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轨道车辆制热系统及双层轨道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侧轨道车辆制热系统及双层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2.现有双层轨道交通车辆普遍采用空调系统制热,空调系统主要包括空调机组和风道,空调机组布置在车厢顶部,风道布置在各客室上部,在进行制热工况时,客室内容易存在上下温度不均匀的问题。尤其是用于高寒区域的双层轨道交通车辆,其车厢空间有限,空调机组内的制热设备功率有限,且风道尺寸有限,客室内的温度不均匀性会更加明显。提高空调系统送风风速可以缓解客室内温度的不均匀,但同时产生的噪声会降低乘客的舒适度。
3.为了使车厢上下温度更加均匀,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6155458u公开了一种双层轨道车辆空调系统,其包括空调机组、风道以及连接在空调机组与风道之间的分配箱,所述空调机组和分配箱位于车厢端部,所述风道包括布置在上层客室两侧墙的上层暖风道和下层客室两侧墙上的下层暖风道,所述上层暖风道和下层暖风道布置在对应客室两侧墙的下部区域,利用热空气上行来保证车厢内温度均匀性,但是该种利用热空气上行原理的技术方案依然无法解决车厢两侧墙之间的中部区域温度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轨道车辆制热系统及双层轨道车辆,以解决在制热工况下,车厢两侧墙之间中部区域温度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双层轨道车辆制热系统,其包括空调机组、风道以及连通空调机组与风道的分配箱,所述空调机组和分配箱位于车厢端部,其还包括加热地板,所述加热地板布置于车厢端部和客室两侧墙之间;所述加热地板内部设有电加热元器件,电加热元器件由车辆辅助电源供电。
7.由此,该技术方案通过在车厢端部和上下层客室布置加热地板,加热地板内部的电加热元器件连接车辆辅助电源通电制热。加热地板向空气散发热量,并结合热空气上行的原理保证了车厢两侧墙之间的中部区域温度的均匀性。同时,该种技术方案仅需将普通地板替换为本技术方案中涉及的加热地板即可,不会占用车厢内安装空间,也不会明显增加车厢重量。
8.进一步,所述风道包括位于第一上风道、第一下风道、第二上风道、第二下风道以及位于车厢端部的第三风道;所述第一上风道位于车厢顶部,所述第一下风道位于上层客室两侧墙的下部区域,所述第二上风道位于下层客室两侧墙的上部区域,所述第二下风道位于下层客室两侧墙的下部区域。在各客室均设置上下两层风道,从上下两个方向对客室供热,进一步避免了车厢内的温度不均匀性。
9.进一步,所述第一上风道为一由车厢顶盖、车厢中顶板以及位于两端的封板围成的腔体,所述车厢中顶板为孔板结构。在车厢现有结构的基础上改造,充分利用了车厢的安装空间。
10.进一步,所述车厢顶盖的下表面设有保温棉,避免了热量从车厢顶部耗散,减少能量损耗。
11.进一步,所述分配箱包括回风口和多个送风口,各所述送风口分别与所述第一上风道、第一下风道、第二上风道、第二下风道和第三风道连接;各所述送风口处设有风阀,用于调整送风口的大小。设置回风口和送风口配合,实现车厢内气流的有效循环,并通过风阀调整各送风口的大小以控制各风道内风量,从而有效控制车厢内温度。
12.进一步,所述第一下风道、第二上风道、第二下风道上均设有多个出风孔,靠近第一下风道、第二上风道、第二下风道两端的出风孔面积大于靠近中间位置出风孔的面积。因回风口设置在车厢端部,车厢端部的气流流动速度较大,因此将靠近风道两端的出风孔面积设置的较大以提供更多风量,从而保证了车厢内温度的均匀性。
13.进一步,所述分配箱内设有用于分配进入上下层客室风量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为圆弧状孔板结构。设置圆弧状孔板结构的导流板,在分配进入上下客室风量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控制涡流噪音。
14.进一步,所述导流板的背风面设有吸音棉,有助于降低噪声。
15.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双层轨道车辆,其包括所述的双层轨道车辆制热系统。在不占用安装空间、不明显增加整车重量的情况下,保证了车厢各部位的温度均匀性。
16.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7.1、该实用新型的制热系统不占用安装空间,不会明显增加车厢重量,仅需将车厢端部和客室的普通地板更换为加热地板。利用加热地板发热引起热空气上行,实现车厢内温度的均匀性。
18.2、该实用新型在分配箱内设置圆弧状的导流板、在风道内设置风阀,一方面有助于保证车厢内温度均匀性,另一方面可降低噪音,为乘客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施例的双层轨道车辆制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中风道构成示意图;
21.图中标记说明:1、空调机组;2、风道;21、第一上风道;22、第一下风道;23、第二上风道;24、第二下风道;25、第三风道;3、分配箱;31、送风口;32、回风口;4、加热地板;5、出风孔;6、门区风道;7、司机室风道;8、送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层轨道车辆制热系统及双层轨道车辆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2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双层轨道车辆制热系统包括空调机组1、风道2、连通空调机组1和风道2的分配箱3以及加热地板4等,所述空调机组1和分配箱3位于车厢两端的顶
部,所述加热地板4设置在车厢端部和上下层客室的左右两侧墙之间,所述加热地板4内部设置的电加热元器件由车辆辅助电源供电,电加热元器件通电后制热。该实施例利用了加热地板4向外散发热量使其附近形成热空气,热空气上行,从而提高车厢及客室两侧侧墙之间的中部区域的温度,从而平衡车厢各部位的温度,保证车厢温度均匀性。用加热地板4替换普通地板,不占用安装空间且不会明显增加车厢重量。需要说明的是,加热地板4内的电加热元器件可以是如加热膜,加热丝等多种形式。为了便于控制电加热元器件温升速率及加热地板4表面最高温度,设置与电加热元器件电连接的温度控制系统和保护系统。
24.如图2所示,所述风道2包括位于车厢顶部的第一上风道21、位于上层客室两侧墙下部区域的第一下风道22、位于下层客室两侧侧墙上部区域的第二上风道23、位于下层客室两侧侧墙下部区域的第二下风道24以及位于车厢端部的第三风道25。所述第一上风道21和第一下风道22为上层客室送风,所述第二上风道23和第二下风道24为下层客室送风,所述第三风道25为车厢过道处送风,从多个方向给车厢及客室供热,有助于保证车厢及客室内温度均匀性。其中,所述第一上风道21为组合风道2,轨道车辆的车厢顶盖作为第一上风道21的顶板,轨道车辆内装中顶板作为第一上风道21的底板,第一上风道21沿车长方向的两端由封板密封,从而形成一腔体作为第一上风道21,充分利用车厢的安装空间。所述中顶板为孔板结构,一方面可保证为上层客室送风的均匀性,另一方面能够兼顾内装设计的美观性。所述第一下风道22、第二上风道23以及第二下风道24上设有多个出风孔5。在车厢顶盖的下表面贴附高性能保温棉,避免热量的过渡损耗。优选的,在第一上风道21内可设置多块纵向加强筋板以增强第一上风道21的结构强度,加强筋板上开孔,如腰型孔,以保证第一上风道21内部气体的相互流通。
25.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分配箱3包括设置在左右两侧分别与对应风道2连通的送风区以及布置在中间的回风区。各所述送风区设有多个分别与所述第一上风道21、第一下风道22、第二上风道23、第二下风道24和第三风道25连通的送风口31,所述回风区设有回风口32,从而使得车厢内气流有效循环。各所述送风口31通过送风道8与所述第一上风道21、第一下风道22、第二上风道23、第二下风道24和第三风道25连通。在各送风口31处设有用于调整送风口31大小的风阀,以控制所述第一上风道21、第一下风道22、第二上风道23、第二下风道24和第三风道25内风量,从而达到有效控制车厢内温度的目的。由于回风口32设置在车厢两端,因此,靠近第一下风道22、第二上风道23、第二下风道24两端的出风孔5面积大于靠近中间位置的出风孔5面积,避免因回风口32附近气流流动速度快而破坏车厢内温度均匀性。
26.所述分配箱3的送风区内还设有导流板,用于分配进入上下层客室的风量。所述导流板为圆弧状的孔板结构,圆弧结构能够有效控制涡流噪音的产生。在导流板的背风面设置吸音棉,用于降低噪声,提高乘客的乘车舒适性。
27.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还可以设置为车厢门区附近送风的门区风道6以及为司机室供暖的空调机组1和司机室风道7。
28.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双层轨道车辆,其包括所述的制热系统,不占用安装空间,不明显增加整车重量,能够保证轨道车辆各部位的温度均匀性。
29.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
换。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层轨道车辆制热系统,包括空调机组(1)、风道(2)以及连通空调机组(1)与风道(2)的分配箱(3),所述空调机组(1)和分配箱(3)位于车厢端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地板(4),所述加热地板(4)布置于车厢端部和客室两侧墙之间;所述加热地板(4)内部设有电加热元器件,电加热元器件由车辆辅助电源供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轨道车辆制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2)包括位于第一上风道(21)、第一下风道(22)、第二上风道(23)、第二下风道(24)以及位于车厢端部的第三风道(25);所述第一上风道(21)位于车厢顶部,所述第一下风道(22)位于上层客室两侧墙的下部区域,所述第二上风道(23)位于下层客室两侧墙的上部区域,所述第二下风道(24)位于下层客室两侧墙的下部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轨道车辆制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风道(21)为一由车厢顶盖、车厢中顶板以及位于两端的封板围成的腔体,所述车厢中顶板为孔板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轨道车辆制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顶盖的下表面设有保温棉。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轨道车辆制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箱(3)包括回风口(32)和多个送风口(31),各所述送风口(31)分别与所述第一上风道(21)、第一下风道(22)、第二上风道(23)、第二下风道(24)和第三风道(25)连通;各所述送风口(31)处设有风阀,用于调整送风口(31)的大小。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层轨道车辆制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风道(22)、第二上风道(23)、第二下风道(24)上均设有多个出风孔(5),靠近第一下风道(22)、第二上风道(23)、第二下风道(24)两端的出风孔(5)面积大于靠近中间位置出风孔(5)的面积。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层轨道车辆制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箱(3)内设有用于分配进入上下层客室风量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为圆弧状孔板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层轨道车辆制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的背风面设有吸音棉。9.一种双层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双层轨道车辆制热系统。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层轨道车辆制热系统及双层轨道车辆,所述制热系统包括空调机组、风道以及连通空调机组与风道的分配箱,所述空调机组和分配箱位于车厢端部,其还包括加热地板,所述加热地板布置于车厢端部和客室两侧墙之间;所述加热地板内部设有电加热元器件,电加热元器件由车辆辅助电源供电,工作状态由客室空调系统根据客室温度控制;所述双层轨道车辆包括所述制热系统。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车厢两侧墙之间的中部区域温度不均匀的问题,保证车厢各部位的温度均匀性。保证车厢各部位的温度均匀性。保证车厢各部位的温度均匀性。


技术研发人员:

王国锋 肖云华 刘厚林 杨国纪 郭海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2.25

技术公布日:

2022/7/15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8:17: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228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风道   所述   车厢   客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