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游客管理建议(全文)

指纹鼠标
旅游景区游客治理建议增压供水
角钉1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的特别性及其对于游客的特别要求
1.1文化遗产类景区的特别性
与自然遗产类旅游景区不同,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的主要旅游吸引物是历史遗存下来的文物、建筑和遗址,简单地说,此类景区最吸引游客的地方是它的“历史”,而非自然风光或其他因素。
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的活动记录,它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人类生活状况,是人类历史遗存环境的见证物,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有其重要的特性,即主题性,原真性,垄断性与不可再生性。
1.2文化遗产类景区对于游客的特别要求android智能电视
鉴于文化遗产类景区的特别性,其对于游客也有着不同于其他类型景区的特别要求,首先,文化遗产类景区有其自身特有的主题,展现给人们的是一定时期的人类真实的历史与文化,因而,其主要吸引的游客是希望了解这段史实的人。是以“文化”为主要目的而来的人。游客如若抱有“文化”以外其他更强的期望,恐怕是要败兴而归。此外,这个“文化”的目的,同时也要求游客有一定的历史知识,适当了解景区的文化背景,有助于游客在参观体验过程中收获更多,从而有更高的中意度。最后,文化遗产类景区所展示的都是真正的历史文物、建筑及遗址,一旦受到破坏将不可修复。这种不可再生性,也要求游客具
备较高的个人
素养,在参观体验过程中尽量不对景区造成不良影响。
2我国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游客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对于游客治理的目的已基本达成共识,主要有两个:一是减小对于资源及生态环境的破坏,二是提高游客的中意度。但结合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的特别性及其对游客的特别要求,在现实的经营中,许多企业在游客治理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致使无法达到这两个预期目的。
节能燃烧机2.1旺季游客量过大,景区资源破坏严峻
众所周知,旅游具有季节性,淡旺季客流量有差异也极为正常。但是当操纵不好这个差异度,尤其是当旺季游客量过大而超过景区承载力的时候,就会造成景区、游客及社区居民三方利益受损的局面。
客流量能带给景区丰厚的利益,但是如果超过了景区负荷,所造成的损失就不是经济利益所能衡量的了。因为一旦这些文化遗产受到破坏,将无法恢复原样,也许可以适当地修补,但是无论使用多么高超的技艺,其修补后的产物也再不是历史,而是一定程度上的“仿制品”,何况如敦煌壁画这样的文物,一经践踏,恐怕任谁也无力回天。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景区可持续进展的短视行为,最终损害的是景区自身,进一步说,损害的是整个人类及子孙后代的利益。
此外,过大的客流量也给游客自身和当地社区居民带来不良影响,游客中意度的高低与其周围的其他游客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个旅游团队活动带来的视线遮挡、声音干扰以及人员拥挤很可能影响另一个团队的活动和体验。而如果游客密度太大,这种影响则会更加负面。最后,社区居民这个常常被忽略的因素,在此也会因为过多的游客,受到较大干扰。游客量的增大意味着外来者的冲击力也随之增大。最终带来的是本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从而更多不合作等负而声音传来,这也同样制约了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的可持续进展。
2.2展示解说形式单调,体验性活动缺乏
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其“文化”与“历史”,因此游客巡游的重点是对其“文化”与“历史”的解读,而现在的大多数文化遗产类景区,其展示形式仅限于文字,机械乏味。导游员讲解水平的参差不齐,也严峻影响了游客对景区文化的感知。
在游客体验方面,笔者认为文化遗产类景区还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现阶段,除了参观景区、拍照、购买工艺品以及用餐之外。游客很少有机会参与到别的体验活动中,由于人们花了更多的时间用于拍照和参观,而非参与由景区组织的活动,景区文物古迹受到威胁的可能性也就更大。“大佛”的脚被游人“抱”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除了景区没有做好保护工作以外,游客的注意力太过集中也是
一个重要的因素,另外,过少的体验项目,也无法满足游客的“文化”需求,游客巡游过后除了照片收获甚少,文化遗产类景区也未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作用。
2.3对游客行为的引导方式不科学
我国的很多景区,不仅指文化遗产类景区,都试图在游客行为上加以约束,以减少其对于景区资源的破坏。然而,这种游客行为治理却收效甚微。游客说明,公告牌等常常形同虚设,绝大多数游人在巡游之前不会仔细阅读这类字数繁多的规则。然后在景区内部,“严禁”“”的警示字样总是充斥着各个角落,这类语言刻板生硬,容易让游客产生反感。更有景区本身开发规划不利,缺少公共厕所和垃圾筒,又疏于清洁工作、垃圾满地,却反过来要求游客注意卫生,其效果可想而知。以上所述的强硬的管束方式和糟糕的景区氛围,使游客的行为更加难以操纵,景区环境岌岌可危。
3对策分析
3.1多种手段相结合,调节景区客流量
客流量治理是游客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合理的客流量操纵将对之后的游客治理打下良好的基础。旅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景区经常伴随着“淡季吃不饱,旺季吃不了”的状况。而从长远来看,这种旺季的客流量过大对文化遗产资源所造成的破坏,对景区的可持续进展尤为不利,笔者认为,针对文化遗产类景区游客量的治理应该做到“预防”与“治理”双管齐下。
第一,重视游客在进入旅游地前的治理,把“预防”工作做在前面。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笔者总结了一些事前调节客流量的方法,包括:调节景区淡旺季促销力度,合理定位目标市场,
充分应用价格杠杆,积极利用大众传媒传播信息,与旅行社及其他旅游中介机构紧密合作等,景区经营者可以利用这些手段,尽量调控淡旺季客流,以减小旺季游客对文化遗产及社区居民的冲击,同时宽松适度的景区环境也有助于提高游客自身的中意度。火焰电视
第二,做好游客到达旅游地后的“治理”工作,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事前治理对于游客量的调节有时并不尽如人意,仍会有过多游客到来,当游客到达景区后,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拒之门外,笔者把这部分工作分为游客进入景区之前和之后两部分。首先,在游客进入景区之前,经营者可以在其进入方式上做文章,如游客必须乘坐专用旅游车进入景区等,当然这种治理方式比较适用于规模较大的文化遗产类景区,对进入景区的游客量设定限额是必要的,同时,在景区外增建餐饮愉乐设施对于游客的排队治理和景区创收都有较好的作用,其次,游客进入景区后的治理工作则对于景区的规划布局有较高的要求,单行道的设置,巡游规则的表述,路标、垃圾筒及公共厕所的设置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景区内还应更加注重对于游客体验项目的规划,以此转移游客的注意力,这个问题将在本部分的第二个标题下详细讨论。
综上,出于减少文化遗产承受的压力,降低游客间相互干扰度及其对社区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经营
者应尤其重视景区游客量的调节,多种手段综合运用,打“组合拳”,只有将游客量操纵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我们本来脆弱的文化遗产类旅游资源才有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3:25: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2234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景区   游客   文化遗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