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毛衫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织物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毛衫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2.在毛衫生产的编织过程中,毛衫可在全自动电脑横机上编织成形衣片,经缝合等工序成为毛衫产品;普通服装的生产,一般先编织成布片,再经缝合与裁剪后形成一件完整的服装,而全成形服装的生产是一次成形,无需裁剪与缝合过程而直接成衣,因此在编织羊绒毛衫等高档纺织原料时,可以节省原料而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3.尽管相比普通成形服装,全成形服装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全成形服装的生产对纱线的品质要求较高,否则容易断纱,造成织疵点;特别是在编织的收放针、移圈、翻针、休止编织、楔形编织等针法,导致其纱线张紧、织针对布片的握持力、以及罗拉对布片的牵拉张紧等的波动,易在编织全成形产品的过程中出现线圈断裂而导致织物的瑕疵,甚至得不到有效牵拉的线圈还会造成织针的损坏。
4.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10968670.7公开了一种双针床横机上满针编织全成形毛衫的方法;在具有高位罗拉或压脚的双针床电脑横机上编织,电脑横机在编织过程中前或后针床满针出针,采用局编技术,沿着毛衫横向进行编织,可在编织的过程中织针满针出针,织物紧致;在编织过程中,由于编织衣片只用了一个针床,可为全成形毛衫编织口袋等部分,也可进行多针的移床,进行花型设计。
5.但是该技术方案中,将毛衫开始的编织方向从纵向改为横向,在编织过程中起到织针满针出针,织物紧致的作用,但未对编织过程中纱线及织针张紧变化的波动进行解决,仍影响到毛衫编织质量及其生产过程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毛衫生产工艺,通过布置在针床端部的主动张紧机构如张紧盘,每当机头沿针床移动驱使一枚织针执行成圈工序的升降动作时,张紧机构的张紧盘处于周期性松弛张紧动作的循环过程中,降低受织针牵拉纱线的张力波动范围,避免纱线因张力波动导致断裂等的情况发生,从而提升执行毛衫生产工艺的稳定性。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毛衫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00、穿纱连线:在进行全成形毛衫的编织前,根据毛衫编织所需使用的纱线类型,选择电脑横机上对应纱筒的纱线,压入顶部的导纱槽,接着穿过电脑横机一端的边线架进入并绕喂纱轮再沿针床连接在电脑横机另一端的夹线器上;s200、纱线张紧:在穿纱连线时,先使纱线在针床一端传动连接于天杆端部的张紧机构上,再沿针床经纱嘴连接到另一端的夹线器上固定,并在电脑横机的机头沿针床往复移动的过程中,驱动针床中的织针对纱线执行成圈编织动作,在此过程中,针床端部的张紧
机构同步动作以调节纱线的张紧程度;s300、编织布片:采用隔针编织的方式成形布片,使电脑横机中的一个针床以针位排列的奇数针成圈编织,另一个针床以针位排列的偶数针成圈编织;s400、合编收针:当编织到毛衫的夹下部位时,将彼此分离的布片进行合并,使电脑横机中不同针床上编织衣片的线圈移到同一个针床上,然后从最边缘线圈开始逐一将线圈转移到与其相邻的织针上,使织针逐个退出编织并完成毛衫衣片的合并。
8.进一步,在电脑横机编织过程中的成圈工序,其步骤包括:退圈、垫纱、闭口、套圈、脱圈、弯纱、成圈和牵拉;张紧机构分别在退圈和脱圈步骤执行收紧和张开动作。
9.更进一步,张紧机构在执行收紧和张开动作的过程中,牵拉纱线的位移量大于单枚织针在成圈工序中的位移量且小于机头区域内多枚织针在成圈工序中的总位移量。
10.进一步,在机头沿针床往复移动的过程中,还包括:布置于针床和张紧机构间的传动部用于牵引张紧机构执行张紧动作,传动部包括安装于张紧机构处的动力件以及连接于动力件和机头间的传动件。
11.更进一步,张紧机构在执行张紧动作的过程中,还包括:布置于支杆上的第一导轮用于引导从边线架进入针床中的纱线,活动安装于支杆上的摇杆朝向针床的一端安装有用于张紧纱线的第二导轮,摇杆的另一端与动力件传动连接。
12.作为一种优选,纱线沿第一导轮以及第二导轮进入到针床的过程中,还包括:成组布置的张紧机构同时对进入针床中的多条纱线分别张紧,张紧机构中线性排列的摇杆朝向针床的一端具备不同的长度,张紧机构底部活动设于电脑横机内。
13.更进一步,多条纱线沿成组的张紧机构进入针床的过程中,还包括:第二导轮通过转动柱活动安装于摇杆的端部,第二导轮在转动柱的作用下在水平方向上呈不同的偏转角度,转动柱包括采用固定转动角度安装或自由转动角度安装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
14.作为一种优选,纱线沿偏转状态的第二导轮进入针床的过程中,还包括:纱线经针床端部的集线块进入到针床内部,保持恒定间距的多个导线柱滑动设于环状结构的集线块中,多条纱线分别经多个导线柱进入到针床中。
15.进一步,在纱线沿张紧机构进入针床的过程中,还包括:针床背向张紧机构的一侧固设有缩紧部,连接于夹线器和电脑横机内壁之间的缩紧部为纱线提供恒定的预紧力,在编织毛衫前通过设定缩紧部的预紧力值适用于不同张力性能的纱线。
16.作为一种优选,将纱线经针床穿出固定到夹线器的过程中,还包括:纱线经针床端部的分线轮固定连接到锁紧部上的夹线器上,分线轮活动套接于针床外侧的轮轴上,且轮轴的长度大于分线轮的长度,分线轮用于保持从针床穿出多条纱线处于固定的分布位置并分别连接到独立的夹线器上。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利用布置在针床端部的主动张紧机构如张紧盘,每当机头沿针床移动驱使一枚织针执行成圈工序的升降动作时,张紧机构的张紧盘处于周期性松弛张紧动作的循环过程中,降低受织针牵拉纱线的张力波动范围,避免纱线因张力波动导致断裂等的情
况发生,从而提升执行毛衫生产工艺的稳定性。
18.(2)本发明通过针床上机头的位置使多枚织针分别将纱线牵拉出不同的位移量,利用张紧机构控制牵拉纱线的位移量,使纱线在依次受织针作用执行成圈编织时,张紧机构中张紧盘动作的牵拉量能够有效调节纱线在单枚织针上的张力状态,保持纱线处于稳定的张力状态下。
19.(3)本发明通过在传动件的齿轮机构与动力件的曲柄机构间安装齿轮组,调节其间至合适的传动比,使机头在针床上每驱动一枚织针执行牵拉动作时,动力件的曲柄活塞机构同步驱动张紧机构的张紧盘执行一次张紧动作。
20.(4)本发明通过安装在边线架与针床间的张紧机构,使纱线先绕支杆上的第一导轮,接着绕摇杆上的第二导轮,在进入到针床区域中,通过动力件驱动摇杆的端部往复移动,使摇杆与支杆形成杠杆机构,并实现摇杆上的第二导轮往复摆动对纱线执行周期性的张紧动作。
21.(5)本发明通过布置于针床端部的集线块,在调整编织的纱线时,集线块中滑动的多个导线柱保持纱线间处于恒定的间距,并在切换用于编织的纱线时,使纱线在进入针床的部位通过在导线柱在集线块中的移动来实现,避免多次切换编织的纱线导致其产生缠绕,进一步增强对纱线张力状态的控制。
22.(6)本发明通过使纱线从分线轮穿出针床,当切换编织的纱线时,使分线轮沿轮轴调整其所处位置,使得编织的纱线处于针床的中心部位,继而防止夹线器上固定的纱线端部影响到针床上纱线的位置,使夹线器上固定的纱线仅影响到分线轮的位置,从而维持纱线编织的毛衫质量。
23.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调整纱线张力状态、保持毛衫编织过程中的纱线处于稳定状态等优点。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开启保护罩的整体结构第一视角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开启保护罩的整体结构第二视角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张紧机构的整体结构俯视示意图;图7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9为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设备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
ꢀ“
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
“ꢀ
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
ꢀ“
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7.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毛衫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00、穿纱连线:在进行全成形毛衫的编织前,根据毛衫编织所需使用的纱线类型,选择电脑横机1上对应纱筒10的纱线,压入顶部的导纱槽11,接着穿过电脑横机1一端的边线架12进入并绕喂纱轮再沿针床13连接在电脑横机1另一端的夹线器14上;s200、纱线张紧:在穿纱连线时,先使纱线在针床13一端传动连接于天杆15端部的张紧机构2上,再沿针床13经纱嘴16连接到另一端的夹线器14上固定,并在电脑横机1的机头17沿针床13往复移动的过程中,驱动针床13中的织针131对纱线执行成圈编织动作,在此过程中,针床13端部的张紧机构2同步动作以调节纱线的张紧程度;s300、编织布片:采用隔针编织的方式成形布片,使电脑横机1中的一个针床13以针位排列的奇数针成圈编织,另一个针床13以针位排列的偶数针成圈编织;利用剩余空针作为翻针移圈动作如加减针、挑孔、拷针等的活动空间;s400、合编收针:当编织到毛衫的夹下部位时,将彼此分离的布片进行合并,使电脑横机1中不同针床13上编织衣片的线圈移到同一个针床13上,然后从最边缘线圈开始逐一将线圈转移到与其相邻的织针131上,使织针131逐个退出编织并完成毛衫衣片的合并;这样既使前后片相互合并,也使得每一枚织针131退出编织的同时,每一个线圈都被相邻的线圈压柱达到防止脱散的作用。
28.通过上述内容可以发现,电脑横机1的织针131在编织毛衫时,织针131牵引纱线执行成圈编织动作并进行往复移动,在此过程中纱线处于受织针131作用的往复牵拉状态下,其张紧程度处于动态变化中,纱线依靠自身的张力性能保持在织针131编织时的张力状态,当编织过程中的纱线质量出现瑕疵,或电脑横机1的运行状态不够稳定,造成纱线承受的张力超出其自身性能,即会影响到毛衫的编织质量;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布置在针床13端部的主动张紧机构2如张紧盘,随机头17在针床13上移动而驱动织针131对纱线执行成圈动作时,每当机头17沿针床13移动驱使一枚织针131执行成圈工序的升降动作时,张紧机构2的张紧盘处于周期性松弛张紧动作的循环过程中,降低受织针131牵拉纱线的张力波动范围,避免纱线因张力波动导致断裂等的情况发生,从而提升执行毛衫生产工艺的稳定性。
29.如图1-3所示,在电脑横机1编织过程中的成圈工序,其步骤包括:退圈、垫纱、闭口、套圈、脱圈、弯纱、成圈和牵拉;张紧机构2分别在退圈和脱圈步骤执行收紧和张开动作。
30.本实施例中,针床13上的织针131在机头17中的起针三角作用下从起始位置上升至集圈高度,使旧线圈将针舌打开,并压在针舌上,织针131到达集圈高度后,受到机头17中挺针三角的作用继续上升,旧线圈便从针舌上滑至针杆上,这一过程称之为退圈,在此过程
中,张紧机构2的张紧盘逐步松开释放连接在其上的纱线;织针131到达挺针三角的最高点后,受到机头17内导向三角的作用开始下降,导纱器对织针131进行垫纱;并在机头17中压针三角的作用下继续下降至勾取纱线,此时位于针杆上的旧线圈沿着针杆上升,碰到针舌后将其关闭,并套在针舌上,接着旧线圈从针舌上滑出针孔至新勾的纱线上,这一过程称之为脱圈,在此过程中,张紧机构2的张紧盘逐步收缩拉紧连接在其上的纱线;在脱圈的过程中,新纱线弯曲成封闭的线圈,称为弯纱,当织针131继续受压针三角的作用下降,织针131便拉着弯曲的纱线形成规定大小的新线圈,这一过程称之为成圈;在成圈之后,形成的新线圈必须由牵拉机构拉向针背,否则在下一个成圈过程起针时,织针131可能会重新穿入已形成的线圈中;利用在退圈和脱圈步骤中同步调整的张紧机构2,进一步减小纱线在成圈工序中的张力波动。
31.如图1-4所示,张紧机构2在执行收紧和张开动作的过程中,牵拉纱线的位移量大于单枚织针131在成圈工序中的位移量且小于机头17区域内多枚织针131在成圈工序中的总位移量。
32.排列在针床13上的织针131受机头17中起针三角、挺针三角、导向三角和压针三角的作用产生位移,同一时间内针床13上相邻的多枚织针131分别处于成圈工序中的不同步骤中,其中织针131上升至集圈高度时,沿机头17移动方向相邻的织针131仍处于退圈步骤的上升阶段中,而背向机头17移动方向相邻的织针131处于脱圈步骤的下降阶段,使得机头17区域内的纱线同时承受着抬升和下降两个方向的牵拉作用,而电脑横机1中的喂纱轮则根据工艺参数恒定向针床13供给纱线,难以完全适配于机头17区域内纱线受织针131牵拉的作用状态;在本实施例中,根据针床13上机头17的位置使多枚织针131分别将纱线牵拉出不同的位移量,利用张紧机构2控制牵拉纱线的位移量,使纱线在依次受织针131作用执行成圈编织时,张紧机构2中张紧盘动作的牵拉量能够有效调节纱线在单枚织针131上的张力状态,保持纱线处于稳定的张力状态下。
33.如图5所示,在机头17沿针床13往复移动的过程中,还包括:布置于针床13和张紧机构2间的传动部3用于牵引张紧机构2执行张紧动作,传动部3包括安装于张紧机构2处的动力件31以及连接于动力件31和机头17间的传动件32。
34.本实施例中,将动力件31如曲柄活塞机构安装在张紧机构2的张紧盘处,传动件32如传动连接的齿条齿轮机构分别安装于机头17和动力件31中的曲柄上,使机头17沿针床13的往复移动通过传动件32的齿条齿轮机构驱动动力件31的曲柄活塞机构持续运行,实现张紧机构2的张紧盘随机头17的移动同步对纱线执行张紧动作;还可传动件32的齿轮机构与动力件31的曲柄机构间安装齿轮组,调节其间至合适的传动比,使机头17在针床13上每驱动一枚织针131执行牵拉动作时,动力件31的曲柄活塞机构同步驱动张紧机构2的张紧盘执行一次张紧动作。
35.如图6-7所示,张紧机构2在执行张紧动作的过程中,还包括:布置于支杆21上的第一导轮211用于引导从边线架12进入针床13中的纱线,活动安装于支杆21上的摇杆22朝向针床13的一端安装有用于张紧纱线的第二导轮221,摇杆22的另一端与动力件31传动连接。
36.本实施例中,纱筒10的纱线依次沿电脑横机1上方的导纱槽11和侧方的边线架12
进入到内部的针床13上,安装在边线架12与针床13间的张紧机构2,使纱线先绕支杆21上的第一导轮211,接着绕摇杆22上的第二导轮221,在进入到针床13区域中,通过动力件31驱动摇杆22的端部往复移动,使摇杆22与支杆21形成杠杆机构,并实现摇杆22上的第二导轮221往复摆动对纱线执行周期性的张紧动作。
37.如图6-7所示,纱线沿第一导轮211以及第二导轮221进入到针床13的过程中,还包括:成组布置的张紧机构2同时对进入针床13中的多条纱线分别张紧,张紧机构2中线性排列的摇杆22朝向针床13的一端具备不同的长度,张紧机构2底部活动设于电脑横机1内。
38.本实施例中,当采用不同材质的纱线进行毛衫编织时,纱线间张力性能的差异需要不同的张紧程度,因此通过设置不同长度的摇杆22,使动力件31驱动摇杆22的动作带动第二导轮221处于竖直方向上不同的偏转程度,并配合使张紧机构2的底部活动安装于电脑横机1中,用于改变张紧机构2分别与边线架12及针床13间的距离,增加张紧机构2的可调节范围,提升对纱线张力状态的控制范围;值得说明的是,不同长度的摇杆22配合其端部安装的第二导轮221,进一步减小了线性排列的摇杆22间距,继而能够使分别张紧的多条纱线以趋近的状态进入到针床13中。
39.如图6-7所示,多条纱线沿成组的张紧机构2进入针床13的过程中,还包括:第二导轮221通过转动柱222活动安装于摇杆22的端部,第二导轮221在转动柱222的作用下在水平方向上呈不同的偏转角度,转动柱222包括采用固定转动角度安装或自由转动角度安装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
40.本实施例中,纱线在进入针床13中进行编织时,需要由纱嘴16汇聚在织针131顶端的区域内以便进行成圈编织,通过安装于第二导轮221上的转动柱222,使第二导轮221将张紧的纱线导向针床13的中心位置,减少纱线在进入针床13部位的弯折,防止张力变化过程中对纱线的弯折处造成额外的张力破坏;同时根据纱线及编织工况条件,例如对张力性能较低的纱线,采用自由转动角度安装的转动柱222,使纱线根据其轨迹调节第二导轮221的偏转来适应减小张力状态下纱线的弯折程度,例如对于高速编织的纱线,采用固定转动角度的转动柱222,在控制纱线弯折程度的同时确保纱线姿态的稳定,从而维持毛衫的编织质量。
41.实施例二如图7、9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纱线沿偏转状态的第二导轮221进入针床13的过程中,还包括:纱线经针床13端部的集线块4进入到针床13内部,保持恒定间距的多个导线柱41滑动设于环状结构的集线块4中,多条纱线分别经多个导线柱41进入到针床13中。
42.本实施例中,当采用多条纱线编织毛衫时,根据工艺内容需要在编织过程中切换编织的纱线,通过布置于针床13端部的集线块4,在调整编织的纱线时,集线块4中滑动的多个导线柱41保持纱线间处于恒定的间距,并在切换用于编织的纱线时,使纱线在进入针床13的部位通过在导线柱41在集线块4中的移动来实现,避免多次切换编织的纱线导致其产
生缠绕,同时从第二导轮221输送的纱线,进一步增强对纱线张力状态的控制。
43.如图8所示,在纱线沿张紧机构2进入针床13的过程中,还包括:针床13背向张紧机构2的一侧固设有缩紧部5,连接于夹线器14和电脑横机1内壁之间的缩紧部5为纱线提供恒定的预紧力,在编织毛衫前通过设定缩紧部5的预紧力值适用于不同张力性能的纱线。
44.本实施例中,缩紧部5如可调预紧力的弹簧,通过螺栓固定弹簧的可动圈数来控制其预紧力大小,或者采用电磁铁控制缩紧部5吸附力的大小,使得张紧机构2作用于纱线一侧方向的牵拉力变化带动纱线另一侧方向的缩紧部5形成反向的牵拉力,共同对针床13中纱线的张力状态进行调节,避免张紧机构2牵拉纱线单侧导致其受力不均的情况,从而维持毛衫的编织质量。
45.如图8所示,将纱线经针床13穿出固定到夹线器14的过程中,还包括:纱线经针床13端部的分线轮51固定连接到锁紧部上的夹线器14上,分线轮51活动套接于针床13外侧的轮轴510上,且轮轴510的长度大于分线轮51的长度,分线轮51用于保持从针床13穿出多条纱线处于固定的分布位置并分别连接到独立的夹线器14上。
46.本实施例中,在切换编织毛衫的纱线时,固定在夹线器14端的纱线会干扰到其位置的准确度,通过使纱线从分线轮51穿出针床13,当切换编织的纱线时,使分线轮51沿轮轴510调整其所处位置,使得编织的纱线处于针床13的中心部位,继而防止夹线器14上固定的纱线端部影响到针床13上纱线的位置,使夹线器14上固定的纱线仅影响到分线轮51的位置,从而维持纱线编织的毛衫质量。
47.实施例三如图2-6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毛衫生产工艺的加工设备,包括:用于将纱线编织成毛衫的电脑横机1,分别布置在电脑横机1中针床13两端用于调节纱线张力状态的张紧机构2以及缩紧部5,其中张紧机构2在电脑横机1中的机头17沿针床13往复移动的过程中,处于往复的收紧和张开动作下,使针床13中的纱线在织针131的编织牵拉作用下处于可调节的张力状态范围内,缩紧部5用于调节对纱线保持恒定的牵拉张力,配合张紧机构2的作用使针床13中的纱线同时受其两端方向的牵拉张力作用以保持平衡。
48.如图2-4所示,张紧机构2以及缩紧部5行程的位移量大于针床13中单枚织针131的行程且小于针床13上机头17区域内多枚织针131在成圈工序中的总位移量。
49.如图5所示,用于牵引张紧机构2执行张紧动作的传动部3布置于针床13和张紧机构2间,传动部3包括安装于张紧机构2处的动力件31以及连接于动力件31和机头17间的传动件32。
50.如图5-7所示,张紧机构2还包括:用于引导从边线架12进入针床13中的纱线的第一导轮211布置于支杆21上,活动安装于支杆21上的摇杆22朝向针床13的一端安装有用于张紧纱线的第二导轮221,摇杆22的另一端与动力件31传动连接。
51.如图6-7所示,成组布置的张紧机构2同时对进入针床13中的多条纱线分别张紧,张紧机构2中线性排列的摇杆22朝向针床13的一端具备不同的长度,张紧机构2底部活动设于电脑横机1内。
52.如图6-7所示,第二导轮221通过转动柱222活动安装于摇杆22的端部,第二导轮
221在转动柱222的作用下在水平方向上呈不同的偏转角度,转动柱222包括采用固定转动角度安装或自由转动角度安装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
53.如图7、9所示,纱线经针床13端部的集线块4进入到针床13内部,保持恒定间距的多个导线柱41滑动设于环状结构的集线块4中,多条纱线分别经多个导线柱41进入到针床13中。
54.如图8所示,针床13背向张紧机构2的一侧固设有缩紧部5,连接于夹线器14和电脑横机1内壁之间的缩紧部5为纱线提供恒定的预紧力,在编织毛衫前通过设定缩紧部5的预紧力值适用于不同张力性能的纱线。
55.如图8所示,纱线经针床13端部的分线轮51固定连接到锁紧部上的夹线器14上,分线轮51活动套接于针床13外侧的轮轴510上,且轮轴510的长度大于分线轮51的长度,分线轮51用于保持从针床13穿出多条纱线处于固定的分布位置并分别连接到独立的夹线器14上。
56.工作步骤步骤一、针床13上的织针131在机头17中的起针三角作用下从起始位置上升至集圈高度,使旧线圈将针舌打开,并压在针舌上,织针131到达集圈高度后,受到机头17中挺针三角的作用继续上升,旧线圈便从针舌上滑至针杆上,在此过程中,张紧机构2的张紧盘逐步松开释放连接在其上的纱线;步骤二、织针131到达挺针三角的最高点后,受到机头17内导向三角的作用开始下降,导纱器对织针131进行垫纱;并在机头17中压针三角的作用下继续下降至勾取纱线,此时位于针杆上的旧线圈沿着针杆上升,碰到针舌后将其关闭,并套在针舌上,接着旧线圈从针舌上滑出针孔至新勾的纱线上;步骤三、在步骤二的过程中,张紧机构2的张紧盘逐步收缩拉紧连接在其上的纱线;在脱圈的过程中,新纱线弯曲成封闭的线圈,当织针131继续受压针三角的作用下降,织针131便拉着弯曲的纱线形成规定大小的新线圈;步骤四、纱筒10的纱线依次沿电脑横机1上方的导纱槽11和侧方的边线架12进入到内部的针床13上,安装在边线架12与针床13间的张紧机构2,使纱线先绕支杆21上的第一导轮211,接着绕摇杆22上的第二导轮221,在进入到针床13区域中,通过动力件31驱动摇杆22的端部往复移动,使摇杆22与支杆21形成杠杆机构,并实现摇杆22上的第二导轮221往复摆动对纱线执行周期性的张紧动作;步骤五、当采用多条纱线编织毛衫时,根据工艺内容需要在编织过程中切换编织的纱线,通过布置于针床13端部的集线块4,在调整编织的纱线时,集线块4中滑动的多个导线柱41保持纱线间处于恒定的间距,并在切换用于编织的纱线时,使纱线在进入针床13的部位通过在导线柱41在集线块4中的移动来实现,避免多次切换编织的纱线导致其产生缠绕,同时从第二导轮221输送的纱线;步骤六、在切换编织毛衫的纱线时,固定在夹线器14端的纱线会干扰到其位置的准确度,通过使纱线从分线轮51穿出针床13,当切换编织的纱线时,使分线轮51沿轮轴510调整其所处位置,使得编织的纱线处于针床13的中心部位,继而防止夹线器14上固定的纱线端部影响到针床13上纱线的位置,使夹线器14上固定的纱线仅影响到分线轮51的位置。
5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
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毛衫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00、穿纱连线:在进行全成形毛衫的编织前,根据毛衫编织所需使用的纱线类型,选择电脑横机(1)上对应纱筒(10)的纱线,压入顶部的导纱槽(11),接着穿过电脑横机(1)一端的边线架(12)进入并绕喂纱轮再沿针床(13)连接在电脑横机(1)另一端的夹线器(14)上;s200、纱线张紧:在穿纱连线时,先使纱线在针床(13)一端传动连接于天杆(15)端部的张紧机构(2)上,再沿针床(13)经纱嘴(16)连接到另一端的夹线器(14)上固定,并在电脑横机(1)的机头(17)沿针床(13)往复移动的过程中,驱动针床(13)中的织针(131)对纱线执行成圈编织动作,在此过程中,针床(13)端部的张紧机构(2)同步动作以调节纱线的张紧程度;s300、编织布片:采用隔针编织的方式成形布片,使电脑横机(1)中的一个针床(13)以针位排列的奇数针成圈编织,另一个针床(13)以针位排列的偶数针成圈编织;s400、合编收针:当编织到毛衫的夹下部位时,将彼此分离的布片进行合并,使电脑横机(1)中不同针床(13)上编织衣片的线圈移到同一个针床(13)上,然后从最边缘线圈开始逐一将线圈转移到与其相邻的织针(131)上,使织针(131)逐个退出编织并完成毛衫衣片的合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毛衫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电脑横机(1)编织过程中的成圈工序,其步骤包括:退圈、垫纱、闭口、套圈、脱圈、弯纱、成圈和牵拉;张紧机构(2)分别在退圈和脱圈步骤执行收紧和张开动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毛衫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张紧机构(2)在执行收紧和张开动作的过程中,牵拉纱线的位移量大于单枚织针(131)在成圈工序中的位移量且小于机头(17)区域内多枚织针(131)在成圈工序中的总位移量。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一种毛衫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机头(17)沿针床(13)往复移动的过程中,还包括:布置于针床(13)和张紧机构(2)间的传动部(3)用于牵引张紧机构(2)执行张紧动作,传动部(3)包括安装于张紧机构(2)处的动力件(31)以及连接于动力件(31)和机头(17)间的传动件(32)。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毛衫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张紧机构(2)在执行张紧动作的过程中,还包括:布置于支杆(21)上的第一导轮(211)用于引导从边线架(12)进入针床(13)中的纱线,活动安装于支杆(21)上的摇杆(22)朝向针床(13)的一端安装有用于张紧纱线的第二导轮(221),摇杆(22)的另一端与动力件(31)传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毛衫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纱线沿第一导轮(211)以及第二导轮(221)进入到针床(13)的过程中,还包括:成组布置的张紧机构(2)同时对进入针床(13)中的多条纱线分别张紧,张紧机构(2)中线性排列的摇杆(22)朝向针床(13)的一端具备不同的长度,张紧机构(2)底部活动设于电脑横机(1)内。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毛衫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
在多条纱线沿成组的张紧机构(2)进入针床(13)的过程中,还包括:第二导轮(221)通过转动柱(222)活动安装于摇杆(22)的端部,第二导轮(221)在转动柱(222)的作用下在水平方向上呈不同的偏转角度,转动柱(222)包括采用固定转动角度安装或自由转动角度安装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毛衫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纱线沿偏转状态的第二导轮(221)进入针床(13)的过程中,还包括:纱线经针床(13)端部的集线块(4)进入到针床(13)内部,保持恒定间距的多个导线柱(41)滑动设于环状结构的集线块(4)中,多条纱线分别经多个导线柱(41)进入到针床(13)中。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所述的一种毛衫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纱线沿张紧机构(2)进入针床(13)的过程中,还包括:针床(13)背向张紧机构(2)的一侧固设有缩紧部(5),连接于夹线器(14)和电脑横机(1)内壁之间的缩紧部(5)为纱线提供恒定的预紧力,在编织毛衫前通过设定缩紧部(5)的预紧力值适用于不同张力性能的纱线。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毛衫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将纱线经针床(13)穿出固定到夹线器(14)的过程中,还包括:纱线经针床(13)端部的分线轮(51)固定连接到锁紧部上的夹线器(14)上,分线轮(51)活动套接于针床(13)外侧的轮轴(410)上,且轮轴(410)的长度大于分线轮(51)的长度,分线轮(51)用于保持从针床(13)穿出多条纱线处于固定的分布位置并分别连接到独立的夹线器(14)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织物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毛衫生产工艺;包括穿纱连线、纱线张紧、编织布片和合编收针的工艺步骤;在穿纱连线时,先使纱线在针床一端传动连接于天杆端部的张紧机构上,再沿针床经纱嘴连接到另一端的夹线器上固定;本发明通过布置在针床端部的主动张紧机构如张紧盘,每当机头沿针床移动驱使一枚织针执行成圈工序的升降动作时,张紧机构的张紧盘处于周期性松弛张紧动作的循环过程中,降低受织针牵拉纱线的张力波动范围,避免纱线因张力波动导致断裂等的情况发生,从而提升执行毛衫生产工艺的稳定性。衫生产工艺的稳定性。衫生产工艺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

练卫君 赵亚运 李强强 郭华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浙江时彩针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26

技术公布日:

2022/11/8

本文发布于:2024-09-26 00:32: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219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纱线   机构   导轮   过程中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