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菌剂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总结报告

微生物菌剂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总结报告
一、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利用微生物菌剂促进作物健康生长,提高作物抗逆性、拮抗重金属等能力,在农产品保增产同时,减少杀菌剂、化肥、激素的使用为首要目标,最终实现提高农产品品质,提升农产品安全,减少作物病虫害发生。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微生物菌剂产品商品化工艺与质控体系建立、微生物菌剂产品应用效果评价、微生物菌剂产品应用示范三个部分。
二、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所完成项目的核心内容、技术特征、技术方法和难点;项目研究的技术路线和实现途径,技术成果先进性、成熟性。
(一)小区试验
筛选常见蔬菜,在作物不同生长期使用微生物纳米硒营养液,观测其对作物根系、叶片、茎干的影响,在作物生长过程中观测作物对病原菌的抗性。收获后检测农产品中硒含量以及其他营养元素的含量,在此基础上对微生物纳米硒进行优化。
(二)大田实验
每种作物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亩;实验周期为作物的一个生长周期。
实验组处理方法:依据小区试验结果,设定大田实验中微生物纳米硒的喷施剂量与喷施时期;对照组不做处理即可。
结果观测:喷施后7-10天观测作物的长势、叶片大小、根系生长情况、作物抗病能力以及农产品成熟度;农产品采收后检测农产品中硒与其他营养成分的含量、检测农产品中杀菌剂农药残留数据。
(三)机理研究
通过营养成分检测与代谢组学研究,研究微生物纳米硒、微生物菌剂等植物内源激素的影响,以探明其抗病抗虫的机制。
诺基亚cdma三、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果
(一)微生物菌剂产品商品化工艺与质控体系建立
课题组依据任务书要求,筛选了3种微生物菌剂,分别为复合微生物菌剂、微生物纳米硒和微生物有机肥,并对产品效果进行评价。
2.微生物纳米硒工艺
微生物纳米硒由桂林集琦生化有限公司转化,登记证号:微生物肥(2018)准字6480号,有效活菌数≥0.5亿/mL,6%≤N+P2O5+K2O ≤20%。
(1)微生物纳米硒的发酵工艺
1)主要原料:
硒粉、动物源氨基酸、植物源氨基酸、海藻酸、蔗糖、糖蜜等
2)发酵菌种: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醋酸杆菌、巨大芽孢杆菌。
3)发酵过程:
A.将动物源氨基酸400g、植物源氨基酸400g、海藻酸200g、糖蜜400g溶于5.5L水中,加入适量硒粉,充分搅拌后灭菌30min。然后转入10升自动发酵罐。
B.菌种活化:将120g符合菌种,接种到500毫升糖蜜(12°Be)的三角瓶中,28℃恒温培养箱中活化1.5h,然后转接到发酵罐。
C.发酵条件:发酵温度28℃,搅拌速度250r/min,通气量2.0atm,使溶解氧(DO)调到100,接种后采用KH2P3O4调节pH至6.0.发酵72h,发酵终体积为7L。
(2)质量控制
发酵产品符合NY/T798-2015标准,有效活菌数≥0.5亿/mL,6%≤N+P2O5+K2O≤20%。杂菌率≤15%,5.5≤pH≤8.5。粪大肠杆菌≤100个/毫升。铅≤50mg/kg、汞≤2mg/kg、镉≤150mg/kg、砷≤15mg/kg、铬≤3mg/kg。
(3)使用方法
【目标作物】草莓、西红柿、火龙果、黄瓜、茄子等
采用采用叶面和冲施共同使用
【叶面肥用法与用量】按300~500倍液稀释(即100mL兑水30-50升),均匀喷施于作物叶片,每亩每次使用200~300mL原液。
【使用时期】花前使用1次,结果后间隔10~15天使用一次,
每亩每次150~300mL。
【冲施肥用法与用量】
在花芽分化期使用一次,间隔60天左右再使用一次,每次每亩1桶,稀释800-1000倍。
【目标作物】辣椒
采用采用叶面和冲施共同使用
按500~600倍液稀释,均匀喷施于作物叶片,每亩每次使用200~300mL原液。
【使用时期】花前使用1次,结果后间隔10~15天使用一次,每亩每次150~300mL。
【冲施肥用法与用量】在花芽分化期使用一次,每亩1桶,稀释800-1000倍。
【目标作物】叶菜类
【用法与用量】按300~500倍液稀释(即100mL兑水30-50公斤),均匀喷施于作物叶片,每亩每次使用200~300mL原液;
【使用时期】幼苗期使用1次;采摘前1个月内喷施2-3次,间隔7~10天;
【目标作物】马铃薯、土豆、山药等块茎类作物等
采用采用叶面和冲施共同使用
【叶面肥用法与用量】按300~500倍液稀释(即100mL兑水
30-50升),均匀喷施于作物叶片,每亩每次使用200~300mL原液。
【使用时期】花前使用1次,结果后间隔10~15天使用一次,每亩每次150~300mL。
【冲施肥用法与用量】
在结块茎初期使用一次,间隔30-45天再使用一次,每次每亩1桶,稀释800-1000倍。
2.复合微生物菌剂产品与使用方法
复合微生物菌剂有雷邦斯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转化,登记证号:微生物肥(2018)准字5397号。有效活菌数≥10.0亿/g,腐殖酸50%,海藻提取物5%,有机质总量60%。核桃剥壳机
(1)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成分与标准
本课题研究的微生物菌剂是采用多种益生菌共同发酵技术生产,主要菌种为芽孢杆菌、乳酸片球菌、戊糖片球菌、粉状毕赤酵母、德克酵母等。
表1:微生物菌剂菌种成分表
超导失超
核桃杨菌种含量(cfu/g)主要作用安全性
芽孢杆菌属  6.0E+07 分泌具有抗真菌特性的
伊枯草菌素,同时还产生
蛋白酶、肽酶、脂肪酶、
淀粉酶、蔗糖酶等有助于
各类有机物降解。易趴网
食用级安全
LD
50
>
宁波溲疏2.1*104 ppm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3:24: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2430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作物   菌剂   使用   农产品   技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