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报道中国女生失联事件中的积极作用——以内蒙古失联遇害女孩谢璐为例

学术探讨
在报道中国女生失联事件中的积极作用
——以内蒙古失联遇害女孩谢璐为例
闫 惠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摘 要:互联网与媒介技术的蓬勃发展使社交媒体在网络舆情信息的传播中占据主动权,冲击了传统媒体长期发展形成的舆论主导地位。本文选取“内蒙古失联遇害女孩谢璐”这一事件作为研究对象,首先简单介绍事件发生的背景与过程;其次揭示在这件事情的全过程中所起的重要推动作用;最后针对如何进行的治理提出了一点建议。研究此类事件的原因,重在说明在突发事件中所起的积极作用,为日后研究自媒体发展对社会的积极影响这一方向提供借鉴。
次氧化锌
关键词:;失联事件;积极作用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8)11-0104-01
一、引言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整个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中,它改变了传统的线性传播方式,催生出了新的传播媒介。是一种新兴的媒介平台,自2011年推出后,便快速被广大网友接受。的发展势头迅猛,很多企业都会成立自己的来宣传信息,更多的网友借助传播事件,为事件更好地解决起到了助推作用。近几年,中国女大学生失踪事件屡屡发生。本文简要分析在突发事件中所起的积极助推作用,以内蒙古失联遇害女子为例,了解新媒体为社会带来的贡献,为日后的新媒体发展路径研究提供借鉴与思考意义。
二、失联遇害女子事件的过程与结果
2018年2月21日15时50分,巴彦淖尔市公安局巴彦淖尔经济开发区公安分局接到报警称,2月21日10时30分许,一女子(女,1993年12月23日出生)从临河区八一乡红星村祥和家园出来,租乘一辆红三轮车准备前往北环路一苗树附近,2月21日11时30分许,其手机关机与家人失去联系。公安于2月24日15时许,到三轮车并将车主王某某控制。经讯问,王某某供述了杀害该名女子的犯罪事实。
三、舆论的形成与特点
(一)的概况
芯片封装是2011年1月腾讯公司为手机终端用户打造的一款即时通信工具,可以跨通信运营商快速发送语音、文字、图片等信息,支持单人、多人语音对讲,具有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等特点。
(二)舆论的形成
舆论是网络舆论的一种,是用户在朋友圈的平台上,对于社会现象的反映,具有个人中心度高、间接推动舆情等特点。[1]
(三)舆论的特点
第一,朋友圈舆论的黏性很高。[2]“舆论”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社会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表达的意见和态度,舆论在公共交流中产生,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3]因为关联通讯录的原因,很多好友都是日常生活中联系的“较亲密的人”,因此彼此之间的信任度较高,传播信息的速度也较快。
第二,朋友圈舆论初期会呈现井喷式传播的状态。在微媒体上爆发的内容大部分属于网络舆情事件引发的网络舆论,这种新的网络舆论即是带有自发性、自主性、诉求明确直接等特点。因此很多有争议性的话题在平台传播的速度非常快,像内蒙古失联遇害女子事件最开始是在的朋友圈内传播,经过
人们的不断转发,被大众熟知。
四、朋友圈舆论的积极效应
(一)正面的舆论引导
网络上引发的对某些社会问题的讨论,更多的是一人的“狂欢”,由于中国网民素质参差不齐,不是容易引起社会恐慌就是会产生谣言。在此次事件中也不缺少谣言。在该女子失联被寻的过程中,有的人说在她失踪之前曾经去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过男朋友。后来其家属都出来证明这纯属造谣,该女子的男朋友在呼和浩特市,根本不是五原县,而且从该女子失踪的这几天,她的男朋友从呼和浩特市赶到巴彦淖尔市陪着她的父母寻,这对受害人及其家属造成二次伤害。后来主流媒体和意见领袖借用朋友圈传播正确的事实,整个舆情才开始走向理性。
(二)激发网民的参与性
在朋友圈这个虚拟集体中,心理压力和从众心理必然会产生很大的作用。当某件突发事件或网络舆情事件发生,朋友圈内的密友们开始纷纷转载时,一个人会潜移默化地督促另一个人开始加入这样的讨论和传播大军中,已增加体归属感,信息就这样通过朋友圈迅速扩散,增强了网民参与公共事件的积极性,促进事件的良好传播,扩大传播范围。
五、舆论的治理
(一)主流媒体
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非常重要,要加强对舆论的引导与治理,正面宣传,必须坚守媒体的专业精神,恪守新闻专业主义,在向受众传递信息的同时做到真实、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多做深度报道,为受众答疑解惑,对事件及时追踪、监督,主流媒体必须结合新媒体,发挥各自的优势,以促进事件的完美解决。
(二)网民营业执照镜框
网络技术发达的今天,我国网民素质参差不齐,更需要每个网民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和认知水平,增强对事件的辨别能力,对事件本身提出质疑,不应一味盲信盲从,做到不站队、不排队。在媒介融合的情况下,多元化的传播主体有多元化的需求和建议,不应迫于体压力,害怕被孤立而服从多数意见。
参考文献:
[1]玉珠.舆论场:生成、特征及舆情效能[J].情报杂志,2014(7):146-150.
[2]唐乐阳.暗潮汹涌:圈网络舆论特点及其控制[J].新闻研究导刊,2015(22):172-173.
[3]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47-48.
聚酯丙烯酸酯>可剥胶104
>医用热熔胶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3:18: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2447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微信   事件   舆论   传播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