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卷弹簧、转矩产生装置、钟表用机芯和钟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涡卷弹簧转矩产生装置、钟表用机芯和钟表。


背景技术:



2.在机械式钟表中,已知设有转矩产生装置的钟表,该转矩产生装置具备对旋转体赋予转矩的涡卷弹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涡卷弹簧在外端部安装于第一零件,在内端部安装于第二零件,通过使第一零件与第二零件相对旋转来将涡卷弹簧卷紧,从而使转矩在第一零件与第二零件之间产生。
3.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

00856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4.发明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存在涡卷弹簧致使产生的转矩由于伴随着卷紧的变形而发生变动的可能性。例如,在将涡卷弹簧绕紧而使转矩产生的情况下,不仅周向方向的力,而且伴随着涡卷弹簧的外周部的直径缩小,径向方向内侧的力也作用于涡卷弹簧的外端部。另外,在将涡卷弹簧开卷而使转矩产生的情况下,不仅周向方向的力,而且径向方向外侧的力也作用于涡卷弹簧的外端部。在此,涡卷弹簧的外端部由单个支承轴支撑的构成中,在支承轴以圆柱状形成的情况下,或在支承轴所插入的凹部以圆形状形成的情况下等,如果周向方向的力和径向方向的力作用于涡卷弹簧的外端部,则涡卷弹簧的外端部可能以支承轴为中心旋转。如果涡卷弹簧的外端部旋转,则与涡卷弹簧的外端部被固定的情况相比,涡卷弹簧的外周部更大地位移,因而存在沿径向方向相邻的弹簧彼此的接触发生的可能性。如果在涡卷弹簧中发生接触,则由于接触部处的摩擦力,有时候涡卷弹簧不能使期望的转矩产生。
5.于是,本发明提供能够使期望的转矩产生的涡卷弹簧、转矩产生装置、钟表用机芯和钟表。
6.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发明的涡卷弹簧是围绕轴线被卷紧而使转矩产生的钟表用涡卷弹簧,其特征在于具备:弹簧主体,以涡卷状延伸;和卡合部,一体成形于前述弹簧主体的外端部,在至少2个点处卡合于被卡合部件。
7.依据本发明,能够抑制卡合部相对于被卡合部件旋转。因此,即使涡卷弹簧被卷紧,不仅周向方向的力,而且径向方向的力作用于卡合部,也能够抑制涡卷弹簧的非预期变形。因而,能够抑制涡卷弹簧的绕紧所导致的自身接触、或涡卷弹簧的开卷所导致的向周围零件的接触等。由此,能够抑制由于伴随着被卷紧状态的涡卷弹簧的接触产生的摩擦力而涡卷弹簧致使产生的转矩减小。因此,涡卷弹簧能够使期望的转矩产生。
8.在上述的涡卷弹簧中也可以是,前述卡合部具有与前述被卡合部件接触的第一接
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前述第一接触部处的第一法向矢量指向从前述轴线的轴向方向观察而从前述轴线偏离的方向,前述第二接触部处的第二法向矢量指向从前述轴向方向观察而从前述第一接触部偏离的方向。
9.依据本发明,能够将作用于卡合部的周向方向的力所导致的卡合部的位移限制在第一接触部。而且,能够将作用于卡合部的径向方向的力所导致的以第一接触部为中心的卡合部的旋转限制在第二接触部。因而,卡合部相对于被卡合部件的旋转被限制,因而能够起到上述的效果。
10.在上述的涡卷弹簧中也可以是,在前述卡合部,形成有供设于前述被卡合部件的一对凸部逐个地配置的一对凹部。
11.依据本发明,通过一个凸部与一个凹部的内表面的接触和另一个凸部与另一个凹部的内表面的接触,卡合部与被卡合部件在2个点处卡合。因此,能够起到上述的效果。
12.在上述的涡卷弹簧中也可以是,前述一对凹部的各个具备:第一延伸部,供前述凸部配置,沿着围绕前述轴线的周向方向延伸;和第二延伸部,与前述第一延伸部相连,沿着以前述轴线为中心的径向方向延伸,开口于前述卡合部的侧面。
13.依据本发明,为了使位于第一延伸部的凸部到达卡合部的侧面的开口,有必要使凸部在相对于卡合部沿着周向方向位移之后沿着径向方向位移。因此,与凹部从轴向方向观察而以直线状延伸的构成相比较,能够抑制凸部从凹部脱落。因此,能够使卡合部与被卡合部件可靠地卡合。
14.在上述的涡卷弹簧中也可以是,前述一对凹部的各个将前述卡合部沿前述轴线的轴向方向贯通,前述一对凹部的各个具备:宽度窄小部,供前述凸部配置;和宽度宽大部,在围绕前述轴线的周向方向上与前述宽度窄小部相连,沿以前述轴线为中心的径向方向比前述宽度窄小部更大地形成。
15.依据本发明,即使在不能插入贯通于宽度窄小部的凸边部设于凸部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使凸部在插入贯通至宽度宽大部之后移动至宽度窄小部而将凸部配置于宽度窄小部。因此,能够使设有凸边部的凸部卡合于卡合部而抑制凸部从凹部脱落。因此,能够使卡合部与被卡合部件可靠地卡合。
16.在上述的涡卷弹簧中也可以是,在前述卡合部,形成有供形成于前述被卡合部件的第一凸部配置的凹部,前述卡合部的侧面以能够与形成于前述被卡合部件的第二凸部接触的方式形成。
17.依据本发明,通过第一凸部与凹部的内表面的接触和第二凸部与卡合部的侧面的接触,卡合部与被卡合部件在2个点处卡合。因此,能够起到上述的效果。而且,与第二凸部配置在形成于卡合部的凹部的构成相比较,能够作为能够容许第二凸部相对于第一凸部的基于制造误差的位置偏离的构成。
18.在上述的涡卷弹簧中也可以是,在前述卡合部,形成有供形成于前述被卡合部件的凸部配置的、从前述轴线的轴向方向观察而为非圆形状的凹部。
19.在假设单个凹部从轴向方向观察而以圆形状形成的情况下,无论凸部的形状如何,都不能使卡合部与被卡合部件在2个点以上处卡合,不能抑制卡合部相对于被卡合部件旋转。依据本发明,通过例如将凸部从轴向方向观察而以非圆形状形成,或将多个凸部配置于凹部,能够使卡合部与被卡合部件在至少2个点处卡合。因此,能够起到上述的效果。
20.在上述的涡卷弹簧中也可以是,前述卡合部的外形从前述轴线的轴向方向观察而为非圆形状。
21.在假设卡合部的外形从轴向方向观察而为圆形状的情况下,仅使被卡合部件与卡合部的侧面接触不能使卡合部与被卡合部件在2个点以上处卡合,不能抑制卡合部相对于被卡合部件旋转。依据本发明,通过使被卡合部件与卡合部的侧面接触,能够使卡合部与被卡合部件在至少2个点处卡合。因此,能够起到上述的效果。
22.本发明的转矩产生装置,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的涡卷弹簧;前述涡卷弹簧的前述卡合部所卡合的前述被卡合部件;以及供前述涡卷弹簧的内端部安装的被安装部件。
23.依据本发明,由于具备使期望的转矩产生的涡卷弹簧,因而能够抑制施加至被卡合部件与被安装部件之间的转矩不足。
24.在上述的转矩产生装置中也可以是,具有日历机构,该日历机构具备:换日齿轮,包括前述被卡合部件和前述被安装部件中的任一个,与时轮的旋转同步地旋转;和换日爪单元,具有前述被卡合部件和前述被安装部件中的另一个、以及以能够卡合脱离于显示日期文字的日期轮的齿部的方式设置的换日爪,设置成能够相对于前述换日齿轮与前述换日齿轮同轴地转动;并切换明示于表盘的日期窗的前述日期文字。
25.依据本发明,能够抑制由于施加至换日爪单元的转矩的不足而传递至日期轮的旋转力不足。因此,能够作为具有能够进行可靠的日期进给动作的日历机构的转矩产生装置。
26.在上述的转矩产生装置中也可以是,具有转矩机构,该转矩机构具备:输入旋转体,包括前述被卡合部件和前述被安装部件中的任一个,通过来自动力源的动力而旋转,对前述涡卷弹簧补充动力;输出旋转体,包括前述被卡合部件和前述被安装部件中的另一个,通过来自前述涡卷弹簧的动力而旋转,将前述涡卷弹簧的动力传输至擒纵调速器;以及周期控制机构,基于前述输出旋转体的旋转,使前述输入旋转体相对于前述输出旋转体间歇性地旋转。
27.依据本发明,由于施加至输入旋转体与输出旋转体之间的转矩稳定,因而能够抑制从输出旋转体传递至擒纵器的转矩的变动。
28.在上述的转矩产生装置中也可以是,具有逆行机构,该逆行机构具备:转动部,包括前述被卡合部件和前述被安装部件中的任一个,与指针同步地转动;和支撑部,包括前述被卡合部件和前述被安装部件中的另一个,可转动地支撑前述转动部;并使前述指针在初始位置与末期位置之间往复移动。
29.依据本发明,能够抑制施加至转动零件的转矩不足而指针的反复移动错乱。
30.本发明的钟表用机芯以具备上述的转矩产生装置作为特征。本发明的钟表以具备上述的钟表用机芯作为特征。
31.依据本发明,能够作为能够使基于涡卷弹簧的动作稳定的钟表用机芯和钟表。
32.发明的效果依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使期望的转矩产生的涡卷弹簧、转矩产生装置、钟表用机芯和钟表。
附图说明
33.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钟表的平面图。
34.图2是从表侧观察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机芯的平面图。
35.图3是从背侧观察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机芯的平面图。
36.图4是从机芯的背侧观察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日历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37.图5是从下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日轮的平面图。
38.图6是从上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日轮的平面图。
39.图7是从上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日齿轮和换日工作弹簧的平面图。
40.图8是图6的viii

viii线上的截面图。
41.图9是日历机构的动作说明图,是从下方观察日历机构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42.图10是日历机构的动作说明图,是从下方观察日历机构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43.图11是日历机构的动作说明图,是从下方观察日历机构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44.图12是从上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日工作弹簧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45.图13是从上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换日齿轮和换日工作弹簧的平面图。
46.图14是从上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换日工作弹簧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47.图15是从上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换日齿轮和换日工作弹簧的平面图。
48.图16是从上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换日工作弹簧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49.图17是从上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换日齿轮和换日工作弹簧的平面图。
50.图18是从上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换日工作弹簧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51.图19是从上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所涉及的换日齿轮和换日工作弹簧的平面图。
52.图20是从上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所涉及的换日工作弹簧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53.图21是从上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五变形例所涉及的换日齿轮和换日工作弹簧的平面图。
54.图22是从上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五变形例所涉及的换日工作弹簧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55.图23是从上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六变形例所涉及的换日齿轮和换日工作弹簧的平面图。
56.图24是从上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六变形例所涉及的换日工作弹簧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57.图2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机芯的框图。
58.图26是从上方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机芯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59.图27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机芯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60.图28是从上方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机芯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61.图29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钟表的外观图。
62.图30是逆行机构的平面图。
63.图31是逆行机构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64.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功能的构成标记相同符号。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钟表的一个示例,举例说明机械式钟表。
65.一般而言,将钟表的包括驱动部分的机械体称为“机芯”。将如下状态称为钟表的“成品”:将表盘、针安装于该机芯并放入至钟表壳中而成为完成制品。将构成钟表的基板的主板的两侧中的存在钟表壳的玻璃的一侧(即,存在表盘的一侧)称为机芯的“背侧”。另外,将主板的两侧中的存在钟表壳的壳后盖的一侧(即,与表盘相反的一侧)称为机芯的“表侧”。
66.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从表盘朝向壳后盖的方向定义为上方且将其相反侧定义为下方而说明。另外,以各旋转轴线为中心,将从上方观察而顺时针地旋转的方向称为顺时针方向,将从上方观察而逆时针转地旋转的方向称为逆时针方向。
67.[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钟表的平面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钟表1的成品在由未图示的壳后盖和玻璃2构成的钟表壳内,具备:机芯10(钟表用机芯);表盘3,具有至少表示与小时有关的信息的刻度;以及指针,包括时针5、分针6和秒针7。在表盘3,形成有使显示于后述的日期轮40的日期文字40a明示的日期窗3a。
[0068]
图2是从表侧观察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机芯的平面图。此外,在图2中为了易于观察附图,省略构成机芯10的一部分零件的图示。如图2所示,机芯10具有构成基板的主板11。柄轴9装入至主板11。在图1所示的钟表壳的外侧,转柄4联接至柄轴9。机芯10在主板11的表侧具备表侧轮系12和擒纵调速器13。
[0069]
表侧轮系12将转矩传递至擒纵调速器13。表侧轮系12主要具备一对条盒组件20a、20b、空转齿轮21、二号轮22、三号轮23、四号轮24、和擒纵中间轮25。一对条盒组件20a、20b在从上下方向观察的俯视下互相并排地配置。各条盒组件20a、20b被轴支承于主板11与未图示的条盒夹板之间。各条盒组件20a、20b具备:条盒轮20a,在内部容纳发条;和棘轮20b,以能够与条盒轮20a同轴且相对旋转的方式配置。发条的外端部固定于条盒轮20a,发条的内端部固定于棘轮20b。由此,通过伴随着发条的退卷产生的转矩而条盒轮20a和棘轮20b相对旋转,并且通过使条盒轮20a和棘轮20b沿既定方向相对旋转而发条被卷紧。
[0070]
一个条盒组件20a的棘轮20b与棘轮中间轮27啮合。棘轮中间轮27构成手动上弦轮系14的一部分。手动上弦轮系14将柄轴9的旋转传递至一个条盒组件20a的棘轮20b。由此,一个条盒组件20a的棘轮20b通过柄轴9的旋转而旋转,将一个条盒组件20a的发条卷紧。一个条盒组件20a的条盒轮20a的齿部与另一个条盒组件20b的条盒轮20a的齿部啮合。另一个条盒组件20b的条盒轮20a通过伴随着一个条盒组件20a的发条的退卷产生的转矩来旋转,将另一个条盒组件20b的发条卷紧。而且,另一个条盒组件20b的棘轮20b伴随着另一个条盒组件20b的发条的退卷而旋转。
[0071]
空转齿轮21、二号轮22、三号轮23、四号轮24和擒纵中间轮25被轴支承于主板11与未图示的轮系夹板之间。这些空转齿轮21、二号轮22、三号轮23、四号轮24和擒纵中间轮25,如果另一个条盒组件20b的棘轮20b通过被卷紧的发条的弹性复原力而旋转,则基于该旋转而旋转。
[0072]
即,空转齿轮21与另一个条盒组件20b的棘轮20b啮合,基于棘轮20b的旋转而旋转。二号轮22与空转齿轮21啮合,基于空转齿轮21的旋转而旋转。三号轮23与二号轮22啮合,基于二号轮22的旋转而旋转。四号轮24与三号轮23啮合,基于三号轮23的旋转而旋转。在四号轮24,安装有图1所示的秒针7,秒针7基于四号轮24的旋转而显示“秒”。秒针7以由擒纵调速器13调速的旋转速度,1分钟旋转一圈。擒纵中间轮25与四号轮24啮合,基于四号轮24的旋转而旋转。擒纵中间轮25与后述的擒纵轮的擒纵小齿轮(未图示)啮合。
[0073]
擒纵调速器13控制表侧轮系12的旋转。擒纵调速器13主要具备摆轮游丝系统32、以及未图示的擒纵轮和擒纵叉。擒纵轮通过从条盒组件20a、20b的发条经由表侧轮系12传递的转矩而旋转。擒纵叉使擒纵轮进行擒纵而有规律地旋转。摆轮游丝系统32使擒纵轮以一定速度进行擒纵。
[0074]
图3是从背侧观察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机芯的平面图。此外,在图3中为了易于观察附图,省略构成机芯10的一部分零件的图示。如图3所示,机芯10在主板11的背侧具备背侧轮系15、日历机构16、时刻修正轮系17和日历修正机构18。
[0075]
背侧轮系15主要具备分轮36、跨轮37和时轮38。分轮36与四号轮24(参照图2)同轴地配置。分轮36与三号轮23(参照图2)啮合,基于三号轮23的旋转而旋转。在分轮36,安装有图1所示的分针6,分针6通过分轮36的旋转而显示“分”。分针6以由擒纵调速器13调速的旋转速度,1小时旋转一圈。跨轮37与分轮36啮合,基于分轮36的旋转而旋转。时轮38与分轮36同轴地配置。时轮38与跨轮37啮合,基于跨轮37的旋转而旋转。在时轮38,安装有图1所示的时针5,时针5通过时轮38的旋转而显示“时”。时针5以由擒纵调速器13调速的旋转速度,12小时旋转一圈。
[0076]
日历机构16具备日期轮40、第一换日中间轮41、第二换日中间轮42、换日轮43、换日轮限制弹簧44(参照图4)和日期跳杆45。日期轮40是相对于主板11旋转自由地安装的环状部件。在日期轮40,沿着周向方向按次序显示表示1至31日的日期文字40a(参照图1)。在日期轮40的内周面,形成有多个齿部40b。多个齿部40b向径向方向的内侧突出,并且沿周向方向隔开间隔而形成。
[0077]
第一换日中间轮41、第二换日中间轮42和换日轮43被主板11可旋转地支撑。第一换日中间轮41与时轮38啮合,基于时轮38的旋转而旋转。第二换日中间轮42与第一换日中间轮41啮合,基于第一换日中间轮41的旋转而旋转。
[0078]
换日轮43具备换日齿轮60和换日爪75。换日齿轮60与第二换日中间轮42啮合,基于第二换日中间轮42的旋转而24小时旋转一圈。换日爪75围绕换日齿轮60的旋转中心24小时旋转一圈。换日爪75每旋转一圈一次地卡合于日期轮40的齿部40b,使日期轮40以一个齿的量旋转。由此,日历机构16使日期轮40间歇性地旋转。对于换日轮43的详细构成,稍后与换日轮限制弹簧44的构成一起阐述。
[0079]
日期跳杆45矫正日期轮40的旋转方向的位置。日期跳杆45的顶端部45a在俯视下位于日期轮40的内侧,并且向日期轮40侧被偏压,能够卡合于日期轮40的齿部40b。日期跳
杆45通过顶端部45a卡合于日期轮40的齿部40b,从而矫正日期轮40的旋转。由此,日期轮40能够以与多个齿部40b的间距角相同的角度间距,1天各旋转1步。
[0080]
时刻修正轮系17在修正时刻时将柄轴9的旋转传递至时针5和分针6。时刻修正轮系17具备小钢轮50、跨轮中间轮51和时刻修正传输轮52。小钢轮50设成与和柄轴9一体旋转的离合轮(未图示)啮合。跨轮中间轮51与小钢轮50啮合。由此,跨轮中间轮51基于小钢轮50的旋转而旋转。时刻修正传输轮52始终与跨轮中间轮51啮合,基于跨轮中间轮51的旋转而旋转。时刻修正传输轮52设成与跨轮37啮合。
[0081]
日历修正机构18在修正日期时将柄轴9的旋转传递至日期轮40。除了上述的小钢轮50和跨轮中间轮51之外,日历修正机构18具备第一日期修正传输轮53和第二日期修正传输轮54。第一日期修正传输轮53设成与跨轮中间轮51啮合。第一日期修正传输轮53通过与跨轮中间轮51啮合,从而基于跨轮中间轮51的旋转而旋转。第二日期修正传输轮54与第一日期修正传输轮53啮合,基于第一日期修正传输轮53而旋转。第二日期修正传输轮54被杆(未图示)支撑,该杆伴随着第一日期修正传输轮53的旋转而围绕第一日期修正传输轮53的旋转中心摇摆。第二日期修正传输轮54伴随着第一日期修正传输轮53的既定方向的旋转而以接近日期轮40的方式位移,啮合于日期轮40的齿部40b。由此,日历修正机构18使日期轮40旋转。
[0082]
接着,对日历机构16的换日轮43和换日轮限制弹簧44详细阐述。图4是从机芯的背侧观察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日历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此外,图4中将换日轮43的一部分剖切而图示。如图4所示,在机芯10的通常走针时,换日轮43围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p沿图中的箭头a方向旋转。以下,将围绕旋转轴线p的周向方向简称为周向方向,并且将周向方向中的通常走针时的换日轮43的旋转方向称为正转方向。另外,将以旋转轴线p为中心的径向方向简称为径向方向。换日轮43具备:换日齿轮60,与时轮38的旋转同步地1天旋转一圈;换日爪单元70,相对于换日齿轮60围绕旋转轴线p可旋转地设置;以及换日工作弹簧90(参照图6),将转矩施加至换日齿轮60与换日爪单元70之间。
[0083]
图5是从下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日轮的平面图。图6是从上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日轮的平面图。如图5和图6所示,换日齿轮60具备啮合于第二换日中间轮42(参照图3)的齿轮主体61、以及从齿轮主体61向上方突出的第一弹簧销62a、第二弹簧销62b和限制解除销66。齿轮主体61围绕旋转轴线p可旋转地设置。在齿轮主体61的中心,形成有后述的换日轴71所插入贯通的贯通孔。
[0084]
图7是从上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日齿轮和换日工作弹簧的平面图。如图7所示,第一弹簧销62a和第二弹簧销62b分别在相对于旋转轴线p偏心的位置处被齿轮主体61支撑。第一弹簧销62a和第二弹簧销62b沿围绕旋转轴线p的周向方向并排地配置。第一弹簧销62a比第二弹簧销62b更沿正转方向定位。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弹簧销62a和第二弹簧销62b彼此同样地形成,因而在未特别指定第一弹簧销62a和第二弹簧销62b中的一个的情况下,简称为弹簧销62。弹簧销62以横截面圆形状形成。弹簧销62具备:圆柱部63,从齿轮主体61向上方突出;和凸边部64,从圆柱部63向圆柱部63的径向方向外侧伸出。圆柱部63以一定的外径沿上下方向延伸。凸边部64设于圆柱部63的上端部。凸边部64相对于齿轮主体61的上表面隔开间隔而配置。
[0085]
限制解除销66相对于第一弹簧销62a和第二弹簧销62b沿正转方向隔开间隔而配
置。限制解除销66具备:轴部67,固定于齿轮主体61;和凸缘部68,从轴部67向轴部67的径向方向外侧伸出。轴部67的下端部被压入至形成于齿轮主体61的贯通孔。凸缘部68设于轴部67中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即,轴部67的上端部从凸缘部68向上方突出。凸缘部68相对于齿轮主体61的上表面隔开间隔而配置,配置成避免对换日工作弹簧90的干涉。
[0086]
图8是图6的viii

viii线上的截面图。如图5和图8所示,换日爪单元70具备换日轴71、换日爪75、换日爪弹簧80、爪压板82以及弹簧压板83。
[0087]
如图8所示,换日轴71具备与换日齿轮60的齿轮主体61同轴地设置的中心管72、和从中心管72伸出的爪座73。中心管72可相对旋转地插入贯通至齿轮主体61的贯通孔。中心管72相对于齿轮主体61向上下两侧突出。爪座73配置成重叠于齿轮主体61的下表面。爪座73以从中心管72向径向方向外侧突出并且沿着周向方向在整周延伸的圆环状形成。
[0088]
如图5所示,换日爪75配置成在俯视下重叠于爪座73。换日爪75在围绕旋转轴线p的周向方向上的中间部,被爪座73可转动地支撑。具体而言,换日爪75被从爪座73向下方突出的支承轴可转动地支撑。换日爪75具备从转动中心沿正转方向延伸的爪主体76、和从转动中心沿与正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的臂77。臂77以能够与换日轴71的中心管72的外周面接触的方式形成。爪主体76的顶端部76a以在俯视下能够从爪座73向径向方向的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爪主体76的顶端部76a从爪座73最突出的状态是臂77与换日轴71的中心管72的外周面接触的状态。即,臂77规定爪主体76从爪座73突出的距离。
[0089]
爪主体76配置于在换日爪单元70沿正转方向旋转时,顶端部76a能够与日期轮40的齿部40b接触的位置(一并参照图4)。爪主体76在换日爪单元70沿与正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比顶端部76a更沿与正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定位的部分与日期轮40的齿部40b接触,从而朝向径向方向的内侧位移。
[0090]
换日爪弹簧80偏压换日爪75。换日爪弹簧80配置成在俯视下重叠于爪座73。换日爪弹簧80具备:基部80a,被爪座73固定地支撑;和弹簧体80b,从基部80a沿换日轮43的正转方向延伸,与换日爪75的臂77接触。基部80a被从爪座73向下方突出的支承轴支撑。弹簧体80b从径向方向的外侧与换日爪75的臂77接触。弹簧体80b通过弹性变形的复原力而将臂77向径向方向的内侧推压。由此,换日爪75沿臂77与换日轴71的中心管72的外周面接触的方向被偏压。即,换日爪75沿爪主体76的顶端部76a在俯视下从爪座73向径向方向的外侧突出的方向被偏压。
[0091]
爪压板82限制换日爪75和换日爪弹簧80向下方的移动。爪压板82配置于夹着换日爪75和换日爪弹簧80而与爪座73相反的一侧。爪压板82以直径与爪座73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圆盘状形成,与爪座73同轴地配置。在爪压板82的中心,形成有换日轴71的中心管72的下端部所插入的贯通孔。另外,在爪压板82,形成有避开支撑换日爪75和换日爪弹簧80的各个支承轴的贯通孔。爪压板82相对于换日轴71固定地设置。
[0092]
如图6所示,弹簧压板83在与换日齿轮60的齿轮主体61之间保持换日工作弹簧90。弹簧压板83配置于换日齿轮60的齿轮主体61的上方。弹簧压板83以直径比换日齿轮60的齿轮主体61更小的圆盘状形成,与换日齿轮60的齿轮主体61同轴地配置。在弹簧压板83的中心,形成有换日轴71的中心管72的上端部所插入的贯通孔。弹簧压板83相对于换日轴71固定地设置。
[0093]
在弹簧压板83,形成有销引导孔84和限制弹簧卡合部85。销引导孔84插入有换日
齿轮60中的限制解除销66的轴部67的上端部。销引导孔84以将旋转轴线p作为中心的圆弧状延伸,以便容许限制解除销66围绕旋转轴线p的位移。销引导孔84具备沿正转方向设置的下游端84a、和沿与换日轮43的正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设置的上游端84b。限制解除销66的轴部67的上端部位于销引导孔84的上游端84b。限制弹簧卡合部85是形成于弹簧压板83的外周面的切口。限制弹簧卡合部85形成于销引导孔84的下游端84a的附近。限制弹簧卡合部85具备朝向换日轮43的正转方向的弹簧卡合面85a。弹簧卡合面85a设于在限制解除销66的轴部67的上端部位于销引导孔84的下游端84a的状态下,在俯视下重叠于限制解除销66的凸缘部68的位置。
[0094]
如图6和图8所示,换日工作弹簧90配置于换日齿轮60的齿轮主体61与换日爪单元70的弹簧压板83之间。换日工作弹簧90是由铁或镍等金属、或硅等非金属构成的涡卷弹簧。换日工作弹簧90通过使外端部和内端部相对旋转而以缩小直径的方式绕紧来被卷紧。被卷紧的换日工作弹簧90弹性变形而在外端部与内端部之间使转矩产生。在以下的与换日工作弹簧90的形状有关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的记载,就以在机芯10动作时的换日轮43的所有状态中的、换日工作弹簧90的卷紧量最小的状态为前提。
[0095]
如图7所示,换日工作弹簧90具备以涡卷状延伸的弹簧主体91、位于内端部的固定部92、以及位于外端部的卡合部93。弹簧主体91在俯视下以一定的宽度涡卷状地延伸。具体而言,弹簧主体91沿着以旋转轴线p为中心的阿基米德曲线延伸。弹簧主体91从固定部92朝向卡合部93沿正转方向延伸。
[0096]
固定部92一体成形于作为弹簧主体91的一个周端部的内端部。固定部92以圆环状形成,与旋转轴线p同轴地配置。固定部92安装于换日爪单元70(参照图6)。具体而言,固定部92外插于换日轴71的中心管72,被换日轴71固定地支撑(参照图8)。
[0097]
卡合部93一体成形于作为弹簧主体91的另一个周端部的外端部91a。即,卡合部93与弹簧主体91的连接部具有连续性。卡合部93在弹簧主体91的外周部的径向方向外侧,相对于限制解除销66沿周向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卡合部93相对于弹簧主体91沿径向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卡合部93将上下方向作为厚度方向,以一定的厚度从弹簧主体91的外端部91a沿正转方向延伸。卡合部93在至少2个点处卡合于换日齿轮60。具体而言,卡合部93卡合于换日齿轮60的第一弹簧销62a和第二弹簧销62b。卡合部93相对于换日齿轮60向与正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的位移被限制。
[0098]
对卡合部93与换日齿轮60的卡合构造详细阐述。在卡合部93,形成有第一弹簧销62a和第二弹簧销62b从下方被逐个地插入的一对贯通孔94a、94b。一对贯通孔94a、94b是第一弹簧销62a的圆柱部63所位于的第一贯通孔94a、和第二弹簧销62b的圆柱部63所位于的第二贯通孔94b。第一贯通孔94a相对于第二贯通孔94b沿正转方向配置。第一贯通孔94a和第二贯通孔94b彼此同样地形成,因而在未特别指定第一贯通孔94a和第二贯通孔94b中的一个的情况下,简称为贯通孔94。
[0099]
贯通孔94具备:弹簧销62的圆柱部63所位于的宽度窄小部94a;和宽度宽大部94b,在周向方向上与宽度窄小部94a相连,沿径向方向比宽度窄小部94a更大地形成。宽度窄小部94a的径向方向的宽度与弹簧销62的圆柱部63的外径同等。宽度窄小部94a将弹簧销62的圆柱部63保持于正转方向的端部。宽度宽大部94b与宽度窄小部94a的与正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端部相连。宽度宽大部94b在俯视下比弹簧销62更大地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宽度宽
大部94b在俯视下以直径比弹簧销62的凸边部64更大的圆形状形成。由此,宽度宽大部94b容许弹簧销62的凸边部64沿上下方向通过。在弹簧销62插入至贯通孔94的宽度宽大部94b的状态下,卡合部93相对于换日齿轮60沿与正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滑行移动,通过使弹簧销62位于贯通孔94的宽度窄小部94a中的正转方向的端部,从而卡合于弹簧销62。弹簧销62的凸边部64的下表面与卡合部93的上表面对置。由此,卡合部93通过弹簧销62的凸边部64而被限制向上方的移动。
[0100]
换日工作弹簧90随着卡合部93相对于固定部92沿换日轮43的正转方向移动而被卷紧,使固定部92产生正转方向的转矩。由此,换日工作弹簧90将换日爪单元70沿正转方向偏压。
[0101]
如图4所示,换日轮限制弹簧44以悬臂状形成。换日轮限制弹簧44的基端部固定地设于主板11等。换日轮限制弹簧44的顶端部44a可滑动接触地设于弹簧压板83的外周面。换日轮限制弹簧44的顶端部44a朝向与正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换日轮限制弹簧44的顶端部44a卡合于弹簧压板83的限制弹簧卡合部85的弹簧卡合面85a。换日轮限制弹簧44形成为:在顶端部44a卡合于弹簧压板83的限制弹簧卡合部85的状态下,换日齿轮60的限制解除销66的凸缘部68能够与顶端部44a接触。
[0102]
(日历机构的动作)接着,参照图4和图9至图11,对如上所述地构成的日历机构16的动作进行说明。图9至11是日历机构的动作说明图,是从下方观察日历机构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如上所述,换日轮43的换日齿轮60与时轮38的旋转同步地,沿正转方向1天旋转一圈。如果换日齿轮60沿正转方向旋转,则其旋转力经由换日工作弹簧90传递至换日爪单元70,因而换日爪单元70也沿正转方向旋转。
[0103]
如图4所示,如果换日爪单元70的旋转继续进行,则每旋转一圈一次地,换日轮限制弹簧44的顶端部44a卡合于弹簧压板83的限制弹簧卡合部85。由此,成为换日爪单元70的正转方向的旋转被限制的状态。因此,换日齿轮60相对于换日爪单元70沿正转方向旋转。此时,换日齿轮60使限制解除销66的轴部67从换日爪单元70的销引导孔84的上游端84b附近沿正转方向移动并同时旋转(一并参照图6)。换日齿轮60将换日工作弹簧90卷紧并同时沿正转方向旋转。其结果是,换日工作弹簧90增大将换日爪单元70沿正转方向偏压的转矩并同时被卷紧。
[0104]
然后如图9所示,如果换日齿轮60的旋转进一步继续进行,则限制解除销66的轴部67到达销引导孔84的下游端84a(参照图6)附近。于是,限制解除销66的凸缘部68与换日轮限制弹簧44的顶端部44a接触,将换日轮限制弹簧44的顶端部44a向径向方向的外侧推压。然后,换日轮限制弹簧44与弹簧压板83的限制弹簧卡合部85的卡合被解除。此外,在午夜0点,换日轮限制弹簧44与弹簧压板83的限制弹簧卡合部85的卡合被解除的时机,钟表1的指针指示大约午夜0点。
[0105]
由此,被卷紧的换日工作弹簧90一下子退卷,换日爪单元70沿正转方向急剧地旋转。然后如图10所示,换日爪75的爪主体76沿正转方向急剧地移动,顶端部76a与日期轮40的齿部40b接触,能够使日期轮40旋转。由此,能够将基于日期跳杆45的卡合解除,并同时使日期轮40瞬时地旋转。
[0106]
然后如图11所示,如果日期轮40旋转,则日期跳杆45的顶端部45a再次卡合于日期
轮40的下一个齿部40b。由此,关于日期轮40,旋转方向的位置再度被矫正。其结果是,能够将明示于表盘3的日期窗3a的日期与1天相应地瞬时切换。
[0107]
(换日工作弹簧的作用)接着,参照图12,对本实施方式的换日工作弹簧90的作用进行说明。图12是从上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日工作弹簧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如图12所示,在换日工作弹簧90被换日齿轮60卷紧时,卡合部93被弹簧销62沿正转方向拉伸,相对于固定部92沿正转方向旋转。因此,如果换日工作弹簧90被卷紧,则基于弹簧主体91的偏压力沿与正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作用于卡合部93。而且,如果换日工作弹簧90被卷紧,则弹簧主体91以缩小直径的方式被绕紧,因而基于弹簧主体91的偏压力向径向方向的内侧作用于卡合部93。由此,在换日工作弹簧90被卷紧的状态下,与正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且向径向方向内侧的力作用于卡合部93。卡合部93在第一接触部95和第二接触部96处与换日齿轮60的弹簧销62a、62b接触。
[0108]
第一接触部95是如下的部分:卡合部93沿与正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被拉伸,由此与换日齿轮60接触。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接触部95位于划分第一贯通孔94a的内表面,与第一弹簧销62a接触。例如,第一接触部95是在划分第一贯通孔94a的内表面处,与第一弹簧销62a的接触所导致的表面压力取得极值的部分(以下所叙述的其它接触部也同样)。第一接触部95朝向在俯视下相对于径向方向沿与正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的方向。即,第一接触部95处的第一法向矢量v1指向在俯视下从旋转轴线p(参照图7)沿与正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偏离的方向。由此,卡合部93使通过弹簧主体91沿与正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被拉伸的力在第一接触部95处作用于第一弹簧销62a,通过其反力而被限制向与正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的位移。
[0109]
第二接触部96是如下的部分:卡合部93向径向方向的内侧被拉伸,由此与换日齿轮60接触。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接触部96位于划分第二贯通孔94b的内表面,与第二弹簧销62b接触。第二接触部96处的第二法向矢量v2指向在俯视下从第一接触部95偏离的方向。由此,卡合部93使欲以第一接触部95为中心旋转的力在第二接触部96处作用于第二弹簧销62b,通过其反力而被限制旋转。
[0110]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接触部95位于第一贯通孔94a的内表面,第二接触部96位于第二贯通孔94b的内表面,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第一接触部位于第二贯通孔94b的内表面,第二接触部位于第一贯通孔94a的内表面。即,根据第一贯通孔94a和第二贯通孔94b的相对位置的实际尺寸、以及第一弹簧销62a和第二弹簧销62b的相对位置的实际尺寸的关系,确定第一接触部位于第一贯通孔94a和第二贯通孔94b中的哪一个。不论是哪一种情况,第二接触部处的第二法向矢量指向在俯视下从第一接触部偏离的方向即可。
[0111]
如以上所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换日工作弹簧90具备卡合部93,其一体成形于弹簧主体91的外端部91a,在2个点处卡合于换日齿轮60。依据该构成,能够抑制卡合部93相对于换日齿轮60旋转。因此,即使换日工作弹簧90被卷紧而不仅周向方向的力而且径向方向的力作用于卡合部93,也能够抑制换日工作弹簧90的非预期变形。因而,能够抑制换日工作弹簧90的绕紧所导致的自身接触。由此,能够抑制由于伴随着被卷紧状态的换日工作弹簧90的接触产生的摩擦力而换日工作弹簧90致使产生的转矩减小。因此,换日工作弹簧90能够使期望的转矩产生。
[0112]
卡合部93具有与换日齿轮60接触的第一接触部95和第二接触部96。第一接触部95
处的第一法向矢量v1指向在俯视下从旋转轴线p偏离的方向。第二接触部96处的第二法向矢量v2指向在俯视下从第一接触部95偏离的方向。依据该构成,能够将作用于卡合部93的周向方向的力所导致的卡合部93的位移限制在第一接触部95。而且,能够将作用于卡合部93的径向方向的力所导致的、卡合部93以第一接触部95为中心的旋转限制在第二接触部96。因而,卡合部93相对于换日齿轮60的旋转被限制,因而能够起到上述的效果。
[0113]
在卡合部93,形成有供设于换日齿轮60的一对弹簧销62a、62b逐个地配置的一对贯通孔94a、94b。依据该构成,通过第一弹簧销62a与第一贯通孔94a的内表面的接触和第二弹簧销62b与第二贯通孔94b的内表面的接触,卡合部93与换日齿轮60在2个点处卡合。因此,能够起到上述的效果。
[0114]
贯通孔94具备:宽度窄小部94a,供弹簧销62配置;和宽度宽大部94b,在周向方向上与宽度窄小部94a相连,沿径向方向比宽度窄小部94a更大地形成。依据该构成,通过使设有凸边部64的弹簧销62在插入贯通至宽度宽大部94b之后移动至宽度窄小部94a,能够将弹簧销62配置于宽度窄小部94a。因此,能够使设有凸边部64的弹簧销62卡合于卡合部93,抑制弹簧销62从贯通孔94脱落。因此,能够使卡合部93与换日齿轮60可靠地卡合。
[0115]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日历机构16具备使期望的转矩产生的换日工作弹簧90,因而能够抑制施加至换日齿轮60与换日爪单元70之间的转矩不足。由此,能够抑制由于施加至换日爪单元70的转矩的不足而传递至日期轮40的旋转力不足。因此,能够作为能够进行可靠的日期进给动作的日历机构16。
[0116]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钟表1和机芯10具备上述的日历机构16,因而能够作为使日期进给动作稳定而具备高精度的日历的机芯和钟表。
[0117]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在日期轮40作为日期文字40a而显示与日期对应的数字,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日期轮40作为日期文字而显示星期。
[0118]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图13是从上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换日齿轮和换日工作弹簧的平面图。第一实施方式中,弹簧销62具有从圆柱部63向圆柱部63的径向方向外侧伸出的凸边部64。与此相对的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中,在弹簧销162不具有凸边部这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此外,以下所说明的以外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
[0119]
如图13所示,换日齿轮60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弹簧销62a和第二弹簧销62b而具有第一弹簧销162a和第二弹簧销162b。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弹簧销162a和第二弹簧销162b彼此同样地形成,因而在未特别指定第一弹簧销162a和第二弹簧销162b中的一个的情况下,简称为弹簧销162。弹簧销162以横截面圆形状形成。弹簧销162具备从齿轮主体61向上方突出的圆柱部163。弹簧销162形成为:比圆柱部163更靠上方的部分成为直径与圆柱部163相同,或者直径比圆柱部163更小。
[0120]
在卡合部93a,形成有第一弹簧销162a和第二弹簧销162b从下方逐个地插入的一对贯通孔104a、104b。一对贯通孔104a、104b是第一弹簧销162a的圆柱部163所位于的第一贯通孔104a、和第二弹簧销162b的圆柱部163所位于的第二贯通孔104b。第一弹簧销162a间隙配合于第一贯通孔104a。第一贯通孔104a在俯视下比第二弹簧销162b更大地形成,沿上下方向一致地延伸。具体而言,第一贯通孔104a以长圆形状(圆角长方形状)形成。第一贯通孔104a形成为使长轴沿着周向方向。第一贯通孔104a的短径成为与第一弹簧销162a的圆柱
部163的外径相同的程度。第一弹簧销162a的圆柱部163位于从第一贯通孔104a的长度方向两端分离的位置。第二弹簧销162b间隙配合于第二贯通孔104b。第二贯通孔104b在俯视下以圆形状形成,沿上下方向以一定的内径延伸。第二贯通孔104b的内径成为与第二弹簧销162b的圆柱部163的外径相同的程度。
[0121]
接着,参照图14,对本变形例的换日工作弹簧90的作用进行说明。图14是从上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换日工作弹簧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如图14所示,如果换日工作弹簧90被卷紧,则卡合部93a在第一接触部95a和第二接触部96a处与换日齿轮60的弹簧销162a、162b接触。
[0122]
第一接触部95a是如下的部分:卡合部93a沿与正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被拉伸,由此与换日齿轮60接触。第一接触部95a位于划分第二贯通孔104b的内表面,与第二弹簧销162b接触。第一接触部95a处的第一法向矢量v1指向在俯视下从旋转轴线p(参照图13)沿与正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偏离的方向。由此,卡合部93a使通过弹簧主体91而沿与正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被拉伸的力在第一接触部95a处作用于第二弹簧销162b,通过其反力而被限制向与正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的位移。
[0123]
第二接触部96a是如下的部分:卡合部93a向径向方向的内侧被拉伸,由此与换日齿轮60接触。第二接触部96a位于划分第一贯通孔104a的内表面,与第一弹簧销162a接触。第二接触部96a处的第二法向矢量v2指向在俯视下从第一接触部95a偏离的方向。由此,卡合部93a使欲以第一接触部95a为中心旋转的力在第二接触部96a处作用于第一弹簧销162a,通过其反力而被限制旋转。
[0124]
如以上所说明的,本变形例的换日工作弹簧90具备在2个点处卡合于换日齿轮60的卡合部93a,因而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0125]
而且,第一贯通孔104a在俯视下比第一弹簧销162a更大地形成。依据该构成,即使由于制造误差而第一弹簧销162a相对于第一贯通孔104a发生位置偏离,也能够使第一弹簧销162a配置于第一贯通孔104a。
[0126]
此外,在本变形例中,在卡合部93a形成有弹簧销162所插入的第一贯通孔104a和第二贯通孔104b,但也可以在卡合部代替贯通孔而形成有弹簧销162所插入的凹部。另外,在本变形例中,第一贯通孔104a和第二贯通孔104b中的沿正转方向定位的第一贯通孔104a为长孔,但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是,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中的沿与正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定位的第二贯通孔为长孔。
[0127]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图15是从上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换日齿轮和换日工作弹簧的平面图。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卡合部93形成有弹簧销62所插入的贯通孔94。与此相对的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中,在弹簧销62所插入的狭缝114形成于卡合部93b这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此外,以下所说明的以外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
[0128]
如图15所示,在卡合部93b,形成有将第一弹簧销62a和第二弹簧销62b纳入的一对狭缝114a、114b。一对狭缝114a、114b沿上下方向贯通卡合部93b,并且开口于卡合部93b的侧面。一对狭缝114a、114b是第一弹簧销62a的圆柱部63所位于的第一狭缝114a、和第二弹簧销62b的圆柱部63所位于的第二狭缝114b。第一狭缝114a相对于第二狭缝114b沿正转方向配置。第一狭缝114a和第二狭缝114b彼此同样地形成,因而在未特别指定第一狭缝114a
和第二狭缝114b中的一个的情况下,简称为狭缝114。
[0129]
狭缝114以弹簧销62的圆柱部63能够遍及全长通过的方式形成。狭缝114在俯视下以与弹簧销62的圆柱部63的外径相同程度的宽度延伸。狭缝114具备:沿着周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114a,弹簧销62的圆柱部63位于该第一延伸部114a;和第二延伸部114b,与第一延伸部114a相连,沿着径向方向延伸,开口于卡合部93b的侧面。第二延伸部114b与第一延伸部114a中的比正转方向的端部更靠与正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的部分相连。本变形例中,第二延伸部114b与第一延伸部114a中的与正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端部相连。第二延伸部114b从第一延伸部114a向径向方向的内侧延伸。在将换日工作弹簧90装配于换日齿轮60时,使卡合部93b相对于换日齿轮60滑行移动,使弹簧销62通过第二延伸部114b而位于第一延伸部114a中的正转方向的端部,从而卡合部93b卡合于弹簧销62。
[0130]
接着,参照图16,对本变形例的换日工作弹簧90的作用进行说明。图16是从上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换日工作弹簧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如图16所示,如果换日工作弹簧90被卷紧,则卡合部93b在第一接触部95b和第二接触部96b处与换日齿轮60的弹簧销62a、62b接触。
[0131]
第一接触部95b是如下的部分:卡合部93b沿与正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被拉伸,由此与换日齿轮60接触。第一接触部95b位于划分第一狭缝114a的内表面,与第一弹簧销62a接触。第一接触部95b处的第一法向矢量v1指向在俯视下从旋转轴线p(参照图15)沿与正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偏离的方向。由此,卡合部93b使通过弹簧主体91而沿与正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被拉伸的力在第一接触部95b处作用于第一弹簧销62a,通过其反力而被限制向与正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的位移。
[0132]
第二接触部96b是如下的部分:卡合部93b向径向方向的内侧被拉伸,由此与换日齿轮60接触。第二接触部96b位于划分第二狭缝114b的内表面,与第二弹簧销62b接触。第二接触部96b处的第二法向矢量v2指向在俯视下从第一接触部95b偏离的方向。由此,卡合部93b使欲以第一接触部95b为中心旋转的力在第二接触部96b处作用于第二弹簧销62b,通过其反力而被限制旋转。
[0133]
此外,本变形例中,第一接触部95b位于第一狭缝114a,第二接触部96b位于第二狭缝114b,但不限定于此。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例如也可以是,第一接触部位于第二狭缝114b,第二接触部位于第一狭缝114a。
[0134]
如以上所说明的,本变形例的换日工作弹簧90具备在2个点处卡合于换日齿轮60的卡合部93b,因而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0135]
而且,狭缝114具备:第一延伸部114a,供弹簧销62配置,沿着周向方向延伸;和第二延伸部114b,与第一延伸部114a相连,沿着径向方向延伸,开口于卡合部93b的侧面。依据该构成,为了使位于第一延伸部114a的弹簧销62到达卡合部93b的侧面的开口,有必要使弹簧销62在相对于卡合部93b沿着周向方向位移之后沿着径向方向位移。因此,与狭缝在俯视下以直线状延伸的构成相比较,能够抑制弹簧销62从狭缝114脱落。因此,能够使卡合部93b与换日齿轮60可靠地卡合。
[0136]
而且,本变形例中,由于在弹簧销62设有凸边部64,因而即使狭缝114的宽度比凸边部64的外径更小,也能够使弹簧销62从卡合部93b的侧面的开口进入至狭缝114。因而,能够使设有凸边部64的弹簧销62卡合于卡合部93b而抑制弹簧销62从狭缝114脱落。因此,能
够使卡合部93b与换日齿轮60可靠地卡合。
[0137]
此外,本变形例中,在卡合部93b形成有狭缝114,但也可以在卡合部代替狭缝而形成有未贯通卡合部的槽状凹部。在此情况下,理想的是,在换日齿轮60代替弹簧销62而设有未设置凸边部的弹簧销162。
[0138]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图17是从上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换日齿轮和换日工作弹簧的平面图。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弹簧销62a的圆柱部63位于卡合部93的第一贯通孔94a。与此相对的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中,在第一弹簧销62a的圆柱部63配置于卡合部93c的侧方这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此外,以下所说明的以外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
[0139]
如图17所示,换日齿轮60具有第一弹簧销62a和第二弹簧销162b。在卡合部93c,形成有第二贯通孔104b,第二弹簧销162b从下方被插入第二贯通孔104b,第二弹簧销162b的圆柱部163位于第二贯通孔104b。卡合部93c中的正转方向的端部相对于第一弹簧销62a的圆柱部63配置于径向方向的内侧。卡合部93c中的正转方向的端部的侧面93a以能够从径向方向的内侧与第一弹簧销62a的圆柱部63接触的方式配置。第一弹簧销62a的凸边部64的下表面与卡合部93c的上表面对置。由此,卡合部93c通过弹簧销62a的凸边部64而被限制向上方的移动。
[0140]
接着,参照图18,对本变形例的换日工作弹簧90的作用进行说明。图18是从上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换日工作弹簧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如图18所示,如果换日工作弹簧90被卷紧,则卡合部93c在第一接触部95c和第二接触部96c处与换日齿轮60的弹簧销62a、162b接触。
[0141]
第一接触部95c是如下的部分:卡合部93c沿与正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被拉伸,由此与换日齿轮60接触。第一接触部95c位于第二贯通孔104b,与第二弹簧销162b接触。第一接触部95c处的第一法向矢量v1指向在俯视下从旋转轴线p(参照图17)沿与正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偏离的方向。由此,卡合部93c使通过弹簧主体91而沿与正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被拉伸的力在第一接触部95c处作用于第二弹簧销162b,通过该其反力而被限制向与正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的位移。
[0142]
第二接触部96c是如下的部分:卡合部93c向径向方向的内侧被拉伸,由此与换日齿轮60接触。第二接触部96c位于卡合部93c中的正转方向的端部的侧面93a,与第一弹簧销62a接触。第二接触部96c处的第二法向矢量v2指向在俯视下从第一接触部95c偏离的方向。由此,卡合部93c使欲以第一接触部95c为中心而旋转的力在第二接触部96c处作用于第一弹簧销62a,通过其反力而被限制旋转。
[0143]
如以上所说明的,本变形例的换日工作弹簧90具备在2个点处卡合于换日齿轮60的卡合部93c,因而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0144]
而且,卡合部93c的侧面93a以能够与第一弹簧销62a接触的方式形成。依据该构成,通过第二弹簧销162b与第二贯通孔104b的内表面的接触、和第一弹簧销62a与卡合部93c的侧面93a的接触,卡合部93c与换日齿轮60在2个点处卡合。因此,能够起到上述的效果。
[0145]
而且,与第一弹簧销62a配置于在卡合部形成的贯通孔等凹部的构成相比较,能够
作为能够容许第一弹簧销62a相对于第二弹簧销162b的基于制造误差的位置偏离的构成。而且,与在卡合部形成有贯通孔等凹部的构成相比较,能够减小俯视下卡合部93c的面积。由此,能够达成卡合部93c的省空间化。
[0146]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图19是从上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所涉及的换日齿轮和换日工作弹簧的平面图。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中,在卡合部93a形成有第一贯通孔104a和第二贯通孔104b。与此相对的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中,在单个贯通孔124形成于卡合部93d这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此外,以下所说明的以外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同样。
[0147]
如图19所示,在卡合部93d,形成有第一弹簧销162a和第二弹簧销162b从下方被插入的贯通孔124。第一弹簧销162a和第二弹簧销162b分别间隙配合于贯通孔124。贯通孔124在俯视下以非圆形状形成,沿上下方向一致地延伸。具体而言,贯通孔124在俯视下以长圆形状(圆角长方形状)形成。贯通孔124形成为使长轴沿着周向方向。贯通孔124的短径成为与弹簧销162的圆柱部163的外径相同的程度。第一弹簧销162a的圆柱部163位于贯通孔124的正转方向的端部。第二弹簧销162b的圆柱部163位于贯通孔124的与正转方向相反侧的端部。
[0148]
接着,参照图20,对本变形例的换日工作弹簧90的作用进行说明。图20是从上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所涉及的换日工作弹簧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如图20所示,如果换日工作弹簧90被卷紧,则卡合部93d在第一接触部95d和第二接触部96d处与换日齿轮60的弹簧销162a、162b接触。
[0149]
第一接触部95d是如下的部分:卡合部93d沿与正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被拉伸,由此与换日齿轮60接触。第一接触部95d位于划分贯通孔124的内表面,与第一弹簧销162a接触。第一接触部95d处的第一法向矢量v1指向在俯视下从旋转轴线p(参照图19)沿与正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偏离的方向。由此,卡合部93d使通过弹簧主体91而沿与正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被拉伸的力在第一接触部95d处作用于第一弹簧销162a,通过其反力而被限制向与正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的位移。
[0150]
第二接触部96d是如下的部分:卡合部93d向径向方向的内侧被拉伸,由此与换日齿轮60接触。第二接触部96d位于划分贯通孔124的内表面,与第二弹簧销162b接触。第二接触部96d处的第二法向矢量v2指向在俯视下从第一接触部95d偏离的方向。由此,卡合部93d使欲以第一接触部95d为中心而旋转的力在第二接触部96d处作用于第二弹簧销162b,通过其反力而被限制旋转。
[0151]
如以上所说明的,本变形例的换日工作弹簧90具备在2个点处卡合于换日齿轮60的卡合部93d,因而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0152]
而且,在卡合部93d,形成有供第一弹簧销162a和第二弹簧销162b配置的、俯视下非圆形状的贯通孔124。在假设单个贯通孔在俯视下以圆形状形成的情况下,无论弹簧销的形状如何,都不能使卡合部与换日齿轮在2个点以上处卡合,不能抑制卡合部相对于换日齿轮旋转。依据本变形例,能够使卡合部93d与换日齿轮60在2个点处卡合。因此,能够起到上述的效果。
[0153]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五变形例]
图21是从上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五变形例所涉及的换日齿轮和换日工作弹簧的平面图。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换日齿轮60设有一对弹簧销62。与此相对的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五变形例中,在单个突起172形成于换日齿轮60这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此外,以下所说明的以外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
[0154]
如图21所示,换日齿轮60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弹簧销62a和第二弹簧销62b而具有突起172。突起172在俯视下以非圆形状形成。具体而言,突起172在俯视下以矩形状形成。突起172一体成形于齿轮主体61。突起172通过例如将齿轮主体61成形时的削除加工或进行冲压加工时的切除加工等来形成。突起172从齿轮主体61的上表面向上方一致地延伸。
[0155]
在卡合部93e,形成有突起172从下方被插入的贯通孔134。突起172间隙配合于贯通孔134。贯通孔134以在俯视下与突起172的形状对应的方式形成为矩形状,沿上下方向一致地延伸。
[0156]
接着,参照图22,对本变形例的换日工作弹簧90的作用进行说明。图22是从上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五变形例所涉及的换日工作弹簧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如图22所示,如果换日工作弹簧90被卷紧,则卡合部93e在第一接触部95e和第二接触部96e处与换日齿轮60的突起172接触。
[0157]
第一接触部95e是如下的部分:卡合部93e沿与正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被拉伸,由此与换日齿轮60接触。第一接触部95e位于划分贯通孔134的内表面,与突起172接触。第一接触部95e处的第一法向矢量v1指向在俯视下从旋转轴线p(参照图21)沿与正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偏离的方向。由此,卡合部93e使通过弹簧主体91而沿与正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被拉伸的力在第一接触部95e处作用于突起172,通过其反力而被限制向与正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的位移。
[0158]
第二接触部96e是如下的部分:卡合部93e向径向方向的内侧被拉伸,由此与换日齿轮60接触。第二接触部96e位于划分贯通孔134的内表面,与突起172接触。第二接触部96e处的第二法向矢量v2指向在俯视下从第一接触部95e偏离的方向。由此,卡合部93e使欲以第一接触部95e为中心而旋转的力在第二接触部96e处作用于突起172,通过其反力而被限制旋转。
[0159]
如以上所说明的,本变形例的换日工作弹簧90具备在2个点处卡合于换日齿轮60的卡合部93e,因而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0160]
而且,在卡合部93e,形成有供突起172配置的、俯视下非圆形状的贯通孔134。依据该构成,由于突起172的形状在俯视下以非圆形状形成,因而能够使卡合部93e与换日齿轮60在2个点处卡合。因此,能够起到上述的效果。
[0161]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六变形例]图23是从上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六变形例所涉及的换日齿轮和换日工作弹簧的平面图。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五变形例中,构成为换日工作弹簧90的卡合部93e包围设于换日齿轮60的突起172。与此相对的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六变形例中,在构成为设于换日齿轮60的壁部182包围换日工作弹簧90的卡合部93f这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五变形例不同。此外,以下所说明的以外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
[0162]
如图23所示,卡合部93f的外形在俯视下为非圆形状。具体而言,卡合部93f在俯视下以圆角长方形状形成。卡合部93f将上下方向作为厚度方向而以一定的厚度延伸。
[0163]
换日齿轮60具备从齿轮主体61向上方突出的壁部182。壁部182以包围卡合部93f的方式延伸。由壁部182划分的空间在俯视下以与卡合部93f的形状对应的方式形成为圆角长方形状。卡合部93f间隙配合于壁部182的内侧。壁部182具备与卡合部93f的侧面对置的壁面183。壁面183具备朝向正转方向的限制面183a。限制面183a从与正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与卡合部93f对置。在壁部182,形成有避开换日工作弹簧90的弹簧主体91的开口部184。开口部184开口于限制面183a中的径向方向的中间部。由此,限制面183a被开口部184截断。开口部184的开口边缘从弹簧主体91分离。
[0164]
接着,参照图24,对本变形例的换日工作弹簧90的作用进行说明。图24是从上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六变形例所涉及的换日工作弹簧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如图24所示,如果换日工作弹簧90被卷紧,则卡合部93f在第一接触部95f、第二接触部96f和第三接触部97f处与换日齿轮60的壁部182接触。
[0165]
第一接触部95f和第二接触部96f是如下的部分:卡合部93f沿与正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被拉伸,由此与换日齿轮60接触。第一接触部95f位于卡合部93f的侧面,与壁部182的限制面183a接触。第一接触部95f和第二接触部96f与限制面183a中的夹着开口部184的两侧接触。第一接触部95f位于相对于开口部184的径向方向的内侧。第一接触部95f处的第一法向矢量v1和第二接触部96f处的第二法向矢量v2分别指向在俯视下从旋转轴线p(参照图23)沿与正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偏离的方向。由此,卡合部93f使通过弹簧主体91而沿与正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被拉伸的力在第一接触部95f处作用于壁部182,通过其反力而被限制向与正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的位移。而且,第二接触部96f处的第二法向矢量v2指向在俯视下从第一接触部95f偏离的方向。由此,卡合部93f使通过卡合部93f向径向方向的内侧被拉伸而欲以第一接触部95f为中心旋转的力在第二接触部96f处作用于壁部182,通过其反力而被限制旋转。
[0166]
第三接触部97f是如下的部分:卡合部93f向径向方向的内侧被拉伸,由此与换日齿轮60接触。第三接触部97f位于卡合部93f的侧面,与壁部182的壁面183接触。第三接触部97f处的第三法向矢量v3指向比第一法向矢量v1和第二法向矢量v2更靠径向方向的内侧。由此,卡合部93f使欲向径向方向的内侧位移的力在第三接触部97f处作用于壁部182,通过其反力而被限制向径向方向的内侧的位移。
[0167]
如以上所说明的,本变形例的换日工作弹簧90具备在2个点处卡合于换日齿轮60的卡合部93f,因而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0168]
而且,卡合部93f的外形在俯视下为非圆形状。在假设卡合部的外形在俯视下为圆形状的情况下,仅使换日齿轮与卡合部的侧面接触不能使卡合部与换日齿轮在2个点以上处卡合,不能抑制卡合部相对于换日齿轮旋转。依据本变形例,通过使换日齿轮60的壁部182与卡合部93f的侧面接触,能够使卡合部93f与换日齿轮60在2个点处卡合。因此,能够起到上述的效果。
[0169]
[第二实施方式]接着,参照图25至图28,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涡卷弹簧设于抑制传递至擒纵调速器214的动力的变动的恒定转矩机构230这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此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标记相同符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0170]
图2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机芯的框图。如图2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机芯210(钟表用
机芯)具备:条盒轮211,其是动力源;动力源侧轮系212,连结至条盒轮211;擒纵调速器214;擒纵器侧轮系215,连结至擒纵调速器214;以及恒定转矩机构230,配置于动力源侧轮系212与擒纵器侧轮系215之间。
[0171]
此外,恒定转矩机构230构成一般包括二号轮或三号轮、四号轮等的表侧轮系的一部分。本实施方式中的动力源侧轮系212是指从恒定转矩机构230观察而比恒定转矩机构230更位于作为动力源的条盒轮211侧的轮系。同样地,本实施方式中的擒纵器侧轮系215是指从恒定转矩机构230观察而比恒定转矩机构230更位于擒纵调速器214侧的轮系。
[0172]
在条盒轮211的内部,容纳有发条216。发条216通过柄轴9(参照图1)的旋转而被卷紧。条盒轮211通过伴随着发条216的退卷产生的动力(转矩)来旋转,经由动力源侧轮系212将该动力传输至恒定转矩机构230。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以经由动力源侧轮系212将来自条盒轮211的动力传输至恒定转矩机构230的情况为例而说明,但不限定于此情况。例如,也可以不经由动力源侧轮系212就将来自条盒轮211的动力直接传输至恒定转矩机构230。
[0173]
例如,动力源侧轮系212具备第一传递轮218。第一传递轮218是例如三号轮。第一传递轮218被轴支承于主板223(参照图27)与轮系夹板(未图示)之间。第一传递轮218基于条盒轮211的旋转而旋转。此外,如果第一传递轮218旋转,则未图示的时轮小齿轮基于该旋转而旋转。在时轮小齿轮,安装有图1所示的分针6。如果第一传递轮218旋转,则未图示的跨轮基于该旋转而旋转,进而未图示的时轮基于跨轮的旋转而旋转。
[0174]
擒纵器侧轮系215主要具备第二传递轮219。第二传递轮219是例如四号轮。第二传递轮219被轴支承于主板223与轮系夹板之间,基于恒定转矩机构230的后述的恒力下级轮260(参照图26)的旋转而旋转。
[0175]
擒纵调速器214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擒纵调速器13同样地形成。擒纵调速器214控制擒纵器侧轮系215的旋转。
[0176]
(恒定转矩机构的构成)恒定转矩机构230是抑制传递至擒纵调速器214的动力的变动(转矩变动)的机构。
[0177]
图26是从上方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机芯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如图26所示,恒定转矩机构230具备:固定齿轮231,以上下延伸的第一旋转轴线o1作为中心轴线;恒力上级轮240(输入旋转体),围绕第一旋转轴线o1旋转;恒力下级轮260(输出旋转体),与恒力上级轮240同轴地配置,能够围绕第一旋转轴线o1相对于恒力上级轮240相对旋转;卡合脱离杆单元280,将恒力上级轮240与恒力下级轮260耦合;恒力弹簧300,将蓄积的动力传输至恒力上级轮240和恒力下级轮260;以及转矩调整机构310,调整恒力弹簧300的转矩。第一旋转轴线o1配置在相对于上述的第一传递轮218和第二传递轮219(参照图25)的旋转轴线而沿主板223(参照图27)的面方向偏离的位置。
[0178]
图27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机芯的一部分的截面图。如图27所示,固定齿轮231配置于主板223与恒力单元夹板224之间。恒力单元夹板224比主板223更配置于上方。固定齿轮231具备与第一旋转轴线o1同轴地配置的筒体232、和一体地形成于筒体232的齿轮主体233。
[0179]
筒体232通过从恒力单元夹板224向下方突出的固定齿轮销234而固定于恒力单元夹板224的下表面。在筒体232,形成有中心孔235和窗部236。中心孔235以第一旋转轴线o1为中心而以一定的内径上下延伸,将筒体232上下贯通。窗部236在俯视下第一旋转轴线o1
与第一传递轮218的旋转轴线并排的方向上,与中心孔235邻接(参照图26)。窗部236将筒体232沿上下方向贯通,并且与中心孔235相连。由此,将固定齿轮231上下贯通的孔在俯视下成为长孔。
[0180]
齿轮主体233与第一旋转轴线o1同轴地形成,从筒体232的下端部朝向径向方向的外侧伸出。在齿轮主体233的外周面,遍及整周形成有固定齿233a。即,固定齿轮231是外齿型齿轮。
[0181]
恒力上级轮240被轴支承于主板223与恒力单元夹板224之间。恒力上级轮240具备:旋转轴241,围绕第一旋转轴线o1旋转;行星轮243,围绕第一旋转轴线o1公转;以及支架247(第一零件),轴支承行星轮243。
[0182]
旋转轴241沿着第一旋转轴线o1延伸。旋转轴241通过主板223和恒力单元夹板224而经由孔钻225a、225b被轴支承。孔钻225a、225b由例如红宝石等人造宝石形成。此外,孔钻225a、225b不限定于由人造宝石形成的情况,例如也可以由其它脆性材料或铁类合金等金属材料形成。在旋转轴241的上部,形成有恒力上级小齿轮241a。恒力上级小齿轮241a啮合于第一传递轮218。由此,来自条盒轮211(参照图25)的动力经由动力源侧轮系212传递至旋转轴241。转矩tb的动力从条盒轮211传递至旋转轴241。以后,将转矩tb称为条盒轮211的旋转转矩tb。旋转轴241通过来自条盒轮211的动力而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0183]
支架247被旋转轴241固定地支撑。来自旋转轴241的顺时针方向的旋转转矩tb传递至支架247。由此,支架247通过来自条盒轮211的动力而与旋转轴241一起围绕第一旋转轴线o1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支架247具备:下座248,一体地联接至旋转轴241;和上座254,配置于下座248的上方,固定于下座248。
[0184]
下座248配置于固定齿轮231的下方。下座248具备:行星轮支撑部249,支撑行星轮243;弹簧支撑部250,支撑恒力弹簧300;以及联接部251,将行星轮支撑部249与弹簧支撑部250联接。
[0185]
图28是从上方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机芯的一部分的平面图。此外,图26中,将固定齿轮231的一部分剖切而图示。如图26和图28所示,行星轮支撑部249在俯视下沿着围绕第一旋转轴线o1的周向方向以圆弧状延伸。行星轮支撑部249形成为,从上下方向观察的中间部比两端部更向下方降一级。
[0186]
如图27所示,弹簧支撑部250设于夹着第一旋转轴线o1与行星轮支撑部249相反的一侧。在弹簧支撑部250,形成有一对恒力弹簧销303所插入贯通的一对销插入贯通孔250a。此外,图27中,将销插入贯通孔250a和恒力弹簧销303逐个地图示。恒力弹簧销303从弹簧支撑部250向下方突出。在恒力弹簧销303的下端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弹簧销62同样地设有圆柱部63和凸边部64。在联接部251,形成有旋转轴241所插入贯通的中心孔。联接部251固定于旋转轴241中的比恒力上级小齿轮241a更靠下部。由此,下座248与旋转轴241一体地旋转。在下座248,形成有支架窗部252。支架窗部252形成在相对于行星轮支撑部249的第一旋转轴线o1侧。支架窗部252将下座248上下贯通。支架窗部252避免下座248与后述的卡合叉瓦286的接触。
[0187]
如图26所示,上座254配置于下座248的行星轮支撑部249的上方,且比固定齿轮231的齿轮主体233更配置于上方。上座254在俯视下沿着围绕第一旋转轴线o1的周向方向以圆弧状延伸。上座254以通过多个圆筒状支柱255相对于下座248的行星轮支撑部249隔开
间隔的状态层叠。上座254的两端部通过插入贯通至多个支柱255的多个螺栓256而固定于行星轮支撑部249的两端部。
[0188]
如图27所示,行星轮243被支架247可自转地支撑。具体而言,行星轮243通过下座248的行星轮支撑部249和上座254而经由孔钻259a、259b被轴支承,能够围绕第二旋转轴线o2旋转。第二旋转轴线o2在相对于第一旋转轴线o1沿主板223的面方向偏离的位置,配置在相对于支架247固定的位置。行星轮243配置于从上下方向观察的下座248的行星轮支撑部249的中间部与从上下方向观察的上座254的中间部之间(参照图26)。行星轮243具备行星小齿轮244和行星齿轮245。
[0189]
行星小齿轮244啮合于固定齿轮231的固定齿233a。由于固定齿轮231为外齿型,因而行星轮243通过行星小齿轮244与固定齿轮231的啮合,伴随着支架247的顺时针方向的旋转而围绕第二旋转轴线o2沿顺时针方向自转,同时围绕第一旋转轴线o1沿顺时针方向公转。
[0190]
行星齿轮245比行星小齿轮244更形成于下方,能够不与固定齿轮231接触地旋转(能够自转和公转)。行星齿轮245具有能够相对于卡合叉瓦286卡合脱离的多个止动齿245a。止动齿245a的齿数为8个齿。但是,不限定于此情况,可以适当变更齿数。
[0191]
如图28所示,止动齿245a在俯视下随着从第二旋转轴线o2分离而沿围绕第二旋转轴线o2的顺时针方向延伸。止动齿245a的齿尖为相对于卡合叉瓦286卡合脱离的作用面。以下,将止动齿245a的齿尖伴随着行星轮243的自转而描绘的旋转轨迹m称为行星齿轮245的旋转轨迹m。
[0192]
如图27所示,恒力下级轮260被恒力上级轮240的旋转轴241可旋转地支撑于主板223与恒力单元夹板224之间。恒力下级轮260在比恒力上级轮240的支架247更靠下方,配置于支架247与主板223之间。恒力下级轮260具备外插于旋转轴241的恒力下级筒261(第二零件)和一体地联接至恒力下级筒261的恒力下级齿轮262。此外,恒力下级轮260通过从恒力弹簧300传输的动力而围绕第一旋转轴线o1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0193]
旋转轴241从上方插入贯通至恒力下级筒261内,向恒力下级筒261的下方突出。环状的孔钻269a、269b被压入至恒力下级筒261中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的内侧。旋转轴241插入贯通于这些孔钻269a、269b的内侧。
[0194]
恒力下级齿轮262一体地联接至恒力下级筒261的下端部。在恒力下级齿轮262的外周面,遍及整周形成有第二传递轮219所啮合的恒力下级齿262a。由此,恒力下级轮260能够对连结至擒纵调速器214的第二传递轮219(即,擒纵器侧轮系215)传输来自恒力弹簧300的动力。
[0195]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以经由擒纵器侧轮系215将来自恒力弹簧300的动力传输至擒纵调速器214的情况为例而说明,但不限定于此情况。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不设置擒纵器侧轮系215就将来自恒力弹簧300的动力直接传递至擒纵调速器214。
[0196]
卡合脱离杆单元280包括卡合脱离于行星齿轮245的止动齿245a的卡合叉瓦286,将卡合叉瓦286以能够围绕第一旋转轴线o1旋转的方式支撑。卡合脱离杆单元280具备:杆衬套281,以不能相对于恒力下级筒261相对旋转的方式设置;和卡合脱离杆284,设置成能够伴随着杆衬套281的顺时针方向的旋转而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0197]
杆衬套281以与第一旋转轴线o1同轴的圆筒状形成。杆衬套281外插于恒力下级轮
260的恒力下级筒261的上端部,一体地联接至恒力下级筒261。由此,杆衬套281与恒力下级轮260的旋转同步地围绕第一旋转轴线o1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卡合脱离杆284具备杆主体285和被杆主体285支撑的卡合叉瓦286。
[0198]
杆主体285比行星轮243的行星齿轮245更配置于下方。杆主体285被杆衬套281支撑。在杆主体285的一端部,安装有卡合叉瓦286。
[0199]
卡合叉瓦286由例如红宝石等人造宝石形成。此外,卡合叉瓦286与上述孔钻同样地不限定于由人造宝石形成的情况,也可以由例如其它脆性材料或铁类合金等金属材料形成。另外,卡合叉瓦286也可以不与杆主体285分体,而是与杆主体285一体地形成。卡合叉瓦286以比杆主体285更向行星齿轮245侧(上方)突出的状态被杆主体285保持。卡合叉瓦286配置于恒力上级轮240的支架247的支架窗部252的内侧。
[0200]
如图28所示,行星齿轮245的止动齿245a的齿尖能够卡合脱离于卡合叉瓦286的突出部分中的朝向与第一旋转轴线o1相反侧的侧面。卡合叉瓦286在行星齿轮245的旋转轨迹m内卡合于行星齿轮245,限制行星轮243的自转。另外,卡合叉瓦286相对于行星轮243沿围绕第一旋转轴线o1的顺时针方向位移,从行星齿轮245的旋转轨迹m退避,从而从止动齿245a脱离而将与行星齿轮245的卡合解除。
[0201]
如图26所示,恒力弹簧300是涡卷弹簧。如图27所示,恒力弹簧300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换日工作弹簧90同样的构成。即,恒力弹簧300具备弹簧主体91、固定部92和卡合部93。恒力弹簧300在比卡合脱离杆单元280更靠下方,配置于卡合脱离杆单元280与恒力下级齿轮262之间。
[0202]
固定部92与第一旋转轴线o1同轴地配置。固定部92一体地联接至转矩调整机构310的后述的恒力弹簧衬套311。固定部92经由转矩调整机构310安装于恒力下级轮260的恒力下级筒261。卡合部93配置于恒力上级轮240的弹簧支撑部250的下方。恒力弹簧销303的下端部从上方插入至贯通孔94,从而卡合部93卡合于恒力弹簧销303。卡合部93与恒力弹簧销303的卡合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卡合部93与换日齿轮60的弹簧销62的卡合构造同样。卡合部93经由恒力弹簧销303安装于恒力上级轮240的支架247的下座248。由此,恒力弹簧300能够将蓄积的动力分别传输至恒力上级轮240和恒力下级轮260。
[0203]
恒力弹簧300的弹簧主体91从内端部朝向外端部沿顺时针方向延伸。在恒力弹簧300,通过卷紧而被施加预载荷。因此,在恒力弹簧300产生转矩tc的动力,该动力被蓄积。本实施方式中,恒力弹簧300通过绕紧而以缩小直径的方式弹性变形,使转矩产生。
[0204]
蓄积于恒力弹簧300的动力伴随着恒力弹簧300的弹性复原变形而传输至恒力上级轮240和恒力下级轮260。由此,恒力上级轮240和恒力下级轮260能够通过从恒力弹簧300传输的动力而围绕第一旋转轴线o1沿互相相反的方向旋转。具体而言,恒力下级轮260能够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且恒力上级轮240能够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以后,将上述转矩tc称为恒力弹簧300的旋转转矩tc。此外,在条盒轮211内的发条216以既定卷绕量被卷紧的情况下,旋转转矩tc为比旋转轴241的旋转转矩tb更小的转矩。
[0205]
转矩调整机构310将预载荷施加至恒力弹簧300,调整恒力弹簧300的旋转转矩tc。转矩调整机构310具备:恒力弹簧衬套311,被恒力下级轮260的恒力下级筒261支撑;第一转矩调整齿轮312,一体地联接至恒力弹簧衬套311;第二转矩调整齿轮313,一体地联接至恒力下级筒261;以及转矩调整跳杆314,将第一转矩调整齿轮312与第二转矩调整齿轮313耦
合。
[0206]
恒力弹簧衬套311以与第一旋转轴线o1同轴的圆筒状形成。恒力弹簧衬套311在恒力下级齿轮262与卡合脱离杆单元280之间外插于恒力下级筒261。恒力弹簧衬套311相对于恒力下级筒261围绕第一旋转轴线o1旋转自由地设置。在恒力弹簧衬套311中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外插有恒力弹簧300的固定部92,恒力弹簧衬套311和固定部92一体地联接。
[0207]
第一转矩调整齿轮312一体地联接至恒力弹簧衬套311的下端部。在第一转矩调整齿轮312的外周面,遍及整周形成有第一转矩调整齿312a。在第一转矩调整齿312a,啮合有未图示的转矩调整用齿轮。
[0208]
第二转矩调整齿轮313配置于恒力下级齿轮262与恒力弹簧衬套311和第一转矩调整齿轮312之间。第二转矩调整齿轮313一体地联接至恒力下级筒261。第二转矩调整齿轮313以比第一转矩调整齿轮312更小的直径形成。在第二转矩调整齿轮313的外周面,遍及整周形成有第二转矩调整齿313a。转矩调整跳杆314可脱离地卡合于第二转矩调整齿313a。
[0209]
转矩调整跳杆314被第一转矩调整齿轮312支撑,能够在第二转矩调整齿轮313的周围围绕第一旋转轴线o1公转。转矩调整跳杆314能够限制第一转矩调整齿轮312相对于第二转矩调整齿轮313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另外,转矩调整跳杆314能够容许第一转矩调整齿轮312相对于第二转矩调整齿轮313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0210]
由此,如果恒力弹簧衬套311和第一转矩调整齿轮312从恒力弹簧300受到顺时针方向的动力,则该动力经由转矩调整跳杆314传输至第二转矩调整齿轮313。于是,转矩调整跳杆314限制第一转矩调整齿轮312相对于第二转矩调整齿轮313的顺时针方向的旋转,第一转矩调整齿轮312和第二转矩调整齿轮313一体地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其结果是,恒力下级轮260也与第二转矩调整齿轮313一起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0211]
另外,在将预载荷施加至恒力弹簧300时,使未图示的转矩调整用齿轮啮合于第一转矩调整齿轮312,使转矩调整用齿轮旋转,从而使第一转矩调整齿轮312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于是,转矩调整跳杆314容许第一转矩调整齿轮312相对于第二转矩调整齿轮313的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因而不使恒力下级轮260旋转,就使恒力弹簧衬套311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能够使恒力弹簧300的固定部92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其结果是,能够进行恒力弹簧300的卷紧,能够使恒力弹簧300的预载荷增大而以旋转转矩tc增大的方式调整。
[0212]
(恒定转矩机构的动作)接着,对如上所述地构成的恒定转矩机构230的动作进行说明。此外,作为初始状态,条盒轮211内的发条216以既定卷绕量被卷紧,旋转转矩tb的动力从条盒轮211经由动力源侧轮系212传递至恒力上级轮240的支架247。另外,恒力弹簧300以既定卷绕量被卷紧,比旋转转矩tb更小的旋转转矩tc的动力从恒力弹簧300传递至恒力上级轮240的支架247和恒力下级轮260。
[0213]
依据本实施方式的恒定转矩机构230,由于具有恒力弹簧300,因而能够将蓄积于恒力弹簧300的动力传输至恒力下级轮260,使恒力下级轮260沿围绕第一旋转轴线o1的顺时针方向旋转。详细而言,来自恒力弹簧300的动力从固定部92传输至转矩调整机构310。传输至转矩调整机构310的动力传输至恒力下级轮260。由此,如利用旋转转矩tc来围绕第一旋转轴线o1沿顺时针方向旋转那样的动力从恒力弹簧300传递至恒力下级轮260。而且,能够将恒力弹簧300的动力从恒力下级轮260传输至第二传递轮219,能够伴随着恒力下级轮
260的旋转而使第二传递轮219旋转。即,能够经由恒力下级轮260将来自恒力弹簧300的动力传输至擒纵器侧轮系215,能够使擒纵调速器214工作。
[0214]
另外,来自恒力弹簧300的动力也从卡合部93经由恒力弹簧销303传输至恒力上级轮240,因而欲利用旋转转矩tc使恒力上级轮240沿围绕第一旋转轴线o1的逆时针方向旋转。
[0215]
然而,如围绕第一旋转轴线o1沿顺时针方向旋转那样的旋转转矩tb从动力源侧轮系212传递至恒力上级轮240。由于旋转转矩tb比旋转转矩tc更大,因而恒力上级轮240被防止围绕第一旋转轴线o1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0216]
此外,从动力源侧轮系212传输的旋转转矩tb与从恒力弹簧300传输的旋转转矩tc之差的动力(旋转转矩tb

旋转转矩tc)作用于恒力上级轮240。可是,由于卡合脱离杆单元280的卡合叉瓦286在恒力上级轮240的行星齿轮245的旋转轨迹m内卡合于行星齿轮245,因而行星轮243的自转和公转被限制。由此,能够使恒力上级轮240与恒力下级轮260耦合,恒力上级轮240被防止围绕第一旋转轴线o1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0217]
由于以上原因,在行星齿轮245与卡合叉瓦286卡合的阶段,恒力上级轮240被防止围绕第一旋转轴线o1旋转。此外,由于上述差的动力作用于恒力上级轮240,因而以行星齿轮245的止动齿245a的齿尖相对于卡合叉瓦286强力地推碰的状态卡合。
[0218]
如果恒力下级轮260通过来自恒力弹簧300的动力而旋转,则与此相伴的是,卡合脱离杆单元280的杆衬套281和卡合脱离杆284围绕第一旋转轴线o1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如果卡合脱离杆284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则卡合脱离杆284具有的卡合叉瓦286沿围绕第一旋转轴线o1的顺时针方向位移。由此,卡合脱离杆单元280能够使卡合叉瓦286以从行星齿轮245的旋转轨迹m退避的方式从行星齿轮245缓缓地脱离。由此,伴随着卡合叉瓦286的脱离,止动齿245a的齿尖滑动至卡合叉瓦286,并同时相对于卡合叉瓦286沿围绕第一旋转轴线o1的逆时针方向移动。然后,在止动齿245a的齿尖越过卡合叉瓦286的爪尖的时间点,止动齿245a与卡合叉瓦286的卡合被解除。由此,经由卡合叉瓦286和行星轮243建立的恒力上级轮240与恒力下级轮260的耦合被解除。
[0219]
因此,恒力上级轮240通过从动力源侧轮系212传输的旋转转矩tb与从恒力弹簧300传输的旋转转矩tc之差的动力(旋转转矩tb

旋转转矩tc),围绕第一旋转轴线o1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0220]
通过恒力上级轮240围绕第一旋转轴线o1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能够经由固定于支架247的恒力弹簧销303将恒力弹簧300卷紧,能够对恒力弹簧300补充动力。即,能够利用从作为动力源的条盒轮211侧传输的动力来补充由于将动力传输至恒力下级轮260而丧失的动力的损失量。由此,能够将恒力弹簧300的动力维持为一定,能够利用恒定转矩使擒纵调速器214工作。
[0221]
此外,在进行针对恒力弹簧300的动力的补充的情况下,恒力下级轮260也通过来自恒力弹簧300的动力而旋转,将来自恒力弹簧300的动力传输至擒纵器侧轮系215。
[0222]
另外,在进行上述的针对恒力弹簧300的动力的补充时,伴随着恒力上级轮240围绕第一旋转轴线o1的旋转,行星轮243围绕第二旋转轴线o2沿顺时针方向自转,并同时围绕第一旋转轴线o1沿顺时针方向公转,追随卡合叉瓦286。然后,行星轮243与止动齿245a的1个齿相应地自转,从而追上卡合叉瓦286,止动齿245a的齿尖再次卡合于卡合叉瓦286。由
此,恒力上级轮240与恒力下级轮260再次耦合,因而防止恒力上级轮240的旋转,动力向恒力弹簧300的补充结束。
[0223]
通过重复以上,能够间歇性地进行行星齿轮245与卡合叉瓦286的卡合脱离。即,行星齿轮245和卡合叉瓦286能够基于恒力下级轮260的旋转而使恒力上级轮240相对于恒力下级轮260间歇性地旋转。由此,能够间歇性地进行动力向恒力弹簧300的补充。
[0224]
如以上所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恒力弹簧30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换日工作弹簧90与换日齿轮60的卡合构造同样地,经由恒力弹簧销303在2个点处卡合于恒力上级轮240,因而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0225]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恒定转矩机构230具备使期望的转矩产生的恒力弹簧300,因而能够抑制施加至恒力上级轮240与恒力下级轮260之间的转矩不足,能够抑制从恒力下级轮260传递至擒纵调速器214的转矩的变动。
[0226]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钟表和机芯210具备抑制传递至擒纵调速器214的转矩的变动的恒定转矩机构230,因而能够作为具有高计时精度的机芯和钟表。
[0227]
[第三实施方式]接着,参照图29至图31,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三实施方式中,在涡卷弹簧设于使日期针8走针的逆行机构411这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此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标记相同符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0228]
图29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钟表的外观图。如图2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钟表1a,设有显示日期的日历显示部401a。日历显示部401a具备日期针8和设于表盘3的扇状刻度。日期针8以能够围绕与时针5、分针6和秒针7不同的轴线在既定角度范围内转动的方式设置。扇状刻度由表示日期的“1”至“31”的数字构成。扇状刻度与日期针8的转动范围一致地设置,由日期针8指示。
[0229]
图30和图31是逆行机构的平面图。如图30所示,机芯410(钟表用机芯)具备驱动日期针8的逆行机构411。逆行机构411使日期针8在既定角度范围内往复移动。逆行机构411具备换日轮412、换日传输轮420、日期回针杆440、日期针轮450以及复位弹簧460。
[0230]
换日轮412与上述的动力源侧轮系212(参照图25)耦合,1天(24小时)旋转一圈。在换日轮412设有换日爪413。换日爪413具有在俯视下以圆弧状形成的弹簧部414、和设于弹簧部414的顶端的抵接部415。换日爪413配置成相对于换日轮412在俯视下重叠。换日爪413与换日轮412一体地设置,与换日轮412同步地旋转。弹簧部414能够沿换日轮412的周向方向和径向方向弹性变形。抵接部415伴随着换日轮412的旋转而围绕换日轮412的旋转轴线旋转,由此每旋转一圈一次地卡合于换日传输轮420而使换日传输轮420旋转。
[0231]
换日传输轮420以圆盘状形成,在外周缘形成有多个齿421。多个齿421与作为1个月的天数的31天对应地形成有31个齿。多个齿421之一通过1天旋转一圈的换日爪413的抵接部415而1天被按压1次。由此,换日传输轮420以与多个齿421的间距角相同的角度间距在1天内各旋转1步,1个月(即31天)旋转一圈。
[0232]
在换日传输轮420设有日期工作凸轮425。日期工作凸轮425与换日传输轮420同步地1个月旋转一圈。日期工作凸轮425的外周面成为凸轮面426,其形成为随着朝向与换日传输轮420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而涡卷状地半径变大。凸轮面426具有从换日传输轮420的旋转轴线分离的距离变得最大的最外部426a、和从换日传输轮420的旋转轴线分离的距离
变得最小的最内部426b。
[0233]
日期跳杆430抵接于换日传输轮420。日期跳杆430矫正换日传输轮420的旋转方向的位置。日期跳杆430具备顶端部成为自由端的能够弹性变形的日期跳杆弹簧部431。日期跳杆弹簧部431的顶端部能够卡合于换日传输轮420的齿421。日期跳杆430中,顶端部卡合于换日传输轮420的齿421,由此矫正换日传输轮420的旋转。由此,换日传输轮420能够以与多个齿421的间距角相同的角度间距在1天内各旋转1步。
[0234]
日期回针杆440以能够以从换日传输轮420的旋转轴线偏离的轴线为中心而往复转动的方式设置。日期回针杆440具备啮合于日期针轮450的扇形齿轮部441、和与扇形齿轮部441一体地转动的凸轮腕部442。凸轮腕部442成为顶端部抵接于日期工作凸轮425的凸轮面426的凸轮从动件。以下,将在凸轮腕部442的顶端部抵接于日期工作凸轮425的凸轮面426的最内部426b时的日期回针杆440的位置称为“初始位置”。另外,将在凸轮腕部442的顶端部抵接于日期工作凸轮425的凸轮面426的最外部426a时的日期回针杆440的位置称为“末期位置”。如前所述,日期工作凸轮425在1个月旋转一圈。因此,日期回针杆440在初始位置与末期位置之间1个月往复移动1次。此外,在图30中图示日期回针杆440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另外,在图31中图示日期回针杆440位于末期位置的状态。
[0235]
日期针轮450与日期针8联接而使日期针8旋转。日期针轮450与日期回针杆440的转动同步地围绕旋转轴线o3旋转。在日期回针杆440位于初始位置时,日期针轮450成为沿一个方向(图中的逆时针转方向)最大程度地旋转的状态。此时,日期针8指示日历显示部401a(参照图29)的刻度的“1”。另外,在日期回针杆440位于末期位置时,日期针轮450成为最大程度地沿另一方向旋转的状态。此时,日期针8指示日历显示部401a的刻度的“31”。由此,日期针8与日期工作凸轮425的旋转和日期回针杆440的移动对应地,每一天进行步进走针。
[0236]
复位弹簧460经由日期针轮450将日期回针杆440沿接近日期工作凸轮425的方向偏压。复位弹簧460是涡卷弹簧。复位弹簧460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换日工作弹簧90同样的构成。即,复位弹簧460具备弹簧主体91、固定部92和卡合部93。复位弹簧460的固定部92安装于日期针轮450,固定地设置于日期针轮450。复位弹簧460的卡合部93安装于主板。卡合部93与主板的卡合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卡合部93与换日齿轮60的卡合构造同样。即,卡合部93卡合于设于主板的一对弹簧销462。此外,卡合部93所卡合的部件不限定于主板,是可旋转地支撑日期针轮450的部件即可。
[0237]
在复位弹簧460,通过卷紧而被施加预载荷。本实施方式中,复位弹簧460通过绕紧而以缩小直径的方式弹性变形,使转矩产生。复位弹簧460在日期回针杆440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被卷紧。复位弹簧460在日期回针杆440位于末期位置的状态下比日期回针杆440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更进一步被卷紧。由此,复位弹簧460无论在日期回针杆440位于从初始位置直至末期位置的哪一个位置的状态下,都使转矩产生,将日期回针杆440沿接近日期工作凸轮425的方向偏压。
[0238]
(逆行机构的动作)接着,对如上所述地构成的逆行机构411的动作进行说明。如上所述,换日轮412在1天旋转一圈。设于换日轮412的换日爪413与换日轮412同步地1天旋转一圈。
[0239]
换日爪413的抵接部415在通过旋转而抵接于换日传输轮420的齿421之后,随着时
刻的经过而按压齿421。此外,换日爪413的抵接部415抵接于换日传输轮420的齿421的时间一般设定成日期更替的午夜0点前的既定时间(例如,从午夜23点至次日午夜0点的期间)。而且,如果换日传输轮420的齿421被换日爪413的抵接部415按压而旋转既定角度,则日期跳杆弹簧部431的顶端部越过齿421,卡合于邻近的齿421。由此,换日传输轮420以既定角度间距在1天内各旋转1步,1个月旋转一圈。
[0240]
日期工作凸轮425与换日传输轮420同步地在1天内各旋转1步,1个月旋转一圈。在此,凸轮腕部442通过日期工作凸轮425的旋转而从凸轮面426的最内部426b朝向最外部426a相对地移动,由此日期回针杆440从初始位置朝向末期位置移动。由此,与日期回针杆440的扇形齿轮部441啮合的日期针轮450在1天内各旋转1步。另外,安装于日期针轮450的日期针8与日期针轮450的旋转对应地,在日期更替的午夜0点时分与1天相应地走针。照此,逆行机构411从月份的第一天到最后一天使日期针8各走针1步。
[0241]
如以上所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复位弹簧46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换日工作弹簧90与换日齿轮60的卡合构造同样地,经由一对弹簧销462在2个点处卡合于主板,因而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0242]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逆行机构411具备使期望的转矩产生的复位弹簧460,因而能够抑制施加至日期针轮450的转矩不足。由此,能够抑制施加至日期针轮450的转矩不足而日期针8的反复移动错乱。
[0243]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参照附图而说明的上述的实施方式,在其技术范围内可考虑各种各样的变形例。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涡卷弹簧以在卷紧时使外端部和内端部相对旋转而绕紧的方式使用。然而,也可以将本发明适用于以在卷紧时开卷而扩大直径的方式使用的涡卷弹簧。在此情况下,能够抑制由于涡卷弹簧的开卷导致的向周围零件的接触等。由此,能够抑制由于伴随着被卷紧状态的涡卷弹簧的接触产生的摩擦力而涡卷弹簧致使产生的转矩减小。
[0244]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涡卷弹簧的卡合部在2个点处卡合于被卡合部件,但也可以在3个点以上处卡合。
[0245]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涡卷弹簧的卡合部与被卡合部件通过间隙配合而卡合,但也可以通过压入(紧固配合)或中间配合等而卡合。但是,通过利用间隙配合来卡合,在能够简便地组装这点上是有效的。
[0246]
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将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置换成众所周知的构成要素能够是适当的,另外也可以使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适当组合。例如,也可以使第一实施方式的各变形例与第二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组合。
[0247]
符号说明1、1a

钟表
ꢀꢀ8…
日期针(指针)
ꢀꢀ
10、210、410

机芯(钟表用机芯)
ꢀꢀ
16

日历机构(转矩产生装置)
ꢀꢀ
60

换日齿轮(被卡合部件)
ꢀꢀ
62a

第一弹簧销(凸部,第二凸部)
ꢀꢀ
62b

第二弹簧销(凸部)
ꢀꢀ
70

换日爪单元(被安装部件)
ꢀꢀ
90

换日工作弹簧(涡卷弹簧)
ꢀꢀ
91

弹簧主体
ꢀꢀ
91a

外端部
ꢀꢀ
92

固定部(内端部)
ꢀꢀ
93、93a、93b、93c、93d、93e、93f

卡合部
ꢀꢀ
93a

侧面
ꢀꢀ
94a、104a

第一贯通孔(凹部)
ꢀꢀ
94b、104b

第二贯通孔(凹部)
ꢀꢀ
94a

宽度窄小部
ꢀꢀ
94b

宽度宽大部
ꢀꢀ
95、95a、95b、95c、95d、95e、95f

第一接触部
ꢀꢀ
96、96a、96b、96c、96d、96e、96f

第二接触部
ꢀꢀ
114a

第一狭缝(凹部)
ꢀꢀ
114b

第二狭缝(凹
部)
ꢀꢀ
114a

第一延伸部
ꢀꢀ
114b

第二延伸部
ꢀꢀ
124、134

贯通孔(凹部)
ꢀꢀ
162a

第一弹簧销(凸部)
ꢀꢀ
162b

第二弹簧销(凸部,第一凸部)
ꢀꢀ
172

突起(凸部)
ꢀꢀ
230

恒定转矩机构(转矩产生装置)
ꢀꢀ
240

恒力上级轮(输入旋转体)
ꢀꢀ
245

行星齿轮(周期控制机构)
ꢀꢀ
247

支架(被卡合部件)
ꢀꢀ
260

恒力下级轮(输出旋转体)
ꢀꢀ
261

恒力下级筒(被安装部件)
ꢀꢀ
286

卡合叉瓦(周期控制机构)
ꢀꢀ
300

恒力弹簧(涡卷弹簧)
ꢀꢀ
411

逆行机构(转矩产生装置)
ꢀꢀ
450

日期针轮(转动部,被安装部件)
ꢀꢀ
460

复位弹簧(涡卷弹簧)
ꢀꢀ
462

弹簧销(凸部,被卡合部件)
ꢀꢀ
o1

第一旋转轴线
ꢀꢀ
p、o3

旋转轴线(轴线)
ꢀꢀ
v1

第一法向矢量
ꢀꢀ
v2

第二法向矢量。

技术特征:


1.一种涡卷弹簧,是围绕轴线被卷紧而使转矩产生的钟表用涡卷弹簧,其特征在于,具备:弹簧主体,其以涡卷状延伸;和卡合部,其一体成形于所述弹簧主体的外端部,在至少2个点处卡合于被卡合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卷弹簧,其中,所述卡合部具有与所述被卡合部件接触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处的第一法向矢量指向从所述轴线的轴向方向观察而从所述轴线偏离的方向,所述第二接触部处的第二法向矢量指向从所述轴向方向观察而从所述第一接触部偏离的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卷弹簧,其中,在所述卡合部,形成有供设于所述被卡合部件的一对凸部逐个地配置的一对凹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卷弹簧,其中,所述一对凹部的各个具备:第一延伸部,其供所述凸部配置,沿着围绕所述轴线的周向方向延伸;和第二延伸部,其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相连,沿着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的径向方向延伸,开口于所述卡合部的侧面。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卷弹簧,其中,所述一对凹部的各个将所述卡合部沿所述轴线的轴向方向贯通,所述一对凹部的各个具备:宽度窄小部,其供所述凸部配置;和宽度宽大部,其在围绕所述轴线的周向方向上与所述宽度窄小部相连,沿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的径向方向比所述宽度窄小部更大地形成。6.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卷弹簧,其中,在所述卡合部,形成有供形成于所述被卡合部件的第一凸部配置的凹部,所述卡合部的侧面以能够与形成于所述被卡合部件的第二凸部接触的方式形成。7.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卷弹簧,其中,在所述卡合部,形成有供形成于所述被卡合部件的凸部配置的、从所述轴线的轴向方向观察而为非圆形状的凹部。8.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卷弹簧,其中,所述卡合部的外形从所述轴线的轴向方向观察而为非圆形状。9.一种转矩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涡卷弹簧;所述涡卷弹簧的所述卡合部所卡合的所述被卡合部件;以及供所述涡卷弹簧的内端部安装的被安装部件。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矩产生装置,其中,具有日历机构,所述日历机构具备:换日齿轮,其包括所述被卡合部件和所述被安装部件中的任一个,与时轮的旋转同步地旋转;和换日爪单元,其具有所述被卡合部件和所述被安装部件中的另一个、以及以能够卡合
脱离于显示日期文字的日期轮的齿部的方式设置的换日爪,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换日齿轮而与所述换日齿轮同轴地转动,并切换明示于表盘的日期窗的所述日期文字。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矩产生装置,其中,具有恒定转矩机构,所述恒定转矩机构具备:输入旋转体,其包括所述被卡合部件和所述被安装部件中的任一个,通过来自动力源的动力而旋转,对所述涡卷弹簧补充动力;输出旋转体,其包括所述被卡合部件和所述被安装部件中的另一个,通过来自所述涡卷弹簧的动力而旋转,将所述涡卷弹簧的动力传输至擒纵调速器;以及周期控制机构,其基于所述输出旋转体的旋转,使所述输入旋转体相对于所述输出旋转体间歇性地旋转。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矩产生装置,其中,具有逆行机构,所述逆行机构具备:转动部,其包括所述被卡合部件和所述被安装部件中的任一个,与指针同步地转动;和支撑部,其包括所述被卡合部件和所述被安装部件中的另一个,可转动地支撑所述转动部,并使所述指针在初始位置与末期位置之间往复移动。13.一种钟表用机芯,其特征在于,具备根据权利要求9至权利要求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转矩产生装置。14.一种钟表,其特征在于,具备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钟表用机芯。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能够使期望的转矩产生的涡卷弹簧、转矩产生装置、钟表用机芯和钟表。换日工作弹簧(90)是围绕旋转轴线(P)被卷紧而使转矩产生的钟表用涡卷弹簧,具备以涡卷状延伸的弹簧主体(91)、和一体成形于弹簧主体(91)的外端部(91a)且在2个点处卡合于换日齿轮(60)的卡合部(93)。合部(93)。合部(93)。


技术研发人员:

川内谷卓磨 森裕一 铃木重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精工时计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2021.03.02

技术公布日:

2021/9/2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1:08: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248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弹簧   恒力   转矩   齿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