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需求获取

【习题】
三、选择填空
四、问答题
1pe导电母粒、在软件需求分析时,首先建立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再根据物理模型建立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试问:什么是当前系统?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与逻辑模型有什么差别?
转炉除尘所谓当前系统可能是需要改进的某个已在计算机上运行的数据处理系统,也可能是一个人工的数据处理过程。
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客观地反映当前系统实际的工作情况。但在物理模型中有许多物理的因素,随着分析工作的深入,有些非本质的物理因素就成为不必要的负担,因而需要对物理模型进行分析,区分出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因素,去掉那些非本质的因素即可获得反映系统本质的逻辑模型。所以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是从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抽象出来的。
2、软件需求分析是软件工程过程中交换意见最频繁的步骤。为什么交换意见的途径会经常阻塞?
软件需求分析过程中,由于最初分析员对要解决的问题了解很少,用户对问题的描述、对目标软件的要求也很凌乱、模糊,再加上分析员和用户共同的知识领域不多,导致相互间通信的需求。但是由于分析员和用户之间需要通信的内容相当多,业务知识上的不足,表达方式的不足,可能对某些需求存在错误解释或误解的可能性,造成需求的模糊性。另外,用户和分析员之间经常存在无意识的“我们和他们”的界限,不是按工作需要组成统一的精干的队伍,而是各自定义自己的“版图”,并通过一系列备忘录、正式的意见书、文档,以及提问和回答来相互通信。历史已经证明,这样会产生大量误解。忽略重要信息,无法建立成功的工作关系。
3、你认为一个系统分析员的理想训练和基础知识是什么?请说明理由。系统分析员处在用户和高级程序员之间,负责沟通用户和开发人员的认识和见解,起着桥梁的作用。一方面要协助用户对所开发的软件阐明要求,另一方面还要与高级程序员交换意见,探讨用户所提要求的合理性以及实现的可能性。最后还要负责编写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和初步的用户手册。
 
为能胜任上述任务,分析员应当具备如下的素质:
(1) 能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硬、软件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开发经验。
三通管接头(2) 善于进行抽象的思维和创造性的思维,善于把握抽象的概念,并把它们重新整理成为各种逻辑成分,并给出简明、清晰的描述。
(3) 善于从相互冲突或混淆的原始资料中抽出恰当的条目来。
(4) 善于进行调查研究,能够很快学习用户的专业领域知识,理解用户的环境条件。
(5) 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注意发挥其它人员的作用。
(6) 具有良好的书面和口头交流表达能力。
4、可行性研究主要研究哪些问题?试说明之。
可行性研究主要做4个方面的研究:
经济可行性: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从经济角度判断系统开发是否合算
厂房屋顶光伏发电技术可行性:进行技术风险评价。从开发者的技术实力、以往工作基础、问题的复杂性等出发,判断系统开发在时间、费用等限制条件下成功的可能性。
法律可行性:确定系统开发可能导致的任何侵权、妨碍和责任。
方案的选择:评价系统或产品开发的几个可能的候选方案。最后给出结论意见。
5、信息和信息结构有什么区别?有没有不存在信息流的系统?有没有不存在信息结构的系统?
信息是宇宙三要素(物质、能量、信息)之一。它是现实世界各种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此外,人们通过科学仪器能够认识到的也是信息。信息的特征为:可识别、可存储、可变换、可处理、可传递、可再生、可压缩、可利用、可共享。信息域就是对信息的多视
角考虑。信息域包含3个不同的视图:信息内容和关系、信息流和信息结构。为了完全理解信息域,必须了解每一个视图。
信息结构:它是信息在计算机中的组织形式。一般表示了各种数据和控制对象的内部组织。数据和控制对象是被组织成n维表格,还是组织成有层次的树型结构在结构中信息与其它哪些信息相关所有信息是在一个信息结构中,还是在几个信息结构中一个结构中的信息与其它结构中的信息如何联系光耦电路这些问题都由信息结构的分析来解决。
信息流:表示数据和控制在系统中传递时的变化方式。输入对象首先被变换成中间信息(数据或控制),然后再变换成输出结果信息。沿着变换路径,可能从已有的数据存储(如磁盘文件或内存缓冲区)中引入附加的信息。对数据进行变换是程序中应有的功能或子功能。两个变换功能之间的数据传递就确定了功能间的接口。
所以,没有信息流的系统相当于没有功能的系统,这样的系统的存在是毫无意义的。而没有信息结构的系统是没有信息的系统,这样的系统不是计算机能够处理的系统。
6、有人说:软件开发时,一个错误发现得越晚,为改正它所付出的代价就越大。对否?请
解释你的回答。软件开发时,一个错误发现得越晚,为改正它所付出的代价就越大。这个说法是对的。在1970年代,太空风洞GTETRWIBM等三家公司对此问题做了独立研究,最后它们得到相似的结论: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需求分析阶段检查和修复一个错误所需的代价只有编码阶段所需代价的1/51/10,而在维护阶段做同样的工作所付出的代价却是编码阶段的20倍。
7、软件需求分析的操作性原则和需求工程的指导性原则是什么?
软件需求分析的操作性原则指所有的需求分析方法都与一组操作性原则相关联:
必须理解和表示问题的信息域。
必须定义软件将完成的功能。
必须表示软件的行为(作为外部事件的结果)。
必须对描述信息、功能和行为的模型进行分解,能够以层次方式揭示其细节。
分析过程应当从要素信息转向细节的实现。
通过使用这些原则,分析员可以系统地处理问题。首先检查信息域以便更完整地理解目标软件的功能,再使用模型以简洁的方式表达目标软件的功能和行为,并利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手段来降低问题的复杂性。在这些处理过程中,因处理需求带来的逻辑约束和因其它系统元素带来的物理约束需要通过软件要素和视图的实现加以检验和确认。
Davis建议了一组针对需求工程的指导性原则:
在开始建立分析模型之前应当先理解问题。如果问题没有很好理解就急于求成,常常会产生一个解决错误问题的完美的软件。
强力推荐使用原型。这样做可以使用户了解将如何与计算机交互,而人们对软件质量的认识常常是基于对界面友好性的切身体会。
记录每一个需求的起源和原因。这是建立对用户要求的可追溯性的第一步。
使用多个视图,建立系统的数据、功能和行为模型。这样做可帮助分析员从多方面分析和理解问题,减少遗漏,识别可能的不一致之处。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0:23: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2321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观石录》
标签:系统   信息   需求   问题   用户   模型   软件   分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