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新技术研究

大豆和玉米均是我国主要生产的农作物类型,其产量以及品质会直接影响我国粮食供应以及安全。沿河县近年提出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通过将大豆和玉米进行混合种植能够充分利用田间资源,有效提高成本管控效果,增加生产效益。大豆属于生物固氮作物,可以为玉米提供充足的氮元素,玉米根茎的酸性物质也能够对矿物质进行分解,促进大豆健康发育,二者形成了互补生长模式。但是当前很多农户对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认知不到位,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难以及时落实技术要点,需要加强技术推广。基于此,本文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新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以期可以为复合种植提供参考意见。
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技术对农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创新,有效提高了玉米及大豆的品质,促进了农作物产量的提升,与单作技术相比病害发生概率有所下降,抑制率达到42%~60%之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可以达到玉米以及大豆双丰收的目的。
一、品种搭配
裂痕字体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要求两者产量在不减的基础上增收一季大豆,提高大豆的产量,而影响该技术应用效果最为主要的因素在于合理搭配品种。不同品种的玉米以及大豆在生长特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需要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挑选,首先要求保证大豆和玉米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沿河土家
推拉活动护栏族自治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3℃~18℃,年降水量1050mm~1220mm,年日照1100h~1400h,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同期,光温同步,适宜多种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生长、发育和繁衍。其次,根据大豆和玉米在复合种植系统中的特点选择合适品种。在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应优先选择紧凑型以及半紧凑型玉米品种,穗上部位置的叶片和主茎夹角控制在21°~23°,棒三叶夹角26°,以下三叶夹角在27°~32°,植株高度保持了260cm~280cm,穗位高度在95cm~115cm之间。大豆属于低位作物,如果玉米生长过旺很有可能会遮挡光照,影响光环境,而光环境是影响大豆产量以及品质的关键要素。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包括间作和套作两种,在间作时需要优先选择高产、抗倒、耐荫的中早熟品种,植株高度在55cm~100cm,茎粗范围在5.7mm~5.8mm。在套作系统中选择中晚熟大豆品种,单株粒数80粒,粒重超过15g。沿河县玉米适合种植的时间较长,可以选择春玉米、春大豆进行间作,如玉米品种可以选择黔单988,大豆品种可以选择黔豆7号。
二、田间配置
1、距离参数配置
①生产单元宽度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包括玉米带以及大豆带,行数分别为2行~4行以及2行~6行,由大豆带连合玉米带形成复合种植体,属于一个生产单元,在田间种植时分布多个生产单元。在种植时需要重视对每
个生产单元的行数、行距、带宽以及间距等参数进行合理配置,以此来提高种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达到玉米大豆产量均得以提升的目的。生产单元宽度会直接影响大豆和玉米的产量以及品质,如果宽度过窄会出现大豆减产的问题,过宽则难以发挥玉米在复合种植中的优势。在决定生产单元宽度时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种植品种、共生期进行综合考虑,光照好、玉米株型紧凑、大豆耐荫性强、共生期短可以设置为2m,相反则适当增加宽度,宽度最多在2.8m~3m。
②行比、行距
在对行比、行距参数进行调整时,需要根据玉米以及大豆的边际效应、受光状况进行分析,结合边际优势一般情况下玉米种植2行,根据其他因素可以考虑种植2行~4行。大豆处于低位状态,会受到玉米的荫蔽,因此需要重视让大豆可以吸收更多的光照资源,可以考虑种植2行~6行。玉米带行距40cm最为合适,大豆单作行距为20cm~40cm。
③带间距
在对玉米大豆种植间距进行设置时需要考虑农作物根系交叉状态,如果玉米带、大豆带间距过小,会使二者根系互相争夺营养成分,容易影响两种农作物的产量,同时也会降低大豆品质,不利于后续农业机械设备的应用,间距过大则会浪费土壤内的营养成分,大豆和玉米之间互相补充营养的目的也无法达到。带间距通常控制在60cm~70cm,可以满足大豆的生长需求,同时也可以方便后续农业机械
设备作业。在生产实践中如果玉米种植行数为2行,大豆带间距设置为1.6m。玉米带间距是对两种农作物关系进行协调的重要因素,根据大豆行数可以将其设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新技术研究
冉庆文田永国
39
--
N o n g j i t u i g u a n g
定在1.6m~2.9m。
2、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也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关键要素,在对种植密度进行调节时需要将高位主体作为主要考虑因素,形成高低协同的种植模式。玉米种植密度根据以往玉米单作模式决定,大豆种植密度需要考虑农
作物共生期之间的差异,按照大豆单做70%~100%的标准进行确定。在套作模式下如果农作物的共生期较短,可以按照大豆单作密度设置,共生期在60d以上,大豆密度按照单作80%设定。在间作模式下,共生期较长,种植2行大豆或者3行大豆按照单作70%设定,种植4行大豆或者6行大豆按照单作85%设定。如果当地光照资源丰富、土地肥力水平高可以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如果光照资源差、土壤肥力性能水平差则需要降低密度。如果种植2行玉米,玉米穴与穴之间的距离设定为10cm~14cm,单粒播种,播种双粒穴与穴之间的距离设定为20cm~28cm,按照4500粒/667m2的标准播种。大豆穴与穴之间的距离设定为7cm~10cm,单粒播种,播种双粒穴与穴之间的距离设定为14cm~20cm,按照9500粒/667m2的标准播种。
三、播种要点
1、种子处理
在播种前需要选择土质松软、地势平坦的耕地进行栽培,对土地进行深耕,深度为20cm。选择耕地之后对种子进行处理,通过种子处理能够降低后期病虫害的发生概率,提高种子质量,为后续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打下重要基础。对种子进行筛选,将外部存在病虫害症状以及破损的种子筛出,留下饱满、大小相同的种子,有利于后续对玉米以及大豆进行管理。筛选完毕后,将种子放在太阳下晾晒,晾晒时间在3h~4h,可以有效提高发芽率。在晾晒完毕后需要对种子进行拌种处理,选择专用种衣剂大豆
种子进行混合,20.5%多菌灵·福美双·甲维盐悬浮种衣剂在生产实践中较为常用,可以消除种子内存在的病原菌,同时也能够保护种子不受病原菌以及害虫的侵袭。当前玉米包衣种子销售量较高,种植农户在挑选种子时通常会选择包衣种子,不需要额外进行拌种处理。
2、播种技术
防身报警器在播种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通常会选择4月到5月进行播种,为了能够提高播种效率,通常会选择农业机械设备进行播种,可以确保播种精度。在西南地区通常会在前一茬农作物收获之后立即抢墒播种玉米和大豆,可以节约农时,为玉米和大豆营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此时需要先对秸秆进行适当处理,选择麦茬免耕直播技术。如果前一茬农作物秸秆量较大,全田覆盖超过3cm,留茬高度和秸秆长度分别在15cm~10cm。首先利用打捆机对秸秆进行打捆处理,运出田间之后统一使用灭茬机实施灭茬处理。在整理之后秸秆的粉碎长度需要低于10cm,以均匀的状态分布。在播种时选择合适的播种机具,以玉米大豆行比2∶2(或3或4)带状间作播种为例,播种机具的播幅应在16m~20m,带间距6m,玉米行距3m,大豆行距3m,玉米株距为1m、1.2m或者
1.4m,大豆株距为0.8m、1m或者1.2m。
水咀四、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
①玉米苗期管理
在玉米出苗后需要做好查漏补缺工作,观察是否存在缺苗的现象,确保每亩玉米株数符合既定目标。如果出现漏种的现象需要挑选已经经过催芽处理的种子进行补种,能够有效提高出苗速度。或者利用移苗补栽的方式对缺失的玉米苗进行补充,在移栽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根系位置包括泥土,且处于湿润状态,可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当玉米苗在3叶~4叶时需要进行间苗处理,生长到5叶~6叶时进行定苗处理。在晴天对玉米苗进行观察,如果发现带有病虫害或者发育不良的现象需要将其拔除,淘汰生长态势较弱的玉米苗。如果玉米苗上下粗细不同,叶片颜呈现为黑绿或者叶片上带有病斑则属于生长不良。在间苗定苗时需要保证将壮苗留下,保证玉米苗分布均匀且处于高度相似的状态。在进入拔节期之前需要对水肥进行合理控制,利用深中耕以及扒土晒根的模式进行蹲苗,促进玉米苗根系的发育,使其能够更好地吸收水资源和肥料,提升玉米植株的整体抗倒伏能力。如果玉米苗生长状态较弱,需要为其提供适当的肥料和水分,利用穴施的方式施用肥料。在施肥时需要使用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分别按照5kg/667m2~8kg/667m2、12kg/667m2~15kg/ 667m2、8kg/667m2~10kg/667m2的标准施用,可以有效提高玉米苗的生长性能,培育壮苗。在苗期阶段需要进行中耕,中耕次数在2次~3次之间,第1次选择在定苗阶段中耕,第2次和第3次选择在拔节前中耕,第1次中耕深度控制为3cm~4cm,之后中耕深度为8cm即可。
②大豆苗期管理
在大豆苗期阶段也需要做好查苗补苗,观察苗情情况,将间苗处理和大豆苗补在一起进行,移栽时需要挑选下雨之后,或者选择在下午4点后,按照带土移栽的标准进行补苗。根据大豆在苗期阶段的生长情况进行追肥,在初花前5d需要在中耕时利用沟施的方式施肥,可以按照6kg/667m2~8kg/667m2的标准施用肥料,如果不干旱不需要为其提供水分,为后续蹲苗提供参考,可以进一步促进大豆根系向下发育和生长。苗期阶段中耕次数在2次~3次,第1次中耕选择在定苗后,第2次中耕等到大豆苗高
40 --
度为10cm时进行,第3次需要选择在封垄前。三次中耕深度分别为2cm到3cm、4cm到5cm、2cm。在中耕时同时结合培土,能够起到增温、抗旱的效果,促进大豆苗的健康发育。
2、合理施肥
肥料对于玉米和大豆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意义和影响,特别是玉米在不同阶段对于肥料的需求量存在较大差异,必须要选择合适的施肥方式,以此来促进玉米和大豆的健康生长发育。在玉米进入拔节期后,按照4kg/667m2~5kg/667m2的标准施用尿素,3kg/667m2~4kg/667m2的标准施用氯化钾。在进入大喇叭口期后,按照4kg/667m2的标准施用尿素和氯化钾,同时联合中耕除草,可以提高植物抗
3d眼镜制作倒伏能力。在玉米进入抽雄阶段后按照8kg/667m2~10kg/667m2的标准施用碳酸氢钠。为了避免玉米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脱肥早衰的现象,可以利用叶面施肥的方式进行追肥,将0.4%磷酸二氢钾和2%尿素混合。在大豆进入初花阶段,需要按照4kg/667m2~5kg/667m2的标准施用尿素,氯化钾施用标准和尿素相同。为了避免出现大豆小荚或者空荚的问题可以利用叶面施肥的方式进行追肥,将硼砂和水进行配比,分别按照50g/667m2、30kg/667m2的标准混合。
3、病虫害防控
①大豆病虫害防控
大豆锈病的发生概率较高,在大豆的生长期内均有可能出现,在早期阶段会发现叶面上存在小点,颜为褐,在进入发病后期斑点面积扩大,颜改变,呈隆起状态,不断向叶子外部位置蔓延,导致大豆叶片出现发黄和脱落的现象。选择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溶液作为药物,间隔10天喷洒一次。在选择大豆品种时应重点选择可以抵抗锈病的品种,定期追肥,满足营养供应,强化大豆的抗病能力。大豆食心虫会影响豆粒的完整性,在初期阶段可以利用生物防治法进行处理,将生物制剂云金杆菌和矿物油进行混合,每间隔7天给药一次。
②玉米病虫害防控
小斑病在抽雄期以及灌浆期发病概率最高,并且危害最为严重,会给叶片造成威胁,在发病的过程中病斑融合会导致叶片颜逐渐变黄,最终叶片枯死,在对小斑病进行防控时,可以选择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作为防治药物,将其和25% 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防治进行轮换使用,间隔7d~8d给药1次,连续喷洒2次~3次即可。玉米螟是常见的害虫,会给玉米造成严重威胁和影响,在对玉米螟进行防治时需要选择1.5%辛硫磷颗粒剂作为防治药物,药物用量为0.25kg,将其和7kg~8kg 细沙进行混合,按照1.5g/株~2g/株的标准实施灌心处理。在对虫害进行防治时可以选择在田间放置杀虫灯或者可降解多板,能够针对多种不同类型的害虫进行诱集,之后利用人工的方式统一对其进行处理,有效提高大豆和玉米虫害的处理效率。
4、除草
杂草会和玉米以及大豆互相争斗营养成分,需要做好杂草控制。如果前茬为小麦,在收获之后发现田间存在较多的杂草,需要在播种之前使用草铵膦进行处理,将已经出现的杂草清除,控制杂草基数,在发芽前及时采取封闭除草的方式进行处理。在除草时需要选择合适的除草药剂,包括精异丙甲草胺以及噻吩磺隆。如果除草效果较差,当玉米生长到3叶~5叶,大豆在2片~3片复叶时可以利用灭草松进行治理。为了能够提高除草效率需要选择喷雾机进行喷雾,确保可以精准喷洒除草药剂。如果所选择的除草药剂属于玉米或者大豆专用,需做好物理隔离措施,避免除草药剂给另外一种农作物造成威胁和影响。
五、收获要点
在收获时根据玉米和大豆的用途选择合适的收获顺序,如果两者均是用于粮油领域,则按照先大豆后玉米的顺序收获,如果同时作为青贮饲料可以共同收获。或者根据二者的成熟时间选择收获顺序,大豆先成熟便先收获大豆,玉米先成熟便先收获玉米。
在农业生产技术创新过程中提出了各种复合种植技术,通过共同种植两种农作物能够有效提高种植产量,合理利用两种农作物的特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常用的种植模式,利用镶嵌的栽培模式以及农业机械技术优化传统的农业生产流程,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益。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过程中需要优化品种搭配,合理设置田间参数,明确种植密度,做好种子处理,选择合适的农业机械设备进行播种。在播种之后应设定完善的田间管理机制,针对施肥、除草、病虫害以及农作物调控分别采取合适的控制策略,最后选择合适的时间收获。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重视对新技术进行推广,加强农民对于技术的掌握程度以及认知,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565300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铁桶包装41
--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6:38: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2339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大豆   进行   需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