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茶文化中茶歌艺术形态与传承研究

2016年第06期
学术专业人文
茶趣
基金项目: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歌舞在公共艺术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15Y304
作者简介:张丽(1980-),女,彝族,云南宣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公共艺术教育,音乐美学。
傣族作为西南地区一支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少数民族已
在云南生存了上千年,与其他众多少数民族一样,远古时期的傣族并没有形成自己相对独立的文字系统,而是依赖族人口口相传的形式将自己的民族历史与文化一代代地传承并延续下去。地处西双版纳腹地的傣族在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从未遭遇过冰川侵袭,此处的植物种
十分繁盛且古老,这些古老的植物落中就有千年的古老茶树。我国八十年代的地质勘探已经发现傣族聚居的西双版纳地区的茶树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茶属植物发源地,是世界茶树起源的根基,也是培育野生茶树的起点。因此,傣族在很早就已经开始利用野生和人工培育的茶树作为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经济资源,并且在茶的种植过程中形成了与自己民族传
统文化密不可分的茶文化渊源;与采茶、
种茶、制茶等日常劳作相伴随的则是茶歌,茶歌记录民族发展历史和族人生产生活片断又是普通傣族人娱乐休闲形式之一的重要传统艺术形式。1
傣族茶歌的缘起
与傣族种茶、制茶和唱茶歌起源有着密切关联的是一则古老的长篇叙事茶歌唱本《曼勐罕尚巴地腊》,讲述的是最早发现茶与茶树的傣族“茶祖”布腊灵的故事。布腊灵是傣族一个勤劳善良又聪明的普通农夫,有一次在山脚下造田劳动的间隙由于过度疲劳而在田边一处树荫下休憩,树荫下的落叶厚实又弥漫着阵阵清香,布腊灵就在落叶堆上不知不觉地睡到了傍晚。尽管由于睡得香甜耽误了农活,但布腊灵还是慢慢养成了劳作疲乏时就到这处树荫下休憩的习惯,因为他发现睡在这处落叶堆上能够让人迅速赶走疲乏,尤其是落叶堆弥散出的香气更能让人神清气爽。直到有一天妻子交待布腊灵外出干活时需要寻一些野菜回家,而布腊灵偏偏又一时睡过了头,正在烦恼的布腊灵随手抓起一片落叶
放进口中无意识地咀嚼,不料落叶最初的苦涩过后竟然开始慢慢浸出丝丝回甜,布腊灵灵机一动,从树上摘下一包鲜嫩的芽叶当作野菜带回家中。每当布腊灵不到其他野菜的时候就摘这种树的嫩芽叶,而其他的族人也渐渐开始模仿他的样子采摘这类树木的芽叶作为食物。族人逐渐感觉到这种树的芽叶作菜不仅味道极好,树叶汤还格外清爽怡人,于是为了方便采摘和食用,布腊灵与族人尝试着将这种树移栽到了村子里的房前屋后,于是最早的茶树便开始在傣族村落中逐渐种植并普及。2
傣族茶歌艺术形态
2.1祭祀用的敬茶神祝词
原始的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由于自然界各种现象对于人的生存产生的巨大影响而必然使处于蒙昧未开阶段的人类通过宗教寻求思想和精神上的寄托,于是与宗教祭祀有关的各种行为与活动就会应运而生。傣族的茶歌出现并形成相对固定形式的类型之一就是祭祀时的敬茶神祝词。西双版纳地区不同少数民族之间都有这样的民族文化传统习俗,每年第一批新茶可以开始采摘的时候,这些
少数民族人民就开始了祭祀本民族茶神的仪式。
早在清代的《普洱茶记文》一书就曾经有过记载“……采茶时,先具酒醴礼祭祀……”,这说明祭祀茶神已经成为了傣族人民日常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傣族的敬茶神祝词中提到了那位“茶祖”布腊灵“……请求茶祖布腊
灵,来接受我们的祭拜……”
。而与其他地区祭祀祝词中宗教彩浓郁甚至故弄玄虚不同,傣族敬茶神祝词中的内容却更加贴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并且体现着人们对茶品质的崇敬与茶的价值的珍视:“……药物数灵芝最珍贵,可惜的是难又还少;不如茶叶又多又好喝,贫富贵贱的人都能喝上它;茶叶和稻谷一样宝贵,它让我们生活更美好……”从本质上讲,敬茶神的祭祀习俗体现的是一种相当古老的原始植物崇拜,由于茶这种植物在远古食物匮乏的年代拯救了傣族先民,成为了维持人们生存的重要支柱性产物,加之茶树顽强的生命力与旺盛的繁殖力都让古代傣族人民对茶这种植物充满了崇敬之
情。随着时间的推移,
茶树逐渐被傣族先民神化,于是成为了膜拜与祭祀的对象。2.2童谣
与汉族人将《三字经》作为儿童启蒙教材一样,傣族人童年时代接受的教育就是茶歌。质朴的傣族乡民利用茶歌朗朗上口又能说能唱的形式对蒙昧的孩童进行着最直接和纯粹的民族文化传统教育,比如从“采茶小孩学手法,茶芽不能一把抓,巧手细摘尖尖茶,筐筐茶叶养爹妈”的茶歌歌词不仅能够看到傣族族人对孩子从小就开展热爱劳动的基础教育,而且在茶歌中体现了摘茶这一日常劳作中的技术动作“细摘”和“尖尖茶”,表明了摘茶时的动作要轻灵细致,而选择
摘的目标则是茶的嫩尖。
不仅如此,“筐筐茶叶养爹妈”还体现了傣族文化传统中具有的与中原文化类似的“孝道”精神,让孩子从小认识到既要勤勉地劳动,也要奉养父母的民族文化之本。2.3反映日常生活与休闲娱乐的内容
没有独立文字但能歌善舞的傣族人利用茶歌将日常生产生活与休闲娱乐的丰富内容统统记录下来,现在前往西双版纳旅游的游客有时还能够在当地富于情趣的村民那里听到专为客人唱的一曲傣家“请茶歌”:“远方来的客人啊,请把澜沧江边的竹楼当成家。喝下一碗傣家的竹筒茶,你就会不渴不乏走天涯。”这是茶歌被傣族人作为生活“日志”记录风土人情的又一证据,说明茶歌已经成为了事实意义上傣族特有的口头文字工具,成为了民族文化传承不可或缺的纽带与桥梁。3
茶歌艺术传承的举措
3.1茶歌进校园
任何文化的普及与传承都离不开对青少年的教育,民族传统文化本质上具有的凝聚本民族的爱国、爱族精神、强化族人的情感追求、使族人具有相同的价值观与生命追求、引导着族人的精神文化意识追求的重要作用对于青少年的影响巨大。对于傣族茶歌这样历史悠久又承载着记录本民族文化风俗、发展渊源与民众情感的重要文
傣族茶文化中茶歌艺术形态与传承研究石墨转子
(西南林业大学艺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24)
摘要:本文介绍了傣族茶歌的缘起,分析了傣族茶歌艺术形态,提出茶歌艺术传承的举措如下:茶歌进校园;作为茶
pigi产品广告宣传的文字及音视频资源;作为当地特产品销售的组成内容之一;作为“茶家乐”的娱乐项目。
关键词:傣族;茶歌;艺术形态;传承
388
2016年第06期作者简介:肖
婷(1981-),女,河南郑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因为翻译是一个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综合过程,所以从不同的视
角对翻译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是顺应当前人们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对翻译提出了更高要求的社会现实。系统功能语言学凭其和
翻译研究的密切关系,因此以此为切入点对
《茶经》进行翻译研究,可以实现《茶经》的翻译研究在充分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更加符合外国人的阅读习惯的这一目标,从而降低外国人在阅读《茶经》时的阅读障
碍,提高外国人对《茶经》的阅读兴趣。1
《茶经》
《茶经》(The Classic of Tea ,Lu Yu )是唐朝的陆羽于创作的,因此陆羽在中国被誉为茶仙或茶圣。《茶经》在茶文化中占有不可替代
的重要作用,它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
声音设备
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在《茶经》一书中陆羽通过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的这些方面全面介绍了有关茶起源,采茶制茶的用具,茶的种类和采制方法等各方面
的知识,被称为茶叶的百科全书。
《茶经》虽然只有七千多字,但是陆羽通过该书建立了一个系统的茶文化体系,为后来人学习茶文化知识和传播茶文化知识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虽然我国对《茶经》的研究自古以来一直存在,研究成果也比较多,但是对《茶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陆羽的生平研究,《茶经》的注
释研究以及
《茶经》的文献研究和文化价值研究这些方面,对《茶经》的翻译研究很少人涉足,因而使得《茶经》正式的翻译版本也比较少,非常不利于《茶经》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所以加大对《茶经》的翻译与研究,可以提高《茶经》的受众,有利于传播茶文化,从而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上的影响力。2系统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2.1
系统功能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的《茶经》翻译研究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9
)摘要:伴随着各国之间文化交往的日益密切,文化软实力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强盛与否的重要标志。《茶经》作为一
部重要的茶典籍,加大对它的翻译研究,更加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播,从而加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促进中国的长
远发展。
本文主要从介绍《茶经》的基本知识和研究现状、阐述系统功能语言学和翻译研究的相关理论和关系以及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茶经》的翻译研究这三部分来综合论述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的《茶经》翻译研究。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茶经》;翻译研究
化载体来说,加强年轻一代对于茶歌的理解与认识就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茶歌本身具备的通俗易懂、优美活泼和充满民族文化元素的特点完全可以作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素材,各级地方政府与教育部门应当尽快着手开展傣族茶歌进校园活动。茶歌进入校园能够成为凝聚本民族人民情感的精神纽带和维系并提升民族认同感的重要渠道,使年轻一辈逐渐通过茶歌的学习培养起成为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自觉性,并强化与其他族人的情感交流与联系,密切本民族的人际关系。在校园中普及、推广傣族茶歌的学习能够在促使青少年增加民族向心力的同时受到民族传统文化中朴实又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因素的熏陶,使年轻一代认识到傣族人民热情纯朴又勤勉奋进的精神内涵并向之学习,这又可从一个侧面促进本民族的经济实力得以壮大,展现出更高的民族素质与政治文化影响,进而使整个民族实现对民族文化与精神的认同。
3.2作为茶产品广告宣传的文字及音视频资源
傣族所聚居的西双版纳地区作为中国最古老茶树资源汇集地本身就是茶产品最好的广告宣传素材,尤其是名声早已享誉全球的普洱茶更是当地最知名的特产。将茶歌作为普洱茶产品外包装的文字
资源对茶产品的营销和宣传十分有益,比如在极具民族特的
强力胶配方“七子茶”的糯笋竹或龙竹笋外包装上刻上几句傣族茶歌,不仅能为茶产品增添更多富于情趣的傣家特,更能凸显普洱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
传统文化积淀。
而茶歌声情并茂、悠扬婉转的曲调则可作为多媒体广告的背景音乐甚至主打乐曲制作成普洱及其附属茶产品的广告内容,无论是在当地特民族产品销售商店还是在公众传播渠道上播放都能引人入胜、与众不同。以茶歌作为广告内容基本不会与其他大众化宣传手段与内容出现雷同,可以作为差异化营销定位在众多茶产品广告的竞争中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3.3作为当地特产品销售的组成内容之一
茶歌作为既有曲调又有文字的傣族民族文化载体能够通过视觉与听觉两种途径展开艺术传承。比如文字内容的传承可以与云南丰富多彩的手工业艺术品的装饰相配搭,既可在银器上錾刻茶歌中经典的语句,也可在陶艺艺术品上雕刻几句傣族茶歌中的箴言,甚至可1苯基1丙酮
以将茶歌的文字直接作为扎染工艺品如围巾、纬编针织布
腰带上的装饰图案。另一方面,利用茶歌可以通过听觉欣赏的特点将其结合到当地特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上也是极佳的创意,比如音乐贺卡、八音盒之类,以茶歌作为贺卡与八音盒的曲调必定极具民族化、个性化,与大众流行音乐产生天壤之别。具有丰厚民族文化彩的茶歌结合云南当地特艺术品既能够让艺术品增添更多精神文化内涵,又可更大限度地拓展茶歌这一傣族艺术形态的传承,可谓一举数得。3.4作为“茶家乐”的娱乐项目
“茶家乐”作为一种具有更高文化艺术层次的“农家乐”升级版本已经在我国不少茶产地逐渐兴盛。作为我国最古老茶叶资源地的傣族地区更应当大力发展这一绿环保又提振经济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将茶歌融入茶家乐旅游项目中既恰如其分,又可大力促进茶歌的
传承。
比如在茶家乐日常娱乐活动的背景音乐中采用傣族茶歌,也可以将其作为傣族人欢迎游客的
“迎客曲”,有条件的茶家乐甚至可以将其适当改编为可为大多数人伴唱的卡拉OK 曲调。将茶歌结合茶
家乐旅游经营是一种物质文明结合精神文明的
“双文明”经营类型,能够在促进傣族经济的同时传承艺术文化,更能通过旅游进一步提升傣族茶歌在全国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钟传志.郭晓莺.中国茶歌考[J].农业考古,2004(4):159-165.
[2]冯光钰.采茶戏音乐的生发传播与变异[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2(4):5-14.
历史·文化
389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4:18: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2168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茶歌   文化   民族   作为   研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