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仍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和民心
所向,中国经济和世界市场的联系只能更加深入。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世界经济将会处于停滞或缓慢增长的发展状态,外贸市场需求放缓正是我们静下心来对长期以来的外贸模式和外贸产业进行调整升级谋求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良好时机。我们应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实力,提高关键技术的自我研发自我供给能力,减少关键产业生产过程中的外部依赖,升级制造业中全产业链的全球竞争力,全面优化外贸市场中的分工格局,打造全球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要加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合作,致力于积极发展国际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促进中国经济和世界市场的良性互动,实现市场资源的全球优化配置,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所以,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新格局下,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同时,对外开放的力度只能优化加强,而不能减弱。
        (三)新格局战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同时国内国际双循环内外兼顾、良性互动
        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任何一个经济体在发展过程中都同时具备国内大循环和国外大循环两个循环系统,国内市场和世界市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经济联系密不可分。从系统论角度来看,一国或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都可以看作一个独立的经济系统,在经济发展中同时受到系统内外部要素的共同影响 〔5 〕。在全球一体化的大经济系统中,中国经济是
其中一个具有开放性的子系统,该子系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内部经济循环和外部经济循环两个循环系统,这两个循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就中国经济系统本身而言,外需市场是作为一个外力对中国经济系统产生影响和促进的,内需市场是中国经济系统发展的内生动力。一个系统在发展中需要内外动力相互作用,而且要有主次之分。在内外部环境都保持良好的情况下,系统发展的内外动力会互相协调,促进系统的健康发展 〔6 〕。如果外部环境不利于系统发展,此时过度依赖外力会使系统在外力发生变化时应对不力。只有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才有助于系统在外部环境恶化时有效应对,减弱或降低外力的不利冲击。因为一个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内部环境比外部环境更容易调整和改变,同时调整得速度也更快。系统在发展中可以通过系统本身的作用影响和改变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但是这种影响和改变需要时间,短时期内只能被动适应。此时,一个在发展中以内部环境为主更偏重于内生动力的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中,我们经历过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更为倚重国际市场的发展格局,也经历过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发展格局,这些各有侧重的发展格局都曾对中国经济作出过重要贡献。当前国内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在外贸市场上的比较成本优势逐年减弱,中低端制造业的出口压力加大,倚重国际市场推动经济增长的空间减
小,同时国内市场消费能力逐年增强,国内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这些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使我们将发展重心转向国内市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建立新的增长极,完善扩大国内市场,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带动效应和辐射效应由内向外影响国际市场,国际国内两大市场互相影响、互相补充,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有机协调的经济发展新格局,推进中国整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正是在扩大国内国外两大市场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内外兼顾良性互动这一发展战略和思想。
        二、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短板加固显示器
        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直重视扩大内需市场。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为了应对危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关于转发〈国家计划委员会关于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意见〉的通知》中首次将“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一项政策提出来 〔7 〕。其后,1998年、1999年以及2008年在应对区域性或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时,国内的投资和消费市场对于经济的拉动有效抵消了来自国际市场的冲击,突出了建立国内市场大循环的重要性。2010年底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2012年党的十八大均
明确提出扩大内需,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扩大国内市场规模。2017年底党的十九大以及2018年、2019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虽然没有明确提及扩大内需,但是提出了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2020年5月14日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多个重要场合和会议中明确提出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的思想,扩大内需、建立国内大循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新的战略要点。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和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差距、城镇化建设仍需继续发展、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的匹配错位,以及低收入体的潜在消费需求需要转化为现实需求等是构建国内大循环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
        目前在新格局战略上存在着一种错误认识,即认为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就意味着“以内为主”的封闭循环和新的闭关锁国 〔3 〕。我们一定要明确的是,在新的全球化时期,对外开放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力度只能加强不能减弱,新格局战略只能意味着未来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和持续增强对外贸易。
垃圾热解气化炉        近年来国内外市场的发展使得中国的经济总量在全球GDP总量中的比重越来越高,由2005年的4.81%增长为2018年的15.84%,同期,美国、欧盟及日本等发达国家或经济体
的全球GDP比重分别从27.57%、30.39%和10.01%下降为23.91%、21.85%和5.79% 〔4 〕。这说明中国经济发展中持续了多年的以外循环为经济发展主要推动力以及“原材料和销售市场等两头在外,中间加工在国内”的发展模式变得不可持续。同时,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全球范围内逆全球化及单边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屡屡出手对中国经济进行打压,以及2020年在全球范围内突发的疫情导致世界经济普遍减速,各国经济发展自顾不暇,国家之间贸易摩擦加剧,以外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中国经济的拉动空间较之以往大幅缩小,这些国际形势的变化说明是时候把经济重心由“以外为主”转向“以内为主”的发展模式了,未来经济发展应该更为倚重国内市场,但是同时一定要明确这种结论绝对不代表新的闭关锁国和外贸市场重要性的减弱。中国经济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和世界经济建立了广泛深刻的联系,即使当前国际经济政治形势仍然存在很多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仍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和民心所向,中国经济和世界市场的联系只能更加深入。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世界经济将会处于停滞或缓慢增长的发展状态,外贸市场需求放缓正是我们静下心来对长期以来的外贸模式和外贸产业进行调整升级谋求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良好时机。我们应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实力,提高关键技术的自我研发自我供给能力,减少关键产业生产过程中的外
激光器芯片
部依赖,升级制造业中全产业链的全球竞争力,全面优化外贸市场中的分工格局,打造全球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要加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合作,致力于积极发展国际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促进中国经济和世界市场的良性互动,实现市场资源的全球优化配置,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所以,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新格局下,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同时,对外开放的力度只能优化加强,而不能减弱。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05:28: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2589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经济   发展   中国   市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