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铁两用桥梁翼缘后浇段吊挂模板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桥梁施工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公铁两用桥梁翼缘后浇段吊挂模板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由于公铁两用桥梁具有一桥多用的特点,一座桥梁可满足公路、铁路两种方式通行要求,因此,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该桥型在现代化桥梁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公铁两用桥梁设计时,一般铁路在下层,公路在上层。因为铁路行车要求较高,为避免上方落物影响铁路行车安全,上层公路梁左右幅中间通常设计为封闭式结构,即左右幅公路梁中间翼缘板加宽,净间距仅为2cm左右。
3.相关技术中,公路梁主体施工时,因施工设备需要,中间加宽段通常暂不施工,待主体施工完成后再进行浇筑。左右幅公路梁翼缘后浇段施工时,一般的方法是搭设满堂支架形成模板支撑系统,或者在后浇段上设置吊杆孔,利用吊挂模板施工。
4.但是,在施工后浇段时,通常是分段浇筑,而采用相关技术中的模板系统时,模板系统需反复安拆,工作量大,耗时长,安全风险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公铁两用桥梁翼缘后浇段吊挂模板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翼缘后浇段施工模板系统需反复安拆的问题。
6.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公铁两用桥梁翼缘后浇段吊挂模板系统,包括:
8.位于公路梁上方的扁担梁,且所述扁担梁可上下和沿纵桥向移动;
9.与所述扁担梁连接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由所述扁担梁延伸至公路梁之下;
10.模板,其连接于所述连接件,且所述连接件将所述模板分隔成两个分别用于浇筑左右幅公路梁翼缘后浇段的区域;其中,
11.所述模板可随所述扁担梁上下和沿纵桥向移动,以脱模并移动至下一浇筑位置。
1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吊带、吊绳、吊板或连接杆。
13.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撑梁,所述支撑梁设于所述模板下方用于支撑所述模板,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支撑梁和所述扁担梁。
1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通过连接结构与所述扁担梁连接,所述连接结构用于供所述连接件上下移动以及固定。
15.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结构包括:
16.吊杆,其竖直滑动穿设于所述扁担梁上并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
17.至少两个螺母,若干所述螺母装配于所述吊杆上并分布于所述扁担梁的上方和下方,螺母用于与所述扁担梁抵接以固定所述吊杆。
1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扁担梁连接有若干供其在已浇筑翼缘板上沿纵桥向行走的走
行轮。
19.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抄垫,其设于扁担梁与已浇筑翼缘板之间用于支撑所述扁担梁,所述抄垫高度大于所述走行轮高度。
2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扁担梁为工字钢加工而成。
2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吊带。
2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支撑梁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23.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24.本技术通过扁担梁、连接件和模板的设置,模板通过连接件支撑于扁担梁上,可进行后浇段的浇筑施工,而扁担梁可上下和沿纵桥向移动,在一段后浇段施工完成后,可通过扁担梁下移使模板随之下移与混凝土脱离,完成脱模,然后可使扁担梁沿纵桥向移动至下一施工节段,模板随之移动到下一施工节段,再使扁担梁上移带动模板上移至浇筑施工位置,即可进行此节段的浇筑施工;因此,无需重复安拆,可节约工期,且可重复使用,降低施工成本;安装和拆除均在梁端墩顶进行,安全风险可控,不受地面环境影响,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公铁两用桥梁翼缘后浇段吊挂模板系统的正视示意图;
2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公铁两用桥梁翼缘后浇段吊挂模板系统的侧视示意图。
28.图中:1、面板;2、扁担梁;3、吊带;4、支撑横梁;5、支撑纵梁;6、吊杆;7、连接框;8、走行轮;9、支腿;10、抄垫;11、已浇筑翼缘板;12、翼缘后浇段;13、螺母;14、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公铁两用桥梁翼缘后浇段吊挂模板系统,其能解决目前的翼缘后浇段施工模板系统需反复安拆的问题。
31.参照图1-2所示,该公铁两用桥梁翼缘后浇段吊挂模板系统包括扁担梁2、连接件和模板,扁担梁2位于公路梁上方且可上下和沿纵桥向移动,连接件与扁担梁2连接并由扁担梁2延伸至公路梁之下,模板连接于连接件,且连接件将模板分隔成两个分别用于浇筑左右幅公路梁翼缘后浇段12的区域,模板可随扁担梁2上下和沿纵桥向移动,以脱模并移动至下一浇筑位置。
32.其中,扁担梁2可沿纵桥向布设也可沿横桥向布设,扁担梁2沿纵桥向布设时只需
设置一根,而沿横桥向布设时则设置至少两根,且每根扁担梁2分别通过一个连接件与模板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扁担梁2沿横桥向布设,且扁担梁2设置有两根,以便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33.连接件可为吊带3、吊绳、吊板或者连接杆,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吊带3,可降低厚度的同时保证其强度;则吊带3数量为两根。
34.模板包括有面板1,面板1位于公路梁之下且两侧贴合于左右幅公路梁已浇筑翼缘板11底面,面板1作为底模以支撑后浇段混凝土;吊带3从两侧已浇筑翼缘板11之间穿过并与面板1连接,面板1可随扁担梁2上下和沿纵桥向移动;具体的,吊带3从左右幅梁体之间设计的缝隙穿过,吊带3将面板1分为了沿横桥向的两个分别用于浇筑左右幅公路梁翼缘后浇段12的区域,在浇筑后浇段时两个区域分别安装侧模。
35.为提高面板1安装的稳定性,在面板1下方还设置有支撑梁对面板1进行支撑,吊带3穿过面板1与支撑梁连接;其中,支撑梁包括支撑横梁4和支撑纵梁5,支撑纵梁5沿纵桥向布设,其设置有一根,而支撑横梁4沿横桥向布设并架设于支撑纵梁5上,支撑横梁4设置有多根并沿纵桥向分布,而面板1铺设于多根支撑横梁4上;吊带3与支撑纵梁5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具体的,吊带3贯穿支撑纵梁5,螺栓贯穿支撑纵梁5的腹板以及吊带3后连接螺母13,本实施例中,每条吊带3与支撑纵梁5之间通过两组螺栓和螺母13进行固定。
36.为实现扁担梁2的上下移动,在扁担梁2和已浇筑翼缘板11之间设置有抄垫10,抄垫10用于对扁担梁2进行支撑,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抄垫10包括三块h型钢,其中两块沿横桥向布设于已浇筑翼缘板11上,另一块沿纵桥向布设并架设于已浇筑翼缘板11上的两块h型钢上方,每根扁担梁2两端分别于左右幅公路梁已浇筑翼缘板11之间设置一组抄垫10。通过安装和拆除抄垫10即可实现扁担梁2的上下移动,移动方便,且结构简单,安拆便捷。
37.为实现扁担梁2沿纵桥向移动,扁担梁2上连接有若干供其在已浇筑翼缘板11上行走的走行轮8,则在设置抄垫10时,抄垫10高度应大于走行轮8的高度,以使抄垫10能够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具体的,每根扁担梁2两端分别连接有支腿9,并在支腿9上安装走行轮8,则抄垫10高度应大于支腿9和走行轮8高度之和。
38.为便于进行面板1的脱模操作,吊带3通过连接结构连接于扁担梁2上,连接结构用于供吊带3上下移动以及固定;则无需拆除抄垫10即可使吊带3下移以使面板1下移与混凝土脱离,相较于拆除抄垫10使扁担梁2下移带动面板1下移,连接结构的设置可使面板1脱模更加方便快捷。
39.具体的,连接结构包括吊杆6和至少两个螺母13,吊杆6竖直滑动穿设于扁担梁2上,吊带3与吊杆6固定,而多个螺母13则装配于吊杆6上并分布于扁担梁2的上方和下方,螺母13用于抵接扁担梁2以固定吊杆6;可通过调节螺母13在吊杆6上的位置使吊杆6在扁担梁2上发生上下滑动。
40.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结构中的螺母13设置有三个,其中一个位于扁担梁2下方,两个位于扁担梁2上方,并且位于扁担梁2上方的螺母13与扁担梁2之间还设置有垫板14,从而可提高对吊杆6的支撑强度。
41.吊带3的顶部通过连接框7与吊杆6连接,连接框7包括两块上下分布的水平固定板,两块固定板之间通过多根固定杆固定连接,吊带3顶部与下方固定板固定连接,而吊杆6则贯穿上方固定板并连接有螺母13。
42.在本实施例中,扁担梁2、支撑横梁4和支撑纵梁5均为工字钢加工而成,吊带3为钢吊带。
43.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进行翼缘后浇段12施工时,先在已浇筑翼缘上设置抄垫10,将扁担梁2架设在抄垫10上;扁担梁2上安装吊杆6和吊带3,并将吊带3从左右幅梁体之间设计的缝隙穿过,在吊带3的底部安装支撑纵梁5和支撑横梁4,并安装模板,使模板贴合已浇筑翼缘板11底面,之后安装侧模并进行浇筑施工;当前块段施工完成后,通过使吊杆6下移下放吊带3,使面板1下落至于混凝土面脱离;之后拆除抄垫10使走行轮8落在已浇筑翼缘板11顶面上,将模板系统整体前移至下一施工块段,重复上述步骤。整个施工过程中模板系统只需安装一次,至施工完成后拆除,无需重复安拆,节约工期;且安装和拆除均在梁端墩顶进行,安全风险可控,不受地面环境影响,适用范围广。
4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6.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公铁两用桥梁翼缘后浇段吊挂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公路梁上方的扁担梁(2),且所述扁担梁(2)可上下和沿纵桥向移动;与所述扁担梁(2)连接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由所述扁担梁(2)延伸至公路梁之下;模板,其连接于所述连接件,且所述连接件将所述模板分隔成两个分别用于浇筑左右幅公路梁翼缘后浇段(12)的区域;其中,所述模板可随所述扁担梁(2)上下和沿纵桥向移动,以脱模并移动至下一浇筑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铁两用桥梁翼缘后浇段吊挂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吊带(3)、吊绳、吊板或连接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铁两用桥梁翼缘后浇段吊挂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梁,所述支撑梁设于所述模板下方用于支撑所述模板,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支撑梁和所述扁担梁(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铁两用桥梁翼缘后浇段吊挂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通过连接结构与所述扁担梁(2)连接,所述连接结构用于供所述连接件上下移动以及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公铁两用桥梁翼缘后浇段吊挂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连接结构包括:吊杆(6),其竖直滑动穿设于所述扁担梁(2)上并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至少两个螺母(13),若干所述螺母(13)装配于所述吊杆(6)上并分布于所述扁担梁(2)的上方和下方,螺母(13)用于与所述扁担梁(2)抵接以固定所述吊杆(6)。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铁两用桥梁翼缘后浇段吊挂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扁担梁(2)连接有若干供其在已浇筑翼缘上沿纵桥向行走的走行轮(8)。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公铁两用桥梁翼缘后浇段吊挂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抄垫(10),其设于扁担梁(2)与已浇筑翼缘之间用于支撑所述扁担梁(2),所述抄垫(10)高度大于所述走行轮(8)高度。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铁两用桥梁翼缘后浇段吊挂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扁担梁(2)为工字钢加工而成。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铁两用桥梁翼缘后浇段吊挂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吊带(3)。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公铁两用桥梁翼缘后浇段吊挂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支撑梁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公铁两用桥梁翼缘后浇段吊挂模板系统,包括:位于公路梁上方的扁担梁,且所述扁担梁可上下和沿纵桥向移动;与所述扁担梁连接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由所述扁担梁延伸至公路梁之下;模板,其连接于所述连接件,且所述连接件将所述模板分隔成两个分别用于浇筑左右幅公路梁翼缘后浇段的区域;其中,所述模板可随所述扁担梁上下和沿纵桥向移动,以脱模并移动至下一浇筑位置。本申请通过扁担梁、连接件和模板的设置,无需重复安拆模板系统,可节约工期,且可重复使用,降低施工成本;安装和拆除均在梁端墩顶进行,安全风险可控,不受地面环境影响,适用范围广。适用范围广。适用范围广。


技术研发人员:

王瑞 李奔琦 杨忠勇 阮梦飞 朱文 田永强 杭正雨 沈伟 王成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08

技术公布日:

2022/11/15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6:20: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256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扁担   所述   模板   吊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