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风情说白事

民俗风情说⽩事
⼈⽣就是⼀列直⾏列车,⽆论长途短途,都是⼀站路。⽣⽼病死是常事,在⾃⼰的哭声中来到⼈世,⼜在别⼈的哭声中离开⼈世,谁都逃脱不了。⽣是⽣命的起点,死是⽣命的终点。为了使⼈们对死没有恐惧之感,千百年来,⼈们为死后设计了 ⼀个世界。有称“天堂” ,有称“地狱”,最后落到哪⾥,全由你在⼈间的“善恶”决定。在离开⼈间这个世界之后,⽣者要为死者做很多前期⼯作,以便顺利进⼊另⼀个世界。所以,在埋葬⼈的家⾥,常常要贴上⼀张⽤⽩纸写的三个字⼀⼀当⼤事。为此,各地根据风俗习惯,都有⼀套完整的葬礼仪式。在四⼗多万⼈的万荣县,县东县西、县南县北都有很⼤差异。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有些环节已被后⼈所改变、简化或抛弃。但做为⼀种地域⽂化,它确实有保护的价值。再过若⼲年,它可能就是⼀种“⾮物质⽂化遗产”。为此,本⼈根据⽹络百度、县城周边特别是我们太贾村的习俗,搜集整理了部分环节和程序,以飨读者。由于各种原因,中间难免有误差和遗漏,请⼤家多多谅解!
期  数
汽车脚垫生产线
七七49天的超度来源于佛教, 佛教给中国传统丧葬礼仪程序带来了所谓“七七追荐”。七七追荐⼜称七七斋、⽔陆道场、⽔陆⼤会、⽔陆会、⽔陆斋仪等,是⼀种超度死者亡灵的⼤法会,主要来源于佛教信仰。在佛教的轮回转世观念中,⼈死后在七七四⼗九⽇内,经过七个阶段随业⼒投⽣,也就是说四⼗九
⽇是个缓冲期,除了极好的⼈⽴即上天,极坏的⼈⽴即下地狱外,绝⼤多数⼈经过超度可以赎罪,能投个好胎,七七追荐便是为了替死者消罪免祸、诵经修佛,以投⼊善良之家,因⽽延请和尚设斋念经、礼佛拜仟、追荐亡灵。七七追荐在南北朝开始流⾏于世。
每逢七⽇在家⾥点灯、焚纸、烧⾹来祭奠。孝⼦百⽇内不准剃头刮脸,也不准赴宴饮酒、娱乐。服丧期满,要念经,并到坟前祭奠换孝。⾄百⽇、周年、三周年时,⾄亲都来祭奠,三周年时脱⽩(换孝)。遇丧⼈家,当年春节时⼀般不贴春联,如贴只贴黄、绿纸对联。
在县城周边⼀带,⽼⼈岁数⼤的七天⾥可根据情况择⽇出殡,⼀般都在头七这天出殡,如超过七天出殡,要请阴阳先⽣按亡者的⽣⾠⼋字择⽇。过期数以三七、五七、百⽇⽐较重要,主要亲戚全部要来烧纸、化财祭奠。苯丙酮合成
头七
中国⼈的丧殡习俗,习惯上认为“头七”指的是⼈去世后的第七⽇。⼀般都认为,死者魂魄会于“头七”返家,家⼈应于魂魄回来前,为死者魂魄预备⼀顿饭 ,之后便须回避,最好的⽅法是睡觉,睡不着也要躲⼊被窝。死者魂魄看见家⼈,会令他记挂,便影响他投胎再世为⼈。亦有认为到了“头七”当天的⼦时回家之说,家⼈应于家中烧⼀个梯⼦形状的东西,让魂魄顺着这趟“天梯”到天上。
期数传说
传说古时有位母亲,通过⼀位神⼈指点,让⼉⼦把她埋在地下,⼉⼦就能到朝⾥坐官。于是,母亲便让⼉⼦把她活埋在地下,坟头插个纸幡,⼉⼦七七四⼗九天每七天送⼀次饭。每次送饭,看到纸幡晃动,证明母亲还活着。⼀百天后,纸幡不动了,母亲去世了。从此,⽼⼈去世后就有了期数,每七天送⼀次饭。七七满后,第⼀百天再送最后⼀次,守孝三个年头。这三年家⾥逢年过节不得燃放烟花爆⽵,不得张贴红对联,不得举⾏娶嫁仪式,主孝不得去远⽅⼯作。不⼀定⽉对⽉年对年,逢正⽉初⼆或七⽉⼗五即可换号脱⽩。
这个⽅法果然有效,多年后⼉⼦在朝中坐了官。⼏⼗年后,⼉⼦为了报答母恩,想把母亲挖出重新埋葬。谁知,挖掘时不懂收⽓,墓刚挖开,两缕青⽓飘到空中。不久,当官的⼉⼦被⼈诬陷丢了官位。这就是⼈们常说的:某某家先⼈坟上⾛了⽓!
长命灯
长命灯也叫呀(夜)油灯,寓意着保存时间长。这个现在看来还有⼀定的科学道理。⼈埋葬封⼝前,把长命灯点燃放到墓窑⾥。窑⼝封了后,长命灯燃烧着,慢慢消耗着窑内空⽓,最后⽓尽灯灭,这个能使棺材和⼫⾻腐烂慢⼀些。现在换成了电⼦灯,已经失去了它的本意。
守  灵
守灵!当⼈去世放在家⾥正房门板上。封棺之前,孝男孝⼥晚上必须睡在灵前叫守灵,以表孝⼼。其实,真正的作⽤是守护⼫⾻,怕被⽼⿏、猫、狗等动物咬伤。
送  魂
送魂!⼈刚去世后有个下炕环节,下炕前要送魂。就是由村⾥⼏个岁数⼤的妇⼥,在家⾥的下⽔道⼝点燃麦秸杆,⽤油勺炸七个⼩圆饼,送到灵堂献桌上。因为魂不能从正门⾛,只能从下⽔道出去。还有些妇⼥开始发酵⼦、⽣⾖芽,让后辈⼈丁兴旺,⽣意红⽕。
发  罐
发罐是⼈去世当天购买的⼀个⼀尺多⾼的⽡罐。每顿饭都要给逝者献饭⾷,每次献饭⾷时,把上顿的饭倒到发罐。七天⾥,每天每顿如此。⽽且每天由孝男或孝⼥,磕个头献上饭⾷。把陈饭⾷倒上后,⽤⼀个⼩擀⾯杖左三圈右三圈搅拌⼀下。出殡那天,它已发酵。罐⼦⾥插⼀个⽤纸糊的伞形物,旁边⽤⽩棉花做⼀点⼩动物,⽤⽩线把它吊在伞型周围,罐⼝盖⼀个⼤⽩馄饨馍。由专⼈⽤担把它和装着墓地献⾷的盒⼦,⼀同挑到地⾥。下葬时放到墓窑内,让这个家庭像发罐⼀样发酵,⼈丁兴旺财源⼴进。传说,若⼲年如果挖开墓,谁能吃⼀⼝发罐⾥的⾷物,将长⽣不⽼。
谢  帖
谢帖是⽼⼈埋葬后,为感谢村⾥乡亲和亲戚,在村⾥主巷⼝张贴和献⾷盒⾥装的,⽤⽩纸写的(现在是打印)孝男名字的帖,称谢帖。按县东习惯,谢帖上孝男在中间,侄、远房侄按近远在左右两侧。孝男如果弟兄三个,⽼⼤中间,⽼⼆左、⽼三右,⼉⼦泣⾎嵇(起⾳)颡。也就是说,⼉⼦下跪双⼿拱地,叩⾸时额头碰到地上,眼睛⾥流的是⾎。侄⼉也⼀样跪,但眼⾥流的是泪。共同为⼀个曾祖爷的,眼⾥含抆泪磕头。共同为⼀个⾼祖爷的抆⽬,眼睛湿了就⾏,拱⼿作揖。
根据在族谱上的远近,⾼低差半个字竖着排列,⼉⼦最低,按关系近远往上排。⼤⼤⼀个谢字,在⼉⼦上⽅。
谢帖和补告上对重孝也就是孝男的称呼。⽗亲去世母亲在,孝男称孤⼦。母亲去世⽗亲在,称孝男为哀⼦。⽗母均亡,称孝男为孤哀⼦。⽗母俱亡,继母在堂,称孤前哀⼦。继⽗在堂,称哀前孤⼦。如⼉⼦过继给叔伯,称降服⼦。⽗已亡,孙⼦养爷奶,称承重孙。爷、⽗均亡,重孙葬曾祖⽗或曾祖母,称承重曾孙。
五服
⽼⼈去世后,家族中“五服”内侄孙辈都要穿⽩戴孝。“五服”按⾎统关系以亲疏划分,⼀般包括斩哀、齐哀(期服)⼤功、⼩功、缌⿇(亦称缌服),除此⽽外称“袒免”。
“死者”五世(含⼰⾝)以内者均服丧。即死者⼦、孙、曾孙、⽞孙等四辈⼈;死者同⽗之胞兄弟、侄、侄孙、曾侄孙;同祖⽗系堂兄弟、堂侄、堂侄孙;同曾祖⽗系从堂兄弟,从堂侄;同⾼祖⽗系族兄弟,都为死者服孝。
孝帽
孝帽:孝帽在县东没有讲究,在县西⼀般是指岳⽗岳母去世后,⼥婿戴的⽩帽⼦,它⽐礼宾或逝者同辈帮忙⼈的帽⼦略⾼⼀些。再加上⾝穿孝服,外⼈⼀看就认出这是逝者⼥婿或侄⼥婿。有句俗语:有事怎么不戴⽩帽⼦?县东是不分这些的,孝⼦都⽤⽩布包头。但重孝和⼀般孝⼦的区别是,头后⾯留出⼀截,⼈埋葬后从地⾥回来时才收起。⼈去世后三天合棺时,所来亲戚,每⼈扯⼀条号,供亲戚在出殡那天⽤。
所谓“披⿇戴孝”指古时重孝要⾝穿粗⿇布孝服,腰系⿇绳等。现在重孝腰⾥系根⿇绳或⿇丝就⾏。
童⼦
童⼦:童⼦是后辈⼈给亡者制作的⼀男⼀⼥两殉葬品。献桌装饰时就站在遗像和靠⼭两边,下葬当天,由专⼈负责带到墓地。这时,童⼦还是活⼈,进⼊墓洞前把头扭向后边,防⽌他们成精后从墓地跑掉。
灰盆
灰盆,灰盆是⼈去世下炕放到门板上后,献桌下必有之物。每当有⼈吊唁燃烧纸钱时,都放在灰盆⾥。灰盆底部有⼈为钻的七个眼。亡者进⼊地下⾛⾏奈何桥时,⽤这些钱做为⽣活费或给⼩⿁⾏贿⽤。⽽⼩⿁要让新来者喝迷魂汤。所以,钻了七个眼,等汤到嘴边时,已漏掉⼀⼤半。灰盆由主孝在棺材出门时顶在头上,出了⼤门到巷⾥在棺材上摔碎。好多家,因顶灰盆闹意见。按风俗,顶灰盆属家⾥长⼦也就是长门⼈顶。⽗亡⼦顶,⽗、⼦亡曾孙顶。长⼦过了门,也就是过继给伯、叔或外⼈,由次⼦顶。
引魂鸡
出殡这天,由专⼈怀抱⼀只⽩公鸡,⼿拿桃技,提前⾛在灵车前⾯,嘴⾥再念念叨叨着,把亡者的灵魂带到墓地。
赖孝
缠绕膜复卷机
指⽼⼈去世后,重孝在穿戴上不能有任何讲究,“三七”或不过百⽇,不能剃刮胡⼦、头发。服丧期间,鞋不正式穿,要拖着,县东⼈称撒板鞋。
花圈(纸扎)
过丧事,⽆论葬⽼、⼩、男、⼥,花圈是必不可少的。公家单位对这个没有多⼤讲究,只要写上“沉痛悼念xxx逝世;xxxx单位敬挽”就⾏,可在农村却有很多讲究。其中有些纸扎是谁掏钱做的,必须要做什么,都有⼀定要求。村⾥就有:“男财幡⼥锞幡藏魂幡”之说。
靠⼭:摆在献桌上的靠⼭是必须要有的。男性去世是舅家做,⼥性去世是娘家做。靠⼭寓意着亡⼈最亲近、最得⼒和依靠的⼈,所以,男舅家⼥娘家是当仁不让之⼈。做成后,出殡前⼀天摆放在献桌上,每当有⼈吊唁,都在放靠⼭的献桌前。
锞⼭:锞⼭是⼥⼉给亡者制作的花圈,算是⼥⼉孝敬⽼⼈的贡品。现在⼜兴做⾦⼭银⼭,这是家⾥做的,和锞⼭基本⼀样。⼥⼉在为⽼⼈送葬时,头上顶着⼀对锞。锞,在旧时指⾦锭或银锭,由⼥⼉顶在头上,送到墓地,算是对亲⼈的孝敬。
锞幡:在出殡时由必较远的亲戚、但穿着孝服的年轻⼈打着,⽤⽩纸剪成,也叫引魂幡。
安家柜:这是墓窑⾥必不可少的东西。因为⽼⼈刚⼊住到这⾥,得有盛装⾐物的家具。⼀般安家柜长⽅⼀尺五左右,出殡时由⼥⼉提着送到地⾥。如果没有⼥⼉,则由孙⼥提。
铭旌:出殡前⼀天,由逝者的⼥婿和家族⾥同是⼀个爷奶的侄⼥婿送的长幡,上⾯写着逝者尊称,中间是“永垂不朽”、“功德⽆量”、“驾鹤西游”等词句,落款是送者姓名,但他不直接写在上⾯,⽽是写在
⼀张红纸上。铭旌放在灵前,第⼆天出殡时由所送⼈打着,⼊墓窑前撕掉⾃⼰名字,然后盖在棺材上。下葬⼈有时在上⾯撕⼀块,给⾃家或朋友⼩孩做成⾐服穿,说穿这些避邪。还有些村⾥专门扯红布,撕成条送给所有帮忙⼈,系在⾝上避邪。
下葬时,铭旌放在棺⽊的盖⼦上,称:盖头上。下葬⼈或帮忙⼈都要扯⼀些,给⾃⼰的孩⼦作成背⼼或⾐服,为了避邪穿。逝者岁数越⼤,扯布的⼈越多,好像这些布开了光。如果要是青壮年去世,就没⼈扯了。
⽩鹤:在献桌靠⼭两边放有⼀对鹤,寓⽰着⼈们常说的“驾鹤西游”或“驾鹤西去”。
汽车:出殡前放在献桌下⾯。早些年是古⼈坐的轿车。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在我们这⼀代记忆中,就是⼩汽车。采访做花圈的师傅时,他说他们进⼊这个⾏业时,就是⼩汽车。古时候的轿车听说过,但没做过。⼩汽车是在出殡前,专⼈在门⼝点燃,寓⽰着逝者坐车⾛了。
灯伞:它的形状像皇帝外出时侍者打的伞⼀样,纸伞边上吊着装饰物,⼈们称它为“皇凉伞”,从纸花店购买回来后,就挂在家⾥房屋下。出殡前⼀天晚上外请时使⽤。
盆花:这是献桌上靠⼭前和遗像两边的装饰物,⽤彩纸扎成,在出殡时⼀同拿到地⾥烧掉。⽽以前,它和靠⼭⼀同放在家⾥灵堂上,等到三年期满脱⽩时才烧。现在⼈没有三年守孝期了,⼈⼀⼊⼟,有些在地⾥,有些回到家,就脱了孝服。家⾥上午的⽩纸对联和奠字,也换成了红纸和喜字。
车辆调度系统流程现在⼀切都现代化了,⽤纸扎的院⼦、电视机、洗⾐机、电脑、摇钱树等等,都随着逝者进⼊到地下了。有个笑话讲,某⼈⽼⼈去世了,各种纸扎都买齐了,卖者说:给⽼⼈买个⼿机吧?买者说:⾏!卖者⼜说:再买个⼿机套吧,下⾯潮湿,⼩⼼⼿机坏了。买者说:⾏!你给我⼀张名⽚和保修卡吧!卖者问:你要这些⼲什么?买者说:我把它和⼿机⼀同烧了,如果⼿机坏了,我家⽼⼈好直接和你联系。
外请
外请是因家⾥明天有⼤事,请⽼先⼈回家参加。出殡前⼀天晚上,家⾥的祖先埋在哪个⽅位,就到哪个⽅位去请,⼀般先请⼩后请⽼。⼀是因为⽼的不能跟着去请⼩的,⼆是⽼的岁数⼤了⾛路不⽅便,⼩的招护⽼的往家⾥⾛。
外请时,每到⼀个⽅位⼝,由执事者主持:按扙(主孝1⼈)、执⾹、燃⾹、鞠躬、上⾹、跪、连叩四⾸、平⾝、鞠躬、复跪、化财、三奠爵、连叩四⾸、平⾝、鞠躬,迎祖还家。把家族⾥的逝者请到家,让他们第⼆天陪着⼊⼟者到阴曹地府,并互相照顾。⽆论亡者上天堂、下阴曹,有先⼈带领少⾛弯路。
坟上载树
有些地⽅⽼⼈下葬后便在坟上栽⼀棵椿树,也就是⾹椿树系列⼀类的树。⾹椿树是极易扎根⽣长的⼀种树。家⾥曾栽过⼀棵,根系长得院⼦内外都有,给房屋造成了很⼤影响,没办法只好挖掘了。我们把⽗母称为椿萱,椿庭是⽗亲的代称,萱堂是母亲的代称。椿萱是⽗母的代称。萱草是草本植物,叶⼦条状披针形,上⾯长着橙红或黄红⾊花朵,花蕾可⾷⽤,根可⼊药。椿萱并茂⽐喻⽗母都健在,椿萱驾鹤指⽗母都去世。
孝棍(哭丧棒)
孝棍是在外请和出殡时,五服内孝⼦⼿⾥拿的绕着⽩纸条的⾼梁杆,⽽且都带着根,⼀⽶左右的长度。原来的作⽤是,孝⼦哭丧时悲痛万分,⼜带着眼罩,怕⾛路不便,起拐杖的作⽤。以前,⽗亲去世,举⽵⼦杆,寓意有结在外。母去世,举桐⽊,有结在内。现在全举⾼梁杆,有结在外。⼈
埋后,孝⼦把孝棍根向上插到坟上,寓意后代有⼈。
县东有些重孝,也就是长⼦拿的孝棍是橛把⼀类的粗壮棍。喻意着孝男悲痛万分,⼀般孝棍承受不起他哭天喊地的⼒量。
九  族
古时⼈犯罪后,有“株连九族”之说。什么是九族呢?九族共分:
⽗族四:指⾃⼰⼀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出嫁的妹及外甥,出嫁的⼥⼉及外孙。
母族三:指外祖⽗⼀家,外祖母的娘家,姨妈及其⼉⼦。
妻族⼆:指岳⽗的⼀家,岳母的娘家。
史上曾传明成祖杀⽅孝孺其⼗族:加上朋友合称为⼗族。
祖宗⼗⼋代称谓
向上排列依次为:⽗母、祖⽗母、曾祖、⾼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祖。
向下排列依次为:⼦、孙、曾孙、⽞孙、来孙、晜(kun )孙、仍孙……
上⾹与磕头
⼈们常说:神三⿁四!所谓神三⿁四,就是敬神时,上⾹三柱,磕头只能磕单不磕双。也就是⼀、三、五、七、九。⽽献⿁时,上⾹两柱,磕头只能磕双不能磕单。因为阴阳⼋卦上,单为阳,双为阴。春节给⽼⼈拜年或给⽼⼈⽣⽇祝寿或者拜师学艺给师傅磕头、谢恩⼈,⼀般都磕⼀个头。
斩草咒语
斩草是在⼈去世后的第三天,阴阳先⽣、主孝和事上⼀个帮忙的⼀同到墓地,为逝者选择墓⽳。先⽣拿上罗盘,根据死者⽣⾠⼋字、死亡时间、周围地形地貌等,选择好墓⽳⽅向、位置,然后由帮忙⼈,把⼀把⽤红布条绑着的、带有根的⾕杆或⿉⼦杆⽤铣斩去上半部分。按先⽣指定的⽅位,在墓⽳前后⽅位埋好。孝⼦献上贡品,磕头祭拜后结束。斩草时,先⽣要围着四周奠酒、念咒语:
盖问天圆地⽅,⽟良九章,吾今斩除,除去⽩殃:⼀⽈斩天殃,天蓬道路通;⼆⽈斩地殃,⽓候降吉祥;三⽈斩⿁殃,恶⿁威减轻,永远离家乡。接太上⽼君令⼀⼀黜(罢免、⾰除、罢黜、黜退的意思)。
重孙腰⾥绑红
曾祖⽗或曾祖母去世出殡时,⼉⼦、孙⼦辈要披⿇带孝,⽽重孙辈腰⾥要绑⼀条红布。这是因为⼀个家庭三世同堂就已经圆满了,⽽四世同堂对曾祖⽗、曾祖母来说功德超前。为了曾孙在出殡时不被邪⽓所侵,今后平安长⼤;为了显⽰家庭枝繁叶茂已达四世,所以让曾孙辈带红。感应式小便器
锣⿎队
过⽩事锣⿎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项⽬之⼀!以前不像现在,现在有专业锣⿎队,只要你掏钱,⼏⼗或上百⼈的队伍都有,⽽且是本县或邻近县市知名锣⿎队。服装整齐表演专业,阵容强⼤节⽬丰富,⼥多
男少风格多样。⽽以前却不是这样的,就是现在这些专业锣⿎队,也代替不了本队或本巷锣⿎队。事上⽤本村锣⿎队,各村形式不⼀,仅我们村东头和西头,就两种形式。以前,我们村分东社和西社。实⾏农业合作化以后,村⾥1⾄9队为东社,10⾄14队为西社。村⾥1⾄9⽣产队⽤全村锣⿎(叫全社更加准确⼀点),除葬⼈的这个⽣产队外,每队出两个⼈,⽽且必须是由事主或各队锣⿎队领头⼈邀请,由16⼈组成。他们不仅要敲锣打⿎,如果遇到抬棺⼈不够时,要分成两班轮流抬棺。
家⾥起事第⼀天下午在村⾥主巷道⼝集中,每个⼈头戴⽩事帮忙⼈专⽤⽩帽⼦,穿上整齐的⾐服。上世纪五⼗年代初要头戴⽩帽,⾝穿长袍马褂。如果⼈数为单时,迟到者要处罚抬棺材。充灵时所敲曲牌全是先辈们流传下来的,有《钓鱼锤》、《风搅雪》、《⽼虎磕⽛》等。
⼈到齐后敲⼀阵⼦,事上总管派⼈和锣⿎头联系,如果⼈员全部到齐,家⾥便唢呐乐⼈开道(现在⼜加上了事主请的锣⿎队和管乐),事上理事拿上酒壶,全体孝男跟上,去请锣⿎队。等理事和锣⿎头按规定礼仪接上头,锣⿎队再敲⼀个曲牌,然后回家,这叫请锣⿎。敲打着进家⾥后,在灵堂前⾏礼祭奠后,敲⼀个曲牌后开饭。他们的饭和普通客⼈不⼀样,饭桌上必须有⼀⼤盘凉⾖芽,上⾯是⼤⽚红⽩相间的凉⾁⽚,好像叫“凉⽪戴帽”,⾄今这道菜也没去掉。即使有整盘⽜⾁或头⾁,也得在这个菜以后上,具体有什么讲究,现在已⽆从得知。酒更是不能少的!其他桌上可以
不上酒,但锣⿎队是必须要有的。第⼆天灵起⾝前,锣⿎队要在巷⼝充灵,然后到家⾥灵前敲⼀个牌
⼦,才能正式起灵。唢呐在前锣⿎居⼆,棺材第三,孝男孝⼥列后。下葬时,锣⿎随着唢呐再敲⼀牌⼦,任务全部结束。以前是马车,现在坐汽车回家。到家⾥不管⼈多少,都给锣⿎队留有专门饭桌。吃完饭后,各⾃回家。
现在,敲锣打⿎的⼈越来越少了,别说16⼈队伍,8个⼈队伍也难组成。但村西头10队⾄14队,就是本队锣⿎队,不到外队请⼈,好像礼节也没有那么多,还有⼀些村,讲的是社,⼈去世后⽤本社锣⿎。如果在村⾥有⼀定威望或贡献⼤的⼈去世了,村⾥各社锣⿎都去敲打,以表哀思。但第⼆天除特殊情况外,就不再去敲了,所以,本村或本巷锣⿎队就⼗分重要。特别是我们村,以前1⾄9队敲锣⿎的,都是各巷有⾝份的⼈,不是什么⼈都会受到邀请的。
暖  窑
暖窑是在埋葬前⼀晚上⾛的⼀个程序。主要⼈员是家中男孝、本家侄、外甥等。但⽆论多少⼈,必须为单数姓⽒,出门时每⼈⼿中拿⼀根点燃的⾹,帮忙⼈头戴⽩帽⼦,⽤铣挑着⼀个盒⼦,⾥⾯放有⾹、裱、酒、⿇花等物。盒⼦⽤⽩袱⼦包着,笤帚和⽢草、⾼粱糜⼦别在袱⼦⾥。到墓地后,主孝下到墓⽳⾥,在窑洞从⾥到外扫七下。然后点上⼲草和⾼梁眉⼦,在⾥⾯转⼀圈。到窑门⼝点燃⼀股⾹,燃裱、奠酒,最后和上⾯的孝⼦⼀齐磕两个头。这个仪式据说是给逝者把房⼦盖好了,怕下⾯潮湿,让晚辈们⽤⽕烤⼀烤。请⼟神保佑明天下葬时顺顺利利平平安安。仪式结束后,盒⼦⾥的献⾷给
每⼈分⼀点把它吃完就回家。回家路上,任何⼈不得往后看,防⽌有⼩⿁跟上回家。进村时主孝要放声哭逝者,到家后在灵前磕两个头,整个程序全部结束。
(畅建福  ⽂)太阳能淋浴器
点  主
点主是在⽗母双⽅最后⼀个去世埋葬时⼀件很严肃很郑重的仪式。民间有追祖随缘这么⼀种说法,点主就是,⼀个⼤家庭兄弟⼏个中,谁是长门、谁是恭奉祖先的⼈。⽗母去世通过点主,正式确⽴今后这个⼤家庭的长门,也可称为管理这个家族的掌门⼈。长门⼈就是弟兄们中的⽼⼤,⽼⼤去世孙⼦顶,孙⼦去世重孙顶。叔叔辈虽然辈份⾼,但都不能称长门,谢帖上对此表现最明显。
旧时,点主中的⼤礼宾先⽣特别重要,最起码都是村⾥或邻村有相当影响⼒和有⼀定知名度的先⽣(教师)。如果有条件,最好请县⽼爷。就是现在,⼀些家庭点主时,如果事⾥或邻居曾任过科级⼲部,即是不懂点主,事主也要请他在礼宾先⽣指导下给其点主。
点主所⽤的主要材料有:朱砂、⾟红、酒、新⽑笔⼀⽀、酒盅⼀个、红洋布⼀块、新牌位⼀个。
以上材料准备好后,在起灵前开始点主:
1、民乐队(唢呐)奏乐,领队把主孝从灵堂引出,跪在⼤宾先⽣提前摆放好的点主桌前叩⾸,请求:请⼤宾先⽣给⽼⼈成主。
⼤宾先⽣答:孝男⼊楼请主。然后由执事领着孝男到室内,把新做的牌位抱出。
⼤宾先⽣喊:跪、膝⾏、再膝⾏、三膝⾏(跪着前⾏)、转主!执事接过孝⼦⼿中的新牌位放在桌⼦上。
⼤宾先⽣喊:遮彩!执事⽤红布把新牌位盖住。
⼤宾先⽣喊:撤彩!执事把红布撤了。
⼤宾先⽣喊:卧主!孝男起⾝到点主桌的对⾯灵堂。单膝跪主、撕孝(把头上的⽩号摘下)、执笔(孝男拿起新⽑笔)、脱帽(下笔帽)、刺⾎(⽤针在孝男⾷指上扎⼀下,挤出⾎)、润笔(笔在⾎上蘸⼀下)、润亳(笔在酒盅内蘸⼀下⽤酒化开的朱砂)、迎神(执事者抓着孝男执笔的⼿,举过头顶左转三圈)、招魂(右转三圈)、再润亳(先提⽗亲之内涵)、再润毫(次提⽗亲之粉⾯),次后给母亲之涵、粉⾯完后,⼤宾先⽣喊:合主(内涵和粉⾯合在⼀起)、⽴主、⼊刊、纳彩、合图。
以上做完后,⼤宾先⽣喊:复孝(孝⼦把孝布重新包到头上)、复位(孝男到点主桌前)、跪、转主(由执事者把牌位转给孝男,孝男双⼿接主抱在胸前)、室内安主(执事把孝男引⾄灵堂前门外)、
跪(门内孝媳跪在灵堂门内,头顶⼀⽅红布)。这时,⼤宾先⽣喊:乐队奏《全家福》!唱完后,⼤宾先⽣喊:化黄(七张裱)、奠爵三下、叩⾸(⼀下)、转主(由执事把牌位转给孝媳)。执事再把孝男孝媳领到牌位桌前,孝男执⾹、燃⾹、上⾹、鞠躬、跪、叩⾸、再叩⾸、平⾝。这时,孝媳把头顶的红布揭下。这时,乐队班主带领孝男到点主桌前,让孝男跪下,说:谢⼤宾先⽣(⼀叩⾸)、谢执事先⽣(⼀叩⾸)平⾝!整个仪式全部结束。
为什么要让要孝媳室内接主呢?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8:58: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2164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出殡   死者   逝者   母亲   没有   执事   汽车   结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