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G-I样受体信号通路及其调控研究综述

RIG-I样受体信号通路及其调控研究综述
丁汝璇
【摘 要】RIG-I样受体(维甲酸诱导基因I)是细胞质中的一类RNA解旋酶,属于固有免疫的模式识别受体,其可以结合病原相关分子式及RNA配体识别非自身的病毒RNA,激活RIG-I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因子产生,发挥抗病毒效应.本研究综述RIG-I样受体的多种信号通路和调控机制,为病毒感染的控制和免疫调节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烫贴
【期刊名称】《中外医学研究》
【年(卷),期】2019(017)014
【总页数】3页(P184-186)
核桃剥壳机
【关键词】RIG-I样受体;信号通路;调控机制;病毒感染;免疫反应
【作 者】丁汝璇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0
【正文语种】中 文
天然免疫模式识别理论最早于20 世纪80 年代末被提出,该理论指出:高等生物能通过体内的模式识别受体(PRRs),识别出病原微生物的保守分子式[1-2]。机体内的PRRs 主要可以分成Toll 样受体家族、RIG-I 样受体家族、NOD 样受体家族和C型外源凝集素受体这四大类[3]。其中Toll 样受体家族和RIG-I样受体家族是目前临床上研究较多的模式识别受体,前者主要负责识别细胞外PAMP(疾病相关分子模式)和内涵体内的PAMP,而后者则主要识别细胞质中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的双链RNA,而且其在各种病毒感染的细胞中均有表达,故而许多学者认为RIG-I 样受体可能在抗病毒先天性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4-5]。牟娜等[6]曾研究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中的模式识别受体TLR3、RIG-I、MDA5 的表达水平,发现患者的TLR3、RIG-I、MDA5 表达水平均有明显的下降,这可能与HBV 感染的慢性状态有关。本研究对RIG-I 样受体的信号通路、调控机制进行综述。
1 RIG-I样受体介导的抗病毒天然免疫信号转导
目前的研究发现,RIG-I 样受体家族的成员主要包括三个:RIG-I、MDA5、LGP2,其中RIG-I 最早于1997 年被我国上海瑞金医院血液病研究中心从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NB4 细胞
株中分离出来,是视黄酸处理刺激产生的最多的一个基因,由此而命名,其参与机体的先天性免疫反应[7]。RIG-I 是细胞质内蛋白,N 端为两个串联的半胱天冬酶活化募集结构域(CARD),中间部分则RNA 解旋酶结构域,包含与ATP 结合的关键位点;C端则为与RNA 结合的结构域及抑制结构域,而RIG-I 中具有RNA 识别、信号抑制作用的区域被称为C 末端结构域。RIG-I、MDA5、LGP2 均具有包含特殊DEX/DH 框RNA 解旋酶结构域,能与RNA 结合,并且具有ATP 酶的作用,促使RNA 构想改变并激活下游信号的转导[8]。
破窗器
1.1 识别病毒核酸成分
RIG-I 样受体能识别病毒核酸成分,此类RIG-I 样受体都定位在细胞内膜结构上,机体在病毒感染后,病毒侵入到细胞后,在内涵提酸性环境中释放核酸物质,进而被RIG-I 样受体所识别,主要包括TLR3、TLR7/TLR8、TLR9。RIG-I 样受体在细胞内的定位避免细胞外自身核酸物质做出免疫反应。
1.2 识别病毒非核酸成分
识别病毒非核酸成分的RIG-I 样受体往往指是定位在细胞膜上的受体,如:TLR2、TLR4,
其能识别病毒的包被蛋白。以TLR2 为例:识别病毒组分蛋白激活,如measles 病毒的hemagglutini 蛋白,而人体的CMV 病毒等能诱导这些细胞因子产生,加上TLR2 能介导1 型干扰素产生,在非活化的牛痘病毒的刺激下,炎性细胞通过TLR2 诱导大量1 型干扰素产生,巨噬细胞中的TLR2 则诱导炎性细胞产生。所以说,TLR2 产生的1 型干扰素并不依赖于病毒核酸物质。
1.3 介导抗病毒细胞信号转导
在RIG-I 样受体的抗病毒信号通路中,大部分是因为RIG-I 样受体能识别病毒成分,并诱导1 型干扰素产生,依赖其蛋白结构将病毒信号传递下去[9]。RIG-I 样受体有三个结构域:重复结构域(负责识别出PAMPs)、跨膜结构域和将活化信号传导下去的TIR 受体结构域,TIR 受体结构域能招募含有TIR结构域的接头蛋白,如TRIF、MyD88 就是常见的接头蛋白。例如:TLR4 通过MyD88 介导NF-κB 通路活化。当病毒入侵宿主细胞后,分别被RIG-I 和MDA5 识别,随后即通过定位在线粒体上的一个重要接头蛋白MAVS(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激活下游通道,使得IRF3 发生磷酸化、活化。在诱导1 型干扰素的通路中:MAVS 活化后激活下游的TRAF3、TBK1、IKK-i,进而磷酸化活化IRF3。TRAF3、TBK1、IKK-i
均是TLR 通路激活1型干扰素产生的共用分子。MAVS 招募TRAF3,并发生K63 位连接泛素化,进而招募激活激酶TBK1 和IKK-i 对IRF3/IRF7进行磷酸化活化修饰,活化后转移到细胞核,启动1 型干扰素。因此TRAF3 具有促进1 型干扰素通路活化的作用,当宿主体内的TRAF3 细胞严重缺乏时,将会直接影响到对1 型干扰素的激活。TRIM25 是另一个调控RLRs 通路的分子,其主要增强了RIG-I 与MAVS 的结合,进而促进RIG-I 抗病毒信号通路的激活。王国庆等[10]为研究RIG-I 是否具有抑制口蹄疫病毒复制的作用,从猪的PK15 细胞中提取RNA 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口蹄疫病毒感染会诱导细胞内RIG-I 转录升高,且RIG-I 能抑制口蹄疫病毒的复制,下调RIG-I 有助于抑制口蹄疫病毒的复制,说明RIG-I 在口蹄疫病毒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金属表面镜面处理当机体受到病毒的入侵,病毒的结构蛋白成分被细胞膜上的RIG-I 受体识别,而侵入到细胞后的病毒释放核酸物质,又被细胞膜内的RIG-I 受体识别,激活免疫信号通路;而病毒内化中,细胞质中的病毒核酸物质被TLR 受体等识别,诱导激活抗病毒信号通路,由此各个信号通路相辅相成,构成了抗病毒的天然免疫信号网络。
2 RIG-I样受体信号通路的泛素化修饰
泛素是76 个氨基酸长度的蛋白质,其通过三步酶促联反应共价修饰到底物上[11]。在RIG-I 样受体信号通路中,其泛素化修饰主要表现为:RIG-I 样受体被E3 泛素化酶调节,其中TRIM25 是泛素连接酶,可以与RIG-I 样受体结合。TRIM25与RIG-I 第一个CARD 相互作用,催化第二个CARD172 赖氨酸位点,发生K63 位多聚泛素化修饰,招募MAVS,最后将激活信号传递给MAVS 信号复合体。另外,E2 泛素耦合酶UBC5则参与到RIG-I 样受体信号通路中,其可能参与MAVS 下游的IKK-γ 的K63 泛素化,使IKK-γ 招募TBK1 及IRF/NF-κB的活化。
与此同时,RIG-I 样受体的信号通路也会被泛素化负调控。负调控的产生是为避免RIG-I 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导致的机体损伤,宿主细胞催化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发生泛素化降解,从而控制下游的炎性细胞因子、干扰素产生[12-13]。例如:E3 泛素连接酶RNF125 催化RIG-I/MDA5 通过蛋白酶体途径降解,加上RNF125 会被poly(I:C)诱导,从而形成负反馈环路。另外去泛素化酶在RIG-I 信号通路中也起到显著的负调控作用,如:DUBA 与TRAF3 相互作用,移除K63 泛素链,从而使其食物与TBK1 的相互作用,组织MAVS 下游信号的转导;又如:CYLD直接作用于RIG-I,去除K63 泛素化修饰,控制干扰素的产生。
3 RIG-I样受体信号通路的蛋白质修饰
3.1 磷酸化和去磷酸化
蛋白质磷酸化过程中,各种激酶激活信号通路,所以说许多激酶在RIG-I 抗病毒信号通路中作用显著[14]。例如:CK1 激酶经磷酸化P65 抑制RIG-I 信号通路中INF-β 的活化,信号传递过程即系列磷酸化级联反应过程;IKB-α、IRF-3 的激活过程也即系列磷酸化级联反应。又如:IKK 激酶复合物使IKB 蛋白磷酸化,磷酸化后的IKB 蛋白又被泛素连接酶识别,将其降解释放NF-κB 入核,启动靶基因表达。蛋白质分子可通过磷酸化、去磷酸化调控RIG-I 信号通路。
3.2 小泛素相关修饰物(SUMO)化和去SUMO 化
SUMO 化与泛素化的途径相似,但是泛素化会诱导底物蛋白质降解,但是SUMO 化不会,其能增强蛋白质稳定性,从而起到调节关键细胞作用,其往往需要通过活化酶E1、结合酶E2、连接酶E3 来修饰靶蛋白。目前临床上已发现有几十种广泛分布的SUMO 化修饰靶蛋白,其使得SUMO 分子自靶蛋白上解离,形成可逆的循环过程。
4 病毒对RIG-I样受体介导信号转导反应
魔幻音响
机体在病毒感染后往往会破坏RIG-I 低信号通路传导,从而达到逃避细胞免疫反应的作用[15-16]。目前临床上已有许多研究证实,有许多病毒蛋白能阻止RIG-I 样受体识别病毒RNA,靶向结合到RIG-I 信号通路中的相关信号分子,从而达到调节或是阻止RIG-I 信号通路的转导作用[17-18]。例如:肝炎病毒,甲肝病毒属于单股正链RNA 病毒,其能使NEMO 裂解,导致RIG-I 信号通路的紊乱,从而逃逸细胞IFN 反应。王林栋[19]研究基于RIG-I 的狂犬病病毒的免疫调节机制,人为狂犬病病毒科通过多种方式尽可能地逃逸宿主免疫反应,如:N 蛋白包裹病毒基因组,使得其不被RIG-I 识别;P 蛋白阻断I 型干扰素的产生;P 蛋白拮抗ISG 产生,多种方式组合构成狂犬病病毒在宿主体内的感染与免疫逃逸机制。
干涉光刻
RIG-I 样受体的多种信号通路相辅相成,最终形成复杂的信号通路网络,以达到减轻病毒感染危害的作用[20]。RIG-I 样受体在1 型干扰素、促炎细胞因子产生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RIG-I 样受体通过识别病毒,并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和调控机制控制病毒感染反应;但是也有许多病毒通过调控RIG-I 信号通路来逃避先天性免疫应答反应,这为临床上病毒感染的控制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丁云磊,孙英杰,王晓旭,等.RIG-I 样受体信号通路及其调控研究进展[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4,22(5):72-79.
[2]翟景波.RLRs 家族中RIG-I 和MDA-5 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7,45(1):54-59.
[3]何邵平,贺建华,陈佳亿,等.固有免疫相关模式识别受体研究进展[J].动物营养学报,2017,29(11):3844-3851.
[4]陈良,杨旭,蒋孝志,等.家禽天然免疫受体MDA5 的作用和相关调控机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7,39(4):333-336.
[5]胥静,丁力,张俊平,等.Toll 样受体和其他分子识别受体在固有免疫中的相互作用[J].药学实践杂志,2014,32(5):324-328,400.
[6]牟娜,樊秀红,郭连峰,等.模式识别受体TLR3、RIG-I 和MDA5在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的表达水平[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6,32(5):715-719.
[7]张丽丽,杨琦,闫江翠,等.RIG-I 蛋白2CARD 结构域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HeLa 细胞中的表达定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2):2749-2751.
[8]胡跃,孙英杰,王晓旭,等.利用PiggyBac 转座系统构建稳定表达鹅RIG-I 的DF-1 细胞系[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4,22(3):53-60.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6:22: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2568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病毒   信号   通路   受体   细胞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