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兰花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穆玉珍,朱美瑶
(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重庆沙坪坝
401331
综述了目前兰科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着重从外植体的选择与消毒、褐化的防控、基础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方、
天然植物成分等方面阐述了兰花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并总结了目前兰花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同时对未来兰花的研究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兰科植物;外植体;组织培养;培养基
试验体系也在不断的试验研究中逐渐形成。试验中通常取蒴果进行消毒,在无菌条件下剖开蒴果,取出种子
播种到培养瓶中。不同时期的蒴果萌发率不同。有试验表明,春兰种子作为外植体时,授粉后8~9个月的种子萌发率较高,而墨兰的种子在3~5个月时容易萌发[2-3]。预处理也可以提高种子的萌发率,研究者对种子进行1min 的超声波处理,种子萌发率达到20%;用蜗牛酶处理2~3min ,种子萌发率可达70%以上[4]。1.2叶片
叶片也可作为组织培养的材料,其取材对母株的伤害不大,受季节影响较小。一般选取试管苗幼嫩的叶片,其更容易诱导原球茎,而成熟植株的叶片诱导成功的研究较少,多发生褐化死亡。杨美纯等[5]研究发现,叶片正面向上放置时,诱导率更高,且对叶片进行切割,更利于切割边缘诱导出原球茎,切块应大于0.5cm ×0.5cm ,否则容易褐化死亡。1.3花梗
花梗常作为外植体材料,在多种兰科植物中皆有运用,如蝴蝶兰、大花蕙兰、文心兰等,国兰以花梗作为外植体的研究较少,多集中在种子、茎。通过对石斛兰的研究发现,用带有节间的花梗进行诱导,
会出现大部分死亡,从而使诱导效率较低[6]。花梗的取材受到季节影响,通常不同时期的花梗诱导率也不同。有试验发现,开花后的花梗比开花前幼嫩的花梗更容易诱导出芽[7]。具体的原理还有待探究。
1.4茎尖
茎尖是最早用于兰花组织培养的外植体,早在1960年,Morel [8]采用大花蕙兰的茎尖,诱导分化出了植株。但茎尖的切取会对母株造成较大伤害,而且在茎尖的培养中,容易出现褐化现象[9]。茎尖多选用幼嫩的部分作为材料,其细胞分裂旺盛,是组织培养的重要材料。同时茎尖的大小、部位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一般认为带有1~2叶原基的茎圆锥成活率高,中间部位的侧芽成活率高。茎尖的诱导率也与接种方式有关。在对文心兰的研究中发现,茎尖竖直接种诱导率更高[10]。1.5其他外植体
根尖也能用于组织培养,洋兰中有成功的案例,但
兰科植物种类繁多,约有700属20000种,分布辽阔,多生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其姿态优美,花淡雅,
花香清幽,被誉为“花中君子”,再加上历来文人墨客吟诗作赋,赋予了兰花高洁傲岸的文化形象,使得兰花颇受人们喜爱,具有极大的观赏价值,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商业价值。此外,部分兰科植物也可轴套与轴承
入药,有着极高药用价值。然而在自然条件下,兰花生长周期过长,且其无性和有性繁殖存在许多困难,因此很难进行大量繁殖和生产。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兰花这类观赏植物的需求也日益增大,而传统的兰花繁殖与生产方式难以满足需求。兰花组织培养技术能够缩短培养周期,提高繁殖系数,不受季节影响,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无性繁殖大量生产兰花。
目前的研究对象多集中在蝴蝶兰、蕙兰、春兰、墨兰、君子兰、建兰等,学者们就外植体的选择、培养基配方、褐化现象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工业化生产和保护濒危种类奠定了技术基础。
1
外植体的选择
目前,对兰科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选择的外植体多为某些特定部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对兰花不同外植体的研究,能够扩大兰花组织培养的材料范围,减少对母株的伤害。兰花的种子、叶片、根尖、花梗、茎尖、子房、花萼、花丝等都可作为外植体。兰科植物的种类、外植体的选择不同,试验结果会存在一定的差异。1.1种子
moba平衡梁兰花蒴果中的种子数量众多,但种子细小,胚发育不完整且无胚乳,种皮结构致密,在自然环境下不
易萌发。种子的非共生萌发是生产兰花杂交花苗的重要方式,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同时也是一个技术难点。Bernared [1]早在1909年,将卡特兰(Cattleya )与雷丽兰(Laelia )的杂交种子接种到培养基中,成功进行了非共生萌发,开创了非共生萌发的先例。种子非共生萌发的
基金项目:重庆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X201910637035)。作者简介:朱美瑶(1999-),女,重庆万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生物科学;穆玉珍(199-),女,重庆江津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生物科学
现代园艺2021年第1期
2
4〇
国兰的报道较少。花丝也可作为外植体,其不易染菌,材料易得,一般选取未绽放的花蕾进行消毒处理。邢桂梅等[11]成功用君子兰的花丝诱导出愈伤组织,并发现活性炭对花丝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有抑制作用。
2消毒方式
消毒是否彻底将直接影响试验的成功率,通常用到的消毒试剂有酒精、、次氯酸钠、过氧化氢等。为剧毒物质,次氯酸钠具有氧化性且无毒,可代替,但的消毒效果优于次氯酸钠。高壮壮等[12]将蝴蝶兰花梗用2%过氧化氢消毒10min,再用10%次氯酸钠消毒15min,达到的效果与0.1%消毒效果无明显差异,以此方式代替消毒具有重要意义。在消毒过程中,消毒剂的浓度、消毒的时间以及外植体的保存时间等,都会直接影响外植体的消毒效果。一般用75%的酒精消毒30~45s,0.1%的消毒5~8min,10%的次氯酸钠消毒20min[13]。有试验发现,外植体现取现用时污染率最小,随着时间增加,污染率增加,当保存时间超过7d时,污染率最大,达到100%[14]。不同的外植体的消毒方式有所差异。种子一般选用蒴果进行消毒处理,若选用种子直接进行消毒,则不可用75%酒精消毒,可选用2%次氯酸钠溶液消毒6min[15]。花梗、茎等消毒完毕后,需将其与消毒剂接触部分切除,所以消毒前外植体要切取足够的体积。
3防止褐化的方法
褐化是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中的酚类物质被氧化成了褐的醌类物质,抑制了其他酶的活性,从而导致外植体发生褐变死亡的现象。褐化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外植体的选择、取材时间、大小、生理状态,培养基成分、培养条件以及试验预处理等。研究发现,蝴蝶兰带腋芽的花梗要比不带腋芽的褐化程度低,花梗的褐化程度低于花萼[16-17]。一般认为处于生长旺盛期的外植体,其褐化程度更小。与PVP相比,活性炭是非专一吸附剂,不仅会吸附酚类物质,还会吸附其它植物组织生长所需要的物质,因此会影响外植体生长和诱导,而PVP也因不同外植体产生的酚类物质有所差异,而效果不同。通过对蝴蝶兰的研究表明,在含有1%Vc 溶液培养皿中,切取茎尖,再将茎尖接种到含有0.2%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培养基中,可以减少褐化发生[7]。研究发现,活性炭抑制褐化效果较Vc高[18]。热激处理也可以减小褐化程度。试验发现,40℃热激9min,并结合0.1%水杨酸处理,能有效抑制蝴蝶兰的褐化[19]。在初期培养中,进行一段时间的暗培养,能降低褐化率,但时间过长会影响生长。在对春兰褐化的防控中,发现暗培养10d的褐化率最低,暗培养20、30d 的褐化率迅速升高[17]。当外植体发生褐化后,可切除褐化部分,将健康部分转入新的培养基中,以防止褐化。
4基础培养基
在国内学者的研究中,兰花组织培养所采用的基础培养基一般为MS和VW,其中VW培养基一般用于培养气生兰花。例如,有试验证明,最适宜蝴蝶兰花梗生长的培养基配方为MS培养基,而适宜蝴蝶兰根培养的培养基为1/2MS培养基[20]。在君子兰的培养过程中,诱导生根多用1/2MS培养基,诱导四倍
体形成和愈伤组织形成多用MS培养基[21]。在墨兰以胚诱导原球茎的形成过程中,1/2MS的效果最好,在花芽和茎尖诱导原球茎形成的过程中,以MS培养基培养效果最佳[3]。还有学者通过正交试验得出MS对墨兰根状茎分化率的影响显著,当MS含量由小到大逐渐增加时,对墨兰根状茎分化率的影响效果为先减小后增大[22]。
5植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影响和有效调控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一般由人工合成的或从微生物中提取,其生理和生物学效应与植物激素相似,在兰花的组织培养中有着重要作用。在兰花组织培养中,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6-BA、NAA、2,4-D、IAA,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兰花的生长和诱导会起到不同的作用。有试验表明:6-BA对蝴蝶兰花梗腋芽的萌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6-BA浓度的升高,花梗侧芽分化率逐渐提高[23]。而在胚诱导原球茎试验中,6-BA的浓度低于0.5mg/L时对胚萌发无明显影响,高于0.5mg/L时起抑制作用;NAA浓度在低于0.5mg/L时随着浓度的增加对胚萌发的促进作用逐步增强,超过这个浓度也会起抑制作用[3]。在墨兰种子无菌萌发的正交试验中发现,R(NAA)>R(6-BA)>R (MS),即NAA对墨兰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效果最大,6-BA次之,MS最小[22]。也有试验表明,2,4-D在愈伤组织的形成及分化方面有积极作用,NAA在拟原球茎分化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24]。在关于文心兰的有关试验中发现,培养基中添加TDZ有利于诱导花梗芽转化为营养芽[25]。
6天然植物成分
在兰花的组织培养中还可选择性地添加一些天然植物组织成分,如香蕉泥、马铃薯匀浆、椰乳等,对兰花的生长也能起到促进作用。有试验表明:在培养基中添加10%香蕉汁液较适合大花蕙兰组培苗的诱导生根[26]。在大花蕙兰原球茎增殖及芽苗分化试验中,香蕉泥促进效果最好[9]。在蝴蝶兰组织培养体系的研究中发现,添加土豆泥或香蕉泥的培养基分化、生长状况均较好,分化率都可达到90%以上[23]。
7展望与讨论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现代生物技术之一,也是重要的基础研究手段之一。兰科植
发布软件物
2021年第1期现代园艺
25〇
(上接第23页)量,降低花瓣内相对电导率,进而延长芍药切花瓶插期寿命和盛花期天数[12]。Ca2+在八仙花鲜切花保鲜中的作用,以往研究中鲜有报道。本次试验设置试验组14、16探讨Ca2+对于切花保鲜的作用,结果显示,在瓶插过程中尤其是瓶插后期,低浓度的Ca2+对于保持八仙花鲜切花鲜重和花径有积极影响。
STS是乙烯拮抗剂,具有低毒、稳定、易移动等特点,可起到延缓花衰老的作用[13]。刘萍等[11]研究表明,STS+SB处理能延长牡丹切花的单花寿命,有利于提高花瓣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和花瓣浸出液相对电导率(REC)的上升幅度[14]。而本试验结果显示,STS对于八仙花鲜切花保鲜不利,主要体现在其加速花瓣萎蔫、无法保持花梗直立、使切花鲜重和花冠径显著降低等方面。关于STS对八仙花鲜切花的毒害作用,其中作用机理值得进一步探究。
(收稿:2020-07-23
)[1]任洁.八仙花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绿科技,2018(13):165-167.[2]宋振洲,张翠欣,焦卫东,等.八仙花盆栽管理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 2009(05):108-109.
[3]李青.绣球属观赏植物研究进展及在西藏发展前景[J].西藏科技, 2019(02):66-68.
[4]白桦,王培.不同pH值保鲜液对八仙花切花瓶插寿命的影响[J].宁夏农林科技,2013,54(11):14-16.
[5]吴文杰,林少峰,陈荣顺,等.8-HQ瓶插液保鲜绣球花效应的研究[J].现代园艺,2017(05):7-9.
[6]班伟.木醋液对八仙花瓶插寿命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南方农业, 2016,10(03):94+97.
[7]黄剑波,张英慧.不同环境下的8-HQS和CA对香石竹的保鲜效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03):965-967+1031.
[8]刘伟,杨茂云,常征.不同浓度水杨酸保鲜液对康乃馨切花保鲜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04):30-32.
[9]白建波,周银丽,罗冰.柠檬酸代替AgNO3对香石竹切花保鲜效果的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10):2466-2468.
[10]赵丽,孙百灵,韩立双,等.CaCl2对康乃馨鲜切花保鲜的影响[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4,36(04):352-355.
[11]刘萍,范琪琪,丁义峰,等.不同浓度硫代硫酸银和苯甲酸钠组合对牡丹切花衰老的调节作用[J].北方园艺,2017(04):124-127.
[12]张玉,李伟.Ca(NO3)2对芍药切花瓶插期生理和观赏品质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9(19):81-87.
[13]黄海泉,江婷,樊国盛,等.STS对六出花切花生理效应的影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4(2):295-299.
[14]刘萍,范琪琪,丁义峰,等.不同浓度硫代硫酸银和苯甲酸钠组合对牡丹切花衰老的调节作用[J].北方园艺,2017(04):124-127.
生长周期长,在自然环境中繁殖慢,运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兰科植物的快速繁殖,以满足市场所需。此外,在兰花组织培养过程中,产生的次生代谢物有药用价值。如君子兰中含有的抗病毒和抗癌的物质,这些物质无法在体外合成,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也是组织培养的重要方向。种子的无菌萌发也有重要意义,是杂交品种培育的唯一方式,为兰花优良性状的选择提供了技术基础。兰花的组织培养加快了兰花的工业化生产,为基因转化提供了材料,为保护珍稀品种奠定基础。但兰花组织培养在实际的操作中仍存在不少难题,如组织培养过程中褐化、次生代谢物的污染、染菌等问题,都会给兰花组织的生长以及诱导分化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兰花组织培养体系与流程仍需进一步探索与完善。
目前生物科学发展较为迅速,可结合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在兰花的组织培养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总之,兰花组织培养技术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及较高的实用价值。
(收稿:2020-07-01
[1]BernardN.Llevolution dans la symbiose les orchidees et leurs chan-pignons connensaux[J].Ann Sci Nat Ser,1909,9(9):191-196.
[2]庞惠仙.一种芽孢杆菌促进春兰等种子萌发试验方法初报[J].植物生理学通讯,2010,46(02):191-192.
[3]曾宋君,程式君,张京丽,等.墨兰及其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广西植物,1998(02):58-61
[4]明兴加,张笑逸,伍淳操,等.兰科植物种子的营养萌发[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2,14(05):2077-2081.
[5]杨美纯,周歧伟,许鸿源,等.外部因子对蝴蝶兰叶片原球茎状体发生的影响[J].广西植物,2000(01):42-46
[6]陈和明,江南,吕复兵,等.澳洲鸽子石斛兰花梗芽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OL].热带作物学报:1-7[2020-06-16].[7]王仁睿,李明福,韩林波,等.蝴蝶兰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及其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0):197-201.
压铸机料筒的设计
[8]Morel G.Producing virus-free Cymbidium[J].Am Orchid Soc Bull, 1960,29:495-497.
[9]相阳,杨同梅,雷勤峰.大花蕙兰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09,39(03):58-59+148.
[10]张超,陈立思,王广东,等.文心兰茎尖诱导原球茎的影响因子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8(04):27-31.
[11]邢桂梅,王冲,吴海红,等.君子兰花丝离体培养影响因素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0,41(05):531-534.
[12]高壮壮,娄倩,刘雅莉.蝴蝶兰‘大辣椒’组培快繁技术体系优化的研究[J/OL].西北林学院学报:1-7[2020-06-16].
[13]胡瑶,李宏告,张跃龙,等.国兰组培中外植体高效消毒方法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8(03):7-9.
自动埋钉机
[14]宋火元.不同消毒处理及保存时间对蝴蝶兰外植体脱毒效果的影响[J].现代园艺,2019,42(17):31-33.
[15]张武凡,刘红霞.兰科植物种子表面消毒方法及其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5):235-238.
[16]余慧琳,王爱武,赵辉,等.蝴蝶兰花梗腋芽离体快繁控制褐变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09):192-195.
[17]王宝宁,张显,宋军阳.秦岭野生春兰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褐化控制研究[J].北方园艺,2011(05):169-172.
[18]吴晓霞,陈刚,张彪,等.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变的研究进展[J].河北林果研究,2002(03):284-288.
[19]酒立君,易盼盼,王飞,等.热激结合水杨酸处理对蝴蝶兰组培褐变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5,24(03):144-149.
[20]曾德华.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
IL-40
[21]王纪,张敏,黄利斌.君子兰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江苏林业科技, 2015,42(04):38-40+23
[22]张小娟,陈秀萍,李云霞,等.墨兰种子无菌萌发及根状茎诱导分化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7,33(10):12-16.
[23]王常芸,李晓亮,张京伟,等.蝴蝶兰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研究[J].北方园艺,2013(15):122-124.
[24]周根余,谢薇,程磊.影响铁皮石斛原球茎生长的若干因素[J].江西科学,1999(04):231-235.
[25]王安石,韩松,陈施明,等.切花文心兰花梗芽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5,42(04):23-27+2.
[26]任惠,陈冠南,王宏,等.不同培养基对大花蕙兰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的影响[J].中国热带农业,2013(04)
:58-60.
现代园艺2021年第1期26〇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5:42: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2158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研究   影响   外植体   消毒   种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