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边坡、路堤监测方案

高路堤、高边坡施工监测方案
1 概述
黄祁高速公路,路基宽24.5m,路面设计为双向四车道,行车时速80~l00km/h。对高边坡、高路堤本着安全稳定、经济合理、美观环保的原则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
2 监测技术方案
2.1 监测对象
本标段选择以下几类边坡作为监测对象:
(1)路堑边坡:K35+530--K35+745、K37+670--K37+730、K38+600--K38+700、K38+967--K39+005、K39+410--K39+490、K39+900--K40+010。
(2)路堤边坡:K37+115--K37+159、K39+740--K39+840、K37+590--K37+640。
2.2 监测项目
本工程监测项目为:
(1)边坡坡体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
(2)地表裂缝观测标本盒
(3)地下水、渗水与降雨关系的观测;
(4)锚索预应力量测;
(5)钢锚管预应力量测;
(6)锚杆拉力量测;
(7)土体分层沉降监测。
3 监测方法与手段
3.1 边坡坡体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
边坡坡体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分别采用极坐标法和测边三角形法进行。
采用极坐标法时,控制点选在边坡变形区以外通视条件好的地点,埋设钢筋砼桩,观测点选在边坡顶
及平台或抗滑桩上。初始观测:用2”级全站仪独立观测两次,每次观测一个测回,多次精测距离取平均值。当两次观测的平面坐标差符合有关规范要求时取两次观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初始观测值。塑料机器人
三角高程测量测高程时,当所测边长~<200m,竖向角≤20。时,一次观测高程中误差≤4.8mm,两次观测高程差限差≤2 ×4.8=13.5mm时,取两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初始观测高程值。采用测边三角形法时,控制点布设于变形区以外,且与道路中心线平行,观测点如极坐标法布设。在观测点上安置仪器,测量观测点到控制点的边长和竖直角,用2”级全站仪观测,测距精度为2mm+2ppm·d,对中误差≤0.5mm。位移量计算方法为:以两控制点为l轴,垂直于l轴为轴,通过测边三角形计算观测点的三维坐标。当边坡较陡,竖直角>30。,且距离>200m时,而垂直位移监测精度要求较高时,三角高程测量已不能满足其精度要求,应采用水准测量方法进行监测。橡胶软化油
3.2 地表裂缝观测
根据裂缝发展情况设点观测,方法为:
(1)在监测部位用水泥砂浆敷平,作好测量基点标志,用红油漆编号,用钢尺直接测量基点标志之间的距离。
在线服务系统(2)在垂直裂缝方向,位于裂缝的两边埋设“骑马桩”,“骑马桩”用水泥砂浆及钢筋固定。钢筋头刻十字
线,用钢卷尺量两刻划线的距离,测量裂缝的张合变化,用水准测量两“骑马桩”高差的变化来测裂缝上下错动的情况。
3.4 地下水、渗水与降雨关系的观测
根据坡体出水点的位置和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监测点,定期观测出水流量。
3.5 锚索和钢锚管预应力量测
采用锚索(钢锚管)测力计测试锚索(钢锚管)张拉时的荷载,并对锁定后的锚索(钢锚管)预应力进行长期观测,以便了解锚索(钢锚管)预应力损失与时间的关系,并可分析框架梁各部分应力应变的大小及其随荷载和时间的变化及其规律。在锚索(钢锚管)的外锚头下布设锚索(钢锚管)测力计,测试锚索(钢锚管)应力。锚索在运输、安装的过程中要注意防腐层上的塑料管、注浆管、测试元件的导线等,避免破损。安装时预留锚索(钢锚管)张拉及锚索(钢锚管)测力计的工作长度,尽量保证锚索(钢锚管)在轴线位置。测试应跟随整个锚索(钢锚管)预应力的施加过程进行。并作长期观测,以了解预应力损失及是否有滑坡推力施加的情况。锚索(钢锚管)测力计上下均应有适当的承压钢板,其表面应进行加工。锚索(钢锚管)测力计、承压钢板、外锚头均应保
持在锚索(钢锚管)轴线位置,以保证测力计能正常工作。
3.6 锚杆拉力量测
每根监测的锚杆一般布置2—4个测点,以了解应力沿锚杆的分布规律、锚杆的受力状态和加固效果。锚杆应力计按设计深度与裁截的锚杆对接,同时装好排气管。需要对焊的锚杆应力计注意与锚杆保持同轴,组装检测合格后的观测锚杆送入钻孔内安装时,应保护应力计不产生弯曲,锚杆根部应与孔口平齐。引出电缆或排气管后,安装检测合格,则可灌浆埋设。
水控系统
3.7 土体分层沉降监测
识字闪卡土体分层沉降监测的目的主要是观测高路堤不同填筑深度的路基沉降,进一步推测路基填筑完成后的工后沉降,为路面施工时选择或路面结构型式的确定提供准确的依据。沉降板的要水平放置、受干扰小的路基上。
4 监测项目的布置及量测要求
4.1 监测断面的选择
一个边坡一般布置2—3个观测断面,重点边坡则增加观测断面数。同时根据地质条件的好坏、边坡的高度和坡度的大小、结构上的代表性等因素,分为主要监测断面和次要监测断面。监测项目尽量平行布置,如大地测量水平变形和垂直变形监测点与钻孔深部位移监测点同时布置,以保证成果的可行性
和互相印证。
4.2 监测断面及各监测项目的布置
对于路堑高边坡,主要监测断面的监测项目包括地表位移、深层
位移、锚索、钢锚管和锚杆应力监测,而一般性监测断面的监测项目主要为地表位移和深层位移。监测断面的间距为40~100m。路堤高边坡的监测项目为土体深层位移和分层沉降,一般监测断面的间距为50~100m。每个监测断面至少布置一个深层位移监测孔和一个分层沉降监测孔,每段高路堤的监测断面应不少于2个。
5检测周期
监测周期与施工和降雨量相适应,雨季、边坡开挖、路基填筑和已出现变形破坏时应加密观测。边坡每开挖一级或填土一层时,至少应观测一次。连续3d降雨量大于50mm/d时,应连续观测3次,间隔时间不大于2d。监测数据每旬整理、分析一次。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4:17: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2469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监测   观测   锚杆   位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