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测云雷达(HMBQ)在国内地研究应用介绍

毫米波测云雷达(HMBQ)在国内的研究应用介绍
仲凌志1刘黎平葛润生周秀骥
局部镀锡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性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
摘要
观测云宏观信息及其辐射特性的工具一直都很缺乏。利用毫米波测云雷达连续观测大气中的云能够获得有重要意义的参数。2007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发了一部应用于探测云、雾和沙尘暴垂直结构的机动式8mm波长的毫米波雷达系统(HMBQ)。本文首先简单阐述了观测、研究云的重要性,介绍了毫米波雷达在观测云信息上的优势,然后重点介绍了该雷达目前的外场试验情况,以及在云属性反演和研究工作的进展,并对研究结果作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毫米波测云雷达云参数反演
1 引言
云不仅对辐射能量传输和平衡过程有重要影响,是研究气候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而且其是水分循环系统中是一个主要环节,人工影响天气的主要对象,因此是气象业务与气象学科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目
前我们的中尺度数值模式利用模式计算得到的云分析场作为模式的初始场与其它初始场一起作为该模式的初始场,对模式进行“热启动”,从而实现用数值模式进行预报的计算。然而,用模式计算得到的云分析场的精度取决于模式中的云物理过程设计的科学与精细程度,就当前的水平而言,这与实际云内参数分布有明显差别,这会显著影响用数值模式所做的临近预报的精度。而云的实际观测资料一方面能够改善模式模拟初始场的参数,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云内的微物理特性;反过来,我们对云的了解越深入,越能够合理的利用模式结果研究降水天气以及预测气候变化。因此,云的观测和研究对气象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气象业务与气象学科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
目前研究云的遥感手段主要有卫星、微波辐射计、机投探空仪以及云幂测
1作者简介:仲凌志,女,1982-  博士 e-mail: *********************储值卡系统
课题资助:武汉暴雨研究所开放性课题(编号:IHR2009)
量仪,虽然它们可以获得一定云信息,但是或者时间分辨率低,或者空间分辨率低,或者不能穿透厚云的表层探测其垂直、水平尺度以及内部结构,不能准确反映时刻变化的云参数信息。而毫米波测云雷达的工作波长主要在毫米波段,它是利用云粒子对电磁波的散射特性,通过对云的雷达回波分析云的宏微观特性。相对于厘米波雷达而言毫米波雷达对云粒子具有更灵敏的探测精度,它可以探测直径远小于雷达波长的粒子,能探测从直径为几微米的云粒子到弱降水粒子的范围,具有穿透云的能力而
能描述云内部物理结构;并且可以连续监测云的垂直剖面变化,相对于红外辐射计和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可以穿过多层云,对于非降水云或者很弱的降水云衰减很小,探测结果不会失真;其次,多普勒雷达探测技术能提供粒子后向散射功率谱,该谱与粒子下落速度、质量可以表示成某一函数关系(Mitchell,1996);另外,雷达探测得到的多普勒速度谱宽参量与有效照射体积内的粒子下落末速度以及大气扰动有很大关系,利用多普勒雷达的谱宽探测参量对研究云的动力过程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利用毫米波测云雷达连续观测云在大气中辐射传输能够获得有重要意义的参数,这些参数包括宏观上的云厚、云高、云层数,微观上云粒子的大小、滴谱分布、冰与液态水的含量等等(仲凌志等,2009)以及可以研究云内粒子的动力过程。
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在毫米波观测、研究云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比较著名的观测试验有:90年代初英国中心实验室委员会(CCLRC)在Chilbolton 联合天气雷达、激光雷达和微波辐射计等进行的云微物理学、天气学、中尺度动力学观测试验和雷达实验(CLARE’98)、云特征实验I&II、CWVC(云、水汽和气候)试验,以及CLOUDMAP2试验等。2006年NASA地球系统科学探路者计划发射了一颗携带3毫米波长测云雷达的卫星Cloudsat用于从高空观测云的垂直廓线信息,它可以探测云中较小的水滴和冰晶粒子,特别是云粒子向降水转化的过程(仲凌志等,2010)。近年来,日本、加拿大也多次参与了一些国际观测计划,如SHEBA、FIRE等。这些外场试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云资料的获取和科学问题的解决,同时发展了一些反演云属性的研究成果:其中Atlas(1954)和Sauvageot(1987)在
单雷达反演方法中做出巨大的贡献;Kropfi(1990)利用一部地基35GHz雷达做过类似研究;Frisch(1995)观测了大西洋岛上空的层云;Sassen 和Liao (1996) 、Fox 和Illingworth (1997)也分别用单雷达总结了
经验关系。Neil(1997)利用8毫米地基云雷达探究了层云的云水含量和有效粒子半径大小,得出的参数关系与Atlas和Sauvageot的结果很吻合。Pazmany (2001)等使用多频雷达发展了反演液态水含量的人工神经网络算法。Vivekanandan (2001)等联合S 波段和Ka波段的双波长雷达估算了液态水含量,引入了一个可直接反演的特征尺度有效粒子半径作为中间量。McFarlane (2002)等发展了一种基于Bayes条件概率理论的联合反演云液态水算法。Matrosov(2004)探讨了基于雷达反射率因子的估测海洋性层云含水量的方法,比较了取不同的降水云与非降水云强度界限时云内含水量的变化;Austin和Stephens(2004)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发展了利用CLOUDSAT卫星上94GHz的云廓线雷达(CPR)数据反演云内液态水含量和有效云粒子半径大小的算法。
本文将在简单介绍我国于2007年研发的一部35GHz测云雷达系统及其外场试验情况后,介绍目前利用该HMBQ雷达进行外场观测、反演云属性及云内粒子运动研究的初步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各种类型云毫米波雷达回波特征、衰减订正研究、云相态识别、云水云冰含量的经验反演和物理反演方法以及云到弱降水微物理过程的个例分析。
2  HMBQ测云雷达简介
自2006年起,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发了一部应用于探测云、雾和沙尘暴垂直结构的机动式8mm波长的毫米波雷达系统。系统由天馈、发射机、接收机与频综、信号处理、天线控制、数据处理与显示控制以及载车及附属设备等七部分组成(刘黎平等,2009)。表1是HMBQ雷达的主要硬件参数:雷达的工作频率为33.44GHz,最大探测距离为30公里,峰值功率600瓦,脉冲宽度有
40四种。该雷达主要探测参数为降水系统的回波强度、sµ3.0、sµ5.1、sµ
20、sµ
径向速度、速度谱宽和退偏振因子。详细的雷达系统介绍请参考作者另外一篇文献2。
3 外场试验介绍
在973项目“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气象行业2仲凌志,刘黎平,葛润生等. 2010. 毫米波测云雷达(HMBQ)的系统定标和探测能力研究. 气象学报,待发
专项“热带西太平洋观测试验与我国高影响天气可预报性研究”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持下,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开展了毫米波雷达在云微物理结构观测中的应用,一是检验该毫米波雷达系统的探测能力和性能,二是积累我国不同地区各种类型云的资料。主要进行的外场试验以及试验目的如表2所示。
表1 Ka 波段多普勒/偏振毫米波测云雷达系统主要指标天线
接收机
天线直径  1.3m 模式发射水平偏振波,接收水平
和垂直偏振波
增益50dB 灵敏度≤-98.4dBm 波束宽度0.44°噪声系数≤5.6dB 第一副瓣电平<-30dB 动态范围
70.0dB
交叉隔离度
>33dB
信号处理系统
发射机
距离库数500工作频率Ka 波段(8mm)
库长30m or 60 m 峰值功率600W
观测资料Z H 、Vr 、S W 、L dr
脉冲宽度0.3、1.5、20、40μs 处理方式FFT 、PPP 脉冲重复频率2500,5000Hz FFT 点数
128、256、512发射雷达波偏振状态
水平偏振
数字脉冲压缩性能
旁瓣<30dB
表2 2008年-2010年HMBQ 测云雷达进行的外场试验
时间地点试验目的
2008年5-8月广东省东莞市收集不同类型云到弱降水的过程,台风外围云系观测
2009年1-2月北京丰台区降雪云的观测2009年3月内蒙古海拉尔降雪云的观测
2009年4月河北省张家口配合人影办公室观测云到弱降水的过程2009年5-8月广东省珠海市联合激光雷达观测、收集云资料2010年1-2月吉林白山碳氟化钾
联合人工影响天气飞机观测云
2010年7月天津配合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星载雷达项目进行机载雷达对比观测
2010年8月
吉林白山
联合人工影响天气飞机观测云到降水的过程
4 研究应用介绍
文章在这部分将给出毫米波雷达观测不同类型云的回波强度图,并且对
番茄加速2008年8月观测的0812号台风(鹦鹉)外围云系进行衰减订正试验、云相态识别,并且选取其中的云毡卷云进行云内冰水含量的反演,得到了初步的结果。
4.1 不同类型云资料的收集
10:08
10:0109:5409:4709:40
012345
6−40−35−30−25−20−15−10−5051015202530
Radar Reflectivity (dBz)
10:02
09:5909:562
3
4
5
6
−40−35−30−25−20−15−10−5051015202530
16:57
16:52
16:47
16:42
16:37
16:32
16:27
16:22
16:17
012345678−40−35−30−25−20−15−10−5 0    5  10 15 20 25 30 08:58
防鼠器08:54
08:50
08:46
08:42
08:36
08:32
打地鼠游戏机
08:28
08:24
08:20
024681012−40−35−30−25−20−15−10−5051015202530
Radar Reflectivity (dBz)
19:31
19:2819:25
246810
12−40−35−30−25−20−15−10−5051015202530Radar Reflectivity (dBz)
18:34
18:3018:2618:2218:182
468 10
12−40−35−30−25−20−15−10−5051015202530
图1给出了测云雷达观测得到的非降水性层云(a,b)、层积云(c)、台风外围云系(d)、降雪层云(e)、弱降水层云(f)的雷达回波强度图。
4.2 衰减订正
所选个例是2008年0812号台风外围云系于东莞上空08:20-09:00的观测资料。观测期间地面有零星小雨发生。图2-(a) 衰减订正前的HMBQ 雷达反射率强度图,图2-(b)是衰减订正之后的HMBQ 雷达反射率强度,图2-(c)是新一代
S 波段天气雷达观测的回波强度,图2-(d)是HMBQ 雷达订正前后回波强度的差值图。由2-(a)可以看出,订正后,强度在20dBz 的区域明显增多,这与SA 雷达探测的结果(图2-c)比较吻合。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5:30: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2136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观测   研究   粒子   气象   模式   试验   反演   系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