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自主时代的先驱,“二汽”卡车的成长之路

中国汽车工业自主时代的先驱,“二汽”卡车的成长之路
文 | 卡车之家
1967年4月1日,随着在湖北十堰炉子沟的一声炮响,东风汽车(时称'二汽')举行了奠基仪式,宣告了中国汽车自主创建的时代来临,东风汽车成为奏响中国汽车工业自主时代的新篇章。
东风现已成为国内的主流车型之一,但是'二汽'的历史却鲜为人知。在巨人的背后到底度过了多少艰辛的岁月?几番翻阅资料,以及综合超越无限曾经在论坛为我们分享的珍贵照片。现谨以此文,缅怀一段不该被时间冲淡的历史,向老前辈致敬。
● 选址十堰 69年建厂
作为新中国第一批汽车企业,二汽从建成到发展的道路走得并不顺利。1952年底,在一汽建设方案确定之后,主席就作出了“要建设第二汽车厂”的指示。
1967年4月与1968年7月,一机部主要领导两次奔赴二汽选址现场,并召开了两次厂址调整会议,最终经过会议讨论,认为将二汽建在十堰的决定是正确的。
经历16年'两下三上'的洗礼,第二汽车制造厂终于在1969年正式开始建设。下半年,十万建设大军陆续进入十堰基地,9月份,第二汽车制造厂大规模施工建设的序幕正式拉开。
文摘卡● 东风因军车而建 也因军车而兴
在二汽历史上第一个车型,原型来自万国S-162。50年代,美国International(万国联合收割机)公司推出S系列卡车,其中有部分车型也流入国内,这就是著名的S-162型卡车。
美国万国 S-162 (1956年)
1965年初,一机部在长春召开汽车工业技术政策和规划会议,决定将长春汽车研究所划归二汽领导。二汽产品规定按多品种系列化方针发展,进口美国'万国'、'道奇'两个系列作为参考样车。先仿“万国”S─162型试制三吨半民用载货车,以南京汽车制造厂为设计、试制、试验车型的中心,组织华东地区28家工厂进行试制。
●20Y的历史 因时局变动而淘汰
在十堰的'二汽'厂址筹建的过程中,新车型的研发工作已经展开在全民皆兵,时刻准备打仗
中空板封边机
的年代,时间远比今天显得更宝贵。在那段时期内,第二汽车制造厂就在临时的厂房内开始了车辆的设计与研发工作。
军用两吨越野车20Y
1965年9月初,二汽的第一款车——军用两吨越野车(亦称20Y)设计工作开始。
20Y衍生车型
原型车生产后,二汽又根据这款车型开发出了多款衍生车型,但后来由于战备升级,牵引重量提高,军队要求将这台车的吨级提升至2.5吨,20Y全套图纸给了广东红卫牌汽车,二汽并没有投产。二汽也转而按照部队提出的更大吨位的要求,研发为25Y的新车。
●25Y试制过程 饱含前辈辛酸
定型前的25Y
二汽“采用“一汽”CA-30A动力总成与传动车桥,生产的载荷2.5吨6轮驱动越野卡车的原型车(简称25Y),25Y与后期投产的EQ240性能基本一致,在早期的试制阶段,外形有不少
区别,散热器水箱罩造型不同,前保险杠设置绞盘,并预留蹬车孔。
定型后的25Y
后期的25Y外观基本定型,注意保险杠预留的蹬车孔,在之后的240上完全取消。虽然“25Y”原型车已经下线,但并不意味着该车就此定型,到最终成为定型车之前,还要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实验、改装。
“二汽”从1952年开始立项,至1969年建设,1970年10月1日,二汽将第一批拼凑起来的EQ240车型送到武汉参加建国21周年的纪念游行,期间历经几次改型,终于在1975完成第一台成品车,EQ240(载荷2.5吨级)型6轮驱动越野卡车的生产。“25Y”的下线意味着解放军的轮式装备有了更多一种选择。
●1975年EQ240 正式量产服役
乌拉尔-375D模型封绘特写
军用版EQ240
EQ240又称25Y
军用版EQ240的前脸,更有前苏联乌拉尔的味道,涉水能力更令人期待。
直至1975年晚些时候,EQ240(载荷2.5吨级)型6轮驱动越野卡车才正式定型投产,并陆续装备服役。
从1976年之1979年,'二汽'生产的EQ240系列越野卡车,迅速装备至全军各主要机械部队和装甲部队。在随后的改进中,EQ240搭载的动力总成在EQ6100(6105)直列六缸发动机的基础上,加装机油散热器,保证大负荷工作时的良好润滑。实际涉水深度超过1.5米。
由于EQ240是作为军用越野车进行设计研发的,因此它的内饰非常简洁,中控台上仅有一个圆形仪表盘,为数不多的拨杆及按键不规则的分部在中控台中央。此外,它还采用了当时车型上标志性的大尺寸细杆方向盘,手刹则放置在中控台下方。
从某种程度看,“二汽”的EQ240系列6轮越野卡车的出现,提升了解放军执行作战任务的效能、增加了打击敌方目标的方式以及减少了后勤保障压力。
● 战争结束 二汽面临窘境
1978年,二汽总装线已经形成了每年5000台的生产能力,然而产能上去了,二汽的利润却下来了,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一直以来二汽生产的都是为军队服务的军用越野车、卡车,随着战争的结束,这些体积大、造价高的家伙没有了用武之地,二汽也因此陷入了窘境。
EQ240之后生产的民用版4X2车型
当时'二汽'空有每年几千台的产能,却只能接到每年不到1000台的订单,而经过5轮试验的5吨民用车仍然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
与此同时,'二汽'的建设又需要不断投入资金。1978年,全省计划亏损7800万元,而'二汽'就亏损了3200万元,一度成为湖北省最大的亏损单位。
直至78年,'二汽'仍然是吃着国家的基建饭,花着国家的钱,曾经让'二汽'的创业工作者抬不起头来,这是一段艰辛难忘的岁月。
恰逢此时,'二汽'第二任厂长黄正夏表接过帅印,与全部工程师一共整理64项急待解决的难关,以孟少农(1978—1988时任二汽总工程师)为中心的背水一战吹响号角。16个攻关团队,
几十攻关组和数万战士日夜鏖战,解决攻克各种技术问题。
终于在年底,迎来了一轮全新的转折。
● 1978年EQ140 二汽的救命稻草
当时一汽打造出了名为CA140的卡车,此时慷慨的将这款车转让给二汽,供他们进行研究生产。从理论上来说,CA140是EQ140的前身。1978年,5吨载货车EQ140正式下线。
立方体拼图
1978年7月15日 召开5吨载重车EQ140形成生产能力庆功大会
1978年年底,二汽超过了国家原定2000辆的计划,生产了5120辆汽车,第一次向国家上交利润130多万元。其中EQ140超产3120辆,闯过了'亏损关'。东风卡车从此正式开启了创造市场效益的帷幕。
当时出产的第一批EQ140车型搭载了一台EQ6100系列发动机,功率135马力,之后的几代变化不大,发动机运转时特有的“哨声”,远比所谓直通排气筒的跑车令人振奋,变速器为5档设置有同步器,操作方便。
民用型的第一代改款EQ140,很多人并不陌生,两块玻璃的EQ140被司机称作'小玻璃东风',这款民用型也被用在对越作战,承担后勤运输任务。
这一代车型有几处特征,改为叶子板上的倒车镜支架,倒车镜为圆形,备胎支架位于驾驶室右后部位。驾驶室模具沿用早期图纸,后窗为圆弧型钢化玻璃,侧门后方有明显方格。早期灯框为白,后改为黑。
民用140底盘的4X4版本,满足高海拔,多山地区的行驶条件。此车也被称作“高原型”140,在云贵川地区有一定保有量。
快速插头后期的四驱沙漠车,配置了涉水喉,加强型前保险杠,绞盘等越野装备,顶置空调标志着发动机已经改为柴油机,性能更加优良。
1978年12月,EQ140(5吨车)和EQ240(2.5吨越野车)正式投入越南的战役。EQ240的通过性和勤务性,均超过服役近20年的CA-30A系列车型,其优越的性能给战士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被战士誉为'功臣车'、'英雄车'。
● 80年代 二汽再遇危机
锅炉吹管
步入80年代,正当'二汽'大踏步向前迈进的时候,国家对国明进行经济调整,二汽被通知'停缓建',节省下来的8个亿可以救活很多企业。这对当时已有3万多职工、2万多台设备,收支恰好平衡的二汽来说可谓当头一棒。
'二汽'厂长黄正夏向领导提出:'只要政策,不要投资”,制定了“自筹资金,量入为出,分期续建”的方案。1980年3月22日,国务院“关于批准二汽续建”的文件正式下发。从此二汽开始走上了一条依靠自己努力,走内涵发展的艰苦道路。
从1980年至1985年,在确保上缴国家全部利润、税金、折旧费提成的前提下,不仅没有向国家要一分钱,而且提前两年建成了年产10万辆汽车生产能力。到1985年,二汽在汽车产、销量,上缴国家利润和税收,均占全国汽车企业60%以上,创造了上世纪80年代的辉煌。新型广告媒介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8:18: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2034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汽车   车型   卡车   国家   建设   越野   生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