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D操作方法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 适应症
ESD主要以下消化道病变:(1)早期癌:根据医生经验,结合染、放大和超声等其它内镜检查方法,确定肿瘤局限在黏膜层和没有淋巴转移的黏膜下层,ESD切除肿瘤可以达到外科手术同样的效果。(2)巨大平坦息肉:超过2厘米的息肉尤其是平坦息肉,推荐ESD,一次、完整的切除病变。(3)黏膜下肿瘤:超声内镜诊断的脂肪瘤、间质瘤和类癌等,如位置较浅(来源于黏膜肌层和黏膜下层),通过ESD可以完整剥离病变;如肿瘤较深(来源于固有肌层), ESD剥离病变的同时往往伴有消化道穿孔的发生,不主张勉强剥离,有丰富内镜经验的医生可尝试运用。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 操作方法
病例选择
跟刀架ESD主要应用于癌前病变和早癌患者。在我们选择的病例中,病变位于上消化道者的病理结果多样,包括从重度不典型增生到癌变。位于结直肠的病变主要为侧向发育型肿瘤和早癌,病变直径均在1.5 cm以上。患者术前应接受超声内镜检查,以确定病变位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
病变与肌层之间应能看到完整的黏膜下层分界。
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均收入院进行,予血常规、生化及血型检查,必须确定患者出、凝血时间为正常才能进行ESD。术前告知患者接受ESD的风险,征得患者同意并签字。对于病变位于上消化道的患者,常规进行无痛麻醉,对部分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对于病变位于直肠或乙状结肠的患者,可在其清醒状态下进行操作。
使用器械可控硅触发器
奥林巴斯内镜、高频电发生器、针式切开刀,末端绝缘手术刀(IT刀)、三角形末端手术刀(TT刀)、圈套器、热活检钳等。

手术方法
内镜确定病变位置后,首先进行染(图1)。若病变位于食管,进行碘染;位于贲门区,进
恒温阀门行碘和美蓝双重染;位于胃或直肠,进行美蓝或0.1%~0.4%靛胭脂染。 应用微探头超声内镜(EUS)确定病变位于黏膜层(图2)。当病变位于黏膜层时,于病变黏膜下注射含美蓝的甘油果糖溶液,再用针式切开刀点出切除边界。用针式刀开口,用IT 刀进行切开、剥离()图3。术中如果出血,用IT刀、TT刀或热活检钳进行电凝止血,若出血不止可用止血夹止血。尽量完整剥离病变(图4),如果剥离困难可用圈套器协助电切。术后固定标本,直接送至病理科进行病理检查。拉面粉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 技术要领
EUS检查的重要性
 EUS可帮助医生相对准确地判定病变所在层次,确定患者是否具有接受ESD的适应证。我们在诊治过程中发现,医生从内镜直视下感觉一些病变就在黏膜层,但经过EUS检查,可能提示病变浸润深度超过ESD的范围,那么应该推荐患者去接受其他手术。
ESD比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难度大
ESD较EMR操作时间长、风险大、难操作。多年来,我们进行了大量的EMR操作,一般操作时间都在20分钟左右,而在31例ESD操作中,没有1例是在20分钟内完成的,大部分操作时间为60~90分钟。此外,EMR术中很少出血,但在ESD操作过程中,稍不留意,视野就会被血液覆盖,要不断地止血和冲洗视野。
完整剥离需要耐心
较小的病变,容易被完整剥离,但将直径在3 cm以上病变完整剥离,就需要一定的耐心,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容易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然而如果操作时间过长,考虑到患者的全身情况,要用其他方法及早终止操作。
圈套器协助切下病变
对于体积较大的病变,在剥离出现困难时,往往使操作时间拖得较长,此时应考虑各方面情况,以保证患者健康为首要标准,可使用圈套器分片切除病变。
节能炉警惕发生穿孔
 穿孔是ESD的并发症之一。在操作过程中,若发现有穿孔迹象或存在这种危险的,应该及时使用止血夹夹闭有穿孔危险的创面,防止穿孔。
术后严密观察
小球归位术后,患者常规禁食、水,观察24~48小时。如果患者没有呕血、黑便、腹痛、皮下气肿等情况发生,可进流质。如果在此过程中出现异常,应该延长禁食时间,必要时可放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3:36: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2343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病变   患者   黏膜   进行   内镜   位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