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 题库 考点整理 史美中

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
题型:填空20% 名词解释(包含换热器型号表示)20%
简答10% 计算(4题)50%
0 绪论
热交换器:将某种流体的热量以一定的传热方式传递给他种流体的设备。(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考题[名词解释])
热交换器的分类按照热流体与冷流体的流动方向分为:顺流式、逆流式、错流式、混流式
按照传热量的方法来分:间壁式、混合式、蓄热式。(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考题[填空])
蜜饯LH1 热交换器计算的基本原理(计算题)
热容量(W=Mc):表示流体的温度每改变1℃时所需的热量
温度效率(P):冷流体的实际吸热量与最大可能的吸热量的比率(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考题[名词解释])
传热有效度(ε):实际传热量Q与最大可能传热量Qmax之比
2 管壳式热交换器
s100无人机管程:流体从管内空间流过的流径。壳程:流体从管外空间流过的流径。
<1-2>型换热器:壳程数为1,管程数为2
卧式和立式管壳式换热器型号表示法(P43)(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考题[名词解释])
记:前端管箱型式:A——平盖管箱 B——封头管箱
壳体型式:E——单程壳体 F——具有纵向隔板的双程壳体 H——双分流
后盖结构型式:P——填料函式浮头 S——钩圈式浮头 U——U形管束
管子在管板上的固定:胀管法和焊接法
磁分离
管子在管板上的排列:等边三角形排列(或称正六边形排列)法、同心圆排列法、方形排列法,其中等边三角形排列方式是最合理的排列方式。(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考题[填空])
管壳式热交换器的基本构造:⑴管板⑵分程隔板⑶纵向隔板折流板支持板⑷挡板和旁路挡板⑸防冲板
产生流动阻力的原因:①流体具有黏性,流动时存在着摩擦,是产生流动阻力的根源;②固定的管壁或其他形状的固体壁面,促使流动的流体内部发生相对运动,为流动阻力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热交换器中的流动阻力: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
管壳式热交换器的程阻力:沿程阻力、回弯阻力、进出口连接管阻力
管程、壳程内流体的选择的基本原则:(P74)
管程流过的流体:容积流量小,不清洁、易结垢,压力高,有腐蚀性,高温流体或在低温装置中的低温流体。(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考题[简答])
壳程流过的流体:容积容量大(特别是常压下气体),刚性结构换热器中换热系数大的流体,高黏度流体,层流区流动的流体,饱和蒸汽
管子直径的选择:总的趋向是采用小直径管 优点:传热增强,单位体积传热面大,传热面一定时,可使管子长度缩短
缺点:流动阻力增加,管数增加,管子与管板连接处的泄露的可能性增大,易积垢。
选择流速要尽量使流体呈湍流状态
3 高效间壁式热交换器
紧凑性:指热交换器的单位体积中所包含的传热面积大小,单位m2/m3
板式热交换器主要部件及作用:
传热板片:①使流体在低速下发生强烈湍流,以强化传热;②提高板片刚度,能耐较高的压力。
密封垫片:防止流体的外漏和两流体之间内漏。
压紧装置:将垫片压紧,产生足够的密封力,使得热交换器在工作时不发生泄漏,通过旋紧螺栓来产生压紧力。
环保染料
板式热交换器的型号表示法(P129)
板翅式热交换器的结构基本单元是:隔板、翅片、封条。(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考题[填空])
翅片作用:扩大传热面积,使换热得以改善,承担主要的传热任务,加强两隔板之间的作用。
翅片的型号表示法(P141)(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考题[名词解释])
翅片选择基本原则:(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考题[简答])
平直翅片:流体之间温差较大;流体中含有固体悬浮物;传热过程中有相变的冷凝、蒸发等情况。
锯齿形翅片:流体之间温差较小;流体的粘度较大;传热过程中有相变的冷凝、蒸发等情
况;在空分设备中,可逆式热交换器。
多孔翅片:在空分设备中,冷凝蒸发器。
翅化比(β):翅片管外表面积与光管内表面积之比(P165)(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考题[名词解释])
热管正常工作的2个条件:①ΔPc≥ΔPv+ΔP1+ΔPg(文字表述:毛细压差应能克服蒸汽从加热段流向冷却段的阻力、冷凝液体从冷却段回流到加热段的阻力以及重力对液体流动的影响)
②热管工况:蒸发段的饱和温度仅稍高于冷凝段的饱和温度,此温降小于1℃2℃即近乎等温流动时,被认为是工作正常
热管工作原理:工作时,蒸发段因受热而使其毛细材料中的工作液体蒸发,蒸汽流向冷凝段,在这里由于受到冷却使蒸汽凝结成液体,液体再沿多孔材料靠毛细力的作用流回蒸发段。如此循环不已,热量由热管一端传至另一端。
热管工作特性:冷凝段,工作液在流动方向上因有蒸汽不断冷凝而增加;蒸发段,工作液在流动方向上因不断蒸发而减少;绝热段,工作液保持不变
热管工作极限:①黏性极限②声速极限③携带极限④毛细极限⑤沸腾极限
工作温度低时,最易出现黏性极限及声速极限,在高温下则应防止出现毛细极限及沸腾极限。(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考题[填空])
6.3传热强化
增强传热的基本途径:①扩展传热面积F②加大传热温差Δt③提高传热系数K扩音喇叭
计算题部分
1.已知t1=300℃,t1=210℃,t2=100℃,t2''=200℃。试计算下列流动布置时换热器的对数平均温差。
(1)逆流布置
(2)一次交叉,两种流体均不混合
(3)1-2型管壳式,热流体在壳侧
(4)2-4型管壳式,热流体在壳侧
(5)顺列布置
解:(1)Δtmax=t1-t2=210-100=110℃
        Δtmin=t1-t2=300-200=100℃
     
  (2)
       
        由课本图1.14查得=0.92
        Δtm=104.90.92=96.5℃
(3)由课本图1.8查得=0.85
四氢呋喃除水
    Δtm=104.9×0.85=89.2℃
(4)由课本图1.11查得=0.97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7:36: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2385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流体   流动   传热   阻力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