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职院校错位发展的必然、实然与应然

我国高职院校错位发展的必然、实然与应然
作者:***
来源:《教育与职业(下)》2020年第11期
        [摘要]我国高职院校错位发展契合国家职业教育政策要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错位发展要有科学定位,要定位市场需求实施人才培养,定位创新领域實施技术攻关,定位特底蕴实施文化传承。从长远发展来看,高职院校错位发展要宏观定位策略路线,优化整合资源配置,精准夯实竞争核心,未雨绸缪潜在优势。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错位发展;发展机遇;发展定位
紫铜止水片电磁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0)22-0046-06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出,“要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使城乡新增劳动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可以看出,我国已经将高职教育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对其寄予厚望。我国
高职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同质化问题比较突出,在人才培养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其根本原因之一在于高职院校缺乏错位发展的设计与改革,专业与产业的匹配度、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匹配度、素质素养培育与新时代要求的匹配度等对接不够严密。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高职教育对自身进行重新审视,根据时代变化的形势,有针对性地进行特定位与错位发展。
        一、我国高职院校错位发展的必然
        1.产业发展高质量的时代际遇要求。我国经济发展正迎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和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又推动新一轮产业变革不断增速,产业的信息化、智能化、复杂化进一步增强,传统产业向新型产业的转型升级日益紧迫。经济转型与产业转型的变动下传到人力资源市场,要求要有一大批能够掌握高新技术并符合最新岗位标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高职院校要在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强化对产业细分领域的分析与判断,实施错位发展和错位人才培养,通过特办学和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岗位标准来赢得竞争优势。这是因为,第一,区域产业差异化特征日益突出。根据国家战略需要,结合各
地的工业基础、产业发展态势及人力资源现状等,我国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布局给予了指导性意见与建议,各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体系、人力资源分布、重点行业等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差异化,必然要求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上予以对接。第二,产业需求与人才供给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当前,我国人员供给和岗位需求不匹配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产业实际需求之间的衔接不畅,以及高端、紧缺、新型产业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指出,我国结构性就业矛盾显现,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技术技能人才严重短缺。2018年,技能劳动力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为22%,高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为6%,技工求人倍率一直在1.5以上,高技能人才求人倍率始终在2以上的水平。
        2.职教发展新变化的时代号角要求。我国职业教育在进入新世纪之后,有了爆发式增长,目前职业教育规模已经是世界第一,而且基本建成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推进。2019年,《方案》对职业教育发展又有了新的顶层设计,并首次明确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修订稿也正面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可以说,职业教育正迎来全面性、系统性的大
变革,这对于深入解决职教领域长期存在的一些壁垒问题是重要机遇,也为高职院校实施错位发展带来了契机。第一,高职院校错位发展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要求。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就是要逐步打通与普通教育之间的刚性沟壑,打通职业教育学历晋升通道,促进学历与职业资格之间的沟通与转换。而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序列中的一环,必须要有准确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级别及对应的产业相关岗位要有所界定。高职院校错位发展是保障人才培养规格及结构、满足产业需求的必然之路。第二,高职院校错位发展是其功能定位的要求。高职教育兼具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培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够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而区域性产业布局的差异要求高职院校要围绕地方经济兴办专业及提供社会服务,因此高职院校在主干专业上必须要有差异性。第三,高职院校错位发展是“双高计划”推进的要求。“双高计划”的实施在于推进高职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要能够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这实际上也提出了高职院校特发展和区域融合的问题,要求各高职院校要有自身的独特发展优势和高质量进展路线。
        3.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时代呼唤要求。高等教育普及化是各国在发展进程中的一种趋势,也是衡量一国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高等教育在经历20年的规模扩张后,已
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普及化阶段即将到来。普及化后的高等教育重心将会下移,在结构布局和实际办学上,更加凸显地方化、现代化的特点,也更能满足地市级、县区级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而赋予高职院校更广阔的办学空间和发展可能。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下移的主力军,应该准办学定位和发展优势,以品牌承接生源和服务产业。第一,高职优质资源需要再集聚。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普及化最重要的接收渠道,在迎来生源扩张的同时,也在优质师资、实训基地、教学资源等方面捉襟见肘。要完成普及化后的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任务,高职院校必须进一步扩大各方面优质资源,强化办学特。第二,高职教育教学需要再变革。高职生源日益多样化,包括中高职衔接、单独招生、普高、注册入学的学生以及新型农民工、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等,学生的学习基础、年龄结构、学习要求、就业方向等有很大差异,这要求高职院校做到因材施教,在就业质量上无差异化,在培养学生上差异化。第三,高职教育品牌形象需要再树立。我国高职教育规模巨大、数量众多,广大学生和社会成员对高职院校的选择余地比较大,报考时更倾向于知名度高、就业对口率高、办学水平高的院校。各高职院校要想在竞争中突出重围,就必须错位发展,凸显办学特,从而赢得人民众的信赖。
        4.人才培养多元化的时代创新要求。国家在高职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上,给出的都是框架性内容,而具体到各高职院校的具体实施过程,则是由院校依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传统进行个性化实施。尤其是在新时代,高职院校面临着更加复杂的产业形态和多样化生源,因此,在人才培养上需要进行创新。第一,差异化实施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在长期办学的过程中,依据职业教育政策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以及自身的办学实际,形成了一定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些人才培养模式被用人单位和广大学生所认可,因此依然要保留。第二,多元化实施因材施教。根据当代学生的特点,综合运用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仿真与实训等教学手段,创新送教上门、弹性学制、学分积累、集中教学与分析教学等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第三,夯实自有人才培养品牌。高职院校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每个专业都有一套长期形成的相对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经验,是输出的技术技能人才持续受到用人单位肯定的重要法宝。对于业已形成的品牌与特,高职院校仍然要深耕细节和发扬光大,以确保品牌效应。
        二、我国高职院校错位发展的实然
        1.定位市场需求:高职院校错位实施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高职教育最重要和最核心电子标签分拣系统
的办学要素,也是衡量一个高职院校是否具有竞争力的核心指标。《方案》中出现了12次“人才培养”,这充分验证了国家对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在于持续不断地向市场输出符合各行各业要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运行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变化和行业产业发展趋势,以便持续地对人才培养进行变革。第一,满足基本市场需求。各高职院校在主干专业设置和办学定位上,理应带有一定的差别性,尤其是同一区域内的高职院校,要避免同质化竞争与重复性专业设置,应根据地方产业与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设置专业,确保所培养的人才能够基本满足市场需要。第二,聚焦细分市场需求。任何一个行业或产业都有其细分的门类和岗位,尤其在当前技术尖端化、产品集成化、生产智能化和管理精细化的形势下,岗位分工越来越个性化,传统的专业对接产业逐渐被专业对接产业链所取代。高职院校必须熟悉产业的细分领域及各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调整人才培养方向。第三,筹划未来市场需求。市场对技术技能人力资源的需求变数日趋增多,这是由于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我国行业产业的变化要高度对接国际市场,加上我国持续推进的产业转型升级,使得技术技能人才的规模与结构都产生了缺口。例如,2018年上海第八次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过去5年,上海职工队伍正发生深刻变化,其中“工匠型”技能人才存在较大缺口是较为突出的现象之一,48.7%的被
调查职工没有任何技能等级或技术职称。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未雨绸缪,强化自身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能力。
        2.定位创新领域:高职院校错位实施技术攻关。科研工作是高职教育的办学属性之一,是衡量一所高职院校是否具有竞争力的标志之一,是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国家有关高职教育的政策中,强调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積累与创新的功能,要求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高职院校实施科研和技术攻关的错位发展,应基于所办主干专业和重点发展领域。第一,高职院校科研攻关要错层实施。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存在区域性和结构性发展的不平衡。国家示范、国家骨干和“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在科研实力、技术攻关和研发能力上略胜一筹,关注的重点应更多地放在服务产品的设计开发、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做科研的“领跑者”和科研服务的“新高地”;其他院校应更多地关注服务企业技术难题解决等方面,发挥自身的科研特。第二,高职院校科研攻关要关注实践。不同于本科院校更多地关注基础学科和高精尖领域,高职院校应更关注企业生产一线和产品研发的实践层面,为企业在生产操作和产品技术上的创新服务,重点解决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提升产品品质。高职院校在错位发展过程中,要明确自身科研的责任与关键点,避免走大而全的道路。第三,高职院校科研
渗透印章攻关要形成合力。各高职院校由于办学特和专业建设的不同,使得科研方向与技术优势不同。科研攻关绝不是闭门造车、自我封闭,各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的科研长处对照产业链进行详细的分工与合作,彼此之间形成科研合力,打造“形散神不散”的配合格局。
        3.定位区域发展:高职院校错位实施社会服务。《方案》明确,“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实际上,高职院校能够为地方进行社会服务的种类繁多,包含非学历教育、企业职工培训、社区服务、精准扶贫、资格证书认定、志愿服务等,但各院校在推进社会服务中,经常面面俱到,彼此间缺乏服务错位与合理分工,造成资源浪费。因此,高职院校要错位实施社会服务:第一,细分服务内容。高职院校根据地方社会服务的具体需求,以及自身的实力与能力对服务内容进行细化,兼顾服务的公益性和效益,量力而行。第二,集聚优质资源。高职院校在向社会提供各类服务内容时,必须将本校的最优质资源进行集聚,将最强的师资力量、最成熟的培训方案与服务样本、最贴心的服务意识和精细化管理进行融合,集中精力打造一些最具有标识性的服务项目。第三,强化服务联动。高职院校能够为地方提供的社会服务门类较多,各院校间存在一定交叉。在社会服务实施过程中,各院校要有服务联运的意识,既强强联手,又互相补台,在服务地方的宏观目标上保持一
模压制品配煤致。
        4.定位特底蕴:高职院校错位实施文化传承。文化的积淀与传承是高校的职能之一,也是高校间产生区别的重要标识。高职院校要错位实施文化传承:第一,错位开展技术文化传承。各高职院校都有特专业和专业,要根据特专业和专业的特点,全面梳理、总结、挖掘专业文化和技术文化,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历史,熟悉行业文化,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使命感。第二,错位开展地域文化传承。高职院校所在的地域一般都有独具特的地域文化,蕴含丰富多彩的人文资源,具有政治、道德、美学等诸多教育价值。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文化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对地方独特文化的认知,从优秀地域文化中吸取养分,受到熏陶。第三,错位开展传统文化传承。2020年,《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高校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5:16: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2589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高职   院校   发展   教育   服务   错位   技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