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实现织造用捕边纱循环工作的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织造用循环机构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实现织造用捕边纱循环工作的机构。


背景技术:



2.在面料织造过程中,出于对织造质量的需要,采用捕边纱将纬纱头端夹持住之后再进行打纬的方式,因为捕边纱不是布料的一部分,需要与布边具有一定间隔,于是每根纬纱被捕边纱夹持的一小段(约30mm以上)都会在打纬之后被剪下成为废边纱,随着织造设备的改进,大部分织布机已经从“左右两侧同时捕边纱”改为“只右侧捕边纱”,将废边纱的产生数量降低了接近50%,但是右侧捕边纱的方式至今未能实现取消,结合当前技术情况,其被取消替代的难度仍然非常大。
3.按照当前“右侧捕边纱”的机构设置,捕边纱经过一次“捕边”工作之后即与废边纱一同进入至“回丝筒”而成为废料,但是通过试验,同一根捕边纱完全可以多次进行“捕边”工作而不断裂,所以现有机构设置方案并未形成对捕边纱的充分利用,存在很大程度的浪费,因此发明一种可以实现织造用捕边纱循环工作的机构并不断提高捕边纱回用工作次数以降低单位产量捕边纱耗用量,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出了一种可实现织造用捕边纱循环工作的机构,有效节省捕边纱消耗,实现捕边纱的循环使用,节能降耗。
5.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6.所述的可实现织造用捕边纱循环工作的机构,沿着捕边纱行走的方向,组织结构依次包括机后导纱板、停经片、综丝、钢筘、卷绕辊、机前导纱板、张力缓存辊;在卷绕辊和机前导纱板之间配置上剥离辊和回丝筒,将废边纱从捕边纱中剥离出来,并回收至回丝筒内;在机前导纱板和、张力缓存辊之间增设上张力控制器,都可以实现对每一根捕边纱的单独张力控制。通过机前和机后的卷绕缓存和对每根捕边纱的张力控制,确保捕边纱的有序循环运动。
7.优选地,捕边纱在卷绕辊上螺旋缠绕至少三周。
8.优选地,捕边纱在张力缓存辊上螺旋缠绕至少三周。
9.优选地,剥离辊通过与卷绕辊连动,实现同步转动。
10.优选地,剥离辊内设置有剥离辊转动轴-,沿轴向均匀分布有须条-,须条-需要选择具有一定挠度的材质,确保受力后可以承受一定程度的弯曲,外力解除之后可以有效恢复原状,须条-通过剥离辊的规律性转动,完成对废边纱的剥离。
11.优选地,须条-在进入回丝筒的开口区域时无障碍,须条-在离开回丝筒的开口区域时,被回丝筒内沿阻挡,须条发生一定程度的弯曲之后离开回丝筒并恢复原状,完成回丝筒对废边纱的剥离作用,确保未自动落入回丝筒而附着在须条上的废边纱能够不被带入下
一个循环。
12.优选地,机前导纱板的各孔眼间距比机后导纱板的孔眼间距大。
13.优选地,机前导纱板的各孔眼间距至少大于废边纱长度的1/2,间距在18mm以上。机后导纱板和机前导纱板中,导纱孔眼的数量均可以根据捕边纱数量进行专门设置。
1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实现织造用捕边纱循环工作的机构,设置有剥离辊和回丝筒的搭配,实现须条在进入回丝筒开口区域是无障碍的,但是在离开回丝筒开口区域时,被回丝筒内沿阻挡,须条发生一定程度的弯曲之后离开回丝筒并恢复原状,完成回丝筒对废边纱的剥离作用,确保未自动落入回丝筒而附着在须条上的废边纱能够不被带入下一个循环。该机构,让废边纱通过两种方式进入回丝筒:主动滑落和被动剥离,在须条被回丝筒内沿阻挡之前掉入回丝筒的为主动滑落,在须条被回丝筒内沿阻挡之后因与回丝筒内沿的摩擦而从须条上脱落的为被动剥离。捕边纱回用工作n次就可以节省n/(n+1)比例的捕边纱,n越大,物料节省比例越高。
1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实现织造用捕边纱循环工作的机构,完成捕边工作的捕边纱通过卷绕辊之后,通过机前导纱板的引导,逐渐分离并减少对废边纱的夹持力,期间,通过剥离辊将废边纱从捕边纱的夹持中剥离出来之后传递到回丝筒内,完成废边纱的回收和捕边纱的回用,再通过张力控制器和张力缓存辊的作用,实现捕边纱的有序循环运动。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实现织造用捕边纱循环工作的机构,有效将废边纱从捕边纱的夹持中分离出来;
18.(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实现织造用捕边纱循环工作的机构,有效实现捕边纱的机上回收和循环使用,达到节省捕边纱消耗的目的;
19.(3)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实现织造用捕边纱循环工作的机构,验证不同规格捕边纱的循环工作能力,进而优选较长周期循环工作的捕边纱。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可实现织造用捕边纱循环工作的机构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剥离辊的转动轴的三视图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剥离辊与回丝筒相互作用的示意图;
23.图中:1、机后导纱板;2、停经片;3、综丝;4、钢筘;5、卷绕辊;6、剥离辊;7、回丝筒;8、机前导纱板;9、张力控制器;10、张力缓存辊;
24.6-1、剥离辊转动轴;6-2、须条。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连接于”“贴合”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左端、右端、上、下、前、后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所涉
及到的未具体描述的装置的具体结构,均为现有技术,均未再进行重复描述。
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7.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实现织造用捕边纱循环工作的机构,沿着捕边纱行走的方向,组织结构依次包括机后导纱板1、停经片2、综丝3、钢筘4、卷绕辊5、机前导纱板8、张力缓存辊10;在卷绕辊5和机前导纱板8之间配置上剥离辊6和回丝筒7,将废边纱从捕边纱中剥离出来,并回收至回丝筒7内;在机前导纱板8和、张力缓存辊10之间增设上张力控制器9,都可以实现对每一根捕边纱的单独张力控制。通过机前和机后的卷绕缓存和对每根捕边纱的张力控制,确保捕边纱的有序循环运动。
28.捕边纱在卷绕辊5上螺旋缠绕至少三周。
29.捕边纱在张力缓存辊10上螺旋缠绕至少三周。
30.剥离辊6通过与卷绕辊5连动,实现同步转动。
31.如图2所示,剥离辊6内设置有剥离辊转动轴6-1,沿轴向均匀分布有须条6-2,须条6-2需要选择具有一定挠度的材质,确保受力后可以承受一定程度的弯曲,外力解除之后可以有效恢复原状,须条6-2通过剥离辊的规律性转动,完成对废边纱的剥离。
32.如图3所示,须条6-2在进入回丝筒7的开口区域时无障碍,须条6-2在离开回丝筒7的开口区域时,被回丝筒7内沿阻挡,须条发生一定程度的弯曲之后离开回丝筒并恢复原状,完成回丝筒对废边纱的剥离作用,确保未自动落入回丝筒而附着在须条上的废边纱能够不被带入下一个循环。
33.机前导纱板8的各孔眼间距比机后导纱板1的孔眼间距大。
34.机前导纱板8的各孔眼间距至少大于废边纱长度的1/2,间距在18mm以上。机后导纱板1和机前导纱板8中,导纱孔眼的数量均可以根据捕边纱数量进行专门设置。
35.在工作时,捕边纱经过机后导纱板1后按照组织结构依次穿入停经片2、综丝3和钢筘4,在钢筘4前方完成对织造废边纱的捕获和夹持,然后在卷绕辊5上螺旋缠绕至少三周,此时多路捕边纱夹持着废边纱汇聚形成束状,随后将捕边纱一根一根引入机前导纱板8,通过设置合理的孔眼间距,使多路捕边纱由束状逐渐分离,降低对废边纱的夹持力,使废边纱自动脱落或者很容易被剥离;在卷绕辊5和机前导纱板8之间配置剥离辊6和回丝筒7,将废边纱从捕边纱中剥离出来,并回收至回丝筒7内;通过机前导纱板8的捕边纱经张力控制器9后,有序卷绕到张力缓存辊10上,捕边纱在张力缓存辊10上卷绕至少三周,目的在于有效控制张力均匀和捕边纱走纱连续;该机构中,卷绕辊5是捕边纱循环工作的动力来源,拉动捕边纱从张力缓存辊10上退绕的同时带动张力缓存辊10回收卷绕经机前导纱板8循环回来的捕边纱,最终形成捕边纱的循环工作,剥离辊6通过与卷绕辊5连动,实现同步转动,无需单独配置动力源。
36.当然,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范围。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实现织造用捕边纱循环工作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沿着捕边纱行走的方向,组织结构依次包括机后导纱板(1)、停经片(2)、综丝(3)、钢筘(4)、卷绕辊(5)、机前导纱板(8)、张力缓存辊(10);在卷绕辊(5)和机前导纱板(8)之间配置上剥离辊(6)和回丝筒(7);在机前导纱板(8)和张力缓存辊(10)之间增设上张力控制器(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织造用捕边纱循环工作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捕边纱在卷绕辊(5)上螺旋缠绕至少三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织造用捕边纱循环工作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捕边纱在张力缓存辊(10)上螺旋缠绕至少三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织造用捕边纱循环工作的机构,其特征在于:剥离辊(6)通过与卷绕辊(5)连动,实现同步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织造用捕边纱循环工作的机构,其特征在于:剥离辊(6)内设置有剥离辊转动轴(6-1),沿轴向均匀分布有须条(6-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实现织造用捕边纱循环工作的机构,其特征在于:须条(6-2)在进入回丝筒(7)的开口区域时无障碍,须条(6-2)在离开回丝筒(7)的开口区域时,被回丝筒(7)内沿阻挡。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织造用捕边纱循环工作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机前导纱板(8)的各孔眼间距比机后导纱板(1)的孔眼间距大。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实现织造用捕边纱循环工作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机前导纱板(8)的各孔眼间距至少大于废边纱长度的1/2,间距在18mm以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织造用循环机构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实现织造用捕边纱循环工作的机构。所述的可实现织造用捕边纱循环工作的机构,沿着捕边纱行走的方向,组织结构依次包括机后导纱板、停经片、综丝、钢筘、卷绕辊、机前导纱板、张力缓存辊;在卷绕辊和机前导纱板之间配置上剥离辊和回丝筒,将废边纱从捕边纱中剥离出来,并回收至回丝筒内;在机前导纱板和、张力缓存辊之间增设上张力控制器,都可以实现对每一根捕边纱的单独张力控制。通过机前和机后的卷绕缓存和对每根捕边纱的张力控制,确保捕边纱的有序循环运动。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实现织造用捕边纱循环工作的机构,有效节省捕边纱消耗,实现捕边纱的循环使用,节能降耗。节能降耗。节能降耗。


技术研发人员:

张庆法 李成尧 徐旭 李健 许志刚 张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10

技术公布日:

2022/11/8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0:50: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232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回丝   卷绕   前导   织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