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放大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光学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光学放大系统。


背景技术:



2.光学瞄准镜的最主要功能是使用光学透镜成像,将目标影像和瞄准线重叠在同一个聚焦平面上,即使眼睛稍有偏移也不会影响瞄准点。现有的光学瞄准镜通常有白光瞄准镜和激光测距瞄准镜,白光瞄准镜通常分定倍和变倍白光瞄准镜。定倍瞄准镜不能适用于远近不同距离对不同倍率的要求,而变倍瞄准镜虽然可以变化不同倍率满足不同目标距离对不同倍率的要求,但瞄准过程中需要进行变倍操作,不适用对运动目标的对准,常常错失最佳对准时机,更不能先发制人。而现有的激光测距瞄准镜虽然通过激光测距提高对目标距离的精确判定,但都是定倍的激光测距瞄准镜,在搜索目标和对准目标会遇到很大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放大系统,旨在解决光学放大系统无法自动快速变倍调节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放大系统,从物侧起依次包括:物镜组、转像变倍校正组和目镜组,转像变倍校正组包括具有第一倍率的第一转像倍镜组和具有第二倍率的第二转像倍镜组,第一转像倍镜组能够对目标以第一倍率在第一视场上成像,第二转像倍镜组能够对目标以第二倍率在第二视场上成像,并使第二视场位于第一视场内;其中,第一倍率小于第二倍率。
5.可选地,转像变倍校正组包括第一镜片组、第二镜片组和第三镜片组,第一转像倍镜组和第二转像倍镜组共用第一镜片组,第一镜片组的出射光经第二镜片组出射至目镜组,第一镜片组的出射光还经第三镜片组出射至目镜组;第一镜片组和第二镜片组组成第一转像倍镜组,第一镜片组和第三镜片组组成第二转像倍镜组。
6.可选地,第一镜片组和第二镜片组同轴设置,第二镜片组的光轴和第三镜片组的光轴平行设置。
7.可选地,第一镜片组包括:从物侧起依次同轴设置的第一校正镜片、第二校正镜片、第三校正镜片、第四校正镜片、第五校正镜片和第六校正镜片;第二镜片组包括第七校正镜片;第三镜片组包括:从物侧起依次同轴设置的第八校正镜片、第九校正镜片、第十校正镜片和第十一校正镜片;第一校正镜片、第六校正镜片和第十校正镜片为负透镜;第二校正镜片、第三校正镜片、第四校正镜片、第五校正镜片、第七校正镜片、第八校正镜片、第九校正镜片和第十一校正镜片为正透镜。
8.可选地,光学放大系统还包括激光测距系统、传感器探测系统、主控板、光学分划板和内投影显示系统,光学放大系统具有第一焦面和第二焦面,第一焦面位于物镜组和转像变倍校正组之间,第二焦面位于目镜组与转像变倍校正组之间;激光测距系统、传感器探测系统、内投影显示系统分别与主控板电连接;激光测距系统用于获取目标的距离信息,并
将距离信息发送至主控板;传感器探测系统用于获取目标所处的环境信息,并将环境信息发送至主控板;主控板用于接收并处理距离信息和环境信息,并将处理后的距离信息和环境信息传递给内投影显示系统;光学分划板设置于第一焦面处,用于对物镜组传输的目标的成像进行分划,光学分划板能够沿物镜组的光轴移动;内投影显示系统用于显示处理后的距离信息和环境信息,并将显示的距离信息和环境信息投射至第二焦面。
9.可选地,光学放大系统还包括接收棱镜,接收棱镜用于反射激光测距系统发射的激光,以使激光测距系统获取距离信息;接收棱镜还用于将物镜组传输的目标的成像的光线透射至转像变倍校正组。
10.可选地,物镜组从物侧起依次包括:物镜胶合镜、第一物镜镜片和第二物镜镜片,物镜胶合镜为正透镜,第一物镜镜片为正透镜,第二物镜镜片为负透镜,其中,第二物镜镜片为调焦镜片。
11.可选地,内投影显示系统从物侧起依次包括微显示屏、投影镜片组和分光投影棱镜,分光投影棱镜设置于转像变倍校正组和目镜组之间;微显示屏,与主控板电连接,用于显示处理后的距离信息和环境信息;通过投影镜片组透射的微显示屏显示的距离信息和环境信息的光线,经分光投影棱镜反射后投影至目镜组的第二焦面;通过转像变倍校正组出射的光线,经分光投影棱镜透射后投影至目镜组的第二焦面。
12.可选地,投影镜片组包括第一投影镜片、第二投影镜片、第三投影镜片和投影胶合镜,第一投影镜片为正透镜,第二投影镜片为负透镜,第三投影镜片为正透镜,投影胶合镜为正透镜。
13.可选地,目镜组从物侧起依次包括:第一目镜镜片、第二目镜镜片、目镜胶合镜和第三目镜镜片,第一目镜镜片为正透镜,第二目镜镜片为负透镜,目镜胶合镜为正透镜,第三目镜镜片为正透镜。
14.本技术提供的光学放大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
15.通过在转像变倍校正组中设置第一倍率的第一转像倍镜组和设置第二倍率的第二转像倍镜组,使得第一转像倍镜组和第二转像倍镜组分别以不同倍率的图像呈现在同一视场内,因此,通过双倍率功能不仅能够让使用者根据目标距离灵活选择高低不同倍率,即近距时选择低倍率,远距时选择高倍率完成对目标的对准;同时,远距时还能够灵活利用双视场功能很容易搜索目标和对准目标,即利用低倍率大视场搜索目标,高倍率小视场对准目标,且无机械变换操作,能不失时机地完成对准目标,甚至先发制人。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放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放大系统的主光路示意图;
19.图3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放大系统的转像变倍校正组示意图;
20.图4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放大系统的双倍率双视场示意图;
21.图5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放大系统的激光测距系统示意图;
22.图6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放大系统的物镜组和激光接收示意;
23.图7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放大系统的内投影显示系统示意图;
24.图8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放大系统的目镜组示意图。
25.上述附图所涉及的标号明细如下:
26.01、物镜组;011、物镜胶合镜;0111、第四物镜镜片;0112、第五物镜镜片;012、第一物镜镜片;013、第二物镜镜片;
27.02、接收棱镜;021、接收棱镜胶合面;
28.03、光学分划板;031、光学分划板后表面;
29.04、第一焦面;
30.05、转像变倍校正组;0501、第一校正镜片;0502、第二校正镜片;0503、第三校正镜片;0504、第四校正镜片;0505、第五校正镜片;0506、第六校正镜片;0507、第七校正镜片;0508、第八校正镜片;0509、第九校正镜片;0510、第十校正镜片;0511、第十一校正镜片;
31.06、第二焦面;
32.07、目镜组;071、第一目镜镜片;072、第二目镜镜片;073、目镜胶合镜;0731、第四目镜镜片;0732、第五目镜镜片;074、第三目镜镜片;
33.08、出瞳;081、第一视场;082、第二视场;083、实像;084、实像;
34.09、主控板;
35.10、激光测距系统;101、激光发射模组;102、激光接收模组;
36.11、内投影显示系统;111、微显示屏;112、第一投影镜片;113、第二投影镜片;114、第三投影镜片;115、投影胶合镜;1151、第四投影镜片;1152、第五投影镜片;116、分光投影棱镜;1161、分光投影棱镜全内反射面;1162、分光投影棱镜胶合面。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3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39.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
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1.正如背景技术中所记载的,目前,定倍瞄准镜不能适用于远近不同距离对不同倍率的要求,而变倍瞄准镜虽然可以变化不同倍率满足不同目标距离对不同倍率的要求,但瞄准过程中需要进行变倍操作,不适用对运动目标的对准,常常错失最佳对准时机,更不能先发制人。而现有的激光测距瞄准镜虽然通过激光测距提高对目标距离的精确判定,但都是定倍的激光测距准镜,在搜索目标和对准目标会遇到很大困难。
42.参见图1至图4所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学放大系统,从物侧起依次包括:物镜组01、转像变倍校正组05和目镜组07,转像变倍校正组05包括具有第一倍率的第一转像倍镜组和具有第二倍率的第二转像倍镜组,第一转像倍镜组能够对目标以第一倍率在第一视场081上成像,第二转像倍镜组能够对目标以第二倍率在第二视场082上成像,并使第二视场082位于第一视场081内;其中,第一倍率小于第二倍率。
43.应用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转像变倍校正组05中设置第一倍率的第一转像倍镜组和设置第二倍率的第二转像倍镜组,且转像变倍校正组05的第一转像倍镜组和第二转像倍镜组共用一个目镜组07,使得第一转像倍镜组和第二转像倍镜组分别以不同倍率的图像呈现在同一视场内,因此,通过双倍率功能不仅能够让使用者根据目标距离灵活选择高低不同倍率,即近距时选择低倍率,远距时选择高倍率完成对目标的捕捉;同时,远距时还能够灵活利用双视场功能很容易搜索目标和精准捕捉目标,即利用低倍率大视场搜索目标,高倍率小视场精准捕捉目标,且无机械变换操作,能不失时机地完成对目标的精准捕捉,甚至先发制人。
44.一些实施例中的转像变倍校正组05包括第一镜片组、第二镜片组和第三镜片组,第一转像倍镜组和第二转像倍镜组共用第一镜片组,第一镜片组的出射光经第二镜片组出射至目镜组07,第一镜片组的出射光还经第三镜片组出射至目镜组07;第一镜片组和第二镜片组组成第一转像倍镜组,第一镜片组和第三镜片组组成第二转像倍镜组。
45.具体地,目标通过物镜组01成像并通过物镜组01将成像光线传输至转像变倍校正组05,其中,转像变倍校正组05包括第一转像倍镜组和第二转像倍镜组形成的两条不同光路,一条光路是成像光线通过第一镜片和第二镜片组传输至目镜组07,另一条光路是成像光线通过第一镜片组和第三镜片组传输至目镜组07,使得第一转像倍镜组和第二转像倍镜组分别以不同倍率的图像呈现在同一视场内,如图4所示,不仅能看到第一转像倍镜组对目标以第一倍率在第一视场081上呈现的实像083,同时还能够看到第二转像倍镜组对目标以第二倍率在第二视场082上呈现的实像084,且第二视场082成像于第一视场081内。
46.一些实施例中的第一镜片组和第二镜片组同轴设置,第二镜片组的光轴和第三镜片组的光轴平行设置。
47.具体地,光学放大系统具有主光轴,第一镜片组和第二镜片组沿光线的传输方向设置于主光轴上,第三镜片组的光轴平行于主光轴设置。
48.参见图3至图4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的第一镜片组包括:从物侧起依次同轴设置的第一校正镜片0501、第二校正镜片0502、第三校正镜片0503、第四校正镜片0504、第五校正镜片0505和第六校正镜片0506;第二镜片组包括第七校正镜片0507;第三镜片组包括:从物侧起依次同轴设置的第八校正镜片0508、第九校正镜片0509、第十校正镜片0510和第十一
校正镜片0511;第一校正镜片0501、第六校正镜片0506和第十校正镜片0510为负透镜;第二校正镜片0502、第三校正镜片0503、第四校正镜片0504、第五校正镜片0505、第七校正镜片0507、第八校正镜片0508、第九校正镜片0509和第十一校正镜片0511为正透镜。
49.如图2所示,光学放大系统的主光路包括:物镜组01,双倍率和双视场的转像变倍校正组05、目镜组07和出瞳08。来自远方目标场景的光线透过物镜组01的成像光线通过转像变倍校正组05后被分成两部分。成像光线先后通过第一校正镜片0501、第二校正镜片0502、第三校正镜片0503、第四校正镜片0504、第五校正镜片0505、第六校正镜片0506、第七校正镜片0507后以但不限于7.2度视场角在目镜组07成放大但不限于3x(3倍)的实像083(远方场景成正立的实像);成像光线还先后通过第一校正镜片0501、第二校正镜片0502、第三校正镜片0503、第四校正镜片0504、第五校正镜片0505、第六校正镜片0506、第八校正镜片0508、第九校正镜片0509、第十校正镜片0510、第十一校正镜片0511后以但不限于1.0度视场角在目镜组07成放大但不限于8x(8倍)的实像083(远方场景成正立的实像),如图4所示。双倍率分别以双视场透过目镜组07和出瞳08处人眼后,人眼便可同以看到双倍率和双视场的图像。
50.参见图5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的光学放大系统还包括激光测距系统10、传感器探测系统(图中未示出)、主控板09、光学分划板03和内投影显示系统11,光学放大系统具有第一焦面04和第二焦面06,第一焦面04位于物镜组01和转像变倍校正组05之间,第二焦面06位于目镜组07与转像变倍校正组05之间;激光测距系统10、传感器探测系统、内投影显示系统11分别与主控板09电连接;激光测距系统10用于获取目标的距离信息,并将距离信息发送至主控板09;传感器探测系统用于获取目标所处的环境信息,并将环境信息发送至主控板09;主控板09用于接收并处理距离信息和环境信息,并将处理后的距离信息和环境信息传递给内投影显示系统11;光学分划板03设置于第一焦面04处,用于对物镜组01传输的目标的成像进行分划,光学分划板03能够沿物镜组01的光轴移动;内投影显示系统11用于显示处理后的距离信息和环境信息,并将显示的距离信息和环境信息投射至第二焦面06。
51.具体地,主控板09控制激光测距系统10测量目标的距离并通过传感器探测系统获取环境信息(如天气信息)并将目标的距离信息和环境信息传送到微显示屏111,再通过内投影显示系统11将微显示屏111上显示的全部信息投影到第二焦面06。位于出瞳08处的人眼就可通过目镜组07将投影到第二焦面06的信息尽收眼底。使用者根据人眼观察到的目标的距离信息和天气信息,手动调节第一焦面04处的光学分划板03横向位置,完成弹道补偿和对准目标。更进一步地,主控板09通过测得的目标的距离信息和天气信息,经过软件算法处理,再通过内投影显示系统11,实现自动弹道补偿,很容易就完成对目标的对准。
52.其中,光学放大系统的主光路包括:物镜组01、位于第一焦面04的光学分划板03、双倍率和双视场的转像变倍校正组05、目镜组07和出瞳08。来自远方目标场景的光线透过物镜组01和光学分划板03后在第一焦面04成倒立的实像,该实像与光学分划板后表面031上的刻线图案同处在第一焦面04。第一焦面04上远方目标场景的实像和光学分划板03上的图案的光线同时通过转像变倍校正组05后被分成两部分。第一焦面04上远方目标场景的实像和光学分划板03上的图案的光线先后通过第一校正镜片0501、第二校正镜片0502、第三校正镜片0503、第四校正镜片0504、第五校正镜片0505、第六校正镜片0506、第七校正镜片0507后以但不限于7.2度视场角在第二焦面06成放大但不限于3x(3倍)的实像083(远方场
景成正立的实像,光学分划板后表面031上的刻度图案成倒立的实像);第一焦面04上远方目标场景的实像和光学分划板03上的图案的光线还先后通过第一校正镜片0501、第二校正镜片0502、第三校正镜片0503、第四校正镜片0504、第五校正镜片0505、第六校正镜片0506、第八校正镜片0508、第九校正镜片0509、第十校正镜片0510、第十一校正镜片0511后以但不限于1.0度视场角在第二焦面06成放大但不限于8x(8倍)的实像084(远方场景成正立的实像,光学分划板后表面031上的刻度图案成倒立的实像)。如图4所示,双倍率(3x和8x)分别以双视场(第一视场081和第二视场082)透过目镜组07和出瞳08处人眼后,人眼便可同以看到双倍率和双视场的图像。
53.一些实施例中,物镜组01和目镜组07的焦距比2.0+/-1.0。
54.参见图5至图6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的光学放大系统还包括接收棱镜02,接收棱镜02用于反射激光测距系统10发射的激光,以使激光测距系统10获取目标的距离信息;接收棱镜02还用于将物镜组01传输的目标的成像的光线透射至转像变倍校正组05。
55.需要说明的是,接收棱镜02用于区分可见光和激光。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接收棱镜02中的接收棱镜胶合面021镀膜,镀膜规格为可见光通过近红外以上截止,更进一步地,450nm~680nm波长的可见光透过率99.5%,大于850nm波长红外光的反射率大于99.5%。
56.一些实施例中,接收棱镜02设置于物镜组01和光学分划板03之间。激光测距系统10包括激光发射模组101和激光接收模组102。主控板09控制激光发射模组101发出近红外激光经目标反射回来后通过物镜组01聚光再经接收棱镜02的接收棱镜胶合面021全反射后被激光接收模组102接收,再传送给主控板09进行信号处理测得目标距离。
57.参见图6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的物镜组01从物侧起依次包括:物镜胶合镜011、第一物镜镜片012和第二物镜镜片013,物镜胶合镜011为正透镜,第一物镜镜片012为正透镜,第二物镜镜片013为负透镜,其中,第二物镜镜片013为调焦镜片,调焦范围从远远目标无穷远至近目标20米。物镜胶合镜011包括第四物镜镜片0111和第五物镜镜片0112,第四物镜镜片0111为正透镜,第五物镜镜片0112为负透镜。
58.参见图7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的内投影显示系统11从物侧起依次包括微显示屏111、投影镜片组和分光投影棱镜116,分光投影棱镜116设置于转像变倍校正组05和目镜组07之间;微显示屏111,与主控板09电连接,用于显示处理后的距离信息和环境信息;通过投影镜片组透射的微显示屏111显示的距离信息和环境信息的光线,经分光投影棱镜116反射后投影至目镜组07的第二焦面06;通过转像变倍校正组05出射的光线,经分光投影棱镜116透射后投影至目镜组07的第二焦面06。
59.其中,微显示屏111上显示的全部信息通过光线透过投影镜片组经分光投影棱镜116的分光投影棱镜全内反射面1161全内反射后,经分光投影棱镜胶合面1162部分反射,然后投影倒第二焦面06。
60.参见图7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的投影镜片组包括第一投影镜片112、第二投影镜片113、第三投影镜片114和投影胶合镜115,第一投影镜片112为正透镜,第二投影镜片113为负透镜,第三投影镜片114为正透镜,投影胶合镜115为正透镜。其中,投影胶合镜115包括第四投影镜片1151和第五投影镜片1152,第四投影镜片1151为正透镜,第五投影镜片1152为负透镜。
61.参见图8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的目镜组07从物侧起依次包括:第一目镜镜片071、第二目镜镜片072、目镜胶合镜073和第三目镜镜片074,第一目镜镜片071为正透镜,第二目镜镜片072为负透镜,目镜胶合镜073为正透镜,第三目镜镜片074为正透镜。其中,目镜胶合镜073包括第四目镜镜片0731和第五目镜镜片0732,第四目镜镜片0731为负透镜,第五目镜镜片0732为正透镜。
62.一些实施例中,目镜胶合镜073和第三目镜镜片074组成一组,可以沿光轴方向前后移动以适合出瞳08处不同屈光度的人眼观察。
63.综上,实施本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放大系统,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64.(1)通过双倍率功能可以让使用者根据目标距离灵活选择高低不同倍率,近距时选择低倍,远距时选择高倍率完成对目标的对准;
65.(2)远距时,同时可灵活利用双视场功能很容易搜索目标和对准目标,即利用低倍率大视场搜索目标,高倍率小视场对准目标,且无机械变换操作,能不失时机地完成对准目标,甚至先发制人;
66.(3)通过第一焦面04上光学分划板03和第二焦面06上内投影显示系统11所实现的电子分划板组成的双分划功能,通过双分划即光学分划和电子分划,除了让使用者将目标和天气信息尽收眼底外,还能够让使用者灵活选择人工弹道补偿和自动弹道补偿,因此,本技术的光学放大系统集成了激光测距功能、目标和气候信息内投影显示及自动弹道补偿功能,而由于多功能高度集成,让使用者能够通过激光测距精准判定目标距离。
67.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光学放大系统,其特征在于,从物侧起依次包括:物镜组、转像变倍校正组和目镜组,所述转像变倍校正组包括具有第一倍率的第一转像倍镜组和具有第二倍率的第二转像倍镜组,所述第一转像倍镜组能够对目标以所述第一倍率在第一视场上成像,所述第二转像倍镜组能够对所述目标以所述第二倍率在第二视场上成像,并使所述第二视场位于所述第一视场内;其中,所述第一倍率小于所述第二倍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放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像变倍校正组包括第一镜片组、第二镜片组和第三镜片组,所述第一转像倍镜组和所述第二转像倍镜组共用所述第一镜片组,所述第一镜片组的出射光经所述第二镜片组出射至所述目镜组,所述第一镜片组的出射光还经所述第三镜片组出射至所述目镜组;所述第一镜片组和所述第二镜片组组成所述第一转像倍镜组,所述第一镜片组和所述第三镜片组组成所述第二转像倍镜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放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片组和所述第二镜片组同轴设置,所述第二镜片组的光轴和所述第三镜片组的光轴平行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放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片组包括:从物侧起依次同轴设置的第一校正镜片、第二校正镜片、第三校正镜片、第四校正镜片、第五校正镜片和第六校正镜片;所述第二镜片组包括第七校正镜片;所述第三镜片组包括:从物侧起依次同轴设置的第八校正镜片、第九校正镜片、第十校正镜片和第十一校正镜片;所述第一校正镜片、所述第六校正镜片和所述第十校正镜片为负透镜;所述第二校正镜片、所述第三校正镜片、所述第四校正镜片、所述第五校正镜片、所述第七校正镜片、所述第八校正镜片、所述第九校正镜片和所述第十一校正镜片为正透镜。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放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激光测距系统、传感器探测系统、主控板、光学分划板和内投影显示系统,所述光学放大系统具有第一焦面和第二焦面,所述第一焦面位于所述物镜组和所述转像变倍校正组之间,所述第二焦面位于所述目镜组与所述转像变倍校正组之间;所述激光测距系统、所述传感器探测系统、所述内投影显示系统分别与所述主控板电连接;所述激光测距系统用于获取所述目标的距离信息,并将所述距离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控板;所述传感器探测系统用于获取所述目标所处的环境信息,并将所述环境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控板;所述主控板用于接收并处理所述距离信息和所述环境信息,并将处理后的所述距离信息和所述环境信息传递给所述内投影显示系统;所述光学分划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焦面处,用于对所述物镜组传输的所述目标的成像进行分划,所述光学分划板能够沿所述物镜组的光轴移动;所述内投影显示系统用于显示处理后的所述距离信息和所述环境信息,并将显示的所述距离信息和所述环境信息投射至所述第二焦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放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收棱镜,所述接收棱镜用于反射所述激光测距系统发射的激光,以使所述激光测距系统获取所述距离信息;所述
接收棱镜还用于将所述物镜组传输的所述目标的成像的光线透射至所述转像变倍校正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放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镜组从物侧起依次包括:物镜胶合镜、第一物镜镜片和第二物镜镜片,所述物镜胶合镜为正透镜,所述第一物镜镜片为正透镜,所述第二物镜镜片为负透镜,其中,所述第二物镜镜片为调焦镜片。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放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投影显示系统从物侧起依次包括微显示屏、投影镜片组和分光投影棱镜,所述分光投影棱镜设置于所述转像变倍校正组和所述目镜组之间;所述微显示屏,与所述主控板电连接,用于显示处理后的所述距离信息和所述环境信息;通过所述投影镜片组透射的所述微显示屏显示的所述距离信息和所述环境信息的光线,经所述分光投影棱镜反射后投影至所述目镜组的第二焦面;通过所述转像变倍校正组出射的光线,经所述分光投影棱镜透射后投影至所述目镜组的第二焦面。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放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镜片组包括第一投影镜片、第二投影镜片、第三投影镜片和投影胶合镜,所述第一投影镜片为正透镜,所述第二投影镜片为负透镜,所述第三投影镜片为正透镜,所述投影胶合镜为正透镜。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放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镜组从物侧起依次包括:第一目镜镜片、第二目镜镜片、目镜胶合镜和第三目镜镜片,所述第一目镜镜片为正透镜,所述第二目镜镜片为负透镜,所述目镜胶合镜为正透镜,所述第三目镜镜片为正透镜。

技术总结


本申请适用于光学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光学放大系统,从物侧起依次包括:物镜组、转像变倍校正组和目镜组,转像变倍校正组包括具有第一倍率的第一转像倍镜组和具有第二倍率的第二转像倍镜组,第一转像倍镜组能够对目标以第一倍率在第一视场上成像,第二转像倍镜组能够对目标以第二倍率在第二视场上成像,并使第二视场位于第一视场内;其中,第一倍率小于第二倍率。通过双倍率功能不仅能够让使用者根据目标距离灵活选择高低不同倍率,即近距时选择低倍率,远距时选择高倍率完成对目标的对准;同时,远距时还能够灵活利用双视场功能很容易搜索目标和对准目标,且无机械变换操作,能不失时机地完成对准目标,甚至先发制人。甚至先发制人。甚至先发制人。


技术研发人员:

肖业卫 徐毅 叶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深圳市东正光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25

技术公布日:

2022/11/11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0:18: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239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镜片   所述   目镜   物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