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型材抛光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抛光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型抛光机。


背景技术:



2.铝型材表面抛光是铝型材加工中的一种重要加工工艺,可以提高铝型材产品的耐用性和美观度,从而提高铝型材产品的价值和吸引力,抛光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表面修饰和纹理,无论是粗糙的表面、有图案的哑光外观,还是经典的镜面光泽饰面,如果铝型材需要阳极氧化,必须先完成抛光处理,抛光产生的表面纹理通过阳极氧化层显示出来,增强了产品的外观,抛光工艺也有助于去除铝型材表面小的缺陷。
3.现有技术对铝型材进行抛光的设备只适合规则形状的型材如带有空腔的长矩形管,而型材的侧面与上表面夹角为钝角或锐角时,比如截面形状为梯形的型材,由于现有抛光机不具备角度调节功能,对此类型材抛光一般为先将型材的上下平面机械抛光,型材侧面采用人工抛光或改变型材的放置方向使侧面与水平面平行,对于此类型材的抛光效率低下,劳动强度高,而人工抛光,容易出现力度不均,抛光达不到工件所需要的亮度,费时费力,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地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型材抛光机,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通过设置第一抛光机构对型材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抛光作业,设置第二抛光机构对行测的侧面进行抛光作业,设置角度调整机构对第二抛光机构的抛光角度进行调整从而适配型材侧面的倾斜角度,型材依次经过第一抛光机构和第二抛光机构完成四面的抛光作业,降低了劳动强度,对于具有倾斜面的型材也能完成机械抛光作业,大大提高了抛光效率和抛光质量,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型材抛光机,包括:
6.抛光装置,抛光装置包括第一抛光机构和第二抛光机构,所述第一抛光机构用于型材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抛光作业,所述第二抛光机构用于所述型材侧面的抛光作业,所述型材依次经过所述第一抛光机构和所述第二抛光机构;
7.角度调整装置,所述角度调整装置包括一固定座,所述第二抛光机构固定于所述固定座,所述角度调整装置用于调整所述第二抛光机构的角度使其适配所述型材侧面的倾斜角度。
8.上述结构,通过设置第一抛光机构对型材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抛光作业,设置第二抛光机构对型材的侧面进行抛光作业,设置角度调整装置对第二抛光机构的抛光角度进行调整从而适配型材侧面的倾斜角度,型材依次经过第一抛光机构和第二抛光机构完成四面的抛光作业,降低了劳动强度,对于具有倾斜面的型材也能完成机械抛光作业,大大提高了抛光效率和抛光质量,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9.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抛光机构和所述第二抛光机构设置于封闭箱体
内,所述第一抛光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主动抛光辊和从动抛光辊,所述主动抛光辊通过第一电机驱动,所述主动抛光辊和所述从动抛光辊设有间隙,所述型材经过所述间隙后完成型材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抛光作业。
10.第一抛光机构和第二抛光机构设置在封闭箱体内部,抛光产生的粉尘不会溢出到外界影响环境卫生及工人的健康,设置第一抛光机构为相对设置的主动抛光辊和从动抛光辊,主动抛光辊通过第一电机驱动,型材经过主动抛光辊和从动抛光辊间的间隙时完成抛光作业,同时主动抛光辊和从动抛光辊实现型材的输送工作,结构设计更加合理。
11.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动抛光辊设置第一机架,所述从动抛光辊设置于第二机架,所述第一机架和所述第二机架均连接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升降所述第一机架或所述第二机架从而控制所述间隙的距离。
12.主动抛光辊设置在第一机架,从动抛光辊设置在第二机架,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连接的升降装置升降从而调整主动抛光辊和从动抛光辊之间间隙的距离,从而适配不同高度的型材,同时可以调整型材于地面的高度距离,从而适配后方设置的第二抛光机构。
13.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抛光机构包括抛光轮,所述抛光轮通过第二电机驱动。
14.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角度调整装置包括固定座和l形承载架,所述固定座设置有万向球头,所述l形承载架设置有配合部,所述万向球头与所述配合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固定于所述固定座,所述角度调整装置调整所述固定座与水平面的夹角从而使所述第二电机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型材侧面平行。
15.角度调整装置的固定座固接第二电机,固定座和l形承载架通过万向球头进行配合连接,万向球头转动使固定座可以调整与水平面的夹角,从而使第二电机的轴线方向与型材侧面相平行,使抛光轮可以与型材侧面倾斜角度适配接触进行抛光作业。
16.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l形承载架设置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连接有丝杠,所述丝杠设有移动部,所述移动部铰接连杆的一端,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固定座,所述丝杠转动使所述移动部移动使所述连杆推动所述固定座转动。
17.在l形承载架设置的第三电机驱动丝杠,丝杠连接的移动部铰接一连杆的一端,连杆另一端铰接固定座,丝杠转动使移动部移动从而连杆推动固定座转动,从而实现调整固定座与水平面的夹角,调整快捷方便,角度调整范围大,适配型材大部分的侧面倾度。
18.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电机为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通过控制器控制。
19.设置第三电机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通过控制器控制,通过给伺服电机固定的脉冲信号从而时伺服电机可以转动相应的角度,可以提前采集伺服电机转动多少角度使对应固定座与水平面的夹角也就可以得知此时抛光轮与水平面的夹角,设置固定座平行于水平面时移动部在丝杠的位置为初始位置,设置伺服电机正转或反转从而实现角度的精确调整。
20.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座和所述l形承载架之间还设置有弹性件。
21.设置在固定座和l形承载架间的弹性件起减震,使固定座转动更加平稳。
22.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角度调整装置设置于所述封闭箱体的两侧,所述l形承载架连接有推进气缸,所述推进气缸动作使所述第二抛光机构靠近或远离所述型材的侧面。
23.l形承载架连接推进气缸,推进气缸使相对设置的角度调整装置可以相对靠近或远离,适配型材的宽度,结构设计更加合理。
24.上述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5.1.通过设置第一抛光机构对型材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抛光作业,设置第二抛光机构对行测的侧面进行抛光作业,设置角度调整机构对第二抛光机构的抛光角度进行调整从而适配型材侧面的倾斜角度,型材依次经过第一抛光机构和第二抛光机构完成四面的抛光作业,降低了劳动强度,对于具有倾斜面的型材也能完成机械抛光作业,大大提高了抛光效率和抛光质量,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26.2.设置第三电机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通过控制器控制,通过给伺服电机固定的脉冲信号从而使伺服电机可以转动相应的角度,可以提前采集伺服电机转动多少角度时对应固定座与水平面的夹角也就可以得知此时抛光轮与水平面的夹角,设置固定座平行于水平面时移动部在丝杠的位置为初始位置,设置伺服电机正转或反转从而实现角度的精确调整。
附图说明
2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实用新型角度调整装置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部分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32.标号说明:
33.1、抛光装置;10、第一抛光机构;100、主动抛光辊;101、从动抛光辊;102、第一电机;103、第一机架;104、第二机架;105、升降装置;11、第二抛光机构;110、抛光轮;111、第二电机;
34.2、角度调整装置;20、固定座;200、万向球头;21、l形承载架;210、配合部;211、第三电机;212、丝杠;213、移动部;214、连杆;22、弹性件;3、封闭箱体;4、控制器;5、推进气缸;6、型材。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再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36.需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
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
3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但注明直接连接则说明连接地两个主体之间并不通过过度结构构建连接关系,只通过连接结构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9.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40.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型材抛光机,包括:
41.抛光装置1,抛光装置1包括第一抛光机构10和第二抛光机构11,第一抛光机构10用于型材6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抛光作业,第二抛光机构11用于型材6侧面的抛光作业,型材6依次经过第一抛光机构10和第二抛光机构11;
42.角度调整装置2,角度调整装置2包括一固定座20,第二抛光机构11固定于固定座20,角度调整装置2用于调整第二抛光机构11的角度使其适配型材6侧面的倾斜角度。
43.上述结构,通过设置第一抛光机构10对型材6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抛光作业,设置第二抛光机构11对型材6的侧面进行抛光作业,设置角度调整装置2对第二抛光机构11的抛光角度进行调整从而适配型材6侧面的倾斜角度,型材6依次经过第一抛光机构10和第二抛光机构11完成四面的抛光作业,降低了劳动强度,对于具有倾斜面的型材6也能完成机械抛光作业,大大提高了抛光效率和抛光质量,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44.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至3所示,第一抛光机构10和第二抛光机构11设置于封闭箱体3内,第一抛光机构10包括相对设置的主动抛光辊100和从动抛光辊101,主动抛光辊100通过第一电机102驱动,主动抛光辊100和从动抛光辊101设有间隙,型材6经过间隙后完成型材6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抛光作业。
45.第一抛光机构10和第二抛光机构11设置在封闭箱体3内部,抛光产生的粉尘不会溢出到外界影响环境卫生及工人的健康,设置第一抛光机构10为相对设置的主动抛光辊100和从动抛光辊101,主动抛光辊100通过第一电机102驱动,型材6经过主动抛光辊100和从动抛光辊101间的间隙时完成抛光作业,同时主动抛光辊100和从动抛光辊101实现型材6的输送工作,结构设计更加合理。
46.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优选实施例,如图1至3所示,主动抛光辊100设置第一机架103,从动抛光辊101设置于第二机架104,第一机架103和第二机架104均连接有升降装置105,升降装置105升降第一机架103或第二机架104从而控制间隙的距离。
47.主动抛光辊100设置在第一机架103,从动抛光辊101设置在第二机架104,第一机架103和第二机架104连接的升降装置105升降从而调整主动抛光辊100和从动抛光辊101之间间隙的距离,从而适配不同高度的型材6,同时可以调整型材6与地面的高度距离,从而适
配后方设置的第二抛光机构11。
48.作为本实施例下的优选方案,如图1至图3所示,第二抛光机构11包括抛光轮110,抛光轮110通过第二电机111驱动。
49.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如图3和图4所示,角度调整装置2包括固定座20和l形承载架21,固定座20设置有万向球头200,l形承载架21设置有配合部210,万向球头200与配合部210连接,第二电机111固定于固定座20,角度调整装置2调整固定座20与水平面的夹角从而使第二电机111的轴线方向与型材6侧面平行。
50.角度调整装置2的固定座20固接第二电机111,固定座111和l形承载架21通过万向球头200进行配合连接,万向球头200转动使固定座20可以调整与水平面的夹角,从而使第二电机111的轴线方向与型材6侧面相平行,使抛光轮110可以与型材6侧面倾斜角度适配接触进行抛光作业。
51.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如图2至图4所示,l形承载架21设置有第三电机211,第三电机211连接有丝杠212,丝杠212设有移动部213,移动部213铰接连杆214的一端,连杆214的另一端铰接固定座20,丝杠212转动使移动部213移动使连杆214推动固定座10转动。
52.在l形承载架21设置的第三电机211驱动丝杠212转动,丝杠212连接的移动部213铰接一连杆214的一端,连杆214另一端铰接固定座20,丝杠212转动使移动部213移动从而连杆214推动固定座20的万向球头200绕配合部210转动,从而实现调整固定座20与水平面的夹角,调整快捷方便,角度调整范围大,适配型材大部分的侧面倾斜度。
53.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第三电机211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通过控制器4控制。
54.设置第三电机211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通过控制器4控制,通过给伺服电机固定的脉冲信号从而使伺服电机可以转动相应的角度,可以提前采集伺服电机转动多少角度使对应固定座20与水平面的夹角也就可以得知此时抛光轮110与水平面的夹角,设置固定座20平行于水平面时移动部213在丝杠212的位置为初始位置,设置伺服电机正转或反转从而实现角度的精确调整。
55.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如图4所示,固定座20和l形承载架21之间还设置有弹性件22。
56.设置在固定座20和l形承载架21间的弹性件22,起减震并使固定座20转动更加平稳。
57.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至图3所示,角度调整装置2设置于封闭箱体3的两侧,l形承载架21连接有推进气缸5,推进气缸5动作使第二抛光机构11靠近或远离型材6的侧面。
58.l形承载架21连接推进气缸5,推进气缸5使相对设置的角度调整装置2可以相对靠近或远离,适配型材的宽度,对型材6的两侧面同时进行抛光,结构设计更加合理。
59.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型材6侧面的倾斜度进行测量输入到控制第三电机211的控制器中,从而调整使第二抛光机构11的第二电机111的轴线方向与型材6侧面倾斜相平行,调整升降装置105带动第一机架103升降从而使型材高度适配该倾斜角度抛光轮110的水平高度,型材6依次经过第一抛光机构10和第二抛光机构11即可完成对型材6四面的抛光作业,大大提高了有倾斜角度侧面型材的抛光效率。
60.本实用新型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61.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6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全自动型材抛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抛光装置,所述抛光装置包括第一抛光机构和第二抛光机构,所述第一抛光机构用于型材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抛光作业,所述第二抛光机构用于所述型材侧面的抛光作业,所述型材依次经过所述第一抛光机构和所述第二抛光机构;角度调整装置,所述角度调整装置包括一固定座,所述第二抛光机构固定于所述固定座,所述角度调整装置用于调整所述第二抛光机构的角度使其适配所述型材侧面的倾斜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全自动型材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抛光机构和所述第二抛光机构设置于封闭箱体内,所述第一抛光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主动抛光辊和从动抛光辊,所述主动抛光辊通过第一电机驱动,所述主动抛光辊和所述从动抛光辊设有间隙,所述型材经过所述间隙后完成型材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抛光作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全自动型材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抛光辊设置第一机架,所述从动抛光辊设置于第二机架,所述第一机架和所述第二机架均连接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升降所述第一机架或所述第二机架从而控制所述间隙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全自动型材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抛光机构包括抛光轮,所述抛光轮通过第二电机驱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全自动型材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整装置包括固定座和l形承载架,所述固定座设置有万向球头,所述l形承载架设置有配合部,所述万向球头与所述配合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固定于所述固定座,所述角度调整装置调整所述固定座与水平面的夹角从而使所述第二电机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型材侧面平行。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全自动型材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承载架设置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连接有丝杠,所述丝杠设有移动部,所述移动部铰接连杆的一端,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固定座,所述丝杠转动使所述移动部移动使所述连杆推动所述固定座转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全自动型材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机为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通过控制器控制。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全自动型材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和所述l形承载架之间还设置有弹性件。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全自动型材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整装置设置于所述封闭箱体的两侧,所述l形承载架连接有推进气缸,所述推进气缸动作使所述第二抛光机构靠近或远离所述型材的侧面。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型材抛光机,通过设置第一抛光机构对型材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抛光作业,设置第二抛光机构对行测的侧面进行抛光作业,设置角度调整机构对第二抛光机构的抛光角度进行调整从而适配型材侧面的倾斜角度,型材依次经过第一抛光机构和第二抛光机构完成四面的抛光作业,降低了劳动强度,对于具有倾斜面的型材也能完成机械抛光作业,大大提高了抛光效率和抛光质量,提高了产品合格率。率。率。


技术研发人员:

周玉明 王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山东松竹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30

技术公布日:

2022/11/24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0:41: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251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型材   机构   角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