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西山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及其次生演替落的更新特征

昆明西山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及其次生演替落的更新特征
纸扇李小双;宋亮;陈军文;袁春明;张良
【摘 要】对昆明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云南油杉林、云南油杉-滇青冈混交林和滇青冈林内木本植物幼苗的种类组成、数量及更新方式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共144个25 m2的样方中,共记录到木本植物幼苗32科45属共49种.随着演替的进行,幼苗总密度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处于演替中期的云南油杉-滇青冈混交林内幼苗最丰富,平均密度达80株·25 m-2.在不同演替阶段各植被类型中,实生和萌生两种更新方式同时存在,单一的更新方式可能使落的更新面临较大的风险.幼苗发生了顶死或梢枯后,从其根颈处生出多个萌枝形成多干基株的更新方式结合了实生和萌生更新各自的优点,是幼苗在与环境长期作用过程中进化出的一种有效对策.%Woody plant seedlings in Keteleeria evelyniana community,Keteleeria evelyniana-Cyclobalanopsis glaucoides community,and C. glaucoides community in Xishan National Forest Park, Kunming, were surveyed and analyzed to determine their regeneration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species composition, density, regeneration mode, and etc. In all the 144 plots(5 m×5 m each) ,49 woody plants s
eedling belonging to 45 genera,32 families are recorded. The total density of seedling showed a unimodal change in response to the forest succession progress, with the highest density in the K. evelyniana-C. glaucoides community(80 stems·25 m-2). Seedling regeneration and sprouting regeneration coexisted in communities at different succession stages;single regeneration mode may increase the risk of rnunsuccessful regeneration of communities. However,seedling re-sprouting regeneration,which had been formed during the long-term interaction between seedlings and their environment,seems to be an effective strategy as it combined the advantages of both modes.
【期刊名称】《广西植物》
【年(卷),期】2012(032)004
【总页数】快干毛巾8页(P475-482)
【关键词】滇青冈林;更新方式;空间分布;幼苗;云南油杉林;云南油杉-滇青冈混交林
【作 者】李小双;宋亮;陈军文;袁春明;张良
【作者单位】高度规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昆明650216;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昆明65022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昆明650201;国家林业局云南珍稀濒特森林植物保护和繁育重点实验室,昆明650204;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昆明650204;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昆明650216
比例电磁铁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Q948.15
种子植物的自然更新可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种子更新具有潜在的长距离扩散、利用永久性种子库延迟萌发和遗传可塑性等优势,使物种能适应新的生态环境,但其幼苗对环境压力敏感,需要适宜的生境才能萌发或生长,且易受动物的破坏(Krebs,1994)。萌生更新能获得庞大的母株根系支持,能有效地利用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资源,对环境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但它们的扩散受到根系和母株分枝的限制,且相似的遗传特性从长远来说对种很不利,可能导致植物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胁迫(Sork,19
蒸汽吸尘器
84;李小双,2007)。植物采取何种更新对策主要由物种的遗传特性和外界环境压力(生境和干扰机制)共同决定。在森林演替和植被遭破坏后的恢复过程中,有些物种因不能及时更新而被其它物种替代,而有些物种因能通过一种甚至多种更新策略,延续且保持其在落中的地位,并维持落的稳定。
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是滇中高原代表性的植被类型,同时也是我国常绿阔叶林西部中亚热带类型的代表,主要分布在海拔1 700~2 500m的低山丘陵地区(吴征镒等,1987)。由于自然灾害,特别是人为活动如:森林砍伐、放牧等原因,原始状态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次生演替过程的发生(施济普等,2011)。唐勤等(2010)总结了滇中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的典型次级演替路径:弃耕地或被皆伐林地——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迄今为止,原始状态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在滇中地区已很少见,主要呈岛屿状星散分布。在此类常绿阔叶林附近,普遍分布着原生植被遭破坏后发展起来的处于不同次生演替阶段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栎类萌生灌木林等(吴征镒等,1987)。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及其次生演替落的外貌特征、物种组成、区系成分、落演替等已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吴征镒等,1987;金振洲等,1998;Tang等,2010),但很少有关注其自然更新特征。木本植物的幼苗更新是森林落演替、植被生态
恢复等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不仅影响植物种的数量动态和分布格局,甚至会影响到整个森林的落演替过程(Aguilera &Lauenroth,1993)。因此,本研究探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及各次生演替阶段中幼苗的更新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样地选在昆明西山森林公园内。西山地处昆明近郊,位于102°37′~102°38′E,24°57′~24°59′N,属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形成的断裂带区域,最高海拔2 359m,最低海拔1 890m。研究区位于西南季风的影响范围内,山体中下部年均温14.7℃,最热月均温19.8℃,最冷月均温7.7℃,年均气温在10~22℃之间,年较差12.1℃。全年干湿季节分明,年均降水量1 094.1mm,每年5~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年均相对湿度74%;平均日照强度164.0w/m2,日照时数2 448.7h/a(金振洲等,1998)。土壤类型主要是红壤,又称“山地红壤”,母质风化程度较轻,酸度较小(pH值约5.5),土层也较薄(吴征镒等,1987)。
服务器管理
本区常绿阔叶林是整个昆明地区以至滇中高原地区典型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受到当地政府较好地保护,这些植被接近自然状态,是研究该地区生物多样性和植物落结构、功能、动态的理想场所(梅象信等,2006;李小双,2007;Tang等,2010)。根据Tang等
(2010)建立的模型,我们选择该森林公园中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代表性森林落类型:滇青冈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滇青冈-云南油杉混交林(针阔混交林)和成熟的云南油杉林(针叶林)内的幼苗作为研究对象。滇青冈林落结构层次明显,多数可分4层:乔木上层以滇青冈为优势;乔木亚层常见种有掌叶梁王茶、厚皮香、香叶树等;灌木层常见种有云南含笑、铁仔、爆杖花等;草本层盖度变化大,种类多样。云南油杉落结构简单,分层明显:乔木层以云南油杉为优势种;灌木层明显,种类较多;草本层植物种类较少,分布不均匀。滇青冈云南油杉混交林则介于上述两类落之间,结构较复杂,乔木层以滇青冈和云南油杉为共同的优势树种(吴征镒等,1987;金振洲等,1998)。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法,选择云南油杉林,滇青冈、云南油杉混交林和滇青冈林这3类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植物落作为调查样地进行幼苗更新的比较研究。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1月,在三类植物落内分别布设12条40m×5m的调查样带,相邻样带间隔至少5m,每条样带上设置4个5m× 5m样方,样方间隔5m,每一植被类型共48个样方。将不高于1.3m的木本植物视为幼苗。在野外调查时,将1个根系上只有1个茎干归为实生苗(种子更新),而将1个根系上有1个茎干以上归为萌生苗(萌生更新)。记录样方内所有乔、灌木植物幼苗的种类、数量、更新方式和高度。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3:17: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2100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演替   幼苗   昆明   群落   阔叶林   云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