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时的数据重传方法及设备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超时的数据重传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2.serdes(serializer/deserializer,串行器/解串器)之间的数据传输,由于各种原因(比如时钟jitter,电磁干扰,电源不稳定等等)的影响,两个相连的serdes不能做到100%的数据传输正确,ber(bit error ratio,比特出错概率)即是一个衡量serdes好坏的重要指标。既然ber是不可避免地,那么在mac(media access control,物理地址)层,出错重传机制也是必需的,以用来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性。
3.现有技术中,正常情况下接收端接收到正确的数据包后,会定期返回信息对发送端进行反馈。且接收端会配置接收数据缓存器,接收端正常工作时接收到的数据不会存入接收数据缓存器中。当物理层传输出现错误,接收端检测到接收的数据出现不连续时,会把后续接收到的数据存入接收数据缓存器中,同时会把丢掉的帧编号反馈给发送端。待到发送端把之前丢失的数据重新发过来并完成接收后,然后从接收数据缓存器读出之前存入的数据,然后根据重传的数据进行重新排序和补全操作。现有技术中这种数据重传机制实施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数据重传机制实施较为复杂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超时的数据重传方法及设备。
5.本技术的方案如下: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超时的数据重传方法,应用于接收端,包括:接收发送端传输的数据;判断接收的数据是否具有连续性;在接收的数据具有连续性时,向所述发送端反馈接收的数据的帧编号;在接收的数据不具有连续性时,将后续接收的不具有连续性的数据进行丢弃,并停止数据的帧编号的更新;接收发送端发送的重传数据;所述重传数据是所述发送端在预设时间内未能接收到更新的数据的帧编号时发送的。
6.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重传数据对当前接收的数据进行补全。
7.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重传数据中与当前接收的数据重合的部分进行丢弃。
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基于超时的数据重传方法,应用于发送端,包括:
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并接收接收端反馈的数据的帧编号;在预设时间内未能接收到更新的数据的帧编号时,向接收端进行数据重传。
9.优选地,还包括:在向接收端发送数据时,将发送的数据进行缓存;在接收到接收端反馈的数据的帧编号时,将帧编号对应的缓存数据进行丢弃。
10.优选地,所述向接收端进行数据重传,包括:根据缓存的数据向接收端进行数据重传。
1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基于超时的数据重传设备,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所述发送端包括:发送端控制模块;所述接收端包括:接收端控制模块和数据判断模块;所述发送端控制模块,用于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并接收接收端反馈的数据的帧编号;在预设时间内未能接收到更新的数据的帧编号时,向接收端进行数据重传;所述接收端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发送端传输的数据;所述数据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接收的数据是否具有连续性;所述接收端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接收的数据具有连续性时,向所述发送端反馈接收的数据的帧编号;在接收的数据不具有连续性时,将后续接收的不具有连续性的数据进行丢弃,并停止数据的帧编号的更新;接收发送端发送的重传数据;所述重传数据是所述发送端在预设时间内未能接收到更新的数据的帧编号时发送的。
12.优选地,所述发送端还包括:缓存模块和数据选择模块;所述发送端控制模块还用于在向接收端发送数据时,将发送的数据在所述缓存模块中进行缓存;在接收到接收端反馈的数据的帧编号时,将帧编号对应的缓存数据在所述缓存模块中进行丢弃;所述数据选择模块,用于接入外部数据和缓存模块中的缓存数据;在正常数据传输模式下,将所述外部数据引入到所述发送端控制模块;在数据重传模式下,将所述缓存数据引入到所述发送端控制模块。
13.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基于超时的数据重传方法,应用于接收端,包括:接收发送端传输的数据;判断接收的数据是否具有连续性;在接收的数据具有连续性时,向发送端反馈接收的数据的帧编号;在接收的数据不具有连续性时,将后续接收的不具有连续性的数据进行丢弃,并停止数据的帧编号的更新;接收发送端发送的重传数据,且重传数据是发送端在预设时间内未能接收到更新的数据的帧编号时发送的。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基于超时的重传机制,在接收端接收的数据不具有连续性时,不需要接收端进行数据缓存,节省了接收端的数据缓存器。在触发超时重传后发送端会将接收端没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全额重传,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重传机制实施简单,在双端低延时的应用中会非常高效可靠。
14.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15.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16.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超时的数据重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超时的数据重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基于超时的数据重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超时的数据重传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超时的数据重传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7.附图标记:发送端控制模块-31;缓存模块-32;数据选择模块-33;接收端控制模块-41;数据判断模块-42。
具体实施方式
18.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19.实施例一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超时的数据重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照图1,一种基于超时的数据重传方法,应用于接收端,包括:s11:接收发送端传输的数据;s12:判断接收的数据是否具有连续性;s13:在接收的数据具有连续性时,向发送端反馈接收的数据的帧编号;s14:在接收的数据不具有连续性时,将后续接收的不具有连续性的数据进行丢弃,并停止数据的帧编号的更新;s15:接收发送端发送的重传数据;重传数据是发送端在预设时间内未能接收到更新的数据的帧编号时发送的。
2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应用于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具体应用于serdes之间的数据传输,且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应用于serdes中的接收端。
21.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基于超时的数据重传方法,应用于接收端,包括:接收发送端传输的数据;判断接收的数据是否具有连续性;在接收的数据具有连续性时,向发送端反馈接收的数据的帧编号;在接收的数据不具有连续性时,将后续接收的不具有连续性的数据进行丢弃,并停止数据的帧编号的更新;接收发送端发送的重传数据,且重传数据是发送端在预设时间内未能接收到更新的数据的帧编号时发送的。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基于超时的重传机制,在接收端接收的数据不具有连续性时,不需要接收端进行数据缓存,节省了接收端的数据缓存器。在触发超时重传后发送端会将接收端没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全额重传,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重传机制实施简单,在双端低延时的应用中会非常高效可靠。
22.需要说明的是,进一步的,方法还包括:根据重传数据对当前接收的数据进行补全。
23.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接收端在接收的数据不具有连续性时,将后续接收的不具有连续性的数据进行丢弃,即接收端中保留的数据只有当前传输的具有连续性的数据,所以需要根据重传数据对当前接收的数据进行补全,以保证输出传输的完整性。
24.需要说明的是,方法还包括:将重传数据中与当前接收的数据重合的部分进行丢弃。
25.可以理解的是,发送端重传的数据中可以与当前已接收的数据存在重合部分,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需要检测其中的重合部分,并将重合部分的数据进行丢弃。
26.实施例二图2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超时的数据重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照图2,一种基于超时的数据重传方法,应用于发送端,包括:s21: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并接收接收端反馈的数据的帧编号;s22:在预设时间内未能接收到更新的数据的帧编号时,向接收端进行数据重传。
27.可以理解的是,应用于发送端的基于超时的数据重传方法,包括: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并接收接收端反馈的数据的帧编号;在预设时间内未能接收到更新的数据的帧编号时,向接收端进行数据重传。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基于超时的重传机制,在接收端接收的数据不具有连续性时,不需要接收端进行数据缓存,节省了接收端的数据缓存器。在触发超时重传后发送端会将接收端没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全额重传,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重传机制实施简单,在双端低延时的应用中会非常高效可靠。
28.需要说明的是,方法还包括:s23:在向接收端发送数据时,将发送的数据进行缓存;s24:在接收到接收端反馈的数据的帧编号时,将帧编号对应的缓存数据进行丢弃。
29.需要说明的是,向接收端进行数据重传,包括:根据缓存的数据向接收端进行数据重传。
30.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可以对接收端进行数据重传,在向接收端发送数据时,将发送的数据进行缓存,缓存的数据可以用来后续进行数据重传。
31.并且,为了避免接收端缓存数据过多,占用较大内存空间,本实施例中还在接收到接收端反馈的数据的帧编号时,确认该帧编号对应的数据已经在接收端成功接收,在进行数据重传时需要考虑该编号对应的数据,所以将该帧编号对应的缓存数据进行丢弃,以扩大可缓存空间。
32.图4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超时的数据重传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4,一种基于超时的数据重传设备,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发送端包括:发送端控制模块31;接收端包括:接收端控制模块41和数据判断模块42;发送端控制模块31,用于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并接收接收端反馈的数据的帧编号;在预设时间内未能接收到更新的数据的帧编号时,向接收端进行数据重传;接收端控制模块41,用于接收发送端传输的数据;数据判断模块42,用于判断接收的数据是否具有连续性;
接收端控制模块41还用于,在接收的数据具有连续性时,向发送端反馈接收的数据的帧编号;在接收的数据不具有连续性时,将后续接收的不具有连续性的数据进行丢弃,并停止数据的帧编号的更新;接收发送端发送的重传数据;重传数据是发送端在预设时间内未能接收到更新的数据的帧编号时发送的。
33.参照图5,发送端还包括:缓存模块32和数据选择模块33;发送端控制模块31还用于在向接收端发送数据时,将发送的数据在缓存模块32中进行缓存;在接收到接收端反馈的数据的帧编号时,将帧编号对应的缓存数据在缓存模块32中进行丢弃;数据选择模块33,用于接入外部数据和缓存模块中的缓存数据;在正常数据传输模式下,将外部数据引入到发送端控制模块31;在数据重传模式下,将缓存数据引入到发送端控制模块31。
34.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基于超时的数据重传设备,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在接收端节省了一个数据缓存器,结构更加简单。
35.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基于超时的重传机制,在接收端接收的数据不具有连续性时,不需要接收端进行数据缓存,节省了接收端的数据缓存器。在触发超时重传后发送端会将接收端没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全额重传,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重传机制实施简单,在双端低延时的应用中会非常高效可靠。
36.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
3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至少两个。
38.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技术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39.应当理解,本技术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40.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41.此外,在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
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42.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43.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4.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超时的数据重传方法,应用于接收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发送端传输的数据;判断接收的数据是否具有连续性;在接收的数据具有连续性时,向所述发送端反馈接收的数据的帧编号;在接收的数据不具有连续性时,将后续接收的不具有连续性的数据进行丢弃,并停止数据的帧编号的更新;接收发送端发送的重传数据;所述重传数据是所述发送端在预设时间内未能接收到更新的数据的帧编号时发送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重传数据对当前接收的数据进行补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重传数据中与当前接收的数据重合的部分进行丢弃。4.一种基于超时的数据重传方法,应用于发送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并接收接收端反馈的数据的帧编号;在预设时间内未能接收到更新的数据的帧编号时,向接收端进行数据重传。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向接收端发送数据时,将发送的数据进行缓存;在接收到接收端反馈的数据的帧编号时,将帧编号对应的缓存数据进行丢弃。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接收端进行数据重传,包括:根据缓存的数据向接收端进行数据重传。7.一种基于超时的数据重传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所述发送端包括:发送端控制模块;所述接收端包括:接收端控制模块和数据判断模块;所述发送端控制模块,用于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并接收接收端反馈的数据的帧编号;在预设时间内未能接收到更新的数据的帧编号时,向接收端进行数据重传;所述接收端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发送端传输的数据;所述数据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接收的数据是否具有连续性;所述接收端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接收的数据具有连续性时,向所述发送端反馈接收的数据的帧编号;在接收的数据不具有连续性时,将后续接收的不具有连续性的数据进行丢弃,并停止数据的帧编号的更新;接收发送端发送的重传数据;所述重传数据是所述发送端在预设时间内未能接收到更新的数据的帧编号时发送的。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还包括:缓存模块和数据选择模块;所述发送端控制模块还用于在向接收端发送数据时,将发送的数据在所述缓存模块中进行缓存;在接收到接收端反馈的数据的帧编号时,将帧编号对应的缓存数据在所述缓存模块中进行丢弃;所述数据选择模块,用于接入外部数据和缓存模块中的缓存数据;在正常数据传输模式下,将所述外部数据引入到所述发送端控制模块;在数据重传模式下,将所述缓存数据引
入到所述发送端控制模块。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超时的数据重传方法及设备,应用于接收端的方法包括:接收发送端传输的数据;判断接收的数据是否具有连续性;在接收的数据具有连续性时,向发送端反馈接收的数据的帧编号;在接收的数据不具有连续性时,将后续接收的不具有连续性的数据进行丢弃,并停止数据的帧编号的更新;接收发送端发送的重传数据,且重传数据是发送端在预设时间内未能接收到更新的数据的帧编号时发送的。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基于超时的重传机制,在接收端接收的数据不具有连续性时,不需要接收端进行数据缓存。在触发超时重传后发送端会将接收端没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全额重传,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重传机制实施简单,在双端低延时的应用中会非常高效可靠。中会非常高效可靠。中会非常高效可靠。


技术研发人员:

曾亮 张渠 刘小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北京超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0.27

技术公布日:

2022/11/22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5:27: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205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数据   所述   缓存   连续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