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红了的时候……

垃圾热解气化炉
双向玻璃高粱红了的时候……七彩山鸡养殖
作者:于平
来源:《艺术评论》 2014年第3期
    在国家大剧院看大型民族舞剧《红高粱》,并没觉得它是“大制作”,但却认同它是“大手笔”。自该剧亮相“十艺节”以来,就不断有人向我道美称善。并且这些诚心悦服者都免不了说一句“连莫言都说好”、“莫言最后都掉泪了”之类的话。虽然一门艺术对另一门艺术改编的成功与否未必非要原作者中意,但作为惟一荣获“诺奖”的中国作家,莫言的认可意义十分重大。青岛歌舞剧院创演《红高粱》,当然有借重名人效应的意图,否则就不会在原著问世三十余年后“朝花夕拾”,也不会放下刚刚落成的舞剧《东厢记》来“重打锣鼓另开张”。但我看舞剧《红高粱》,感觉总编导王舸、许锐受张艺谋“影像”的影响会更深,舞剧更为倚重的是张艺谋镜头取象对莫言文字叙述的再造之功。毋庸置疑,电影《红高粱》是从莫言小说转换为王舸舞剧的重要形象介质,无论是人物的性格形象还是事件的情境形象都能看到这一点!
    动笔评剧之前,我很认真地做了点功课,因为我在25年前的1988年就曾被表现这一题材的舞剧震撼过。那部舞剧叫《高粱魂》,总导演叫王举。一篇《“魂”惊四座》(载《舞蹈》1988年第11期)的舞评写道:“王举看了电影《红高粱》后竟如醉如痴地颠狂起来,坐卧不宁,昼夜不安,狂躁不已。他自己也
万般无奈,只好任感情激荡,思绪奔流……红的波浪翻卷着炽热的浪头扑来,冲刷涤荡着他那血肉之躯,生命力健旺的汉子们此起彼伏地傲然起立又沉重倒下,震撼着他郁忿压抑的心灵……”要知道那时莫言才刚刚出道,“诺奖”于他而言无异于“摘星之梦”。从眼下的舞剧《红高粱》中,我似乎能感受到王舸的某种激情——与25年前的王举相比,王舸似乎没那么颠狂、狂躁、激荡和奔流,他认真地发掘着颠狂中的抑郁、狂躁中的果决,他让“激荡”张弛有度、让“奔流”跌宕有致!也就是说,尽管王舸可能不认识王举也没有刻意去避开《高粱魂》的创作理念,但王舸在25年后代表中国舞剧对莫言、对张艺谋的又一次解读已经有了更深邃的意蕴。
大锅灶金属防水接头>uc3907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9:37: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2431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舞剧   高粱   形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