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酵菌酸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耶毒假单胞菌具有固氮的能力,对于碳源的需求也不严格,可以利用任一有机化合物快速生长繁殖,在温度和湿度适宜的情况下,其会产生大量米酵菌酸毒素,耶毒假单胞菌极易污染新鲜或者发泡的木耳、银耳以及谷物发酵制品。米酵菌酸具有极强的致病力,是致死率最高的毒素之一。近年来,我国由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2020年10月,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某家庭聚餐食用自制“酸汤子”引发食物中毒,导致9人全部死亡,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酸汤子”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2020年8月,广东揭阳惠来一家肠粉店发生食物中毒事件,11位顾客中毒,5人住院,其中1人死亡,经证实为变质河粉导致的米酵菌酸毒素中毒。引起米酵菌酸毒素食物中毒的包括自制食物、餐饮环节、预包装食品及农产品,为了预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不仅要对生产过程中进行控制,还应该对食品进行相应的检验,本文对目前米酵菌酸的检验技术进行综述。
1 高效液相谱法
李红艳等人用高效液相谱结合固相萃取法测定了食品中的米酵菌酸,该方法用80%的乙腈提取,WAX混合型弱阴离子固相萃取柱净化,结果显示方法检出限为0.03 mg/kg,平均回收率为83.3%~95.6%[1]。苏永恒等人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谱法测定食品中米酵菌酸含量,用氨水-甲醇提取之后,用固相萃取柱净化,高效液相谱仪分析,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样品前处理简单等优点[2]。
2 液相质谱联用法
覃冬杰等人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柳州螺蛳粉中米酵
菌酸,该方法用75%的甲醇超声提取
后,经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用液相
谱分离,质谱检测,结果显示该方
法简易灵敏准确[3]。温海滨建立了高
效液相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黑木耳中
的米酵菌酸,该方法用氨水-甲醇提取,
经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然后经液相质
谱联用仪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灵
敏准确,适用于木耳基质中米酵菌酸
的测定[4]。
3 液相谱和飞行时间质谱联用
李红娜等人建立了液相谱和飞
行时间质谱(Q-TOF)联用检测米酵菌
酸的方法,该方法用甲醇提取,经液
相谱分飞行时间质谱仪测定,其检
测限为2 μg/kg,在5~100 μg/kg
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用的Q-TOF
是高分辨质谱,有很明显的定性优势,
准确度远远高于三重四级杆(QqQ)[5],
但是Q-TOF的成本较QqQ高,难以
在一般实验室应用。
4 荧光层析法
张小波等人开发了米酵菌酸荧光
定量检测卡,制备米酵菌酸-牛血清
白蛋白偶联物,包被至硝酸纤维素膜
上,用自制米酵菌酸BA单克隆抗体
标记分辨微球再放入微孔中,然后将
包被后的膜和标记后的微孔组装成快
速检测卡,用甲醇-水溶液提取样本
进行检测,在浓度为1~100 ng/mL
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相
比于高效液相谱法和液相质谱联用
法具有处理处理简单、快速以及不需
要昂贵的仪器和专业的技术人员等
优点[6]。
5 通过检测耶毒假单胞菌来检测
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由耶毒假单胞菌产生,
因此也可以通过检测耶毒假单胞菌来
对米酵菌酸进行定性,目前耶毒假单
胞菌有以下4种方法。
5.1 分离培养耶毒假单胞菌
李晓琍等人建立了椰毒假单胞菌
酵米面亚种分离鉴定方法,并比较了
增菌或不增菌、添加抗生素和不添加
抗生素的分离效果,结果显示,同时
开展增菌和不增菌培养,既可节约时
间、成本,又避免漏检,提高了检出
率;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中
添加龙胆紫和氯霉素2种抗生素,
可使培养基选择性更强,菌落特征
显著[7]。广告检测
5.2 实时荧光定量PCR
林捷等人建立了食品中椰毒假单
胞菌酵米的亚种实时荧光PCR检测法,
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并摸索了最
佳退火温度、最佳引物和探针浓度,
所建立的方法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灵
敏性[8]。
5.3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马晓燕等人建立了环介导等温扩
增技术(LAMP)快速检测椰毒假单胞
菌,该方法根据公布的椰毒假单胞菌
16S、23S rRN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
建立了LAMP反应体系,并将LAMP
法与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进行
比较,结果表明,LAMP检测方法是
丝网除沫器安装
PCR方法检测灵敏度的1 000倍,因
此LAMP可以简便快速有效地检测食
品中的椰毒假单胞菌[9]。
5.4 脉冲电泳分析
国译丹等人建立了云南省椰毒假
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分析及PFGE
(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的方法,通过
内切酶SpeI酶切割17株椰毒假单
胞菌的染体DNA以进行脉冲电泳
(PFGE)分析,结果分离鉴定出椰酵假
单胞菌14株,为椰毒假单胞菌酵米
米酵菌酸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 郑 容 重庆市万州食品药品检验所 郭正卫 重庆市万州区人民医院
摘 要:米酵菌酸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真菌毒素,近年来,米酵菌酸中毒时有发生,其致死率极高。因此米酵菌酸的检测也备受关注,本文总结了米酵菌酸的检测方法,以为米酵菌酸的检测和新的检测方法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米酵菌酸;检测方法;食品
(下转121页)
上述实验数据表明,检样从稀释至倾注平板时间的长短对菌落总数的结果是有影响的,间隔时间越长,酱油中菌落总数就会越高。从实验数据看,从样品的稀释到倾注平板的时间每延长5 min菌落总数就有明显增加。以蒸鱼酱油和老抽王酱油+生理盐水组的结果为例,在放置了30 min时,结果分别是立即倾注平板的4.2倍和3.0倍,放置60 min时,结果分别是立即倾注平板的5.6倍和4.5倍,因此,建
议从制备样匀液到样品倾注培养皿的完成,全程不超过20 min,否则间隔的时间越长对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就越大。
培养介质对菌落总数的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实验分别取了生理盐水、磷酸盐缓冲液及蛋白胨水作为样品稀释液,从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蛋白胨水组的菌落总数明显比生理盐水和
磷酸缓冲液高,这可能是蛋白胨水对
酱油已受损的细菌细胞有一定的保护
作用,所以,检样的稀释液应该按照
GB 4789.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的规
定,以生理盐水或磷酸缓冲液作为稀
释液。
3 小结
经过实验说明,酱油从稀释到倾
注平板的时间不宜过长,间隔时间越
长,对菌落总数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
响就越大,因此,建议样品经稀释后
在20 min内完成接种,确保菌落总
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使检验结果更
能反映食品生产过程是否符合卫生
要求。
参考文献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
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食品安全国
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
定:GB 4789.2—2016[S].北京:中国标
准出版社,2016:2-6.
[2]李志明.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
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5-16.
[3]曾慈庭,吴锦如.影响冷饮食品
菌落总数测定结果的有关因素初探[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1995(4):235-236.
[4]陈功亮,冯园园,焦志培.培养
基对调味面制品菌落总数检验结果的影
响[J].食品界,2019(4):50,52.
[5]张倩.食品微生物检验中菌落
总数测定的分析[J].食品工程,2011(1):
13-14.
作者简介:阮满堂(1977—),女,
汉族,广东广州人,本科,质量工程师。
研究方向:食品质量管理和质量检测。
面亚种引起的食物中毒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10]。通过耶毒假单胞菌检测米酵菌酸可能会出现假阴性,当耶毒假单胞菌产生了大量的米酵菌酸时,高温可能会使耶毒假单胞菌失活而引起DNA降解,而米酵菌酸具有耐高温不易降解的特性,从而使得结果为假 阴性。
6 结语
预防食品安全事故,首先应提高公民的食品安全意识,腐败变质的食物不要食用,家庭自制发酵食品
要慎用,切不可贪图便宜和节约,以免造成悲剧。其次,提高企业和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理念,增强责任和风险意识,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风险防范水平。最后应该从源头把控好食品安全质量,加强食品安全抽检力度,杜绝污染食品流通到市场,这也对食品安全检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发快速准
确的检验方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李红艳,金燕飞,黄海智,等.高
效液相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结合固相
萃取法快速测定食品中米酵菌酸残留[J].
日志存储食品科学,2016(24):247-251.
[2]苏永恒,张伟,张榕杰,等.固相
萃取-高效液相谱法测定食品中米酵
光盘包装盒菌酸含量[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7(4):
438-439.
[3]覃冬杰,陈荣珍,卢艺,等.超高
柔性自动化生产线效液相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柳州螺蛳
粉中米酵菌酸[J].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学
报,2020(13):4273-4278.
[4]温海滨.高效液相谱-串联质
谱法测定黑木耳中的米酵菌酸[J].现代
食品,2020(12):166-169.
[5]李红娜,袁飞,张辰陽,等.液毒草解毒剂
相谱和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检测米酵菌
酸[J].食品工业,2018,39(7):324-328.
[6]张小波,温国原,辛苗苗,等.米
酵菌酸荧光定量检测卡的开发和应
用[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
10(11):3584-3589.
[7]李晓琍,杨祖顺,国译丹,等.一
起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分
离鉴定方法的改进[J].中国卫生检验杂
志,2016,26(9):1251-1253.
[8]林捷,方陈玉,陆晶芳,等.食品
中椰毒假单胞菌酵米亚种实时荧光PCR
检测的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
报,2020,11(11):3538-3544.
[9]马晓燕,张蕴哲,王羽,等.环
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椰毒假单
胞菌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3,
34(3):321-324.
[10]国译丹,杨祖顺,汤晓召,等.云
南省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分
析及PFGE分型[J].昆明医科大学学
报,2019,40(10):73-76.
(上接119页)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3:38: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2509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酵菌酸   检测   食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