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籍贯议

戚继光籍贯议
戚继光(1528—1588年),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谥武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杰出的军事家、文学家和兵器军工专家。
戚继光是哪里人?其实史界早有定论,算不上一个问题。只因近年来文化的资源性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一些人从地方本位出发,明明挨不上边,也要争上一争,弄出许多“说法”,于是,在山东蓬莱说和安徽定远说以外,近年又出现了江西赣县说、浙江义乌说、山东济宁说等等,美其名曰“学术探讨”,其实是颠倒黑白,胡搅蛮缠。懂行的看了会付之一笑,却可能误导一些不甚了解这段历史的人。
一、从两个本不该成为问题的概念说起
提出戚继光籍贯所谓“不同看法”,通常基于两个概念的混淆:一个是“籍贯”,另一个是“祖籍”。其实这两个概念内涵不难辨析,本不该成为问题。
“籍贯”一词的定义,《汉语大词典》、《辞源》、《辞海》和《现代汉语字典》: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中文大辞典》:生长或寄居已满法定年限,准其入籍之地。而“祖籍”
一词的定义一般释义为:原有之籍;凡寄他籍者,谓其本籍曰原籍。
首先需要明确,我们讨论的是戚继光的“籍贯”,而不是他的“祖籍”。以“祖籍”概念偷换“籍贯”概念提出的观点,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没有将这两个词的内涵加以区别,如安徽定远说、河南卫辉说等;另一种是故意混淆视听,胡搅蛮缠,如江西赣县说、浙江义务说等,其实都不值一驳。
实际的情况是:战国时期,戚氏先祖原居河南汲县一带。元末,戚详(戚继光六世祖,时年幼)与母亲为避战乱,随舅父一家迁居安徽定远昌义乡。至正十年(1351)有抗元义军过境,戚详归附,后随朱元璋南北征战,于洪武十四年(1381)征云南时战殁。明廷以其开国功,诏其子斌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职,入籍登州(蓬莱)。从戚斌到任始,越五世至戚继光,至今共17世,凡620余年,世居蓬莱(遗迹下文有述)。
从古到今,无论从法定的角度还是从习惯的角度,都没有把一个人的籍贯定在高曾祖以上的。戚继光的远祖确曾居河南卫辉府百余年,六世祖戚详也曾“从外氏避乱”迁居定远,但是其后代终有明之世“世佥登州卫指挥事”,这却是事实。
二、蓬莱戚氏遗迹
(一)蓬莱戚氏谱系
戚继光五世祖戚斌,因父开国之功,授“明威将军”,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遂家于登州,隶蓬莱籍”(1),经六世,至戚继光。
考成书于明代的《戚少保年谱耆编》、清顺治版《登州府志》、康熙版《蓬莱县志》、乾隆版黄县《戚氏族谱·序·附录·蓬莱戚氏先代世次谱》,得蓬莱戚氏前八世世系图如下:
(二)家族遗迹
蓬莱戚氏宗族留下的历史遗迹主要有戚氏故宅、牌坊(两座)、戚武毅公祠、戚氏墓园等,文物有明版《蓬莱戚氏族谱》(即清版《蓬莱县志》所称之戚继光主修之《家乘》)、明代绘制的《戚继光画像》、明代战刀等。
1、戚氏宅第
位于蓬莱市区西南隅武霖社区(清末民初称“戚家村”),自戚斌始,历代戚氏族人皆聚居于此。戚宅基址占地约4000平方米,正门朝南,临牌坊街;侧门朝西,临府前街;宗祠位于宅第西北角,内有敕建的“表功祠”(崇祯帝题匾,即戚武毅公祠);后园曾立文天祥“忠”、“孝”字碑,碑阴各有戚景通手书题跋;宅基现存400余年古银杏2株、古柏1株。
蓬莱戚氏宅第始建时间应该是在戚斌到登州上任后不久。据此推断,大约建成于洪武十四年(1381)戚详战殁后戚斌得到旨意并到登州上任,至今共存627年。《戚少保年谱耆编》载:“嘉靖十八年丁亥,家严(指戚继光)十二岁”,“大父孝廉府君(指戚景通)始辑(通葺)居第。居第垂二百年,久圯,不得已而营缮之”。其实,洪武十四年(1391)至嘉靖十八年(1539)共148年,戚祚国等的说法显然做了夸大。电动液控闸阀
2、戚氏宗祠及戚武毅公祠
戚氏宗祠位于戚宅西北隅,坐东面西,临府前街。始建年代不详,据推断应形成于戚宅初建之后。考其基址,祠为三进院落,原有门房、过厅、二进院南北两厢、屏门、三进院南北两厢、正祠等建筑。三进院内原祀戚氏之先详、斌、珪、谏、宣、宁诸祖。二进院南厢祀戚景通;北厢祀戚继光,崇祯八年(1635)谥“武”(一说“武庄”1),更此祠名,俗称“戚公祠”,今又名“戚继光祠堂”。现存门房、过厅、表功祠、厅房共10间;三进院现改为后园,原有文天祥“忠”、“孝”碑,碑背有戚景通题跋,“”时毁,残石尚在。二进院内有400余年古银杏树一株;三进院内有500年古柏一株。房属皆单层硬山建筑,砖石结构,占地595.1平方米,建筑面积131.38平方米,过厅和表功祠有前廊及明柱。表功祠面阔8.2米,进深6.64米。
该祠正门前扉阴刻楹联:“千秋隆祀典,百战着勋名”,横额:“海上威风”。过厅前廊两明柱悬冯玉祥1934年书联:“先哲捍宗邦,民族光荣垂成世;后生驱劲敌,愚忱惨淡继前贤。”表功祠前廊明柱楹联“拨云手指天心月,拔剑光寒倭寇胆”,乃郁达夫所书。祠前东壁镶有纪念石刻一方,为清吏纪煐回手迹。
据清康熙版《蓬莱县志》、道光版《续修蓬莱县志》、光绪版《重修蓬莱县志》、民国版《蓬莱县志》载:自该祠落成,每岁春、秋两季戚氏后人祭奠后,府、县主政官员分别至祭,已成惯例。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学院赵申季、知府王霭、知县刘士冠重修,并建忠、孝碑亭二。四十九年(1710)学院黄叔琳承袭奉祀生2名。光绪六年(1880)知府贾瑚、邑人慕荣干重修。1921年直鲁豫巡阅使吴佩孚重修,并题“吾将私淑”横匾及“雪国耻在四百年前,公不愧曰武;继兵法于十三篇后,吾曾读其书”楹联,悬于门内厅房。1953年县人民政府重修。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今有戚氏后裔奉祀。
1:戚武毅公祠正门
3、戚氏牌坊
位于戚氏宅第南临的牌坊街上,为花岗岩雕坊,共两座,分别位于街的东、西两端,相距160米。西为“父子总督”坊,东为“母子节孝”坊;建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两坊形制相同,均为四柱三间五楼多脊结构,宽8.3米,高9.5米,进深2.7米,正间上下三坊,上坊两面有“圣旨”、“恩光”刻石;中、下二坊透雕“戚继光征战”、“八仙过海”、“丹凤朝阳”、“二龙戏珠”、“鱼龙闹海”、“麒麟丹凤”、“缠枝花木”等图案。侧间各有二坊,分别雕饰花木鸟兽图案。“母子节孝”坊中间两面额书“旌表赠特进荣禄大夫右都督戚宁妻一品夫人贞节阎氏”、“诰赠特进荣禄大夫中军都督府右都督荐举孝廉戚景通”。“父子总督”坊中间两面额书“诰赠骠骑将军护国都指挥使前总督山东备倭戚景通”、“镇守浙福江广郴桂总兵都督同知前总督备倭戚继光”;牌坊上间。
两坊巍峨挺拔,气势雄伟,构图丰满,雕镂精细,是国内少见的明代大型石雕珍品。“”时部分透雕构件被砸毁,所幸整体无恙。升降式晾衣架1985栓剂模具年修复。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2:位于牌坊街东端的“母子节孝”坊(2007年摄)
4、戚氏墓园
位于蓬莱城东南十里芝山南麓,乃戚详及其以下历代蓬莱戚氏族人归葬之地。《年谱》载:“先陇素产芝,因名芝山。”“嘉靖二十年辛丑,家严十四岁……曾大母(继光祖母)阎太夫人卒,从祖兆,合葬芝山之阳”。明时,墓园西南不远处的位吴村曾有一处戚氏房产,供守护墓园者居住,戚继光17岁时为凑足赴京袭职的路费,才将此房产卖与他人。
abs-220戚继光墓位于墓园南部,有墓碑、石人石马等物,墓道前有石阶通往山下道路。墓为砖石结构,穹窿墓顶,分墓门、通道、前室、后室诸部分,南北长8.22米,东西宽5.4米。墓志为戚继光有通家之好的挚友、江南名士汪道昆所撰,全称《特进光禄大夫少保兼太子太保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孟诸戚公墓志铭》(以下简称孟诸戚公墓志铭),文见蓬莱市史志办所编之《戚继光志·附录二》,墓志铭原石已失;墓志篆盖石尚在,为石英质,已裂为多方,现藏烟台市博物馆,蓬莱戚府有复制件展出。该墓早期曾被盗掘。1987二钼酸铵年修复,呈台隆状,台高1.6米,台上正中为墓丘。墓前壁两侧各嵌碑文一方,分别记载戚继光生平及其墓修葺经过。
戚景通墓位于戚继光墓迄北,亦砖石结构,分左、中、右三室。1972年在中室发现墓志铭,亦为汪道昆所作,全称《明故略武将军都指挥佥事戚公配淑人张氏王氏合葬墓志铭》,并出土铜镜一面,均藏于烟台博物馆;墓志篆盖残石藏于蓬莱阁文物科库房,蓬莱戚府有复制件展出。
戚氏墓园现在山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位于蓬莱城南芝山南麓的戚继光墓
5、戚氏后人及文物
蓬莱市区至今仍有戚氏后人居住。戚继光第十六世孙戚兆华,建国初与母亲二人在戚氏祠堂内居住,他小时候常听母亲讲起祖先的事迹,多数已经记不清了,只记住了戚详是戚家始祖,戚继光是最重要的祖先。在他的印象中,最令他头痛的要数每年春天看护那些晾晒的祖传之物了。
在蓬莱民间,有“六月六,晒衣书”的习俗。每年进入阴历六月,母亲都要选几个艳阳高照的日子,“请”出族谱及祖宗画像,领着小兆华焚香祭拜之后,挂在明廊内晾晒。记得有两只樟木大箱,一只收藏历代先祖画像(均为立轴,有四五十幅)、几本族谱、两三张谱系图;另一只收藏旧时衣物、古代盔甲、首饰、短兵刃及其它杂物。戚兆华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受命看护这些晾晒中的祖传古董。每到这时,母亲都变得格外严厉,既不准兆华离开,也不准有不尊不重行径,稍有差池就要惩罚。一个正是淘气年龄的小男孩,叫他规规矩矩在院中呆上三两日,也真难为他了。就这样年复一年地过去,小男孩逐渐长成了大人。后来老太太过世了,临终前再三叮嘱,要保管好这些祖传之物。
蓬莱戚氏只此一支,历来以正统自居。清光绪年间,黄县戚氏编修族谱,曾想与蓬莱戚氏联宗,被蓬莱戚氏断然拒绝(1)。因蓬莱戚氏近代势微,缺少家族活动,所以没读过几天书的戚兆华从未感受过祖先的荣耀,加之小时候“晒衣书”的痛苦经历,并不知道这些祖传之物的价值,内心除了敬畏,还有莫名的憎恶。上世纪50年代的一天,山东省博物馆有工作人员来到他家,看过这些祖传对象之后,小心翼翼地提出能否“借用”一两件。戚兆华爽快地答应了。于是他俩各挑了一幅“最破烂的”画像,连借条都没打就走了,从此杳无音信。“”初期,戚家这些古董名声太大,招来许多人“破四旧”,砸的砸,烧的烧,数百年来的积物毁于一旦……。所幸戚兆华留了一个心眼,事先将两册明版《蓬莱戚氏族谱》和一幅明代绘制的《戚继光画像》另藏它处,得以幸免。
1985年,戚兆华将它们一齐捐献给了国家,初藏于山东省博物馆,后调往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均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同时捐献的还有一把据称是戚继光用过的战刀,刀身近把处镌有“万历十年 登州戚氏”8字铭文,现原件藏于山东省博物馆,戚府景区、登州历史博物馆有复制件展出。
(三)典籍中的戚继光籍贯
1、戚继光自已的落款
从戚继光著述和言论中,可以确切地知道他对自己祖籍和籍贯是怎样认定的。ktkp-073
在现存的戚继光著作中,除了《纪效新书》(两部:十八卷本和十四卷本,后者是作者晚年在前者基础上形成的)和《练兵实记》是练兵操典外,还有诗文集《止止堂集》、后人集录的《戚继光奏议》(1),还有记录戚继光日常言行最详细的《戚少保年谱耆编》,内有一些戚继光表明自己籍贯的文字。
《止止堂集》中有“光东牟竖子”、“继光东海竖子也”、“东牟旧德有三槐”、“蓬莱原有野人家”、“余故里山东蓬莱阁下”、“蓬莱有佳人,佩剑游南国”等句;而《戚少保年谱耆编》记录的戚继光事迹、言论,则更加清晰明白。
嘉靖三十四年(1555)七月,28岁的戚继光奉诏赴浙,与其弟继美别于蓬莱西郊,戚继光说:“吾世东牟,今七叶矣,始见常棣之华,将谓埙箎永和……”(2)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2:49: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2482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博物馆   还有   登州   位于   画像   概念   表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