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 常见的力

第五单元  常见的力
微型拉曼光谱仪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尽管力是无处不在的,但平时并未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依据《科学课程标准》关于“力的作用和表现,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力”的要求,围绕水的浮力、弹力、摩擦力来进行建构的。
本单元通过引导学生开展系列以认知为重要目的的观察、阅读、分析和实验活动,使学生认识力、了解常见的力,从而提高认知水平、探究能力和研究兴趣。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力有各种存在形式和性质。常见的力有弹力、弹力、摩擦力等。
2、知道摩擦力有时有利,有时有害,我们可以按需要增大或减小它。
3、知道浮力和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提出影响弹力、弹力和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假设与猜测。
2.经历简单的对比实验的设计和实验过程,培养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能够自己设计实验研究弹力、摩擦力的大小及相关因素。
3.按规范要求完成实验。对观察研究结果进行简单整理、分析、概括总结,逐步形成科学概念。能够表达研究某种力的过程和结果,并能进行交流和评价。
4.能够利用力的原理设计、制作、应用有关的物品和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意识到提出问题、假设在探究过程中的重要性。
3.体会到科学探究活动中,需要利用证据来验证假设。
4.体会在自己的周围存在着许多科学问题。
5.认识到科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力、如弹力、浮力、摩擦力等。
2、知道浮力、弹力和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 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学法指导
桥架支撑架
本单元以综合主题单元构成的方法,从儿童的生活逻辑出发设计教材单元活动,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的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在学法的指导上,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经特点,以引导性探究为主,逐步向自主探究过渡,策略上主要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发现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主要采用主体思维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及反馈练习法等多种学习方法,带领学生经历“发现问题一提出问题一预测一设计并进行实验一整理分析收集的证据一表达与交流”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快乐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知识,发展探究能力。
单元知识树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阻碍它们相对运动的力
物体受外力作用发生形变后,撤去外力,物体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力叫弹力
浸入液体的物体受到液体
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浮桥
物体停下来
刹车
手拿物品
压簧
撑杆
游泳圈
无人机吊舱
课题led外露灯
15、浮和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根据生活经验预测常见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状态。
2、能用实验的方法判断物体的浮沉,并根据浮沉状态将物体分类。
3、能设计实验证实沉入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4、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激趣,观察、探究感知沉浮的存在,初步了解哪些固体放入水中可能沉浮,哪些固体放入水中可能悬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提出猜想与假设,养成自主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并体验动手操作乐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尝试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浮沉。
教学
难点
验证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
方法
采用“探究—研讨”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对水中物体的沉浮进行观察、研讨、推测、验证,引领学生自主探究,进一步验证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本课综合运用了发现法、实验法、演示法、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
学法
指导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共同合作是学生学习本课的主要方式。
师生活动
复案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知识
拓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出示图片,教师:小船能浮在水面上,我们套上游泳圈就不会沉入水中?……这是为什么?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水有浮力。
管形母线
教师接着说:小船和游泳圈能够上浮,其他的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浮与沉。(板书课题)
(二)探究实验  判断浮沉
1、师:各小组准备了许多在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我们先来猜一猜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请同学们把猜测的结果记录下来,不能确定的,用问号表示,(猜测的同时,要鼓励学生说出预测的根据。)
猜测后提问:我们怎样验证自己的猜测呢?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指导学生实验时,要先明确实验要求:
①由组长分工,选出操作员、记录员、其他同学为观察员。
②实验时要注意,物体放入水中时要贴近水面轻轻放入水底,防止水溅出。一件物品观察完毕后取出物品,再放入第二件物品继续观察。
③记录员及时记录结果,物体是沉或是浮就在表格对应的地方做好标记,在实验过程中有什么发现要如实记录下来。
④试验完成后请整理好实验材料。
学生实验时,教师巡视指导,可根据各小组的实验情况,适时提出一些有关浮沉的问题,如:是不是所有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比较大?沉下去的物体都比较小?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让学生对于物体的浮沉有更深入的认识,并把发现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
实验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并分析预测是否正确,初步体会实验的重要性。
思考:是什么力量使物体浮在水面上?
观察:用手往下压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有什么感觉?
小结:物体在水中受到竖直向上托起的力,这种力就是谁的浮力。
2、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沉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吗?为什么这样想?
(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或已有认知猜测,有可能出现的猜测:①没有受到浮力,因为如果是受到浮力的话它应该也能浮在水面上或是水中;②受到了浮力,当我们从井中提水时,同样是盛满水的桶,离开水面后要比在水中感觉重很多。
(2)设计实验方法
    如果用钩码作为我们今天研究的对象(将钩码放入水中),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我们的猜测?如果下沉的物体真的受到水的浮力可以怎么测量?为什么这样做?怎样计算浮力的大小?如果钩码在水中确定受到水的浮力,这个浮力怎么计算?(钩码在空气中的重力减它在水中的重力就是它受到的浮力)
(3)实验测量,分析数据: 测量钩码在空中与水中的重力,确定它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学生分组测量钩码在空气中与水中的重力,比较它们的大小,计算它受到的浮力。
  (4)学生汇报:根据我们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下沉的物体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三)联系生活  说说浮力的应用。
浮力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在生活中发现的浮力的应用事例
(游泳圈、海上的浮标、独木舟、轮船、浮桥、鱼漂、潜水艇、煮汤圆)
(四)谈收获。 
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了物体在水中的浮与沉,请同学们谈一谈有什么收获?关于物体的浮沉还想知道什么?
(五课外拓展
请同学们课下查阅资料并动手制作一个浮沉子,下节课我们接着来研究。
知识拓展:
钢铁打造的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 因为轮船虽然是钢铁建造的,但船舱是空的,空心的船比同体积的实心的铁重量要小多了。任何物体在水中都会受到水的浮力,浮力随着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的增大而增大。轮船具有庞大的体积,所排开的水量很大,所受的浮力也就很大。根据浮力原理: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所排开水的重力。而轮船所排开水的重力足以与它自身的重力平衡,所以轮船能漂浮在水面上。流体静力学的一个重要原理,它指出,浸入静止流体中的物体受到一个浮力,其大小等于该物体所排开的流体重量,方向垂直向上并通过所排开流体的形心。这结论是阿基米德首先提出的,故称阿基米德原理。结论对部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同样是正确的。同一结论还可以推广到气体。
浮沉子的制作:器材:1000ml透明有盖塑料瓶,中号滴管/笔帽、橡皮泥塑料瓶。操作:(1)在滴管中吸入适量的水,使其恰好能浮在水面上(用手轻点滴管的橡皮头,滴管即会沉入水中,后又缓缓浮上。(2)塑料瓶装满水后将滴管放入,然后盖紧瓶盖(尽量做到不漏气)。(3)用力挤压塑料瓶,可看到滴管下沉。撤去压力,可看到滴管上浮。用力得当,可使滴管停止在水中某一位置。 注意 瓶中水尽量装得满一些,残留的气体越少,实验效果越好。
aoao3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7:24: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2204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物体   实验   学生   探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