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复习教学案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第七课时  氧气实验室制法
 
【知识回顾】
1.下列有关氧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氧气在水中一点也不溶解        B.氧气可以燃烧
C汽车油箱结构.氧气可支持人和动物的呼吸      D.氧气对人类有百利而无一害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氧化物的是                                      (   
A.五氧化二磷    B.水银      C.水      D.氧化钙
3.铁、碳、液化气、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共同现象是                        (      )
A.都有火焰                B.都有气体生成
C.都有固体生成            D.都能放出大量的热
4.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操作或现象不正确的是                        (   
A.盛氧气的集气瓶要预先装少量水或细砂 B.铁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马上插人集气瓶
C.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生成黑固体
5.据报道,三峡工程所提供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 3000 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的发电,因此,三峡工程有利于控制 温室效应 白污染 产生酸雨 农药化肥的(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6.每年的6 5 日是世界环境日。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空气的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各组气体中都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CO2N2    BNO2O2    CSO2NO2      DN2NO2
7.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铜 +  氧气氧化铜      B.一氧化碳 + 氧气二氧化碳
C.氢气 + 氧气水        D.乙炔 +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教学目标:
1.理解实验室用氯酸钾和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熟练地书写化学方程式
2.初步了解催化剂的作用,知道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中的催化作用
3.知道氧气的用途
教学重点:
1.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和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2.催化剂的性质和特征
教学过程: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氧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并且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它可以供给呼吸、支持燃烧、航空航天等。那么氧气在生活中和实验室中是怎么得到的呢?我们应该用什么物质、器材和方法才能得到氧气呢?
一、实验室制氧气(化学方法)
在实验室里,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1)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氧气
a 仪器与试剂
仪器:铁架台、酒精灯、试管、导管、集气瓶、水槽、玻璃片
试剂:氯酸钾、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
b实验装置 (仪器名称、装置图正误)
c 实验原理(固固加热型或固体加热型)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KClO32KCl+3O2↑          2KMnO4K2MnO4+MnO2+O2
d 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搭建装置(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
把少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一般按质量比 3:1)均匀后,装入试管中,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固定。(如果是高锰酸钾加热,需要在试管口塞一小团棉花)
实验开始时先要对固体物质均匀加热,再用酒精灯外焰对固体物质加热。
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等瓶子里的水排完以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把瓶子移出水槽,正放在桌子上。
实验结束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e 实验现象
点燃酒精灯以后,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f 收集与检验
用排水法收集,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是否是氧气离心浓缩。
【例题精析】
例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试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通风柜控制        (    )
A.烧杯、玻璃棒   B.大试管、集气瓶  C.酒精灯、铁架台    D.导管、单孔塞
(2)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
a 仪器与试剂
试剂: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   
仪器: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双孔橡皮塞,锥形瓶或试剂瓶,导管,集气瓶,玻璃片
b 实验装置
c 实验原理(固液不加热型)
过氧化氢水+氧气
            2H2O22H2O+O2
d 实验步骤 
搭建装置,检查气密性(如何检验?)
将二氧化锰加入到试剂瓶中,塞紧瓶塞再通过分液漏斗,添加过氧化氢溶液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可停止添加过氧化氢溶液,并用玻璃片盖好集气瓶口。
e 实验现象
当将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固体中时,固体表面有气泡生成
f 收集与检验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分解反应:它是指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单质或化合物的反应A=B+C+···
可以简单理解为一变多,也可以理解成为由一种反应物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
问题与讨论:结合“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回答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如果装置的气密性很好,在导管移出水面之前松开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固定装有氯酸钾的试管时,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加热试管时应注意什么?
停止加热时为什么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
如果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例2:下列含氧化合物,不需要加热就能够直接产生O2的是                    (    )
AH2O2          BO2            CFe2O3        DKClO3
练1:用KMnO4、KClO3、H2O2三种物质都可制得氧气,说明这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    )
  A氧元素        B氧化物        C氧分子        D实时监控系统氧原子
(3)收集方法的确定
红外双鉴排水法:难溶于水的气体。
向上排空气法: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式量〉29)。
向下排空气法: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式量〈29)。 
注:①化学中比较气体的密度一般比较式量的大小。空气是由很多物质组成,它的式量是多种物质的平均式量,近似看成29
无论是用向上排气法,还是向下排气法导管都必须伸到集气瓶的底部。
例2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     )
A.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B.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C.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D.易溶手水,密度比空气小
4)催化剂(实验)
在试管中加入 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是否复燃?
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 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能缓慢分解成水和氧气。在实验中,木条不能复燃,是因为放出的氧气很少。实验只是加入了少量二氧化锰,木条复燃了,说明二氧化锰有加速过氧化氢分解的作用。
如果在实验前用精密的天平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把二氧化锰洗净、干燥,再称量, 你会发现它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把它再加到过氧化氢溶液中,还可以加速过氧化氢分解。这种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而广泛的应用,生产化肥、农药、多种化工原料等都要使用催化剂。
投票箱制作催化剂特点:能加快或减慢反应速率; 本身质量,化学性质不变。
注意: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生成物的量。如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氧气的催化剂。它的作用是加快放氧速度,但对于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来说,加不加二氧化锰,最终产生的氧气一样多,就是快慢不同。
例3下列物质中, 加热时能较快放出氧气的是                            (    )
A.纯净的二氧化锰    B.纯净的氯酸钾   C.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混合物  D.H2O
练2: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锰可作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  B.二氧化锰可作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
C.二氧化锰可作所有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D.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二、工业制氧气
过氧化氢或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方法; 具有反应快操作简便、便于收集等优点,但成本高无法大量生产只能用于实验室中。工业生产则需考虑原料是否易得(价格是否便宜成本是否低廉、能否大量生产以及环境的影响等,空气中约含 21%的氧气,这是制取氧气的廉
价易得的原料。
原理:沸点不同,沸点低的先汽化。
方法:分离液态空气法(蒸发注:物理变化
4: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是 (    )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       
B.通电使水分解制氧:2H2O 2H2↑+O2
C.氯酸钾受热分解制氧2KClO32KCl+3O2
D.双氧水催化分解制氧:2H2O22H2O+O2
E.受热分解制氧:2HgO2Hg+O2
课堂练习
1.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                                            (    )
A.电解水  B.分离液态空气  C.加热双氧水  D.加热高锰酸钾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7:17: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2132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氧气   加热   反应   试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