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394实施

GB50394-2007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序言??2007年3月21日由公安部主编、建设部批准、建设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的GB 50394-2007《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以建设部第586号公告的形式颁布并于2007年8月1日实施。本标准作为指导安全防范工程设计的技术规范是GB 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的配套标准也是安全防范系统工程建设的国家基础性强制标准是对GB 50348—2004标准
的细化和补充。??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明确了安防工程设计应遵从的基本原则、基本程序、基本内容对系统设计中所涉及的主要技术内容如系统功能性能、设备选型与安装、线缆敷设与布线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内容更加系统、全面、协调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为了更有效的指导和实施对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检测与验收有必要对本规范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和理解只有熟知了本规范的具体内容对实际工作才能有指导意义。总则??概述:本规范的指导思想和编写原则共有5条无强制性条文。??1.0.1 为了规范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设计提高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质量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和国家、集体、个人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解释为了适应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的需要规范设计行为保障我国安全防范工程领域工程设计的质量有必要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以安全防范为目的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体的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设计。解释本规范是《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的配套标准是对GB50348中关于入侵报警系统工程通用性设计的补充和细化。总则??1.0.3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建设应与建筑及其强弱电系统的设计统一规划根据实际情况可一
次建成也可分步实施。解释由于入侵报警系统属于安全防范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因此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检测、验收应与安全防范工程同步实施。??1.0.4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应具有安全性、可靠性、开放性、可扩充性和使用灵活性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用可靠。??1.0.5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解释对于特种行业或特殊部位等高风险对象如金融、文博等的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设计除应按照本规范的要求设计外还应按照相应的规范或标准执行。第二章术语??本章是该规范中所用到的基本术语共有21条在本标准中使用的技术术语。??重点关注报警状态2.0.2故障状态2.0.3防拆报警2.0.4设防2.0.6撤防2.0.7周界2.0.9监视区2.0.10漏报警2.0.14防护区2.0.11误报警2.0.15探测器2.0.19报警响应时间2.0.21第三章基本规定??基本设计要素共有5条其中第3.0.3条为强制性条文。??3.0.1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和《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A/T 368的相关规定。??3.0.2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设计应综合应用电子传感探测、有线/无线通信、显示记录、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等先进而成熟的技术配置可靠而适用的设备构成先进、可靠、经济、适用、配套的入侵探测报警应用系统。??3.0.3 入侵报警系统中使用的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现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并经法定机构检验或认证合格。解释入侵报警系统所选用的设备、器材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并经过国家指定检测机构或认证机构检验/认证合格。第三章基本规定??3.0.4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根据防护对象的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环境条件、功能要求、安全管理要求和建设投资等因素确定系统的规模、系统模式及应采取的综合防护措施。??2 根据建设
单位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建筑平面图和现场勘察报告进行防区的划分确定探测器、传输设备的设置位置和选型。??3 根据防区的数量和分布、信号
传输方式、集成管理要求、系统扩充要求等确定控制设备的配置和管理软件的功能。??4 系统应以规范化、结构化、模块化、集成化的方式实现以保证设备的互换性。解释风险等级、设计资料、设备要求、规范标准。依据GB 5034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第三章基本规定??3.0.5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设计流程与设计深度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设计文件应准确、完整、规范。解释设计任务书的编制—现场勘察—初步设计—方案论证—编制正式施工图设计文件。第四章系统构成??入侵报警系统构成及其基本模式共有2条无强制性条文。??4.0.1 入侵报警系统通常由前端设备包括探测器和紧急报警装置、传输设备、处理/控制/管理设备和显示/记录设备四个部分构成。解释: 了解了系统的构成在验收和检验时才能有的放矢提高工作效率。除了按原理划分之外还可按用途划分如防盗防抢报警系统、周界防护报警系统、视频移动报警系统、多路综合防护报警系统、报警联网系统等其原理应是相同的。各种不同入侵报警系统的共同部分的基本构成如图1所示。各种入侵报警系统的共同部分第四章系统构成??4.0.2根据信号传输方式的不同入侵报警系统组建模式宜分为以下模式分线制探测器、紧急报警装置通过多芯电缆与报警控制主机之间采用一对一专线相联。第四章系统构成??总线制探测器、紧急报警装置通过其相应的编址模块与报警控制主机之间采用报警总线专线相联。第四章系统构成??无线制探测器、紧急报警装置通过其相应的无线设备与报警控制主机通讯其中一个防区内的
紧急报警装置不得大于4个。第四章系统构成??公共网络探测器、紧急报警装置通过现场报警控制设备和/或网络传输接入设备与报警控制主机之间采用公共网络相联。公共网络可以是有线网络也可以是有线—无线—有线网络。第五章系统设计??共有2节16条其中5.2.2、5.2.3、5.2.4和5.2.9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5.1 纵深防护体系设计说明这里的纵深防护从里到外或从外到里层层防护设计。周界、监视区、防护区、禁区等的防护措施要逐渐加强各区域之间的交界面也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5.1.1 入侵报警系统的设计应符合整体纵深防护和局部纵深防护的要求纵深防护体系包括周界、监视区、防护区和禁区。??5.1.2 周界可根据整体纵深防护和局部纵深防护的要求分为外周界和内周界。周界应构成连续无间断的警戒线面。周界防护应采用实体防护或/和电子防护措施采用电子防护时需设置探测器当周界有出入口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5.1.3监视区可设置警戒线面宜设置视频安防监控系统。??5.1.4 防护区应设置紧急报警装置、探测器宜设置声光显示装置利用探测器和其他防护装置实现多重防护。??5.1.5 禁区应设置不同探测原理的探测器应设置紧急报警装置和声音复核装置通向禁区的出入口、通道、通风口、天窗等应设置探测器和其他防护装置实现立体交叉防护。??5.1.6 被防护对象的设防部位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的相关要求。第五章系统设计??5.2 系统功能性能设计三条强制??5.2.2 入侵报警系统不得有漏报警。强说明T探测T反应T延迟的要求三个基本要素探测、反应、延迟“探测”环节重要子系统。??5.2.3 入侵报警功能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强1. 紧急报警装置应设置为不可撤防状态应有防误触发措施被触发后应自锁2. 当下列任何情况发生时报警控制设备应发出声、光报警信息报警信息应能保持到手动复位报警信号应
无丢失3. 在设防状态下当探测器探测到有入侵发生或触动紧急报警装置时报警控制设备应显示出报警发生的区域或地址4. 在设防状态下当多路探测器同时报警含紧急报警装置报警时报警控制设备应依次显示出报警发生的区域或地址5. 报警发生后系统应能手动复位不应自动复话筒驱动
位6. 在撤防状态下系统不应对探测器的报警状态做出响应。说明警号超时停止如不手动恢复再次鸣响。第五章系统设计??5.2.4 防破坏及故障报警功能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下列任何情况发生时报警控制设备上应发出声、光报警信息报警信息应能保持到手动复位报警信号应无丢失2. 在设防或撤防状态下当入侵探测器机壳被打
开时。3. 在设防或撤防状态下当报警控制器机盖被打开时。4. 在有线传输系统中当报警信号传输线被断路、短路时。5. 在有线传输系统中当探测器电源线被切断时。
6. 当报警控制器主电源/备用电源发生故障时。
保暖鼠标垫7. 在利用公共网络传输报警信号的系统中当网络传输发生故障或信息连续阻塞超过30s时。说明系统对防拆信号、故障信号应有响应。第五章系统设计??【条文】5.2.5 记录显示功能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系统应具有报警、故障、被破坏、操作包括开机、关机、设防、撤防、更改等等信息的显示记录功能。2. 系统记录信息应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地点、性质等记录的信息应不能更改。说明保持信息、不可更改等就是为了能够实现责任认定和防止。因此使用入侵报警系统时不同的操作员要设置其
不同的操作权限。??5.2.6 系统应具有自检功能。??5.2.7 系统应能手动/自动设防/撤防应能按时间在全部及部分区域任意设防和撤防设防、撤防状态应有明显不同的显示。??5.2.8 系统报警响应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 分线制、总线制和无线制入侵报警系统不大于2s2. 基于局域网、电力网和广电网的入侵报警系统不大于2s。3. 基于市话网电话线入侵报警系统不大于20s。说明由于不是专为入侵报警系统应用的且其网络内数据流量变化较大不满足该要求的局域网、电力网和广电网不能使用如要使用要求网络传输有一个相对独立的信道以保证报警响应的时间。关于报警响应时间本条以《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A/T368-2001中的要求为主。随着技术的发展和防范要求的提高在产品选型要充分考虑本条文中的规定。第五章系统设计??5.2.9 系统报警复核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报警发生时系统宜能对报警现场进行声音复核。2 重要区域和重要部位应有报警声音复核。说明声音复核装置要能清晰地探测现场内人的话音、走动、撬、挖、凿、锯时发出的声音在背景噪声不大于45dBA的情况下声音复核装置灵敏度调到最大值的90时所能探测的最大范围应能满足现场保护的需要其信噪比≥45dB。??5.2.10无线入侵报警系统的功能设计除应符合5.2.15.2.9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探馄鹘 氡ň 刺 狈⑸浠 α⒓捶⒊霰ň 藕挪⒂ 哂兄馗捶⑸浔ň 藕诺墓δ堋? 控制器的无线收发设备宜具有同时接收处理多路报警信号的功能。3 当出现信道连续阻塞或干扰信号超过30s时监控中心应有故障信号显示。4 探测器的无线报警发射机应有电源欠压本地指示监控中心应有欠压报警信息。说明由于前端无线设备大多采用电池供电一旦电池的电耗尽设备将无法工作因此要求前端无线设备工作在欠压状态时应发射故障信号给监控中心以便及时更换电池保证系统的正常使用。第六章设备选型与设置共有4节14条无强制
性条文。??6.1 探测设备多普勒微波探测器、主动式红外入侵探测器、被动红外探测器、超声波多普勒探测器、微波和被动红外复合入侵探测器、磁开关入侵探测器、被动式玻璃破碎探测器等。??6.1.1 探测器的选型除应符合3.0.3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根据防护要求和设防特点选择不同探测原理、不同技术性能的探测器。多技术复合探测器应视为一种技术的探测器。2 所选用的探测器应能避免各种可能的干扰减少误报杜绝漏报。3 探测器的灵敏度、作用距离、覆盖面积应能满足使用要求。??6.1.2 周界用入侵探测器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1 规则的外周界可选用主动式红外入侵探测器、遮挡式微波入侵探测器、振动入
侵探测器、激光式探测器、光纤式周界探测器、振动电缆探测器、泄漏电缆探测器、电场感应式探测器、高压缱勇龀迨教讲馄鞯取? 不规则的外周界可选用振动入侵探测器、室外用被动红外探测器、室外用双技术探测器、光纤式周界探测器、振动电缆探测器、泄漏电缆探测器、电场感应式探测器、高压电子脉冲式探测器等。3 无围墙/栏的外周界可选用主动式红外入侵探测器、遮挡式微波入侵探测器、激光式探测器、泄漏电缆探测器、电场感应式探测器、高压电子脉冲式探测器等。4 内周界可选用室内用超声波多普勒探测器、被动红外探测器、振动入侵探测器、室内用被动式玻璃破碎探测器、声控振动双技术玻璃破碎探测器等。第六章设备选型与设置??6.1.2 周界用入侵探测器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1 规则的外周界可选用主动式
红外入侵探测器、遮挡式微波入侵探测器、振动入侵探测器、激光式探测器、光纤式周界探测器、振sofa燃烧器
动电缆探测器、泄漏电缆探测器、电场感应式探测器、高压电子脉冲式探测器等。2 不规则的外周界可选用振动入侵探测器、室外用被动红外探测器、室外用双技术探测器、光纤式周界探测器、振动电缆探测器、泄漏电缆探测器、电场感应式探测器、高压电子脉冲式探测器等。3 无围墙/栏的外周界可选用主动式红外入侵探测器、遮挡式微波入侵探测器、激光式探测器、泄漏电缆探测器、电场感应式探测器、高压电子脉冲式探测器等。4 内周界可选用室内用超声波多普勒探测器、被动红外探测器、振动入侵探测器、室内用被动式玻璃破碎探测器、声控振动双技术玻璃破碎探测器等。??6.1.3 出入口部位用入侵探测器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1 外周界出入口可选用主动式红外入侵探测器、遮挡式微波入侵探测器、激光式探测器、泄漏电缆探测器等。2 建筑物内对人员、车辆等有通行时间界定的正常出入口如大厅、车库出入口等可选用室内用多普勒微波探测器、室内用被动红外探测器、微波和被动红外复合入侵探测器、磁开关入侵探测器等。3 建筑物内非正常出入口如窗户、天窗等可选用室内用多普勒微波探测器、室内用被动红外探测器、室内用超声波多普勒探测器、微波和被动红外复合入侵探测器、磁开关入侵探测器、室内用被动式玻璃破碎探测器、振动入侵探测器等。第六章设备选型与设置??6.1.4 室内用入侵探测器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室内通道可选用室内用多普勒微波探测器、室内用被动红外探测器、室内用超声波多普勒探测器、微波和被动红外复合入侵探测器等。2 室内公共区域可选用室内用多普勒微波探测器、室内用被动红外探测器、室内用超声波多普勒探测器、微波和被动红外复合入侵探测器、室内用被动式玻璃破碎探测器、振动入侵探测器、紧急报警装置等。宜设置2种以上不同探测原理的探测器。3 室内重要部位可选用室内用多普勒微波探测器、室内用被动红
外探测器、室内用超声波多普勒探测器、微波和被动红外复合入侵探测器、磁开关入侵探测器、室内用被动式玻璃破碎探测器、振动入侵探测器、紧急报警装置等。宜设置2种以上不同探测原理的探测器。??6.1.5 探测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每个/
对探测器应设为一个独立防区。2 周界的每一个独立防区长度不宜大于200m。3 需设置紧急报警装置的部位宜不少于2个独立防区每一个独立防区的紧急报警装置数量不应大于4个且不同单元空间不得作为一个独立防区。4 防护对象应在入侵探测器的有效探测范围内入侵探测器覆盖范围内应无盲区覆盖范围边缘与防护对象间的距离宜大于5m。5 当多个探测器的探测范围有交叉覆盖时应避免相互干扰。??6.1.6 常用入侵探测器的选型要求宜符合附录B的规定。第六章设备选型与设置??6.2 控制设备??比较完善的报警控制设备应具有不同功能特点的防区类型。例如瞬时防区、延
时防区、内部防区、出入防区、周界防区、日夜防区、24h防区和火警防区、外出设防、留守设防、快速设防、全防设防。报警控制设备的操作要具有保密措施等。6.2.1 控制设备的选型除应符合3.0.3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根据系统规模、系统功能、信号传输方式及安全管理要求等选择报警控制设备的类型。2 宜具有可编程和联网功能。3 接入公共网络的报警控制设备应满足相应网络的入网接口要求。4 应具有与其他系统联动或集成的输入、输出接口。说明应用的系统有分线制报警、总线制报警、独立控制型报警、联网型入侵报警。??6.2.2 控制设备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现场报警控制设备和传输设备应采取防拆、防破坏措施并应设置在安全可靠的场所。2 不需要人员操作的现场报
警控制设备和传输设备宜采取电子/实体防护措施。3 壁挂式报警控制设备在墙上的安装位置其底边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1.5m如靠门安装时宜安装在门轴的另一侧如靠近门轴安装时靠近其门轴的侧面距离不应小于0.5m。4 台式报警控制设备的操作、显示面板和管理计算机的显示器屏幕应避开阳光直射。第六章设备选型与设置??6.3 无线设备说明一般用于布线较困难、不适合布线等场合。室外应用时要考虑配置防雷接地设施。??6.3.1 无线报警的设备选型除应符合3.0.3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载波频率和发射功率应符合国家相关管理规定。2 探测器的无线发射机使用的电池应保证有效使用时间不少于6个月在发出欠压报警信号后电源应能支持发射机正常工作7d。3 无线紧急报警装置应能在整个防范区域内触发报警。4 无线报警发射机应有防拆报警和防破坏报警功能。说明无委会第一组36.050MHz 36.075MHz 36.125MHz第二组36.350MHz 36.375MHz
火麻仁胶囊36.425MHz第三组36.650MHz 36.675MHz 36.725MHzCCC认证314316MHz、430432MHz、433434.79 MHz 、779787 MHz??6.3.2 接收机的位置应由现场试验确定保证能接收到防范区域内任意发射机发出的报警信号。第六章设备选型与设置??6.4 管理软件??6.4.1 系统管理软件的选型应符合《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尚应具有以下功能1 电子地图显示能局部放大报警部位并发出声、光报警提示。2 实时记录系统开机、关机、操作、报警、故障等信息并具有查询、打印、防篡改功能。3 设定操作权限对操作管理员的登录、交接进行管理。??6.4.2 系统管理软件应。??6.4.3 系统管理软件应有较强的容错能力应有备份和维护保障能力。??6.4.4 系统管
光纤收发器机架理软件发生异常后应能在3s内发出故障报警。第七章传输方式、线缆选型与布线共有3节16条无强制性条文。??7.1 传输方式??7.1.1 传输方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的相关规定。??7.1.2 传输方式的确定应取决于前端设备分布、传输距离、环境条件、系统性能要求及信息容量等宜采用有线传输为主、无线传输为辅的传输方式。??7.1.3 防区较少且报警控制设备与各探测器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00m的场所宜选用分线制尼龙扣
模式。??7.1.4 防区数量较多且报警控制设备与所有探测器之间的连线总长度不大于1500m的场所宜选用总线制模式。??7.1.5 布线困难的场所宜选用无线制模
式。??7.1.6 防区数量很多且现场与监控中心距离大于1500m或现场要求具有设防、撤防等分控功能的场所宜选用公共网络模式。??7.1.7 当出现无法独立构成系统时传输方式可采用分线制模式、总线制模式、无线制模式、公共网络模式等方式的组合。第七章传输方式、线缆选型与布线??7.2 线缆选型??7.2.1 线缆选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的相关规定。??7.2.2 系统应根据信号传输方式、传输距离、系统安全性、电磁兼容性等要求选择传输介质。??7.2.3 当系统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5:31: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2582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报警   探测器   系统   入侵   设备   设计   要求   规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